世界欠中國民科一個諾貝爾數學獎

2020-12-12 虎嗅APP

虎嗅註:在我們的一般認知體系中,「民科」往往和「反智」「異想天開」等字眼掛鈎。民科大軍中,許多人只是把業餘愛好上綱上線,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中;但也有許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是「民科」,但卻另有所圖。民科從何而來,最終會去向何方?這永遠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除了靳東,很多人都知道諾貝爾並沒有數學獎。但中國民科在數學界的「成就」一直舉世矚目,例如蔣春暄。

或許你沒聽說過蔣春暄這個名字,但你可能聽說過他「成功證明」過的一些理論:費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聽上去,他本該是和歐拉、高斯一起進入高數課本的大師。

可為什麼你從來沒聽說過他?這是因為他遭到了數學界「幕後黑手」的迫害,論文被撤,原本屬於他的獎項也被奪走,甚至抹黑他是個「神經病」。

蔣春暄,看起來是個一人之力挑戰科學界的勇士,實則是個錯漏百出、狂妄自大的科學妄人。

古往今來,像蔣春暄一樣不尊重科學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些人都是民科——他們很可能只是沒文化。而來自民間的科學愛好者也不一定全是民科——因為他們也可以通過正統的學術訓練而成為真正的科學家,比如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鄭曉廷。

2012年8月6日,浙江義烏商人楊宗福從他自製的「對抗世界末日」的「諾亞方舟」中出艙 / 視覺中國

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民科?是什麼給了他們挑戰科學界的勇氣?從中國科學界曾經的荒誕過往,我們或許可以探尋中國民科的起源。

蘇聯進口的民科

故事的開端是一位來自烏克蘭基輔育種站的育種員。那是蘇聯集體化熱火朝天的時代,這位育種員憑藉一種叫「春化處理法」的發明,一時間聲名鵲起,他叫李森科。李森科的春化處理法簡單來說就是在冬天雪地裡被溼潤和冷凍的小麥種子,可以在春天播種的時候提前成熟。

「李森科是騙子嗎?」1976年,C.D.Darlington在《自然雜誌》上發布了蘇聯科學家李森科的訃告,但在摘要裡,這位英國生物學家還是忍不住黑了一把。

1930年代還在農田裡研究育種的李森科 / GettyImage

李森科確實是個騙子。他反對遺傳學界至今顛不破的摩爾根和孟德爾遺傳學,藉助政治力量把贊同摩爾根的科學家都打成了「唯心主義」、「資產階級科學家」,甚至把反對自己的導師瓦維洛夫送進了古拉格。

此時,在國境線的另一邊,「一邊倒」的兄弟國家中國獲得了蘇聯的財力援助和專家支持,不可避免的,也進口了蘇聯的民科。

從1949年12月開始,李森科的心腹斯託列託夫、努日金相繼訪華,他們一再告誡中國人:「新舊遺傳學的一個根本不同點,是站在什麼立場看問題」。1958年開始的「教育革命」,對科學家的汙名化迅速超出遺傳學領域,甚至包括牛頓力學、微耳和的細胞病理學等經典理論相繼被列入「資產階級學說」。

2012年03月01日,遼寧省瀋陽市下河村,58歲的農民李晶純與家人在房頂上修整自製飛機 / 視覺中國

即便是數學、文史哲這種離生活比較遠的學科,也要提倡「聯繫實際」才可以順利過關,武漢大學齊民友提出「數學有其本身發展的規律,因此不應該到勞動中去」,即遭受批鬥;陳寅恪主張不能用馬列主義來研究史學,被批為「資產階級史學」。好笑的是,批評者面對陳寅恪的巨大閱讀量不肯甘拜下風,於是提倡「每個人讀一本書,合起來在資料的佔有上超過陳寅恪」。

