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唯一的傳世書法真跡,卻流落日本1300多年,日本卻拒絕歸還

2020-12-20 大大大紅袍子

琅琊王氏是中華民族大名鼎鼎的名門望族,其先祖是西漢宰相王吉,《二十四史》中記載琅琊王氏自漢朝至清朝1700多年間,出了600多位名人,其中92位是宰相,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這個大家族中,還出了一位書法家,就算是東晉「書聖」王羲之也是這樣。學習書法的初學者剛開始都學過「永字八法」用筆法,「永字八法」這個字包括了點、橫、豎、鉤、挑、撇、短撇、捺等八種筆法,相傳這一筆影響後世的用筆法,就是王羲之發明的。

一天晚上,王羲之深夜在房間裡練習寫字,忽然有個老神仙飄進他的房間,老神仙看到王羲之的字後覺得寫得很好,忍不住讚賞起來,便在王羲之手上寫了一個字,告訴他將來要學到這個字的秘訣,老神仙說完就走了,他給王羲之寫的字就是「永」。7歲時,王羲之跟隨女書法家衛夫人臨摹書法至12歲。在十二歲之前,王羲之一直認為跟隨衛夫人可以學到很大的本領,直到他看過李斯、蔡邕、張昶這些大書法家的書法,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像張芝所說的「草書之祖」,張芝是個很好的榜樣。王羲之非常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把書法藝術推向頂峰,與張芝、鍾繇、王獻之並稱為書中四賢。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作品是《蘭亭序》,米芾稱其為「天下第一書」,文章中「共二十一篇」,每一篇「之」都寫得不同,各有所長。唐太宗在《蘭亭序》出版後,將此書臨摹成數幅,分給眾臣賞識,臨死時還將其真跡帶到昭陵殉葬,人們也不能理解《蘭亭序》的真跡。

#現在,王羲之唯一看得見的真跡就是「喪亂帖」,這是王羲之五十歲時的佳作。在寫《喪亂帖》的時候,王羲之已經離開了老家山東琅琊,卻得知自己家中的祖墳在戰亂中被毀,他又不能趕回去修繕,心中感慨萬千地寫了62字的《喪亂帖》給朋友。《喪亂帖》中,他把自己的苦惱講給朋友聽,王羲之一開始還是用行書,可到後來心境越來越不順,行書變成草書。

#令人遺憾的是,《喪亂帖》現藏於日本三之丸尚藏館,為何中國書法作品會來到日本?那也是從唐朝開始的。唐代,日本派出19名使臣到唐朝,以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為目的,同時還邀請中國人到日本,鑑真和尚是中日友好的橋梁。

鑑真和尚東渡日本6次,最後一次去取一幅王羲之真跡,三幅王獻之真跡到了日本,王羲之父子的書法還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書法熱"。

724-749年,日本聖武天皇在位時,喪亂帖被藏於宮中,而中國卻對此一無所知。一八九二年,清朝書法家楊守敬來到日本,在尋找古書時,發現了《喪亂帖》,並將其摹成書,2006年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此書已出故地1300年。然而,由於日本古代一直將《喪亂帖》藏於宮中,因戰火不斷,此帖保存較好,即使用高清攝像機拍下,自己也十分清澈。

