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說,惡語會有果報,「四惡語」指哪四種你知道嗎?

2020-12-23 子曰小娘子

說起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大家估計都知道,佛教從漢朝的時候傳入中國,後來不斷的本土化,在中國長盛不衰,甚至很多人還是它的教徒,那對於它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大家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釋迦牟尼一直堅持禪修苦行參悟人生,為大家傳道授業解惑,講授各種善惡之行.釋迦牟尼認為,惡語會有果報。不管是善還是惡,正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終,他們都有四種不同。

「四惡」為: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四善為:如實語、質直語、不兩舌語、依法語,他們是相對存在的。下面小七就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四惡語」吧。

1、妄語

《大智度論》裡說道:「妄語者,不淨心欲誑他」。用通俗的語言來講就是帶有欺瞞哄騙的語言,都屬於妄語。把假的說成真的,把有的說成沒有,指鹿為馬、指桑罵槐,說妄語的人常以假話騙人。

2、綺語

綺語,即無利、無義之語。很多人經常說的綺語,是那種淫邪粗俗的語言,如不堪入耳的黃色笑話,和帶「性」字眼的罵人惡語,應嚴厲戒除,注意口德。

3、兩舌

兩舌,通俗的講就是對待朋友兩面三刀,挑撥離間,向甲說乙的壞話,向乙說甲的壞話,唯恐天下不亂。「兩舌」的危害從小的方面來講,是朋友之間失去和睦。而大,可能會擾亂兩個國家的和平相處,所以,釋迦牟尼才將「不兩舌」當成佛教的基本戒律之一。

4、惡口

所謂惡口,又稱「粗惡語」,一般形容說話難聽,說的話像刀子般傷人,這個也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最容易犯的,毫不忌諱的說別人的壞話,對人不恭不敬。

總的來說,語言,是大家溝通的橋梁。有句話說得好,出語自觀於心,明白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明白語言的正面功能這才是最好的。在不懂的佛法之前,「四惡語」我大多也有犯過,後面通過對佛家思想的了解,對照自己,才發現了自己的過錯,為此我感到很羞愧,我也堅信惡語會有果報,現在小七也在慢慢改變自己,那你呢?