主流科學界被批倒批臭,民科成為正統,真正的科學家也不得不變身為民科,以求保命。今天的中國民科有多荒誕,曾經的科學家們就有多不經。

1960年發動的「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提倡「超聲波是萬能的」,醫院可以用超聲波治病,普通人也可以用超聲波燒水做飯。當時流行一句話:「用超聲波超一超。」無論是人體還是鋼板,「超一超」就可以包治百病、刀槍不入。

當時的宣傳畫中工人與農民共同鑽研科學 / 視覺中國

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的科學家接到指示,立刻停下手頭的工作,化身民科,做起天方夜譚式的科研:如何用超聲波增強殼體強度、如何用超聲波增強鋁材強度、如何把超聲波應用於火箭發射中。

真正民間的科學家們一看,中科院已經帶頭了,也信心滿滿地投入了建設熱潮當中,確信自己並不比那些讀書多年的科學家差——因為他們立場是勞動人民,智慧是無窮的。

比如在鼓勵「土法煉鋼」時,為了增加爐內的空氣流通,有人別出心裁地往煉鋼爐裡添加中藥——雞內金、槐角等一些用於消化不良的傳統中藥疏通高爐,確實深得「以形補形」思維之精髓。又比如蜚聲海內外的「雞血療法」,也是在50、60年代火遍中國,成為這一波民科熱潮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成果之一。

2011年武漢民間造潛艇第一人李玉民的弟子張五一,駕駛他們設計製造的「曙光號」潛艇 / 視覺中國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當科學規範與科學家被汙名化,無論是民間還是高校,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反智主義和民科。

堂吉訶德式的民科

十年動亂後,百廢待興,國家終於開始重視起真正的科學,開展科研、重新趕英超美的心態非常迫切——有多迫切?打開1978年出臺的《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綱要》,這份文件包含108個大型項目,其中不乏發展巨型超級計算機、高能粒子加速器這樣的燒錢項目,中央財政為此還出現了巨大赤字。

1978年被稱為「科學的春天」,「學號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深入人心,靠的不是基礎教育的普及,而是眾多新聞報導、報告文學對科學家英雄化的塑造。

大標識Created with Sketch. 2011年4月,貴陽退休職工俸鳴4萬多元DIY出貴陽第一旋翼機,不料首次試飛失敗 / 視覺中國

如果今天我們重讀1978年發表的《哥德巴赫猜想》,依然會被詩人徐遲的優美文筆所吸引,文中的數學家陳景潤被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孤軍奮戰的奇人。曾經的「臭老九」一夜之間變成了國民偶像。文章發表後的當年,陳景潤所在的數學研究所招研究生,報考人數突破千人,是常年的20多倍,「哥德巴赫猜想」也成為許多人日夜幻想的彩票中獎號碼。

作為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對陳景潤的研究本身沒有深入的描述,甚至還用中學數學知識來加以解釋。這無疑激發了很多沒有受過正規學術訓練的人,誤以為自己也能複製陳的成功。

初中學歷的裝卸工莊嚴,只有小學文化的曾凡成,都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陳景潤和數學研究所每天要受到幾麻袋的信——除了一部分是浪漫的女青年給陳景潤的情書,大部分都是宣稱自己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之謎。

2015年北京南站的夾層停車場,在此留守近3年的曾凡成,苦心鑽研哥德巴赫猜想三十年 / 視覺中國

對科學研究的狂熱和對正統科學的蔑視在中國民科身上結合起來,形成了他們的獨特性格——忘我地投入科研,同時卻對正規科研訓練不屑一顧。正是這種「奮其私智智而不師古」的心態造就了中國民科爭相挑戰「哥德巴赫猜想」、「熱力學第二定律」、「永動機」等問題的奇景,涉獵的研究內容越轟動、社會影響越大,也就越符合他們「獻身科學」的願望。

儘管這種熱情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當時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落後西方數十年,報告文學裡的隻言片語觸及到的只是「科學」的皮毛。

