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辣媽達摩院
正如書名所顯示,這本書描寫了日本教育的方方面面,總體說來,問題大於成績。本文不談問題和成績,僅就個人感受最深的孩子理財教育相關內容,談談自己的淺見,希望能對各位父母有所啟發。
日本曾對3~6年級的小學生做過一項關於零用錢的調查,結果顯示,85.7%的小學生有存款,其中約60%的人存錢的理由是「為了將來」。
而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面對「巨額」零花錢(比較典型的如壓歲錢)常常無力掌控,不是父母「幫忙收著」,就是亂消費、高消費,折射出較差的理財能力。這一點上,日本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給當代父母一些建議,其中他就說過:
「如果不想因為錯誤的理財決定而遺憾終身,就必須從小接受理財教育。」
當今社會,「財商」已經與智商、情商並列為孩子未來的三大必備素質。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金錢觀的萌芽期在6歲以前已經形成。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且理財教育要趁早。
1、從幼兒理財啟蒙開始
孩子在一歲左右逐漸開始有物權意識,到一歲半已經很懂得維護自己的物品。這個階段可以陸續開始對孩子做一些理財啟蒙。
比如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找到數字與具體實物的對應關係;通過繪本故事告訴孩子,玩具是需要交換來的;出門買東西時詢價、付款(建議付現金)、找零等,慢動作跟孩子演示一遍。
孩子兩歲以後,會經常主動要買玩具、買零食,讓孩子清楚買玩具的錢是爸爸媽媽工作賺來的,一個月只能買一隻玩具。
經常性地給孩子講、讓孩子參與一些買賣過程,孩子很快會學會其中的門道。同事小青的家裡開超市,3歲的兒子耳濡目染,不僅認識錢的面額大小,還知道買一瓶水2元、一包紙巾2元,他喜歡的零食需要找零,買一隻汽車就需要好久不能買其它玩具了。
2、給孩子一隻儲蓄罐
3歲以後的孩子,可以給他一隻儲蓄罐,既是玩具,又是可以拿來買東西的魔法罐。孩子會很高興於收集硬幣和零用錢。
當孩子擁有一隻儲蓄罐,他會自覺儲蓄,而不是有錢就拿來買零食。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以後想買東西都從這裡拿錢。
當然,我們想為孩子買一件較為昂貴的禮物時,可以提前給孩子以現金獎勵(通過節日紅包或孩子表現好的獎勵等方式),然後昂貴禮物自然是儲蓄罐來「支付」。
通過這一系列動作,孩子會產生成就感和責任感,從而愛上主動儲蓄。
3、引導孩子自主管理零用錢及記帳
孩子到了小學階段,可以逐漸開始引導孩子自主管理零用錢(父母要捨得適時放手)及記帳。
比如引導孩子記錄每一次收入和支出,以及原因。
記錄一段時間後,可以引導孩子將積蓄分為幾部分:50%用於固定儲蓄、30%用於「大計劃花費」、20%用於日常零花。
讓孩子理解,固定儲蓄是以後會越來越多的增值資產,每一次收入都要先拿出來50%放入這一部分,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拿出來;「大計劃花費」是孩子想要或必須要買的昂貴花費,可能要儲蓄較長時間才能實現;日常零花就是孩子日常的零食、玩具等的花費。
以上這些都由孩子自主掌控,父母可適時引導。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儲蓄、購買,會逐漸形成良性的消費觀和理財觀。
當然,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購買行為,要鼓勵孩子多參與,幫助孩子學會買東西,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4、鼓勵孩子獲得和花費金錢
通過書本學習和參與家庭日常事務,讓孩子理解錢的一般來源和去處,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金錢,以及良性花費金錢。
比如孩子的錢除了節日紅包和日常零花錢,還可以有孩子自己掙得的部分。比如通過日常的良好表現獲得的獎勵金,幫忙做家務所得的勞動報酬等,還可以像《小狗錢錢》裡的吉婭一樣通過自己的特長獲得額外收入。
與儲蓄相比,花錢似乎更容易,父母要鼓勵孩子合理計劃花費金錢。比如今天不開車帶孩子逛超市,回來時僅剩10元錢,若是打車回家則剛好10元,但是就不能買孩子想要的冰淇淋了;若是坐公交回去,每人2元,剩下6元剛好可以給媽媽和孩子一人一根冰淇淋。
讓孩子自己選擇,通過選擇實踐,孩子理解了零食與車票的價值與用途。不論哪種方式,都讓孩子在幼年階段就接觸到了市場經濟的理念和知識。
5、給孩子建立銀行帳戶
可以儘早給孩子建立銀行帳戶。孩子未滿16周歲前,監護人陪同孩子到銀行為孩子辦理開戶,監護人需帶自身身份證及孩子身份證件(身份證或戶口本均可);孩子若已滿16周歲,則可獨自到銀行辦理開戶。
父母帶孩子到銀行辦理開戶,對孩子來說,絕對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孩子從此刻起,會開始正視金錢,並逐漸樹立理財意識。
除了儲蓄,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也可以陸續介紹簡單的理財常識給孩子,比如講解銀行利率、家裡每個人的保險、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基金等。父母的一些理財操作也可以與孩子討論和讓孩子參與。
父母還可以詢問和求助附近的證券交易所有無適合孩子學習的股票基金知識遊戲軟體。比如日本的東京證券交易所,專門向孩子推出了學習股票知識的遊戲軟體,孩子們可以根據實際股價進行模擬交易,在遊戲中逐漸掌握操作方法和相關的財經知識。
理財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社會活動,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對這方面涉及較少,就需要我們父母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從書本中學習基本理論常識,從生活實踐中培養理財意識,養成孩子終身受益的理財習慣。
關於理財教育,雖然我們覺醒得較晚,但是不是有句話麼,「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所以,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抬頭有星空,夜色更精彩!
——End
這裡是『辣媽達摩院』,80後媽媽,愛讀書,愛運動,愛彩鉛,最愛的是分享孩子成長點滴。與您共同探討孕期、產後及育兒等話題,助您從容做辣媽!歡迎關注、點讚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