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

2021-02-18 進擊的小原子

核自旋是一個十分難理解的概念,它不能直接觀察只能通過實驗發現自旋存在的證據,如果要完全理解這一個概念需要我們掌握量子力學,但作為非專業的讀者,我們也有另外一套更簡單的方法去了解自旋。

 

宏觀上物質的旋轉可以用角動量來描述;在量子力學中,微觀物質的角動量被量子化了。

比如一個雙原子分子,它具有穩定的旋轉態,總的角動量為Ltot,Ltot用來描述分子旋轉的有多快。

其中J取整數0,1,2. . .

 

在不同取值的J下,它會有不同的角量子數MJ,取值範圍是-J到+J中的整數,比如J=1時,MJ取值為-1,0,1。在施加外加磁場後,就會發生賽曼分裂形成2J+1個能級。

對於核自旋它也會形成一個角動量,但不同於前面因為自旋產生的角動量,這個角動量也屬於粒子的內在屬性

為了區別一般的旋轉角動量,我們用S替代J描述自旋角動量為:

自旋為S的粒子在施加外加磁場或電場後也會裂分為2S+1個能級。

不同的粒子S不一樣,一些粒子S=0,1,2等整數值我們叫做玻色子,一些粒子S=1/2,3/2.等半整數我們叫做費密子

 

所以對於基本粒子,大都包含兩個角動量:一個是因為它的運動比如電子繞核運動產生的經典角動量;另外一個是本身固有自旋產生的,對於這兩種不同的自旋我們用量子數J1和J2的角動量分別表示。同時對於整個體系的角動量即兩種角動量結合的角動量,定義為

