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驚現法蘭彩瓷器,瓶底見證文物身份來源,最終賣出了1個億

2020-12-17 一起來惡搞吧

本文為百家號作者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驚現法蘭彩瓷器,瓶底見證文物身份來源,最終賣出了1個億。在這個世界上,很多珍奇異寶都存在了各國之中,然而很多文物也是成為了人們眼中價值連城的寶物,甚至有些還成為了專家嚴重的無價之寶。而這些文物絕大多數也是來源於歷史,從漫長的歷史流傳至今的文物都是一件價值連城的文物,甚至有些歷史文化太重要的文物直接被送往了國家文物館保護。當然有大多數文物也是自家的前輩以一代一代的方式流傳下來的,很多人家家中的擺放物,比如花瓶、陶瓷碗、水壺以及某些用具都皆有可能是歷史上的那些珍奇異寶。

然而對於這些名貴的文物,很多人都是在家中不經意翻出一個圖案精美的花瓶後,帶著既好奇又激動的疑心去尋找專家,讓專家來給這個被自己翻出來的文物的來源身份到底是什麼,又值多少錢。當然很多人也是十分幸運,翻出了各種名貴的文物,最終以「天價」賣了出去,然而也就在20005年,中國出現了一件花紋十分美麗的花瓶,在蘇富比拍賣商賣出了一億多元人民幣。

該件文物工藝十分精細,繪畫的花紋也十分美麗,從瓶子中看,是一件雙耳陶瓷瓶,並且在花瓶身上的花紋還十分鮮豔,顯得鮮紅,而瓶中的圖案是一隻石錦雞,石錦雞高傲的站在一顆樹幹上,並且石錦雞的腹前還顯出了一個疑似太陽般刺眼的圖案。並且在花瓶上看,顯得這個瓶子有顯發光,更讓人驚訝的是,花瓶的雙耳那個有色彩在光亮的照耀下,疑似在發光。

然而在瓶底,專家發現了一些了一些細節,發現瓶底的文字以及印章是清朝時代的文物,至今以來已有兩百多差不多三百年。然而在經過鑑定時,專家還發現了一個細節,該座文物疑似是清乾坤的文物。

