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使與魔鬼 日本教育面面觀》看孩子理財教育

2020-08-22 辣媽達摩院

文/辣媽達摩院

寫在前面

正如書名所顯示,這本書描寫了日本教育的方方面面,總體說來,問題大於成績。本文不談問題和成績,僅就個人感受最深的孩子理財教育相關內容,談談自己的淺見,希望能對各位父母有所啟發。

理財教育要趁早

日本曾對3~6年級的小學生做過一項關於零用錢的調查,結果顯示,85.7%的小學生有存款,其中約60%的人存錢的理由是「為了將來」。

而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面對「巨額」零花錢(比較典型的如壓歲錢)常常無力掌控,不是父母「幫忙收著」,就是亂消費、高消費,折射出較差的理財能力。這一點上,日本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給當代父母一些建議,其中他就說過:

「如果不想因為錯誤的理財決定而遺憾終身,就必須從小接受理財教育。」

當今社會,「財商」已經與智商、情商並列為孩子未來的三大必備素質。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金錢觀的萌芽期在6歲以前已經形成。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且理財教育要趁早。

理財教育如何做

1、從幼兒理財啟蒙開始

孩子在一歲左右逐漸開始有物權意識,到一歲半已經很懂得維護自己的物品。這個階段可以陸續開始對孩子做一些理財啟蒙。

比如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找到數字與具體實物的對應關係;通過繪本故事告訴孩子,玩具是需要交換來的;出門買東西時詢價、付款(建議付現金)、找零等,慢動作跟孩子演示一遍。

孩子兩歲以後,會經常主動要買玩具、買零食,讓孩子清楚買玩具的錢是爸爸媽媽工作賺來的,一個月只能買一隻玩具。

經常性地給孩子講、讓孩子參與一些買賣過程,孩子很快會學會其中的門道。同事小青的家裡開超市,3歲的兒子耳濡目染,不僅認識錢的面額大小,還知道買一瓶水2元、一包紙巾2元,他喜歡的零食需要找零,買一隻汽車就需要好久不能買其它玩具了。

2、給孩子一隻儲蓄罐

3歲以後的孩子,可以給他一隻儲蓄罐,既是玩具,又是可以拿來買東西的魔法罐。孩子會很高興於收集硬幣和零用錢。

當孩子擁有一隻儲蓄罐,他會自覺儲蓄,而不是有錢就拿來買零食。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以後想買東西都從這裡拿錢。

當然,我們想為孩子買一件較為昂貴的禮物時,可以提前給孩子以現金獎勵(通過節日紅包或孩子表現好的獎勵等方式),然後昂貴禮物自然是儲蓄罐來「支付」。

通過這一系列動作,孩子會產生成就感和責任感,從而愛上主動儲蓄。

3、引導孩子自主管理零用錢及記帳

孩子到了小學階段,可以逐漸開始引導孩子自主管理零用錢(父母要捨得適時放手)及記帳。

比如引導孩子記錄每一次收入和支出,以及原因。

記錄一段時間後,可以引導孩子將積蓄分為幾部分:50%用於固定儲蓄、30%用於「大計劃花費」、20%用於日常零花。

讓孩子理解,固定儲蓄是以後會越來越多的增值資產,每一次收入都要先拿出來50%放入這一部分,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拿出來;「大計劃花費」是孩子想要或必須要買的昂貴花費,可能要儲蓄較長時間才能實現;日常零花就是孩子日常的零食、玩具等的花費。

以上這些都由孩子自主掌控,父母可適時引導。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儲蓄、購買,會逐漸形成良性的消費觀和理財觀。

當然,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購買行為,要鼓勵孩子多參與,幫助孩子學會買東西,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4、鼓勵孩子獲得和花費金錢

通過書本學習和參與家庭日常事務,讓孩子理解錢的一般來源和去處,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金錢,以及良性花費金錢。

比如孩子的錢除了節日紅包和日常零花錢,還可以有孩子自己掙得的部分。比如通過日常的良好表現獲得的獎勵金,幫忙做家務所得的勞動報酬等,還可以像《小狗錢錢》裡的吉婭一樣通過自己的特長獲得額外收入。

與儲蓄相比,花錢似乎更容易,父母要鼓勵孩子合理計劃花費金錢。比如今天不開車帶孩子逛超市,回來時僅剩10元錢,若是打車回家則剛好10元,但是就不能買孩子想要的冰淇淋了;若是坐公交回去,每人2元,剩下6元剛好可以給媽媽和孩子一人一根冰淇淋。

讓孩子自己選擇,通過選擇實踐,孩子理解了零食與車票的價值與用途。不論哪種方式,都讓孩子在幼年階段就接觸到了市場經濟的理念和知識。

5、給孩子建立銀行帳戶

可以儘早給孩子建立銀行帳戶。孩子未滿16周歲前,監護人陪同孩子到銀行為孩子辦理開戶,監護人需帶自身身份證及孩子身份證件(身份證或戶口本均可);孩子若已滿16周歲,則可獨自到銀行辦理開戶。