80年代是民科盛行的「黃金時代」,這不僅浪費了有心奉獻者的熱情,還為民科騙子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1984年王洪成「水變油」事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作為一名初中畢業的普通司機,王洪成宣稱自己發明了一種「可燃炔」製劑,溶解於水後可使水成為「水基燃料」,這種荒誕的說法不但成功騙取了錢學森、「中國原子彈之父」王淦昌等人的信賴,甚至拿到了國家機構60萬元人民幣的研究經費和數百家企業的投資。

王洪成當眾演示水變油 / web

這場騙局最終把王洪成送進了監獄,但在之前,「水變油」已經被塑造成為科技發達的神話,有媒體稱其為「四大發明」之後的中國第五大發明。

也許80年代的民科中確實有真誠地想為國家做貢獻的人,但當他們走上與正經科學研究截然相反的道路,民科註定只能淪為荒誕不經的笑話和四處圈錢的騙子。

今天的民科更會圈錢

今天能走上檯面的民科更懂得包裝和營銷,早已不僅是為了博取社會的關注與同情,更學會了到處圈錢。可以說,這是民科界在近幾十年來取得的最大進步。

上文提到的「水變油」事件,是有史可考的民科圈錢鼻祖,給後世帶來無窮啟發與靈感。隨著市場經濟逐漸建立,民科圈錢更加五花八門、新意迭出。

民科圈錢的初級階段,是「諾貝爾哥」郭英森,他自稱是「引力波」的提出者,自創UFO飛碟研究,還曾在2006年親自到北大、清華擺擂挑戰,打出「賣肝賣腎,為爭諾獎」的標語,聲稱自己只需要20萬元經費,就可以拿諾貝爾獎。不過看歷年獲獎名單,似乎還沒有人給他這筆錢。

「你怎麼知道我是瞎想的,又沒見過我!」——郭英森 / 視覺中國

民科圈錢的高級階段則是成立正經公司,拉投資、搞眾籌詐騙。例如鍋爐工林茂森在燒鍋爐時發明了「水高溫裂解自燃循環燃燒方法」,甚至製造了「熱閉路循環裝置」,成功實現了所謂的「水燃燒」——即是讓水通過高溫裂解成氫氣、氧氣,並且繼續燃燒產生水,燃燒的高溫又繼續讓水裂解。如此循環往復,只要一開始點燃熱源,之後就會源源不斷運行下去。

且不說這直接無視我們中學化學書上關於「水電解產生氫氣、氧氣」的原理,就他的「自燃循環」來說,這就不折不扣是「永動機」的神話了。

事實上,林茂森的這種違背基本科學常理的騙局,美國人早就做過了。

1952年,貝亞德·佩克斯向美國物理學會(APS)提交了一份33頁的報告,宣稱「電子其實是不存在的」。APS理所當然拒絕了這封瘋子來信,佩克斯一怒之下殺死了APS一位18歲的女秘書。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美國物理學會此後開始接收所有交費會員的論文,並且每年年會給民科們提供一個分會場,很多人稱之為「科妄會議」(crackpot sessions)。

1952年7月18日「劉易斯頓太陽日報 」的頭版報導了佩克斯(右)在被捕後的照片 / The Atlantic

但這並不代表美國主流科學界鼓勵民科。相反,讓正經科學家、還沒畢業的學生和民科面對面更能解決一些問題。在ASP的科妄會議上,人人有10分鐘講述自己研究成果的機會,這對遭遇不公正審稿的研究人員特別有用,變堵為疏,皆大歡喜。

美國民科的論文偶爾會說出一些對的結論,但通常都是主流科學界的共識,只是用詞上有差異。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區分什麼是偽科學,萬一真能遇到有價值的發現,雖然可能性極低。

中外歷史上發明各種奇怪機器的民科並不少,但能像林茂森這樣開公司,謊稱得到中科院、聯合國科學家的支持,甚至把宣揚自己事跡的軟文登上主流媒體的人,並不多見。

和林茂森一樣,靠巴鐵騙局吸金十幾億的宋有洲,只加水不加油就能讓汽車跑500公裡的龐青年,他們的事跡也靠媒體報導和網帖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裡流傳。