其實,在1975年開始,這件文物早已經問世,最後在1980年,一名不明身份的人就已經把這件文物轉手賣給了另一個收藏夾。然而在接手這件文物後,這位收藏家一直以來都在關注著這個文物,並且打算在過幾十年之後,等這件文物歷史價值在高一點,最後還是把這件文物拿到了蘇富比拍賣會進行拍賣,一開始大多人都看出了這個文物的價值,瘋狂的搶著收買,最後這件文物以1.1548億港幣(約合人民幣1億)賣了出去。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最貴瓷器排行榜,大開眼界!
    從規模和拍賣價格來說,中國藝術品之最當屬字畫和瓷器了。在瓷器拍賣場上,明清瓷器,尤其是官窯精品瓷器一直是市場追捧的焦點,並不斷刷新瓷器成交紀錄。這主要是因為此板塊瓷器不僅具有造型藝術,還具有繪畫藝術和歷史文物價值,而且在製造工藝上也更為繁複考究,一直是買家追捧的焦點。
  • 青瓷神作 釉下彩盤口壺改寫中國瓷器史
    青瓷釉下彩盤口壺。 南京市博物總館供圖    褐彩神鳥瑞獸紋青瓷釉下彩盤口壺,是「三國志」特展中最具標誌意義的瓷器之一。這麼一長串名字,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其實最核心的關鍵詞就是「釉下彩」——這3個字,讓它成了改寫中國瓷器史的一級文物。    這件三國孫吳時期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高32.1釐米,1983年出土於南京市雨花臺區長崗村5號墓,現藏於六朝博物館。此壺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畫,然後罩上透明青釉,入窯經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成。
  • 青花熱水瓶驚現央視 網友爭曬「青花系列」
    《尋寶》驚現奇葩藏品 亮瞎人眼網友吐槽  「青花熱水瓶」,鄭和帶著下西洋?專家一語點出瓶底破綻:「一般來說,沒有把皇帝的帝號(寫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沒有這麼寫的。」專家還調侃陶瓷創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對中國歷史、中國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如果鄭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噴嚏。」
  • 很多英國老百姓的傳家寶竟是中國瓷器,動輒拍出上百萬英鎊
    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裡面,你會發現中國古代的各種珍貴文物。尤其是瓷器,什麼國內稀有的元青花、宋代五大名窯、康雍乾官窯等等,應有皆有。要按照拍賣行情的話,隨便挑選一件都是千萬過億的頂級珍品。大家都知道,這些都是當年他們搶過去的,而不僅僅是博物館。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製作工藝及鑑定技巧
    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琺瑯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瑯彩瓷器拍賣價不斷飆升,並且跨越億元關口。
  • 價值一噸黃金的文物!居然是一隻「破碗」,還意外拍出 2.9億天價
    陶瓷是我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破碗賣出2.9億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我國獨有的文化。陶瓷代表的不僅僅是各種精美的瓷器怎麼簡單,更是代表了我國各個朝代不同的藝術特點和工藝技術,為我國研究歷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 長沙窯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之先河
    ,更重要的是,這是高古瓷器,作為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物,這次瓷器重回千年商都——廣州,仿佛有了一種穿越感,儼然是一場當下與歷史的對話,正在南越王博物館展出的「面向海洋——長沙窯瓷器精品展」共呈現了一千多年前的瓷器273件(套),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言,「長沙窯很重要,它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文字裝飾之先河。」
  • 中國瓷器發展史:從單一化到百家齊放,一度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至今仍存在許多歷史典籍,先人們除了保留下自己的智慧,也給後人們帶去了諸多物質財富,例如今天我們所要說瓷器,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瓷器之國,歷代各朝與周邊國家進行貿易,除了有茶葉、絲綢以外,瓷器是必不可少。
  • 清代沉船文物歸國,「泰興號」出水瓷器今日入藏國博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8月13日,190餘件清代中晚期瓷器入藏國博,這些瓷器曾隨「泰興號」商船沉入海底,後經過打撈、出售、回購,最終被捐贈給國博。展出的「泰興號」出水瓷器。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今天,國家博物館舉行「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捐贈儀式,泮廬集團正式向國家博物館捐贈這批文物。「泰興號」沉船為清代道光年間沉沒於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船貨以清中晚期民窯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20世紀90年代,沉船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拍賣出售。
  • 這些古瓷器,見證了「一帶一路」朋友圈
    高麗青瓷也稱「高麗秘色」,指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時期生產的青瓷,主要仿照中國的越窯,「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近年來以製作工巧,色澤尤佳。」目前我國境內發現的高麗青瓷集中在宋元時期,數量非常有限。這件葫蘆形執壺取材於植物形象,造型自然圓渾,線條流暢優美,既展現出當時高麗青瓷的製造特點,也見證了當時金代女真貴族與高麗皇室間的政治、文化交往。
  • 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紅綠彩瓷器知識與特點詳解
    紅綠彩瓷器開創了我國陶瓷裝飾藝術的新風尚,也為後世的瓷器發展鋪平了五彩斑斕的道路。紅綠彩瓷器的裝飾風格和皇家貴族所一直崇尚的審美觀念比較相悖,紅綠彩瓷器,大紅大綠,喜氣洋洋,這種樸實無華的風格更加傾向於民俗風格,所以更容易被當時的民間老百姓所接受和喜愛,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
  • 拍價最高十大瓷器,一半是農家樂審美的乾隆督造,一件拍出五億!
    然而,迄今為止創下最高拍賣價格的前十瓷器中,有一半都誕生於乾隆朝!難道是土豪間的心靈相通,審美契合嗎?拍賣市場裡天價瓷器的五大特點以2011年8億4千萬港幣成交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為例,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解讀他的收藏價值。
  • 元朝青花瓷罐被主人閒置多年,拿去拍賣,刷新中國瓷器拍賣紀錄!
    青花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在歷史上我國的瓷器文化主要是靠明清時代的青花瓷一枝獨秀,觀賞者們多見的都是明清炫目亮彩的陶瓷藝術品,而其他時代的瓷器作品往往不是那麼常見,明朝之前的元代更是被認為不具有造瓷藝術品。
  • 高麗鑲嵌青瓷對中國瓷器鑲嵌工藝的仿製與傳承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學者對文公裕墓的器物提出了質疑,韓國明知大學尹龍二教授曾經對這批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所藏器物的來源進行探討,證明在1926年韓國中央博物館購買的一批器物清單中,除了這件鑲嵌青瓷碗和一件青瓷盤等一組瓷器傳為文公裕墓出土之外〔圖六〕,還包括其他不同時期的器物,而且與高麗仁宗長陵(1146)出土的高麗青瓷香爐上的白色點彩相比,文公裕墓出土鑲嵌青瓷碗的紋樣顯得太過成熟。
  • 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
    大家好,我是何亞萍,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我國古代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唐代青花瓷的發現。青花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優秀品種之一,其名聲飲譽海丙外,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讚賞。青花瓷是以鑽為著色劑,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對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國內外陶瓷學界曾展開過熱烈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元代景德鎮。其理由是:在河北磁州窯釉下黑彩瓷和波斯釉下藍彩陶器的啟發和影響下,根據元代景德鎮的制瓷能力和條件,完全能創製並很快燒成比較成熟的青花瓷器。另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宋代。
  • 3分鐘帶你了解中國瓷器發展史
    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大約在商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夠燒造原始瓷器了。而瓷器的真正成功燒造,也並非很晚,出現在東漢。燒成陶器、原始瓷器、瓷器,三者之間有個最為重要的區別,那就是溫度。東漢,是瓷器真正燒造而成時,這段時間,還只有青瓷和黑瓷兩種,很單調。
  • 南海一號:花3億打撈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國對文物海盜的最好回擊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很多文物也流失海外,最著名的有那圓明園獸首,這些只是從陸地上流失的,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廣大海域很長時間內無力維持,所以英國人邁克·哈徹盜挖中國南海裡沉船上的瓷器多達百萬。為了「物以稀為貴」,他毀掉60多萬件瓷器,只留下23.9萬件,拿到荷蘭拍賣。為了贖回自己的國寶,當時財政尚不寬裕的中國派專家拿著擠出來的3萬美元,竟然買不了一件本應該屬於自己的瓷器。這成了中國考古界的恥辱和傷痛,偌大南海裡,我們竟然連自己的國寶都守護不了。
  • 從雞缸杯到官窯八方瓶,仇國仕和他經手的「天價」中國瓷器!
    繼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後,在2015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以1.1388億港元成交的「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再次引起關注。作為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無疑是這些「天價」的幕後推手。
  • 大英博物館之中國瓷器館
    在大英博物館中除了單獨的中國館之外,瓷器館是被另外列出來的一個展區。也許是因為瓷器數量太多了原因吧,整整站了一個大大的展廳。下圖中這個龍壁,是中國館進館時的一個標誌。可見中國館在大英博物館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