相關焦點

  • 8個容易出現的家庭教育「硬傷」,看看你「中」了嗎
    這8個容易出現的家庭教育「硬傷」,看看你「中」了嗎?但如果過於依賴,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孩子的正常工作生活。硬傷三抱怨發洩1.「要不是為了讓你吃香喝辣,我哪用那麼累?!」2.「你看看你,我一個月工資根本不夠你造的!」
  • 99歲老僧的忠告:這四種話不要亂說,因果不饒人!
    在沒有遇到老僧之前,我也相信因果,我也知道殺生、偷盜、邪淫,會損耗福報,影響運勢,但我卻不知道,對命運影響最大的,竟然是說話。老僧對我說,「人造十惡會招來惡果。」身有三種惡:殺、盜、淫;口有四種惡: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有三惡:貪、瞋、痴。為什麼口有四惡?因為造業最重的就是口業。
  • 歷史上釋迦牟尼真的存在嗎
    因為印度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直到近代之前,道聽途說的還比比皆是,我們所說釋迦的存在,更多的是依賴於佛教經典的記述,但用現代考據學的觀點來看,這種證明軟弱無力,等於自言自語,自己給自己作證,以至於像歐洲早期的學術研究,就認為釋迦牟尼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因為你拿不出任何可以證明的釋迦牟存在的歷史文獻及考古學證據,這種情況直到近代才得到根本的扭轉。
  • 佛教:想要命好福報深,這四種話要少說!
    佛教:想要命好福報深,這四種話要少說!導讀:想要命好福報深,這四種話要少說!學佛之人非常重視因果業力,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因果業力三世循環,終有一天會應驗到自己身上。想要學佛,就一定要持戒修行,這是為自己積福報、攢功德的保障。而那些自損福報的行為,破戒的行為,往往容易將之前積累的福報與功德都消散,最終淪回到苦楚的境地。佛門中的五大戒律之首就是「不妄語」。不妄語的意思是指,不說惡語,不指責他人,不說騙人的話。想要福報深,一定要管往自己的「口業」。這麼說吧,「口業」稱得上是一個人的「風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的命運。
  • 佛說:什麼樣的人最有福報,無非這四種,看你在不在其中
    一個從善之人,這樣的人從來都不缺少福報,好人有好報嗎。佛說 :什麼樣的人最有福報,無非這四種,看你在不在 其中一:和善之人做人太精明了 ,朋友會遠離他,斤斤計較的人很難處到好朋友。像這一類人,很難有所成就,所謂和善之人 ,和講的就是和氣生財,有些人本事沒有,脾氣好大,動不動與人結怨,不是說家和萬事興嗎,就是這個道理。而善指的就是一個善良之心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多一個朋友多一 條路。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聽聽尼泊爾人印度人怎麼說,其實呢……
    印度人常常把釋迦牟尼看成是印度人,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人也是這麼看的。尼泊爾人當然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釋迦牟尼出生於尼泊爾的藍毗尼,這一點沒什麼爭議。尼泊爾人強調藍毗尼在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釋迦牟尼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誕生在藍毗尼的婆羅雙樹下。而印度人則常常強調菩提伽耶是釋迦牟尼悟道之地,以及鹿野苑是釋迦牟尼第一次傳法的地方。
  • 經常說這四種話,因果報應很重,最好不要說了
    我們此時的遭遇,是我們過去行為來帶的結果,如果你過去經常說這四種話,此時就會諸事不順。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白說的一句話,我們說過的話,都會成為一個善惡之因。如果經常說這四種話,很容易招來災禍,要想自己越活福報越大,一定要學會清淨自己的口業,不要說造下惡業嚴重的話,就可以減少災禍的發生。
  •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我們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的世界稱為娑婆世界,也稱五濁惡世。我們這個世界是有六道輪迴的,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已涅槃了。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華嚴經》上講「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
  • 佛說:善惡報應,有因有果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是沒報,皆時間未到,覺醒成佛,執迷成魔。一切皆有因果,你的心決定你的因,也決定你的果,是魔是佛也在你的一念間。只有看清自己的人,才知道心何去何從,而本心才是我們修行的方向。佛說:善惡報應,有因有果,善若被人欺,老天會護你。惡有惡報,騙來的東西不長久,坑蒙拐騙得來的財富,終會失去更多,害人心思不可起,傷天害理的行為做多了,人不會放過你,老天不會偏袒你,遲早都會糟到報應。
  • 無福跑斷腸,常說這四種話會讓你福報越來越少!
    謂之福報,亦是我們種下善因,所獲之善果。如若種下惡因,亦不會得其善果,只會得其惡果與違緣。在佛教之中有這麼一句話「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又或古語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民間的「四大家魚」指的是哪四種魚?它們各自的外號是啥?
    民間的「四大家魚」指的是哪四種魚?它們各自的外號是啥?文/農夫也瘋狂雞鴨魚肉,是中國傳統美食中最令人嚮往的了,在過去吃不飽飯的時代,總是嚮往著天天能有大魚大肉吃,由此可見魚肉在中國傳統美食中的重要性!小時候父母就常勸我們要說要多吃魚,這樣才會更加的聰明。估計大傢伙都聽說過在民間「四大家魚」的說法,其指的是在過去我國最常吃的4種魚,民間的「四大家魚」指的是哪四種魚?它們各自的外號是啥?在民間關於「四大家魚」的起源大概是在唐朝的時候,分別指的是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有人說鯉魚也是四大家魚之一,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 你不知道的俗語來源:同床異夢本來是說和尚的…… | 鳳凰副刊
    然而,你也許不知道,這些詞的源頭皆出自佛教經典……過河拆橋宋代宗杲《大慧語錄》卷十二:「咄哉滅胡種,面目真可惡。過橋便拆橋,得路便塞路。雖欲強柔和,畢竟觸人怒。萬事類如此,誰敢相親附。」「過橋拆橋」語本於此,後演變成「過河拆橋」。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拋開。
  • 構成我們生活世界四種基礎色深藏的含義
    青黃赤白四種顏色構成我們生活世界四種基礎色,我們人生也分為四個過程、生老病死,包括自己做事情的時候成住壞空,都是這幾種狀態。這幾種狀態如何把本有的東西發揮出來?並不是很多佛教資訊宣揚的觀點,認為釋迦牟尼佛宣揚的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阿彌陀佛在哪?不知道,為啥?沒有見過他怎麼能找到他、怎麼能想起他,能念到他嗎?我告訴你,不可能。所以師父昨天給你們說了一個非常明晰的觀點,這個觀點可以到任何地方告訴任何人「你想念佛、先得成佛」,記住、想念佛必須先成佛!只要不是念自己、你的心永遠不會專一下來。
  • 從來不說這3種話的人,越活越有福報,看看你是嗎
    在佛教所說的諸多戒律業障中,口業往往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犯下的罪業。因為人們在不經意間就會說出一些惡語、妄語、誑語等等。佛教認為一個人口業積累太多,這是最容易消磨自身福報,招災引禍的行為。所以說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一定要學會謹言慎行,平日裡少造口業,多積口德,如此一來福運才會源源不斷。
  • 因果報應:一句「惡語」所帶來的果報有多嚴重,佛用一個故事揭曉
    在當下,有很多人覺得「因果之說,只是佛門中忽悠他人的一種手段。」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古人云:「不要以為無人知曉,虛空中有注視你的眼睛,善惡臨終總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就是在敘說「因果報應,並非虛談。」對於不明因果之理、不信因果之人來說。
  • 佛說,有這7種做法的人,會墜入惡道
    佛說,有這7種做法的人,會墜入惡道。佛教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幾乎是人們公認的。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很多人讀過《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緣起是釋迦牟尼佛,上忉利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
  • 說起中國五嶽,你知道分別是哪五嶽嗎?你了解這五座名山嗎?
    我國的名勝古蹟數不勝數,無論是古城,還是山水,又或是湖泊等等,不過說起我國的名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中國五嶽吧,可你真的知道五嶽是哪五嶽嗎?你了解中國五嶽嗎?俗語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還有著「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說法。其中泰山有著「五嶽之首」的稱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山」,古人視泰山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們十分崇拜的神山,泰山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更是東方文化的縮影。
  • 釋迦牟尼情感語錄
    釋迦牟尼最具靈性四句話喜歡哪一句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 古人所說「上九流」、「下九流」,分別是指什麼人,你都知道嗎?
    古人所說「上九流」、「下九流」,分別是指什麼人,你都知道嗎?我們常常聽人說「三教九流」,「三教九流」在現代是一種貶義,那麼實際上什麼是三教九流呢?三教九流意思是指宗教和學術上的各種流派,可以說它概括了中國古代的各行各業,這裡面是不含有褒貶之意的,只是講述了大千世界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東西。
  • 法師開示:你知道十不善業都有什麼嗎?
    以下詳細講解十種不善業都有什麼、帶來的果報,可以清楚的讓信眾知道我們日常稍不注意的行為或語言會帶來什麼損失。身不善業:(一)殺生:斷絕眾生的命根,分為殺人和殺旁生等。佛口不善業:(一)妄語:就是指說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