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北航副教授搧老人耳光令「愛國」蒙羞—新聞—科學網

2020-12-13 科學網

 

在9月18日北京抗議日本政府「購島」的隊伍中,一名老人對有人打出的標語提出異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韓德強

上前搧了老人兩個耳光。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有相當影響力的知識分子,韓德強僅僅因對政治問題的看法不同,就對八旬老人大打出手,並在事後堅稱「絕不認錯」,這種粗魯暴戾的行為和「死硬到底」的態度,令人錯愕不已。

 

從韓德強的回應中不難發現:在某些政治問題上持有與他不同看法的人都是「漢奸」,對他認為的「漢奸」就要迎頭痛擊,即便因為打「漢奸」而受到法律制裁,付出這種代價也是值得的,今後遇到「漢奸」還要照打不誤……按照韓德強的邏輯,他對某些政治問題的看法,是所有人都必須認同的絕對真理,其他不同意見都是「漢奸言論」,必須以暴烈手段懲治,這是什麼邏輯?

 

僅僅因為意見不同,就指責別人為「漢奸」,是一種粗暴的邏輯。未經法律審判,一個公民沒有權利隨便指責另一個公民為「漢奸」,更不消說因為對方的言論而對其進行暴力行為。韓德強此舉,實際上已經突破社會底線、人倫底線。

 

更讓人震驚的是,韓德強明知因觀點不同就打人涉嫌違法,卻絕不認錯。其對交流討論、講道理已經失去了耐心,轉而尋求以暴力的方式強制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這是個十分危險的傾向。

 

此次,抗議日本之所以會出現一些打砸搶等暴力犯罪行為,並不僅僅是因為一些人抱有「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也是因為上述極端心態。一些人自認為「立場」正確,就覺得「打人有理」、「犯罪光榮」,這是何其荒唐。

 

教師、學者、知識分子本是「靈魂的工程師」,理當對擴展言論空間、匡正社會風氣承擔更大的責任,而瀰漫在少數教師、學者、知識分子中的戾氣,侵蝕敗壞了正常的學術風氣、言論環境。

 