父母帶孩子到銀行辦理開戶,對孩子來說,絕對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孩子從此刻起,會開始正視金錢,並逐漸樹立理財意識。

除了儲蓄,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也可以陸續介紹簡單的理財常識給孩子,比如講解銀行利率、家裡每個人的保險、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基金等。父母的一些理財操作也可以與孩子討論和讓孩子參與。

父母還可以詢問和求助附近的證券交易所有無適合孩子學習的股票基金知識遊戲軟體。比如日本的東京證券交易所,專門向孩子推出了學習股票知識的遊戲軟體,孩子們可以根據實際股價進行模擬交易,在遊戲中逐漸掌握操作方法和相關的財經知識。

寫在最後

理財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社會活動,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對這方面涉及較少,就需要我們父母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從書本中學習基本理論常識,從生活實踐中培養理財意識,養成孩子終身受益的理財習慣。

關於理財教育,雖然我們覺醒得較晚,但是不是有句話麼,「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所以,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抬頭有星空,夜色更精彩!

——End

這裡是『辣媽達摩院』,80後媽媽,愛讀書,愛運動,愛彩鉛,最愛的是分享孩子成長點滴。與您共同探討孕期、產後及育兒等話題,助您從容做辣媽!歡迎關注、點讚及轉發!

相關焦點

  • 日本教育:夏鵬翔老師筆下的日本小學教育生態微觀察
    這兩年心血來潮,想了解日本教育,之前讀了關於學前教育的一本書,近日去書店,想買幾本。
  • 日本社交女性向《天使與魔鬼的秘密花園》首曝
    日本社交女性向《天使與魔鬼的秘密花園》首曝日本株式會社Alchemist與日本富士電視臺共同開發的女性向社交類網頁遊戲《天使と悪魔と秘密のガーデン(暫譯為天使與魔鬼的秘密花園)》,決定於11月末在雅虎夢寶谷平臺(Yahoo! Mobage)上進行發布。遊戲官網目前正在進行事前登錄活動,頁遊網將帶來遊戲的簡單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不可忽視少兒理財教育
    少兒理財教育長期被我們的家長和社會所忽視。對於成長中少兒來說,學會理財, 不僅僅是如何用錢的問題,其中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和各種能力培養,這方面,我們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美國孩子從3歲就開始「實現幸福人生計劃——財商教育」;法國孩子從三四歲也開始學習「家庭理財課程」;日本孩子在課餘時間都要到校外參加勞動賺錢,堅持「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猶太人的財商教育則告訴孩子:「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你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
  • 日本中小學藝術教育面面觀
    歐美諸國的藝術教育思想與日本本土藝術教育的融合,豐富了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以美術教育為例,該時期中小學不再拘泥於讓學生臨摹作品,而是引入了「自在畫」的概念,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設計、創造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藝術教育一度停滯。1945年「二戰」結束後,日本著手教育改革,開始從天皇制國家主義教育體制轉變為民主主義教育體制,藝術教育也得以重啟。
  • 天使中的魔鬼
    限於篇幅,我們隨機看某一天中它的待遇。深秋的黎明,城市未醒,街燈未滅,你看,昏昏暗暗裡,三三兩兩的孩子背負著碩大的書包,像是被上帝遺棄的天使,行走在孤寂的街頭巷尾。無意中看到一首改編自歌曲《魔鬼中的天使》的歌詞,我試著哼唱起來,還真有那麼一點味道。只是,世間沒有魔鬼,有的只是被妖魔化的可怕念頭。
  • 全球外語教育面面觀:韓國求職必須英語好
    全球外語教育面面觀:韓國求職必須英語好   全球華語廣播網韓國觀察員南黎明:在韓國的學校裡,英語依然是除了母語之外最重要的外語科目,而且韓國極為重視英語的教育,尤其是李明博政府時期,國家的目標就是要像新加坡那樣,成為一個英語幾乎接近公式語言的國家,於是政府大量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西方英語國家聘請教師,然後把他們配置到各個中小學去,做到每一所學校都有能夠教孩子們地地道道英語的外教,所以現在韓國的中小學都有大量的外教在活動
  • 你的孩子遇到了天使老師,還是魔鬼老師?
    如果是這樣,恭喜你,你的人生中或許遇到了很多「天使」般的老師,他們盡職盡責,尊重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學生。《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008年修訂)》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雖然短短24個字,對老師的要求卻不簡單。
  • 90後爸媽的日常崩潰:天使和魔鬼都是孩子的真實模樣
