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 提升「副中心」文化軟實力

2020-12-10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遊客參觀洛陽博物館

  今天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對已擁有82座博物館、紀念館的洛陽來說,無疑是個大日子。今年,我市首次提出要塑造「東方博物館之都」品牌,引發廣泛關注。洛陽為什麼要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東方」二字意味著什麼?

   彰顯文化自信,契合發展新定位

  從夏代乳釘紋銅爵到曹魏白玉杯,從神秘的綠松石龍形器到絲路遺物東羅馬金幣……走進洛陽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講述著這個城市的歷史變遷。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是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標誌。

  在市文物局局長余杰看來,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首先是由我國推進文化建設的大勢決定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多次強調堅定文化自信,並就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重要指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活起來」三個字,為我市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支持洛陽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那麼,「東方」二字意味著什麼?

  「這是我市根據自身的特色,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視野,『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提出的定位。」余杰說,我市提出這樣的定位,也是以更高的參照系、更高的要求去打造一個極具「東方」特色的「博物館之都」。

  「副中心」對洛陽意味著責任更大,對洛陽的要求和提升是全方位的。余杰認為,一方面,我市的博物館數量、種類和發展速度均居全省首位,在推進文化繁榮興盛中,理應展現出「文化脊梁」的擔當;另一方面,我市正積極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有利於加強華夏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不斷提升洛陽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擦亮古都洛陽新名片。

  開放交流互鑑,助推國際人文交往

  目前,我市已有世界文化遺產3項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5處,其他不可移動文物9000處;已建成各類博物館、紀念館82家,國有博物館收藏文物達419918件(套),非國有博物館在冊藏品51914件(套)。同時,推出10條博物館旅遊精品線路,年接待量近1000萬人次,已經初步形成了主體多元、富有活力的博物館體系。

  「豐厚的歷史文化『家底』,就是洛陽叫響『東方博物館之都』的底氣。」洛陽博物館館長謝軍虎說,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就是以開放、多元、包容的心態,讓洛陽的文物更多地走向世界舞臺,講好中國源遠流長的對外友好交流故事。

  近年,我市以實施陳列展覽精品工程為橋梁,積極助推國際人文交往,尤其是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博機構的合作,先後與波蘭、沙特、盧森堡、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交流,舉辦或參與了「洛陽唐三彩藝術展」「華夏瑰寶展」「從地中海到中國——平山鬱夫藏絲綢之路文物展」等多個展示洛陽文物珍品、弘揚中華文明的陳列展覽,增強了河洛文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全國政協委員、洛陽師範學院院長梁留科認為,一場文物展,往往講述的是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大故事」,是推動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洛陽集河洛文化、古都文化、絲路文化、大運河文化等於一身,要守好這些文化「家底」,把「東方博物館之都」打造成「金名片」,讓整個城市成為向世界展示東方歷史與文化特色的最佳載體。

  傳承歷史文脈,激發文化向心力

  打開我市博物館布局地圖,一座座「文化寶庫」浮現在眼前。這些博物館既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城市,又讓人們更便捷地觸摸歷史。

  在洛陽的82座博物館、紀念館中,有79座向社會免費開放,其中有不少是民營博物館。余杰說,我市堅持將公益屬性放在「東方博物館之都」建設中的突出位置,除免費開放外,還積極挖掘各類文化傳播渠道,通過線上公益課、線下研學、古裝情景劇等形式,講述洛陽悠久歷史,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要做好「傳承」文章,把歷史文脈延續下去。謝軍虎認為,在保護、傳承、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充分有效挖掘文物蘊含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充分發揮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也有力助推了文化惠民,有利於激發起參與者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人心。

  洛陽的博物館您逛過多少個?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如果有時間,不妨找個感興趣的去看看吧!(記者 智慧 通訊員 王勤 張路路/文 記者 魯博/圖)