相關焦點

  • 王羲之這幅字流落日本1300多年,字字精彩,將情感與書法完美融合
    在中國盛唐時期,文化極其開明與昌盛,以至於有萬國來朝的轟動,來自世界許多國家的商人或者布道者匯集於長安城中,其中就有許多日本人。從梁武帝開始一直到唐代,皇家便不遺餘力廣泛搜集王羲之的法帖真跡,到了太宗時期,皇家內府所藏,已經有3000多紙王羲之的法帖了。
  • 王羲之唯一現世書法真跡:僅僅62字,千年前被日本收藏,視為國寶
    王羲之,站在中國書法史頂峰的人物,《蘭亭序》更是頂峰之作,是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沒有之一。《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所作,內容是描述自己和友人會聚蘭亭的之事,內容共計327個字,逸筆天成,而且變化結構、轉換筆法,匠心獨運而又不毫無安排造作的痕跡。
  • 王羲之唯一書法真跡欣賞,雖62字卻價值連城!日本人視為國寶!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時,大家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而在我國古代書法家中最有名的那就是書聖王羲之,他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所以王羲之的書法那在我國是無人能超越的,但是說到王羲之的書法那在我國的書法界是一大遺憾
  • 米芾唯一的大字真跡,流落日本100多年,被馬未都3000多萬買回!
    有過書法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學書法當以「二王」為宗。魏晉時期的書法與唐代的書法,也是每一個書法人所必須探索的路徑!但是如今流傳下來的晉唐書法作品,僅為小字作品,大字作品極為罕見,很多人為了寫大字,便將「二王」的字直接放大來寫,結果字勢全無。
  • 流失日本的4幅書法作品,一幅是王羲之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大家肯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還有楷書鼻祖鍾繇,趙孟等知名的書法家,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不僅影響著我國的後世書法愛好者,就連日本這樣的國家也非常的喜歡收藏中國古代的字畫。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4幅流失日本的古代名家作品,其中一幅那可是王羲之書法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 王羲之失傳千年的書法真跡,曾毀於戰火,如今在日本「起死回生」
    中國書法與日本的書法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從歷史上來看,中國書法從中國的漢朝時期就已經開始流入了日本,到了唐代,許多日本的遣唐使進入中國,大量學習中國的文化,這些文化至今還深深影響著日本人。在眾多的遣唐使當中,有兩個著名的人物,通過這兩個人的傳播,逐步奠定了日本書法的發展軌跡,這兩個人是空海和尚與橘逸勢,他們帶走了大量的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名家書法真跡,並且他獲得了真正的筆法正脈,從而促進了日本書法的發展。
  • 顏真卿書法真跡,在日本問世!有廟堂高古之氣,啟功:登峰造極
    書法史上,對歷代書家的做了排名,公認前兩名是:王羲之、顏真卿!可以說,書法成就上,顏真卿僅次於王羲之!能做到「字如其人」,並能將書法賦予「人格」力量,顏真卿算是「第一人」!顏真卿在楷書成就極高,他上承王羲之的傳統,又取法於褚遂良、歐陽詢兩位初唐楷書大家,得筆法於張旭,切磋於懷素,一變古法,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稱為「顏體」!顏體,並不是單純字體風格,而是一種精神表露:雄偉端莊、大氣磅礴、遒勁有力!
  • 顏真卿唯一的楷書真跡,曾經被日本人搶走,書法史上最大的遺憾!
    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晉朝的楷書高手很多,以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但是目前我們看到的均為小楷,大字楷書沒有見過。到了中唐時期,出現了書法史上的以一位「亞聖」。他就是地位僅次於王羲之的顏真卿,顏真卿是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之一,在書法史上影響力極大。
  • 王羲之4幅書法作品,有幅真跡珍藏在日本,名氣不輸《蘭亭序》!
    王羲之的大名在中國的書法界非常的有名氣,因為王羲之的《蘭亭序》寫得好,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蘭亭序》以後是不是也體會到了王羲之行書筆法的藝術精髓呢?那真的是太漂亮了,這樣的書法作品絕對能稱得上是天下第一行書。
  • 姚政: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大顯神威——王羲之書法真跡橫空出世
    略有點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人都知道,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名氣如雷貫耳,是唯一享有「書聖」之美譽的書法泰鬥。此幅《絲布衣帖》手卷橫300 釐米,縱30.5 釐米,其中王羲之書法橫220釐米。41行,166字。見下圖:
  • 流落日本的一件行書珍品,出自趙子昂之手,傳承700多年
