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據報導,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顯示物質在遙遠宇宙中分布的天體,即活躍形成恆星和類星體的星系」,來繪製宇宙地圖。
-
天文學家繪製三維地圖
天文學家通過追蹤遍布銀河系的數千顆大的脈動變星,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銀河系地圖。從地圖上看,由無數恆星組成的星系盤並非扁平,而很明顯是彎曲的、扭曲的。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華沙大學天文學家安德烈·烏達爾斯基說:「從星系盤的一端到另一端,我們第一次使用真實、精確的距離繪製了整個銀河系的地圖。」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太空中首次發現惰性氣體分子
兩個研究超新星爆炸殘骸的國際科研小組12日分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宇宙中首次發現了惰性氣體分子,並在恆星爆炸的中心首次觀測到生命的六大基本元素之一
-
氫如何在金屬中「吹泡泡」我國科學家首次給出答案
7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劉長松課題組吳學邦與麥吉爾大學宋俊合作,首次建立了體心立方金屬中納米孔洞氫俘獲和聚集起泡的定量預測模型,為理解氫致損傷,以及設計新型抗氫致損傷材料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和工具。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上。
-
詳解宇宙黑科技:氫燃料電池動力
在車身後橋部分放置著一個鎳氫動力電池組和前後兩個高壓儲氫罐,沒錯,沒有油箱和大面積的鋰離子電池,Mirai唯一需要消耗的「燃料」就是氫氣,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加滿5公斤氫氣就可以連續跑上650公裡!而為什麼要在題目中說燃料電池是「宇宙黑科技」呢?
-
回顧氫的前世今生,它在宇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萬物之源
比如最常見的水就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所構成的。雖然氫元素在地球上的量並不算多,但卻是宇宙中最多的一種元素。如果以質量來計算,氫元素的質量大約可以佔到宇宙物質總量的90%以上。由於氫原子的質量較輕,所以若以數量來計算的話,氫原子的數量比宇宙間其它原子總量還要高出百倍以上。為什麼宇宙中的氫元素佔比如此之多呢?
-
吸入氫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呢?
經檢索查新結果證實,上述研究內容目前尚屬國內外首次報導。 據專家介紹,氫分子在宇宙中含量最多而且分子量最小,具有強大的彌散特徵,可輕易穿透如細胞器或細胞核膜等的生物模型結構。無論是在體內試驗還是體外試驗,氫分子都可以發揮抗氧化的功效。 在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黑龍江省創新基金支持下,哈醫大四院心內科主任楊巍及其團隊成員高宇囡、遲晶、楊紅曉等人,致力於應用氫氣保護心肌細胞、改善心臟功能的動物實驗,以期最終讓病人能儘早在臨床獲益。
-
驚奇:宇宙中最常見的第三個元素不是你所想的那個
最顯著的一個存在的事實是,我們曾經接觸過、看到過或相互作用過的每一種物質都是由同樣的兩樣東西組成的: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電子。這些原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它們相互推拉、結合在一起、吸引和排斥,以及創造新的、穩定的分子、離子和電子能態的方式-實際上對我們周圍的整個世界都有效。
-
2019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最簡單的氫,形成氫化氦或三氫分子?
元素周期表中一號元素最簡單的氫,也可形成結構複雜的分子或離子,或許這些物質為探究地球和外太空物質多樣性,能提供基本判據。氫化氦你說的是什麼?這個分子怎麼可能存在?是的,其實它是在大約100年前在實驗室中製得的。氫化氦實際上是分子陽離子,HeH +。192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家Thorfin R.