2010年5月2日上海外灘美術館展出的安徽農民杜文達自製的飛碟 / 視覺中國

這類報導裡總有一位科學家式的靈魂人物,窮苦貧民的出身,億萬財富的勵志神話,把科學發現的過程簡化為最後一步的靈感與機遇,簡化為拍腦門出點子,刺激著更多幻想一夜暴富的中國人,本質上是對科學活動的誤讀。

但由於這種敘事模式自身極具戲劇性,再加上主流意識形態對這種「為國爭光」、「鐵杵磨成針」故事的長期默許甚至是肯定,使得這些民科故事反過來造就了一輪又一輪的轟轟烈烈的民科潮。科研機構不願意否定他們,更傾向於委婉地推託,誰也不想惹上「打壓人民群眾搞科學,打壓理想主義」的罵名。

而這種「包容」,讓民科鬧劇一直重複上演,而且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你只需要看看電視裡播放的諸多醫藥廣告就知道了,「磁力項圈」、「量子神藥」告訴你專業醫生不可信,民間神醫給你的才是秘方良藥,和民科反智主義的內在邏輯並無二般。

參考資料:

[1] 田松.民間科學愛好者的行為及心理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46-52.

[2] 田松.民間科學愛好者的基本界定及其成因分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07):56-60.

[3] 蔣春暄.一位民間科學愛好者自白[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4(01):54-56.

[4] 方舟子. 民間科學家不值得提倡[N]. 北京科技報,2006-01-18(002).

[5] 安如山.民間科學是「寶藏」還是「公害」——評方舟子「民間科學家已成社會公害」論[J].發明與創新(綜合版),2006(07):7-8.

[6] 張劍編著. 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與同時代的中國[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11.

[7] 郭煒. 1978-1992年中國共產黨知識分子政策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

[8] 鄭璐. 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研究(1949-1956)[D].西北大學,2012.

[9] 沈志華.1956年初中共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調整[J].社會科學,2006(08):80-102.

[10] 楊鳳城.1956~1966年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及其演變[J].教學與研究,1998(05):46-50.

[11] 孫慕天.李森科現象及其教訓[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25-31.

[12] 何忠國. 蘇聯科技史上的「李森科事件」[N]. 學習時報,2004-06-07.

[13] 姜玉平著. 錢學森與技術科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1.

[14] 李慶剛著. 「大躍進」時期「教育革命」研究[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6.10.

[15] Scoles S. A murder at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The Atlantic, 2015.9.29.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虎Cares