相關焦點

  • 洛陽: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讓收藏的文物「活起來」
    「活起來」三個字,為我市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支持洛陽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那麼,「東方」二字意味著什麼?  「這是我市根據自身特色,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視野,『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提出的定位。」
  • 「東方博物館之都」再添新地標 洛陽打造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
    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重大意義與戰略舉措
    2016年12月,在國務院批覆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指出,要進一步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2017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發的《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中進一步明確了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的思路和任務。7月21日,省委常委會研究支持洛陽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面對新形勢,洛陽要乘勢而上,綜合發力,著力打造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 如何發揮高校職能助力副中心城市建設?看洛陽理工學院的智慧錦囊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為洛陽理工學院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和寶貴發展機遇。」4月17日,洛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巖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駐洛高校要全面對接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任務,在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中奮勇爭先。
  • 青島西海岸新區打造四張名片 助推軟實力提升
    東方影都全球最大最先進攝影棚建成投入使用,八大板塊建設進入收尾期,將於4月底正式營業……  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三年多來,通過節慶會展宣傳、市場營銷策劃、平臺搭建完善等,打造「啤酒之城、音樂之島、影視之都、會展之心」四張城市名片,「外樹形象、內提氣質」,助推新區更好的承接國家戰略、擔當歷史使命,提升城市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 洛陽將打造黃河文化精品旅遊帶!還有多項大動作……
    編制《黃河文化遺產搶救性調查保護》項目、建成10座鄉愁博物館、建設一批數位化景區……3月12日召開的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工作會議透露,今年我市將實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公共服務效能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智慧文旅提升等行動,不斷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上展現新作為
  • 洛陽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
    接受採訪的黨員幹部紛紛表示,洛陽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於融入國家戰略,面向未來,仍然要找準自身發展與國家戰略的契合點,按下各項工作「快進鍵」,真正把洛陽發展領上去。  「欒川各級幹部群眾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表示,此次會議吹響了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號角。
  • 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硬實力
    孟津幹部群眾表示:    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幹勁    「文化是孟津最豐富的資源、最突出的優勢,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硬實力,是孟津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使文化之力、文化之效彰顯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富民強縣指日可待,孟津崛起必將實現。」孟津縣縣長張書卿表示。    「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幹勁」。孟津縣文廣新局局長楊長生十分感慨,「以文化優勢促進務實發展,文化部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將文化發展融入到全縣發展大局中去,積極作為,主動作為,不斷提升文化工作科學化水平。」
  • 新時代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2019年春節期間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就可以視為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一個典型。《流浪地球》以恢弘的科幻想像和濃厚的家國情懷,給億萬觀眾帶來了驚喜,令人真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但是,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我們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數據顯示,在當今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和歐盟佔據了約80%的份額。
  • 【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特刊丨「決勝中原」洛陽篇
    洛陽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切行動的「指南針」,按照省委省政府賦予洛陽的新發展定位,「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持續完善提升「9+2」工作布局等思路舉措,形成了以體系為支撐、以專項為帶動、以項目為抓手的高質量發展「路線圖」,讓中央、省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助力加快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發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陽絢麗篇章
  • 鑫融基金融研究院:把洛陽打造成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十大舉措
    主題是:洛陽如何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我們欣喜地收到長期關注《沙裡淘金財經觀察》,開元對接團隊執行隊長,洛陽市委軍民融合辦工作人員,馬卿先生的來稿:《把洛陽打造成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十大舉措》現在予以刊發,以饗讀者。
  • 第七期開元財富論壇: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中的民企擔當
    當前市委市政府著力解決四個層次的問題:一、如何精準高位融入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二、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體系當中;三、如何將洛陽打造成國際人文交流中心,到2025年實現洛陽GDP8000億人民幣,接待國內外旅客人數和收入佔全省比重均超過20%;四、如何建設洛陽都市圈,實現洛陽兩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我們必須擺脫傳統發展路徑,以超常思維、超常舉措、超常付出,以最大的幹勁推進副中心城市建設。
  • 「春節之源,洛陽過年」2020洛陽春節文化旅遊系列活動發布
    為豐富全市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旅遊產品供給質量和活動水平,促增文旅消費,讓人們過一個歡樂、祥和、充實、難忘的新春佳節,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精心策劃,整合資源,聯合有關部門和縣(市、區),以「春節之源 洛陽過年」為主題,圍繞民俗、文化、冬景三個熱點,策劃開展8大系列、30個主題、398項文旅活動,9883場次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為廣大市民群眾和來洛遊客帶來精彩難忘的新春文化盛宴。
  • 河南洛陽:住「別墅」、觀天象、習六藝,東方博物館之都研學營地火爆
    8月11日,河南洛陽東方博物館之都研學營地迎來了一批來自「最早的中國」的研學團隊,一下車,孩子們便被滿眼的綠色和古樸的營地建築所吸引。據了解,東方博物館之都研學營地自7月開營以來,已陸續接待了十幾批學生,其中單日營地課程、兩天一晚研學線路、三天兩晚研學線路大受好評與喜愛,為給孩子帶來更高質量的研學體驗,應廣大師生、家長的反饋與要求,東方博物館之都研學營地將加開兩天一晚、和三天兩晚暑期特惠夏令營線路研學線路,歡迎各位中小學生報名參加。
  • 文化軟實力打造「四個全面」硬實力
    記者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北京建銀飯店等多個兩會駐地的新華書店購書點看到,代表委員們紛紛購買閱讀。「這就是文化軟實力。」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委員一語中的,「這本書有很厚重的思想底蘊,出版得非常及時。我們看到了領導人在繼承和弘揚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對經典的嫻熟運用,並直面國家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從古訓中汲取智慧,汲取營養。」
  • 提升文化軟實力,公眾有哪些期待
    城市文化的軟實力是多個方面的共同展現: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根本動力,城市文化的影響力是城市文化軟實力對外輻射和向內凝聚的集中體現,城市文化的軟實力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政府在文化相關領域的投入組成。在城市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在建設和發展城市文化中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公眾對當前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滿意度如何?在城市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 洛陽作為副中心城市,能夠得到什麼好處?副中心城市究竟是什麼?
    洛陽作為副中心城市,能夠得到什麼好處?副中心城市究竟是什麼?倘若你是一個來洛陽遊玩的人,剛出龍門高鐵站,就會被一個極具感染力的標語所吸引:加快建設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長極。標語中有一個核心點,即副中心城市。
  • 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亮相洛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郭歌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春節之源·洛陽過年」洛陽冬季文旅消費活動啟動
    11月30日,記者從洛陽市政府獲悉,以「春節之源洛陽過年」為主題的冬季文化旅遊消費活動發布,按照洛陽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圍繞文化、民俗、冬景三大主題,推出演藝、廟會、冬遊、研學等八大系列活動,提升「古都夜八點」「古都新生活」文化旅遊活動品質,進一步豐富冬季文化旅遊產品供給,滿足冬季人民群眾高質量文化生活需求。
  • 洛陽六大領域提升城市能級
    會上,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宛康就洛陽如何圍繞提升副中心城市能級進行了解答。劉宛康表示,省直各部門為洛陽配套了34項321條支持政策,加上這次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的發布實施,都為洛陽提升能級帶來了重大機遇、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