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論到教育時,總會有不同的意見,各種問題一大堆,然而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呢,我們一同探討一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培育了一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這是不容否定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育目標的應試化。現在從小學到高中,學生成天都在作業堆裡過日子。教師的教學,不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而是圍繞中考、高考的試卷在教。到頭來學生除了會按照規矩答幾份試卷以外,沒有學到多少實用的東西。很多學生高中畢業以後,連一份合同書都寫不好。有的學生甚至連一張借條都打得漏洞百出。這樣發展下去,教學效果確實令人擔憂。我們常常抨擊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但科舉制度培養出來的人,還能夠寫意境優美的對聯和詩詞,還能寫一些非常實用的文章。現在的高中生連一篇像樣的實用性文章都寫不好,滿口學生腔,在社會實踐中幾乎脫節了,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
二是教育內容的虛幻化。從小學到高中,教材是存在不少問題的。就拿語文課本來說,好多傳統文化中的精彩名篇沒有編排進去,有些現代的優秀內容因為不符合政治的方向,也被排除在外。而很多排入教材的內容卻沒有多少實用價值,不能指導學習活動,學生讀來味同嚼蠟。又比如英語課程,佔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而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又由於派不上用場,過不了幾年就忘得差不多了,造成大量的時間浪費。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
三是教育過程的調侃化。教育改革改了幾十年,時而學習汨羅的素質教育經驗,時而又是學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改來改去,傳統教學中優秀的東西已經丟盡。而所謂的愉快教學、英才教學等等,把本來莊嚴的教學活動變成了一場師生遊戲,最終是教師越教越糊塗,學生越學越差勁。
四是教育管理的行政化。我們知道,大學的校長、縣級以上的教育局長,他們大多都不是來自於教學一線,而是從行政那邊調過來的。他們沒有在教學一線端過教本,拿過教鞭,不懂教育教學規律,自然也就會指揮失誤。一個縣級教育部門幾十個股室,他們人浮於事。本是教育的外行,卻對下面的學校和老師發號施令,指手劃腳。到期中、年終,檢查項目一大串,驗收文件一大堆,搞得下面的老師疲於應付,分散教學精力,對教育的發展影響很大。
五是教師地位的邊緣化。教師工資待遇偏低,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大大落伍,成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優秀人才不願意從事教育事業,造成教師素質不斷的下滑。如此的惡性循環最終受害的是下一代,是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