你戲很多吼,還不來釋放一下

2018虎Cares全新「職場喪T」預售上線

助你逆戰北上廣,懟死戲精同事路人和老闆

相關焦點

  • 點我看2019年度諾貝爾數學獎得主
    在2019年10月清涼的秋風中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在瑞典——諾貝爾獎的頒發地點陸續頒發了物理學、經濟學、文學等六項獎項讓我們一起揭曉2019年諾貝爾數學獎得主是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數數!讓我們恭喜數數獲獎! 2019諾貝爾數學獎頒獎儀式將會在2020年2月30日舉辦曾經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諾貝爾的未婚妻,在與諾貝爾成婚前一個月,受到瑞典數學家哥斯塔·米泰·萊弗勒的引誘,最終拋棄了諾貝爾,與這位數學家私奔。諾爾貝傷心欲絕,從此終生未娶,因此在遺囑中特意不設數學獎,以表示對數學家的憎恨。如果諾貝爾設立數學獎,當時最有可能得獎的,就是他的這位情敵。
  • 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就算證明了1+1=2,也得不到諾貝爾數學獎
    有諾貝爾數學獎?不止我們信了,高考狀元也信了:總有小朋友問我,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1+1=2這麼弱智的問題?年,中國的潘承洞證明了1 + 51962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1965年,蘇聯的布赫證明了1 + 3比如「1+3」的含義:對於一個大偶數X,一定可以分解成X=a+b 或X=a+bc 或X=a+bcd,其中,a,b,c,d都是質數。
  • 作文大賽濱州賽區作品賞析:荊錫碩《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
    荊錫碩 濱州蓮華學園 八年級四班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不管活著還是去世,他始終默默無聞。對於他的名字國人更知甚少。但是他是人類歷史上的巨星,更是中國人敬仰的英雄。他是趙忠堯。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之一,是中國原子能之父。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知音諾貝爾評委會的失誤,他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1930年。坐在實驗室面前的趙忠堯汗不敢出,手顫顫地拿著實驗器材。眼睛瞪著,像一顆圓珠一樣,不停地在眼眶裡打轉。微紅的血絲在眼白裡打鬥,這多出來一絲那多出來一絲 。幾抹黑光在他的眼眶邊閃爍。正電子負電子正質子負質子互相碰撞,互相湮滅。趙忠堯終於捕捉到了這一點。
  • 不要再勸民科從良
    在民科數學圈,可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你不能公開宣布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你就不配去拿諾貝爾數學獎。  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近代數學各大難題中,知名度最高的之一。  如此難的一個猜想,最早版本只用一句話就能描述,那就是: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 中國民科簡史
    ,一名專家爆出驚天言論:「英語起源於中國,只是漢語的一個分支!現場的專家們還湊在了一起,組建了一個「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杜鋼建領頭。「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提出,西方文明源於中國,英國是漢語方言的一個分支。
  • 吹捧或吊打「民科」,離科學有多遠
    廖先生也有不折不扣的「科學夢」,他自詡終身使命是「實現軒轅之夢」,「希望構建不朽的由KQID提供動力的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來成就中國人及全人類」。他自創的「理論體系」裡涵蓋了從量子物理、相對論、基因工程、雲計算到黃帝內經、楊朱哲學、莎士比亞、馬列經典,論述往往鴻篇巨製,卻幾如天書。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捍衛科學的大戰
    高考前的寒假,在一檔職場招聘類節目中,他知道了一個叫郭英森的人。他對郭先生印象深刻——前幾位選手展示的都是生活實用小發明,郭先生一上臺就掏出一張寫滿公式的白紙,稱他的發明是「有實力爭奪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理論和新發現」。節目中,郭先生解釋,他的這些理論合起來就是新科學,未來的各種車輛都不需要車輪,人的生命可以無限延長,成為活神仙。這激起了韓迪的好奇心。
  • 被25道數學題難倒的「民科」路在何方?
    文:鄭永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理事五年前,在一檔電視娛樂節目中出鏡的一位下崗職工,在節目中提到他正致力於「引力波」等諾貝爾獎級的重大科學研究,遭到了評委和主持人不留情面的批駁。
  • 中國民科獨特的歷史根源
    隨著引力波被證實,這則視頻被重新翻了出了,並被標以一個聳人聽聞的引語:「五年前首提『引力波』卻遭嘉賓無情嘲諷打壓,本可能產生在中國的諾貝爾獎就此拱手相讓」。我們都欠「諾貝爾哥」一個道歉」。視頻熱傳之後,不少人批評嘉賓與節目,為郭抱屈,為他叫好。
  • 諾獎揭曉後,我想了解下神秘的中國「民科」
    這些回答中除了插科打諢大讚「中華美食」的,還有認認真真擺事實講道理的,回答指出: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2016年報告稱,1900年時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基本沒有,2009年後迅速增長,反超美國。