    就拿書法來說,趙子昂的書法,涉及面非常廣泛,先學的是高宗趙構的思陵體,這是南宋後期書壇上非常盛行的一種書體,而趙構亦是趙子昂的祖先。後來,他轉而學習古人書法,尤其是在得到《淳化閣帖》全卷之後,王羲之的書法精髓,讓他入了迷,於是更加死心塌地的高舉復古旗幟,提倡效仿晉人風韻,在元朝初期的書壇開闢了一代新風氣。
  • 顏真卿唯一的楷書真跡,這字有千鈞之力,曾被日本人搶去,可惜了
    顏真卿不論在楷書方面還是在行草書方面,都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他是書法史上地位僅次於王羲之的一個人,被譽為書法界的「亞聖」。顏真卿的傳世楷書很多,比如說《玉林墓誌》,比如《多寶塔碑》、比如《東方朔畫贊碑》、比如《郭家廟碑》,比如《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勤禮碑》、《李玄靖碑》等等……這些傳世的書法作品,風格不一,有的是顏真卿早期作品,有的是風格已經趨向於成熟,有的已經爐火純青,有的樸茂渾厚達到了入神返照的境界。
  • 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這一年是公元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與他的好朋友一共42個人,在紹興的蘭亭飲酒作樂,席間趁著微醺之際,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幅字,這幅字就是享譽書法史上的《蘭亭序》。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這件歐陽詢所寫的定武本《蘭亭序》流傳非常曲折,此作成書之後,便摹刻上石,真跡早佚,此碑歷經了「安史之亂」之後,被郭子儀運到了開封!
  • 《二謝帖》是王羲之代表作中的精品,但現已經是日本國寶
    王羲之《二謝帖》,是唐代內府的雙鉤填墨摹本,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此帖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視為國寶,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餘年。書法研究的歷代名家都認為此帖的章法是研究王羲之書法的最好範本,粗細,快慢,輕重節奏,筆墨韻味等在章法上是王羲之書法中的經典代表,此帖的價值可想而知。高清放大版局部1 但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現在是日本的國寶,沒辦法回歸中國。中國政府曾交涉過很多次無果,只能享有這電子版本。
  • 國學啟蒙的《千字文》其實最早是王羲之的集字書法字帖
    藝博院的專家介紹,千字文的誕生及早期傳播至少與四位歷史人物密切相關:第一位是「書聖」王羲之;第二位是梁武帝蕭衍,他酷愛王羲之書法,搜集了大量的王羲之作品藏於內府;第三位是梁員外散騎侍郎、學者周興嗣,他受命在一夜之間將梁武帝所藏王羲之書法中的一千個單字編纂成《千字文》,此文不僅有文意而且合韻律,堪稱書文合璧的曠世傑作;第四位是智永,他書寫
  • 傳世《蘭亭序》中最好版本,由歐陽詢創作,流傳書法史1000多年
    談起中國書法史,王羲之這個名字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畢竟「書聖」的名號可是代表了書法史上的最高水平,他筆下的行書《蘭亭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喜愛王羲之的書法,曾不遺餘力地從全國搜集右軍真跡,王羲之之所以在書法史上有那麼高的名氣,其實也有李世民的推波助瀾。在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之後,對其是愛不釋手,曾讓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諸葛貞、韓道政、趙模等人摹成副本,歐陽詢、褚遂良等人也曾臨摹過。
  • 顏真卿72歲楷書真跡,曾被日本人搶走,如今世上只有這一件了!
    如果從中國書法史上選出幾位「英雄人物」的話,那麼顏真卿的確可以名列榜首。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僅次於王羲之,對於書法界影響力之大,以至於有著「亞聖」的稱謂!公元758年,這一年是唐代的乾元元年,早在3年前,胡人安祿山率兵謀反,於是爆發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安史之亂」,促進了唐代王朝的衰亡。
  • 估價五億,王羲之「真跡」《蘭亭序》現世,專家:五塊錢都不值!
    譽為中國書法歷史上第一神品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驚現於世。宣布這個消息的是一個叫文保匯的民間草臺班子,和北京的一家量子科技公司。他們自稱用所謂的什麼量子檢測方法。對一位來自珠三角的藏家提供的祖傳《蘭亭集序》做了所謂的科學年代檢測檢測。
  • 這些古代經典書法,都被日本人搶去了!
    說起「日本侵華戰爭」那段歷史,確實讓人感到心酸,更讓人覺得可恨。日本人的「三光政策」不僅搶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礦產和物資,還掠奪了大量的中國古代書法真跡。
  • 日本正倉院所藏王羲之《二謝帖》雜糅拼湊之作,疑為贗品
    前後文字扞格不通的日本藏《二謝帖》2006年,珍藏於日本皇室正倉院,為聖武天皇心愛之物的《二謝帖》,在日本流傳了1300多年後回到上海展出,國人始得一睹此帖之真顏。(《中國書法全集》19卷)《二謝帖》為王羲之書法作品的唐代雙鉤摹本,行草書,紙本墨跡,5行36字。此帖與《喪亂帖》、《得示帖》合裱於一卷,總稱為《喪亂帖》。《二謝帖》至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楊守敬任駐日欽使隨員時,始將「喪亂三帖」書跡摹勒於《鄰蘇園帖》,這幾件勾摹精良的王氏墨跡,方為國內學界書界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