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是中華民族大名鼎鼎的名門望族,其先祖是西漢宰相王吉,《二十四史》中記載琅琊王氏自漢朝至清朝1700多年間,出了600多位名人,其中92位是宰相,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這個大家族中,還出了一位書法家,就算是東晉「書聖」王羲之也是這樣。學習書法的初學者剛開始都學過「永字八法」用筆法,「永字八法」這個字包括了點、橫、豎、鉤、挑、撇、短撇、捺等八種筆法,相傳這一筆影響後世的用筆法,就是王羲之發明的。
一天晚上,王羲之深夜在房間裡練習寫字,忽然有個老神仙飄進他的房間,老神仙看到王羲之的字後覺得寫得很好,忍不住讚賞起來,便在王羲之手上寫了一個字,告訴他將來要學到這個字的秘訣,老神仙說完就走了,他給王羲之寫的字就是「永」。7歲時,王羲之跟隨女書法家衛夫人臨摹書法至12歲。在十二歲之前,王羲之一直認為跟隨衛夫人可以學到很大的本領,直到他看過李斯、蔡邕、張昶這些大書法家的書法,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像張芝所說的「草書之祖」,張芝是個很好的榜樣。王羲之非常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把書法藝術推向頂峰,與張芝、鍾繇、王獻之並稱為書中四賢。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作品是《蘭亭序》,米芾稱其為「天下第一書」,文章中「共二十一篇」,每一篇「之」都寫得不同,各有所長。唐太宗在《蘭亭序》出版後,將此書臨摹成數幅,分給眾臣賞識,臨死時還將其真跡帶到昭陵殉葬,人們也不能理解《蘭亭序》的真跡。
#現在,王羲之唯一看得見的真跡就是「喪亂帖」,這是王羲之五十歲時的佳作。在寫《喪亂帖》的時候,王羲之已經離開了老家山東琅琊,卻得知自己家中的祖墳在戰亂中被毀,他又不能趕回去修繕,心中感慨萬千地寫了62字的《喪亂帖》給朋友。《喪亂帖》中,他把自己的苦惱講給朋友聽,王羲之一開始還是用行書,可到後來心境越來越不順,行書變成草書。
#令人遺憾的是,《喪亂帖》現藏於日本三之丸尚藏館,為何中國書法作品會來到日本?那也是從唐朝開始的。唐代,日本派出19名使臣到唐朝,以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為目的,同時還邀請中國人到日本,鑑真和尚是中日友好的橋梁。
鑑真和尚東渡日本6次,最後一次去取一幅王羲之真跡,三幅王獻之真跡到了日本,王羲之父子的書法還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書法熱"。
724-749年,日本聖武天皇在位時,喪亂帖被藏於宮中,而中國卻對此一無所知。一八九二年,清朝書法家楊守敬來到日本,在尋找古書時,發現了《喪亂帖》,並將其摹成書,2006年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此書已出故地1300年。然而,由於日本古代一直將《喪亂帖》藏於宮中,因戰火不斷,此帖保存較好,即使用高清攝像機拍下,自己也十分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