-
民航聯盟:全球數百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發布
民航聯盟據日內瓦綜合電: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周一發布,這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共同繪製而成。新地圖呈現「宇宙膨脹完整故事」據航盟聯盟了解,這張地圖是基於1998年的原有數據,以及「斯隆數位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簡稱SDSS)項目的最新六年調查結果,該「延展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xtended 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
歐洲科學家首次發現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歐洲科學家首次發現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科技日報 | 2020-12-02 09:23:39 據英國《自然·衰老》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痴呆的發展
-
為何氫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專家一句道出真相,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恆星中,氫原子融合產生氦——宇宙中第二常見的元素,氦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氦和氫一起構成了宇宙中已知物質的99.9%。即便如此,宇宙中氫的含量仍然是氦的10倍左右。氧是第三種最常見的元素,其含量是氫的1000分之一。 一般來說,原子序數越高,元素就越不豐富。 然而,地球的組成不同於整個宇宙。例如,氧是地殼中最常見的重量元素,其次是矽、鋁和鐵。
-
聯合國科學家首次繪製出推動綠色商業的自然與改良棲息地全球地圖...
聯合國科學家首次繪製出推動綠色商業的自然與改良棲息地全球地圖 | 綠會國際部生物多樣性超級年速遞 2020-08-06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的某一天,宇宙中的氫被消耗太多,還會有新的恆星出現嗎?
宇宙中恆星內部都在進行著聚變反應促使氫聚變為氦,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中的氫元素可能會越來越少,當氫元素的消耗到一定程度後,還會有新的恆星出現嗎?物質比例首先,我們要先搞懂宇宙中物質的比例,人類肉眼可見的普通物質可以被稱為「普通物質」,它們只佔宇宙總質量的5%,有90%以上的物質和能量是人類肉眼觀察不到的,並且因為這些不可見物質不會和電磁力產生作用,所以現代科技無法證明觀察到它們,只能用其他的證據間接證明暗物質的存在。
-
宇宙中為啥有如此多的氫?要出現比氫更重的元素,則需中子的參與
在宇宙中,有超過3/4的化學組成或者在可見空間充滿了大量的氫氣。那麼,我們會問:為什麼宇宙中有如此多的氫氣呢?為什麼大爆炸會創造出最原始的化學元素與氦的混合物?概括地講,要出現比氫更重的元素,則需要中子的參與,但中子不常有。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劍橋大學的專家領導了20億顆恆星的宇宙地圖集的創建,他們相信這些地圖集可以揭示我們的星系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在遙遠的將來會發生什麼。 詳細的地圖是根據歐空局蓋亞飛行任務的最新數據繪製的,該任務有兩顆衛星距離地球93萬英裡,測量整個銀河系恆星物體之間的距離。
-
新技術:ToF - SIMS可生成腫瘤樣本中特定分子地圖
由於腫瘤細胞利用組織環境並壟斷可用資源以繼續生長,因此研究人員很難識別散布在非惡性組織中的腫瘤細胞。這限制了他們對癌症細胞運動軌跡的探究。近日,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技術,可生成腫瘤樣本中任何特定分子的地圖,進而講述了腫瘤生長的故事。
-
NASA發布宇宙X射線天空地圖,由NICER繪製
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NICER(中子星內部構成探測器)衛星探測到的X射線中的整個天空地圖(entire sky in X-rays)。NICER繪製的X射線全天圖像。X射線雖然肉眼不可見,但卻是標記宇宙中最為強力的一類星體——脈衝星的極佳觀測波段。繪製的X射線圖包含NICER衛星22個月的觀測數據。
-
驚喜:宇宙中第三常見的元素與你所認識的不一樣!
現存最值得注意的事實之一就是每一種我們觸碰過、看見過或者說有過接觸的材料都由相同的兩種東西組成: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這些原子相互作用:它們相互推拉,相互結合,吸引和排斥對方,創造新分子,穩定分子、離子、電子能態,毫不誇張地說這些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我們周圍世界完整存在的原因。
-
科學家繪製出了心臟神經元的第一張三維地圖
作為一個附加的安全層,心臟有自己的「小大腦」,稱為心內神經系統(ICN),用於監測和糾正通訊中的任何局部幹擾。ICN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甚至可以在心臟病發作時保護心肌。但目前還不清楚ICN究竟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因為組成ICN的神經元的組織結構還不清楚。此外,我們也不知道它們在心臟中的位置,它們是如何相互連接的,以及它們的分子特性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