    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要保持一致,為孩子畫一條明辨是非的高壓線,不至於在遇見問題時迷失方向。一個男人身為父親的切身感受,不是在孩子降生的某一刻獲得的,而是在跟孩子的日常互動相處中一點點積累的。從一開始面對一個巴掌大嬰兒時的手足無措,到現在換尿不溼、衝奶粉成為傍身絕技。
  • 90後爸媽的日常崩潰:天使和魔鬼都是孩子的真實模樣
    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要保持一致,為孩子畫一條明辨是非的高壓線,不至於在遇見問題時迷失方向。一個男人身為父親的切身感受,不是在孩子降生的某一刻獲得的,而是在跟孩子的日常互動相處中一點點積累的。從一開始面對一個巴掌大嬰兒時的手足無措,到現在換尿不溼、衝奶粉成為傍身絕技。
  • 每個父母都有一顆天使的心,也有一張「魔鬼」般的面容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看到即使是大愛的天使也有面目猙獰的時候,天使之心常常藏在魔鬼般猙獰的面目之下。為什麼呢?是父母不會愛孩子,還是自私?我想這都不是重要原因,今天金媽想借早課給天下的父母,也給自己平反。為什麼我們愛孩子卻面目猙獰,金媽有幾個客觀理由跟大家分享,也想以此安撫那些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焦灼的父母。
  • 兒童理財教育
    點擊⬆️藍字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資訊|經驗|知識|兒童理財教育怎麼做?
  • 紐西蘭教育面面觀
    紐西蘭教育面面觀 紐西蘭的教育體系是沿襲英國的教育體系。
  • 教育隨筆 | 「小天使」與「小魔鬼」的碰撞
    2020年9月,X2002班正式迎來了班上的8位小朋友,我們彼此試探、觀察、嘗試.終於,在色彩鮮豔的10月,我們彼此找到了屬於我們的「小天使」和「小魔鬼」之間的平衡點。雨嫻是一個活潑好動、樂於助人的女孩子,在評估時,她的名字就已深深印在了整個學前段教師的腦海中。「不配合、喜歡亂跑」是參與她教學評估的教師對她最多的評價。
  • 活力課堂面面觀|2019年「婁山杯」教育論文(案例)評選活動
    《活力課堂面面觀——活力課堂中的教與學》  趙磊9.《《在科幻畫的世界裡長出創新翅膀》——培育學生創作思維與技法融合》   潘申申10.《英國初中教材《科學》生物學部分「胎盤、臍帶」內容的編寫分析》    陸瓊衡11. 《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初探——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沈曉睿12.
  • 理財教育應在5到14歲起步:教孩子理財的五步驟
    :現代父母愈來愈重視精英教育,這也包括理財教育。對於稍具難度的理財能力而言,培養的關鍵期為五到十四歲。  不過,很多國家對於下一代的理財能力培養,早已逐漸提前。例如法國,早在兒童三至四歲時,家長們便展開家庭理財課程,教育基本的貨幣觀念。約莫十歲左右,法國家長就開始為小孩設立獨立的銀行帳戶,積極培養孩子理財觀。
  • 捨得砸錢,才能教育好孩子如何理財?
    即使再有錢,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手段,任意浪費和揮霍金錢,萬貫家財也會有敗光的一天。因此,幫助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不僅能讓家庭的財富得到傳承,也能讓孩子受益終身。縱觀國外,有很多國家,也都非常注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 一定不要讓孩子丟掉的一門課:理財教育
    理財能力也是一個人的生存能力,他是一個人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寶媽寶爸的你,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丟掉理財教育這門課程。理財教育是真正的生活生財課。我們的孩子不易太遲,人的一生會和金錢有很大的關係。生活裡的大部分都需要通過錢來實現。
  •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讀別人的故事,帶自己的娃
    這周看了一本輕鬆的育兒書,諸葛越的《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諸葛越,斯坦福計算機大學博士,Hulu公司全球研發副總裁,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東西方教育」公號大V。她的魔鬼老大也很優秀,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已經進入英國劍橋大學讀自然科學。
  • 巧用壓歲錢買教育儲蓄險 讓孩子學理財
    而父母們如何幫孩子打理這些壓歲錢呢?有調查結果顯示,有45%的孩子選擇會將壓歲錢及零花錢放在家裡保存,19%選擇存銀行,25%選擇交給父母管理,還有11%選擇繼續花完。由此可見,兒童對手中資產處理方式較為簡單,嘗試投資等理財意識淡薄,表明目前兒童理財意識與能力明顯不足。
  • 做好兒童教育理財規劃,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兒童教育理財規劃的種類兒童教育理財規劃主要分為三種:子女教育信託、教育金保險、家庭自主規劃。2、教育金保險教育金保險又稱教育保險、子女教育保險、孩子教育保險,是一種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的保險。教育金保險投資門檻比較低,適用家庭範圍比較廣,我們可以根據自身家庭經濟情況來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