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國家培育兒童的方式各有不同,中國主張嚴厲的教育,那麼英國呢?也許我們能從別的國家的教育方式裡學習到不一樣的方法
我們小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從來不出去亂跑的孩子作為榜樣來教育我們。要乖,要聽話,不搗蛋的孩子似乎更贏得父母的讚賞。可是在英國,父母們卻有意地「花錢」培養孩子頑皮。每個周末都會為孩子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出動),就是去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遊泳、踢球。總之,英國父母很少讓孩子呆在家裡看電視。
除此以外,英國父母的教育方式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
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有這樣一個真實故事,有個中國人到國外去做家教,當他想要按照國內的做法準備教孩子識字的時,主人卻明確告訴他:只需帶孩子到附近的一個遊樂場去玩就行。孩子的父親告訴他:「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在環保遊樂場,小男孩盡情地玩,而且還動手做各種環保工具,如環保餐具、環保包裝袋等,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問很多專業的問題,而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保護小男孩的安全和回答他的提問。
教育筆記
我們想要孩子學知識懂道理,說教或者填鴨式的教學似乎已經成為我們主要的教育手段。這樣做短期來看似乎長進很快,但枯燥無味的教學只會使孩子喪失學習的興趣。而玩樂是孩子的天性,陪玩這種家教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很多做人的道理和有用的知識在這個寓教於樂過程中被孩子掌握。所以與其讓孩子正襟危坐地聽講,不如帶他出去走走或者玩玩遊戲來得更有效。
英國式的興趣小組
英國爸媽推崇孩子多「向外走」參加活動,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區俱樂部中,父母都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這些興趣小組大多是免費的,而且沒有強制的教學計劃,參加這個小組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玩樂中結識朋友,同時培養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興趣。
自由、獨立,娛樂為主是英式「興趣班」重要特點,孩子在這些興趣活動中有很大的自主性,父母也是全力支持。一些社區活動的表演會,興趣班的成果展等活動,父母都是鄭重其事地參與其中,因為英國父母認為,多活動的「頑皮」孩子更聰明!所以他們往往很樂意為孩子的頑皮活動「埋單」。
感想筆記
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中國式的教育確實和英國有所不同
在中國的教育裡,無論是父母還是在學校我們都一直強調遵守紀律、守則,往往將行為規範成為孩子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孩子們更多是以一種「灌輸」的教育方式去獲得這些道德觀念,甚至是以考試的形式去死記硬背。這些道德的意義難以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日常行為中。
父母想要孩子學會自律,學會公平、誠實、守信,首先父母做好示範,「不以善小而不為」,事事躬親,同時也鼓勵孩子多動手去嘗試,主動去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懂得和理解道德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