無論各方人士持有怎樣的意見,在共同抗議日本政府「購島」行徑的時候,本應理性、包容,攜手一致,而不是動輒施加暴力。這既非理性愛國,也令「愛國」蒙羞。(作者為媒體人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自閉症男孩遭老師連搧5個耳光 涉事老師已被開除
    自閉症男孩遭老師連搧5個耳光事發康語兒童智能康復中心晉江校區;涉事老師已被開除,雙方正在協商善後;但目前未能明確該機構的主管部門視頻監控顯示,老師連搧孩子耳光東南網7月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林天真 陳紫玄 文/圖)5歲的自閉症男童華華(化名),被父母送到康語兒童智能康復中心接受康復培訓,可誰知,竟被老師連搧5個耳光,流鼻血,甚至回家之後出現嘔吐
  • 北航副教授因觀點不同掌摑老人貽害無窮
    9月18日,在北京抗議日本「國有化」釣魚島的示威遊行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名副教授掌摑一位觀點不同的老人,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打人的副教授竟然理直氣壯聲稱:今後如果在遊行隊伍中遇到這樣的「漢奸」,該出手時還會出手。知名網民葉檀質疑:老人為什麼沒有表達權?愛國是否必須要遵循左派的理念?邏輯不能,還暴戾成性?
  • 北航副教授研究讓蟲子吃掉白色汙染—新聞—科學網
    這包小米用塑膠袋裝著,被遺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楊軍家的櫥櫃中。 當再次打開櫥櫃的時候,小米生出了蠕蠕的蟲子,還有不少飛蛾迎面撲來。當時他正在北航材料學院創建環境工程系研究生物科技,「我看到這包小米的袋子上有非常多的破洞,從材料學角度,這可能有兩種情況。其一,袋子被蟲子咬破了,但蟲子並沒吃,這樣的話會有塑料碎片;其二,一些塑膠袋體被蟲子吃下去了。我仔細地翻了翻櫥櫃,碎片很少,那就有可能是塑料被吃掉降解了,我覺得很興奮。」 這種蟲子就是蠟蟲(印度螟蟲)。
  • 網店推「代看望老人」服務:讓親情打折令法律蒙羞
    代看望老人 讓法律蒙羞?  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自7月1日施行一周以來,淘寶上開始陸續有店家推出了「代看望老人」系列服務。「10分鐘=8元,1小時=20元。購買寶貝的形式是時間費用+物品成本+交通費用。」一家店主貼出明確的收費標準。
  • 故事會,她搧了自己的耳光
    她剛開口,一個女人「哧」地站起身,雙手在鼻子邊使勁地搧:「這是誰家揭鹹菜罈子?又酸又臭!」其他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地吸鼻子。「我怎麼沒聞到臭味?」那個女人嘴巴往趙華娜那邊呶一下……人們抿著嘴,散了!一天傍晚,趙華娜又湊過來,東拉西扯地挖苦人。一個女人舉起手中的扇子,一邊猛搧一邊嚷:「快快快,黃蜂來了。大家小心,它屁股後面的刺可厲害啦……」眾人心照不宣地各散五方!
  • 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網友: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近日,一則題為「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迅速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受到關注。消息主人公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0屆博士畢業生侯濤剛,別人還在研究生頭禿的年紀,1996年出生的他不僅拿下博士畢業證,還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學,成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 24歲北航博士侯濤剛畢業就受聘211高校副教授
    近日,一則題為「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迅速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受到關注。消息主人公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0屆博士畢業生侯濤剛,別人還在研究生頭禿的年紀,1996年出生的他不僅拿下博士畢業證,還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學,成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 24歲北航博士侯濤剛畢業後受聘211高校副教授
    近日,一則題為「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迅速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受到關注。消息主人公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0屆博士畢業生侯濤剛,別人還在研究生頭禿的年紀,1996年出生的他不僅拿下博士畢業證,還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學,成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 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網友:導師比你年輕
    本文綜合自量子位、澎湃新聞、微言航語、北晚新視覺、超級數學建模 近日,一則題為「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迅速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受到關注。
  • 接連曝光學術醜聞讓東京大學「蒙羞」—新聞—科學網
    但令人遺憾的是,作為日本學術界無可爭議的「龍頭老大」,東京大學接連曝出如此惡劣的學術造假醜聞,不僅令東京大學自損形象,也讓日本學術界為之蒙羞。 日本《朝日新聞》發表的社論指出,上述醜聞的發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一方面,各種誘惑日益增多,但防範學術醜聞的制度並未跟進和健全;另一方面,對年輕的研究人員而言,他們在事業起步階段,通常都從事著有期限的研究項目。
  • 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
    同日,侯濤剛本人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自己確實已於8月博士畢業,9月入職北京交通大學擔任副教授。排名第一獲得北航研究生十佳(博士)榮譽稱號。直博3年期間,侯濤剛已發表第一作者論文7篇(封面2篇),所設計的智慧機器人共計申請專利11項,並被北航永久保留展覽。
  • 「摑耳光」英語怎麼說?
    事實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She slapped me face hard. 她狠狠給了我一個耳光。I wanted to slap you我恨不得給你一記耳光。我重重地摑了他一記耳光。The stinging slap almost caught his face那狠狠的一巴掌差點搧在他臉上。
  • 評論|2020,愛國是我最大的收穫!
    評論|2020,愛國是我最大的收穫!可走過2020,你看她用怎樣的臂膀,扛起「人民至上」的責任與擔當,在全球共同的考卷上,寫下了獨領風騷的答案,令子孫驚嘆叫絕,讓世人刮目相看,才發覺,我們正身處別人豔羨的幸福人間。也許,曾經,我們總是嫌母醜、嫌家貧,而且常常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甚至一邊吃肉、一邊罵娘。
  • 2020年「傑青」分析:中科大清華並列第一,北航人大0入選
    科學網對入選者的學歷、性別、專業技術職務及依託單位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位副研究員入選;前者全部來自清北,後者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除了北航,還有8所今年也無人入選「傑青」,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 《華東師大教育評論(英文)》邁上新臺階—新聞—科學網
  • 24歲北航博士畢業即受聘211高校副教授 主攻智慧機器人研究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24歲的211高校副教授侯濤剛最近火了。新京報記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理工學院確認,1996年生的侯濤剛今年剛從該院博士畢業就被聘為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今天(10月13日)上午,侯濤剛表示將潛心工作,做出成績後再回應公眾關切。
  • 24歲博士受聘211高校副教授
    近日,一則題為「他24歲北航博士畢業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迅速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受到關注。同日,侯濤剛本人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自己確實已於8月博士畢業,9月入職北京交通大學擔任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理工學院博士生班方面方面介紹:侯濤剛系北航博士研究生十佳、五四獎章、北航年度人物-創新表率之星、寶鋼教育獎優秀學生獎獲得者。侯濤剛在高博班在讀期間發表一作論文9篇,成果被中國青年報、IEEE SPECTRUM等多家媒體報導。
  • 湖南男子辱罵並連扇76歲老人耳光,致其後腦被撞擊身亡,警方通報:嫌犯已被逮捕
    9月12日,據環球網報導,湖南省衡陽縣,一名76歲的老人彭某在與胡某進行交談時,在自家的門口發現了一個空的煙盒。彭某認為這是胡某丟棄的,便進行質問。而胡某表示不是自己丟下的,隨後兩人引發了口角,胡某開始辱罵彭某,並連扇了彭某幾個耳光。
  • 馬上評|醫學副教授命喪保健品,讓其他老人如何招架?
    馬上評|醫學副教授命喪保健品,讓其他老人如何招架?無良商家掌握老人慾延年益壽的心理,誘騙其購買大量並無多少實效的保健品,套路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在我們的慣常印象中,老人之所以被騙,與其缺乏醫學常識不無關係。如果當事老人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當可明辨是非,不至中招。事實偏偏並非如此。據媒體報導,一位杭州某大學醫學專業退休副教授花了4000元購買保健品,回家後覺得商品跟宣傳相去甚遠。
  • 日本媒體:麻生記者會上嘲笑鳳凰記者 令日本在全世界蒙羞
    李淼提問麻生,在日本如何發酵成新聞事件 4月3日,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的記者會上,李淼就亞投行問題提問麻生,卻遭麻生嘲諷,此事被日本媒體高度關注,演變成一起「新聞事件」。日本著名雜誌AERA (朝日新聞所屬雜誌) 4月20日刊文,批評安倍政權閣僚的問題發言,抨擊「麻生在記者會上嘲笑外國記者,令日本在全世界蒙羞」。文章說,「鳳凰衛視的觀眾遍及全球180個國家,觀眾2.5億人。日本政府說要加強對外宣傳,但卻傷害對日本來說如此重要的傳達信息的渠道,政府到底在想什麼?」 文章最後評論,應該認真思考記者會的規則的,恐怕是麻生大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