  • 不要再勸民科從良|科學|巴赫|數學|諾獎_網易訂閱
    在民科數學圈,可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你不能公開宣布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你就不配去拿諾貝爾數學獎。  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近代數學各大難題中,知名度最高的之一。  如此難的一個猜想,最早版本只用一句話就能描述,那就是: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一場捍衛科學的大戰
    從此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在這個世界裡,郭英森並不孤獨——這個有3萬多名會員的貼吧裡,有人號稱自己推翻了牛頓經典力學,創立了全新的運動力理論;也有人說自己可以證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根本就是錯的。還有人終生致力於研究永動機。有人聲稱自己用三十年時間發明了一個「標誌著能量守恆時代結束」的永動機組。還有人說,自己用八年時間發明了一種可重複、可驗證的永動機。
  • 中國民科,重新定義想像力
    然而,只是在文藝領域向傳統相聲和郭德綱叫板的「公式相聲」和真正的「民科」相比起來還是太小打小鬧了。畢竟在民科的世界裡,向大學教授發起挑戰僅僅是入門級操作,深度民科們都是直接向牛頓力學發起挑戰的。8月13日至8月20日,北京召開了一場名為世界哲學大會的國際盛會,在公開的新聞報導中,是這麼形容這場盛會的:怎麼看,這都是一場富有學術氣息的嚴肅大會,確實在誕生至今的百餘年來,世界哲學大會為全世界的哲學交流搭建起了一個寬廣的平臺,為哲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 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獲得諾貝爾數學獎?
    最近幾天,2019年諾貝爾獎正在陸續頒布中,截止到昨天,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及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揭曉。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從來沒有人獲得諾貝爾數學獎,因為——諾貝爾獎項中,不曾設立數學獎。 「諾貝爾獎」在世界上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在眾多的世界級科學獎勵中,諾貝爾獎是級別最高的,它為科學家所帶來的榮譽可謂至高無上,這樣一個重量級獎項,卻獨獨沒有設置數學獎,那麼問題來了:數學這麼重要,為什麼沒有設置諾貝爾數學獎?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流傳著幾種說法。國外學者認為,這件事可能與諾貝爾的愛情受挫有關。
  • 靳東諾貝爾數學獎是什麼梗 裝b失敗繁體字頻頻用錯
    當然這些都比不過靳東的諾貝爾數學獎搞笑,靳東諾貝爾數學獎是什麼梗?下面且娓娓道來。
  • 想和大學攀關係的「民科」不止凡偉一人
    前幾日,一篇「重磅新聞「《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刷爆了筆者以及許多筆者熟人的朋友圈。文章稱,來自雲南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凡偉發現電荷不存在,相關論文和實驗還通過了197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論文已預發表在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上。
  • 荒唐透頂的中國「民科」往事
    (圖片來源:廖凱原論文截圖)廖凱原的這種「研究」,其實是八十年代中國「民科大潮」的餘波廖的「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其實不過是中國「民科」的又一荒誕「高峰」罷了。所謂「民科」,通稱「民間科學愛好者」,科學史學者田松為曾為其專門制定了一個定義,即:「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
  • 那些荒唐透頂的中國「民科」
    (圖片來源:廖凱原論文截圖)廖凱原的這種「研究」,其實是八十年代中國「民科大潮」的餘波廖的「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其實不過是中國「民科」的又一荒誕「高峰」罷了。所謂「民科」,通稱「民間科學愛好者」,科學史學者田松為曾為其專門制定了一個定義,即:「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
  • 你誤會民科了,真正的民科是這樣的
    民科,顧名思義,就是民間科學家,和官科相比,名科的劣勢太多了,因此,民科是非常少的,每一個民科都是人類的財富。不過,現在民科在很多人的眼裡成了徹徹底底的貶義詞,這主要歸功於一類獨特的群體,這類群體抱著不明的動機,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自己「特殊」的邏輯,今天否定牛頓的經典力學,明天否定達爾文的進化論,後天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後天製造永動機,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他們不能推翻的。
  • 民科發明的各種永動機 為什麼民科喜歡發明永動機?
    民科最喜歡第一類了,因為他們是喜歡做大事的人,他們的目標一般都是想要改變世界載入史冊,但是他們的永動機發明一般不輕易拿出來示人,據說是害怕抄襲(太簡單了很容易抄)。那我們就只有來欣賞一下無私奉獻的民科發明出的各種永動機的模型:永動機模型還有很多種,但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都不能真正的「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