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農村裡,自己家做饅頭都不用酵母粉,家庭人口少的人家基本上都是買饅頭吃,老面饅頭和酵母粉發酵的饅頭口感上差別很大,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酵母粉做的饅頭放涼之後不好吃,硬邦邦的,而且個頭也變小了,蒸鍋加熱之後又變大了,老面饅頭放涼了也是鬆軟的,但是,現在到了城裡之後,好多年再也沒吃過自然發酵的老面饅頭、酥餅。
在家一直也是自己做饅頭吃,不過還是因為家裡人少,每次發麵都用酵母粉做吃兩頓的麵餅或饅頭,雖然看著雪白宣軟,但是卻少了麵粉的香味,吃上去總覺得缺點什麼,就像是少了麵粉的味道,不過,老面饅頭的發麵方法一輩子也忘不了,於是,專門做一次老面饅頭,發麵的步驟其實也很簡單。
一、做面引子:
用料:普通麵粉1000克,水500克,鹼面10克,
做法 :先用少量的麵粉揉成麵團,大概有桌球那麼大就可以了,然後把麵團放在碗裡蓋上薄膜發酵一天,現在是夏天比較熱,自然發酵的效果好,也可以放在太陽下,這樣會更快,發酵好的面旗子有點酸味,然後再加入清水攪拌均勻備用。
二、發麵:
把準備好的面旗子加入到準備好的麵粉裡,和成麵團,麵團揉光,麵團不要太軟,不然蒸饅頭時要加乾麵,添加的乾麵粉多了,饅頭的口感不太好,麵團揉至成型之後就可以放進大盆裡蓋嚴實了,不過夏天不用蓋保鮮膜,因為天熱溫度高發麵快,天涼的時候記得蓋上保鮮膜,避免表皮變幹。
三、試鹼:
北方因為溫差大,所以家家戶戶都是晚上和面發麵,第二天蒸饅頭,現在是夏天,如果白天發麵的話4個小時就差不多,南方和北方不一樣,夏季和其他季節不一樣,夏天發麵時間太長,容易發過頭了,所以麵團發至兩倍大小時就可以了,一般在農村觀察面發得好不好,用一根筷子插進入,麵團一放氣,立刻變小了塌下去了,聞到一股面香的味道。
放鹼面的時候,直接灑在發好的面盆裡,或者把發好的面倒出來放在案板上,把鹼面放入一把乾麵粉裡拌勻之後均勻的撒在麵團上,揉進面裡,和面的時候和硬一點,揉面的時候不需要多放乾麵粉,熗面多口感就緊實,熗面少口感鬆軟,揉面的時候可以感覺到麵團勁道有彈力,老家的人放鹼的時候需要查驗一下是否合適。
揉麵團的時候,如果是麵粉多,揉好的麵團用菜刀橫切豎切,反覆揉光好幾遍,麵粉少的時候就簡單多了,主要的目的就是放入的鹼均勻地揉到面裡,然後從中間切開去一小塊,揉成拇指大的面球,放在灶火邊上靠,煤氣灶爐盤也可以,烤焦烤熟了之後掰開,一看一聞來判斷,看烤熟的麵團是否蓬鬆,鹼度大小是否合適,合適度可以看顏色,顏色黃說明鹼多了,顏色有淡淡的乳黃說明正好,看完聞一聞,是否還有酸味,鹼小了有點清淡的酸味,鹼大了會有嗆鼻的味道,經常做的人一看一聞就知道合適不合適。
如果是鹼大了,再把麵團揉光,放案板上發酵一會,如果是鹼小了,再適當加一點點,調好之後結下了就是做面劑子。
四、蒸饅頭:
做面劑子的時候,把揉好的面搓成均勻的長條,然後按照習慣切成一個個均等的面劑,搓成面坨,等到鍋裡是水燒開之後放上蒸屜蒸幾分鐘,然後再拿出來蒸屜刷上一點油,把做好的面坨再搓一下,搓成圓圓的饅頭形狀擺放在蒸屜上,上鍋開始蒸。
一般情況下大火蒸15分鐘就可以了,這樣做出了的老面饅頭味道真的不一樣,不信你買幾個外面酵母粉做的饅頭和自己做的饅頭比較一下,口感也不一樣,做老面饅頭主要是用了鹼,所以,味道不一樣,酵母粉的饅頭沒有味道。
五、總結:
做出有靈魂的饅頭,關鍵在於發麵,發麵的時候需要面引子,面引子除了傳統的方法,還可以用白酒或醪糟湯,白酒發麵的時候,用半碗麵粉揉成軟麵團,麵團壓一個窩,然後加入一瓶蓋高度白酒,面捏在一起封住口放在碗裡蓋上蓋,一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當面引子了,用醪糟湯發麵,可以直接用湯揉成麵團,發好之後就可以做面引子,用這兩樣東西發的面蓬鬆非常喧,口感像麵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