其中

 舉個例子比如兩個自旋為1/2即S=1/2的粒子組成的系統,它的自旋只有兩個值分別時0和1即S3=0/1

其中S=0與S=1由不同的能量,當s3=1時,它會有三個亞態,分別為角量子數Ms=-1,0,1,所以S=1也叫做三重態;S3=0的角量子數Ms=0,也叫單態

相關焦點

  • 變革性的新跨越:認知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和橫濱國立大學(YNU)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在最新的一期的《物理評論通訊》上宣布,他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機制,通過這種機制,自旋擾動穿過了量子自旋液體系統一個看似不可通過的區域,認知了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spin transport),這一新的認知將可能為下一代電子設備甚至量子計算機掀起另一波瀾。
  • PNAS: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團隊發現光學自旋-動量方程組,並揭示光學橫向自旋的本原
    近年來,通過對近場電磁波的深入研究,科學家發現了另一種自旋矢量方向與光波傳播方向垂直的自旋形態:橫向自旋(如圖1(b)所示)。橫向自旋廣泛存在於束縛光場中,例如導波,聚焦場,幹涉場甚至非偏振光場中。橫向自旋在光學的單向性激發、單向性散射以及近場自旋-動量綁定等現象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在光學傳感、納米計量、單向輻射量子器件等應用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
  • 穩定的單分子自旋開關研發成功
    科技日報柏林12月29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一個由德國基爾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成功設計、存放和操作表面上的單分子自旋開關。新開發的分子具有穩定的自旋狀態,在表面吸附不會失去其功能。該研究有望使電子元件微型化邁進一大步。相關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熊玉科關於電子自旋的思想
    電子自旋熊玉科關於電子自旋的思想電子等實物粒子就像地球一樣繞中心軸轉動,同時電子周圍的電場也同步轉動。電子自旋的發展背景1925年秋,二個「無知」的物理系學生—古茲米特和烏倫貝克,提出電子自旋就像地球一樣繞中心軸轉動,他們寫成論文交給物理學家Ehrenfest修改,Ehrenfest提醒他們:建議他們去詢問一下威望極高的物理學家洛倫茲。
  • 電子自旋傳遞距離可達1微米
    「自旋」是電子固有的角動量術語,被簡稱為向上或向下。用電子的上/下狀態代替傳統計算機邏輯中的0和1,可以改變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方式。建立在自旋電子學基礎上的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系列電子的相關自旋(稱為純自旋電流)來傳輸信息,取代四處移動的電荷包。
  • 中國科學家揭示彈性波自旋 | PNAS 論文推薦
    Spin of Elastic Waves(詳細論文信息見文末),揭示了彈性波中的自旋本質屬性。然而,過去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只有電磁波或類似電磁波的彈性橫波才能擁有自旋;而對於彈性縱波聲學縱波,其並不具備攜帶自旋角動量的能力。同濟聲子中心的團隊挑戰並刷新了人們對於彈性波自旋的認識,證明了彈性縱波能夠攜帶自旋角動量(圖1)。同時,更重要地,這裡還存在一種新的自旋角動量形式,即縱波橫波雜化產生的雜化自旋角動量(圖2)。
  • 磁性與交換作用(電子自旋)
    自旋是電子的內稟屬性,雖然有時會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作為一個純量子力學概念,自旋和生活中的直觀經驗並不符合,卻依舊可以被神奇的數學描述
  • 電子的自旋: 我們活在什麼樣的空間裡
    即使本科的量子力學課,如果用曾先生的教材,很大時間還在解薛丁格方程,而不討論自旋的物理圖像,所以挑選這個題目作為補充。自旋的確非常難講清楚,尤其沒有上過大學物理,不知道角動量概念的同學。在不用角動量的概念的前提下,能找出自旋的三個類比,對我來說已經不容易了。有很多不嚴謹的地方,也請海涵。
  • 重離子碰撞中矢量介子自旋對準的第一個證據
    另一方面,夸克具有稱為自旋的量子力學性質,類似於繞軸旋轉。」在重離子碰撞中形成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大角動量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轉移到各個夸克中,使其排列方向一致。在其他情況下,例如在電子之間,也有自旋和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也可以觀察到這種稱為自旋軌道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學效應。
  • Zc(3900)的自旋和宇稱量子數確立
    8月16日,北京譜儀III(BESIII)實驗國際合作組關於Zc(3900)的自旋和宇稱量子數測量的文章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 磁振子自旋電子學領域重要進展:新型自旋閥結構
    然而,自旋電子學卻是一門不同於傳統的新學科,它採用電子的自旋或磁矩作為信息載體。「磁振子自旋電子學」(magnons spintronics)是一個新興的科研領域。筆者曾多次介紹「自旋電子學」的概念。那麼「磁振子」(magnon)又是什麼呢?
  • 自旋電子學:磁記憶狀態呈指數變化
    自旋電子學是納米電子學的蓬勃發展分支,除傳統電子學中使用的電子電荷外,它還利用電子的自旋及其相關的磁矩。自旋電子學的主要實際貢獻是在磁傳感和非易失性磁數據存儲方面,研究人員在開發基於磁的處理和新型磁存儲方面尋求突破。
  • 電荷具有霍爾效應,你知道自旋也有霍爾效應嗎?
    近30多年來與自旋相關的電子學得到了極大發展並且發展了很多新的分支,如自旋電子學或磁電子學等。從巨磁電阻(2007年諾貝爾獎)到隧道結磁電阻,再到龐磁電阻,自旋動量矩轉移以及自旋軌道力矩等,與自旋相關的物理迎來了廣闊的前景,其中自旋霍爾效應也佔有重要地位。
  • 軌道電子學向前一步:自旋與軌道態的捆綁被打破
    現代材料中電子一般具有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如果改變電子的自旋態,其軌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最近,一個國際團隊在量子材料釹鍶錳氧(NSMO)實現了自旋與軌道態的「獨立」變化。這項成果或將對新一代邏輯和存儲設備的研發開闢新道路。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電子自旋是相對論性質
    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是不分家的,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一點可從電子自旋的相對論性窺見一斑。這個問題的理解最後著落到電子擁有自旋標籤這個結論上。自旋的問題博大精深,自旋的發現是一場思維歷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如何描述一個二值問題呢? 如果表現的二值是等價的,則表現的是特徵值, 用矩陣表示的話,應該用本徵值為1和-1的2×2厄密特矩陣來描述。但是,本徵值為1和-1那就意味著這矩陣的跡(trace)總為零。如果自旋是類似角動量的物理量的話,那自旋還要滿足角動量的代數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但是薛丁格方程依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這個局限性就是它沒有包含微觀粒子自旋。所以薛丁格方程不能處理涉及到自旋的微觀現象,如塞曼效應(原子在外磁場中發光譜線發生分裂且偏振的現象)等。這說明微觀粒子還有一些特性有待我們去認識,即電子存在自旋角動量,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中,自旋是作為一個新的附加量子數引入的,是根據電子具有自旋的實驗事實,在薛丁格方程中硬加上的。
  • 【十大進展】光學石墨烯中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學院科研團隊在原子蒸汽中構造了晶格勢場實時可調的光學石墨烯結構,並利用在此結構中激發贗自旋獲得渦旋光這一拓撲現象,對系統中極其微弱的光子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實現了顯著觀測和全光調控。科研人員通過實驗明確了光子自旋軌道耦合對光學石墨烯中的拓撲效應產生的影響,闡明了拓撲系統可以成為「放大」某些微弱效應的物理基礎。
  • 科學家在新型自旋液體材料中首次觀測到有能隙的自旋子
    科學家在新型自旋液體材料中首次觀測到有能隙的自旋子
  • 什麼是反物質——鏡子裡的電荷與自旋
    它與中微子的自旋相反。中微子是左旋,反中微子則是右旋,所以這類不帶電基本粒子的反物質就是與其自旋相反的同種粒子。這類粒子還包括光子和未知的暗物質等。也就是幾乎每一種基本粒子都可能存在反物質。在理論假設中,暗物質的反物質很有可能就是其自身,(而它不帶電荷,因此很可能它就屬於自旋相反那一類的)而正反物質之間碰撞是會產生湮滅反應的,假如理論假設成立,銀河系裡海量的暗物質很有可能會發生湮滅反應,而這種湮滅反應會因其暗物質粒子的超大質量而釋放出超高能的輻射。關注科技新聞的人可能已經想起來了,這不就是中國的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幹的事嗎?
  • 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十一)-自旋軌道耦合
    -對贗原子做投影,電子化合物(下)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七)-VASPKIT計算有效質量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八)-缺陷態能帶結構深入分析能帶結構(九)-3D能帶圖繪製深入分析能帶結構(十)-雜化泛函能帶VASPKIT 1.2 支持全晶系K-Path自動生成        在量子力學裡,一個粒子因為自旋與軌道運動而產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