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Z世代的「奶酪」?

2020-12-20 水滴汽車car

B站「後浪」視頻被刷屏,95後的朋友說:「感覺B站讚美的青年並不是我。」

「Z世代」一瞬間被所有的商家瞄準,說Z世代就是他們的目標消費群體,95後的朋友說:「天天喊Z世代的一定不是Z世代,我一個95後覺得他們所標榜的Z世代一定不是我。」

事實上,任何被定義的行為,當下的年輕人都不喜歡,他們說,「別教育我,別讚美我,別批評我,別鼓勵我」,他們同意:「讓我待著,做自己」。他們也常常會感覺,「明明什麼都沒有,但覺得自己將來什麼都會有?」

儘管這一代年輕人或許改變不了世界,但確實比上一代人在更努力的做自己了,也更努力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一切。

可遺憾的是,被標榜Z世代的群體卻成為汽車廠商「扎堆」營銷的主流方向,不過大多仍屬於「蹭熱度」或「一波流」式的營銷打法。

也正因此,那些「朝秦暮楚」「淺嘗輒止」的車企營銷手段既不能帶來流量與銷量的轉化,也無法提高用戶黏性與忠誠度,更讓企業的決策者、營銷人與Z世代的認知「鴻溝」變得越來越大,以至於許多品牌方自認為高明的營銷,在「後浪」們聽來卻只是「尬聊」,更不用說能與年輕用戶「玩」在一起。那些自以為很懂Z世代的汽車廠商自然也與真正的Z世代拉開了一道「鴻溝」。

但究竟如何才能消除這一道鴻溝?其實本田宗一郎很早就給所有車企留下了破局之道:「我在研究所,研究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人的感受與喜好。」

與以往的上市發布會不同的是,「來福醬」的上市發布會沒有傳統的主持人,全程都是一個二次元卡通人物「來福醬」的聲音,更有二次元高人氣IP熊本熊,將「萌」演繹的淋漓盡致,而「萌」作為ACG文化語言有多種意思,可以是「可愛」,也可以是「熱愛」,無論哪一種解讀方式,都深受Z世代群體的歡迎。

事實上,70、80後是比較典型的崇洋媚外的一代,而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一同長大的95後更喜歡在文化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他們崇尚國學、愛古風、穿漢服,深愛著ACG文化,相信文化無國界。

顯然,深受本田宗一郎營銷宗旨的「來福醬」很懂Z世代,不僅取名是非常日系萌萌噠的「來福醬」,而且還帶給人很大的「反差感」,在一幅萌萌噠的外表下,還有一個非常硬核的內核,用官方的話術就是「可鹽可甜」。

正如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所說:「全新車型LIFE以『來福醬』的形象示人背後,是東風本田賦予每一款車情感,和用戶交流的用心。」

其實,東風本田在來福醬很早的預熱宣傳期就選擇與實現「新增長」的價值窪地——B站進行合作,獲得了如今眼光「挑剔」的Z世代「一鍵三連」(點讚、投幣、收藏)式打賞,通過B站UP主的專業力、創意力,與年輕Z世代建立高粘性信賴關係,真正聯結新產品與年輕消費。

而東風本田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Z世代群體的胃口,在圈層營銷上遊刃有餘,與其在思域上精準的粉絲營銷常年的積澱不無關係。東風本田將思域車主定義為一群有夢想也有責任,有追求也有擔當,並邁向成功的主流青年一族,被稱為「C位客」。

思域選擇用產品搭建一座橋通往車主內心深處,用汽車延展生活,將思域車主聚焦,並取名「C位客」,試圖引起情感共鳴。而思域的粉絲也有著自己的信仰,他們甚至對「紅頭本田」有些痴迷,和賽車、改裝、街舞、音樂、遊戲等年輕生活方式融為一體,逐漸樹立起了獨屬於思域自己的圈層文化。

一直以來,很多車企都想打通車主圈層,不斷定義他們,然而大多都無功而返。一方面,是因為消費市場、消費需求紛繁複雜,為消費群體找到產品歸屬與陣營本身就存在困難。另一面,並不是所有產品都有凝聚一群人、提煉出一種精神的實力,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產品其實很稀少。

科洛波洛斯在《圈層效應》中曾說:「只有理解消費主力95後的商業邏輯,懂得如何討好這一代年輕人,未來的商業才能成功。」

可是,面對未來5年Z世代4000萬的購車需求,任何一家車企都不想放棄這一塊美味的「蛋糕」,但在95後購車需求趨向越來越「寵物化」、社群化的生活方式中,究竟什麼樣的營銷才能真正的打動他們?或許,東風本田正用自己獨特的圈層營銷方式來告訴市場答案。

文/封甜甜

相關焦點

  • 英語美文-誰動了我的奶酪
    英語美文 《誰動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於「變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四個可愛的小生靈在迷宮中尋找他們的奶酪。故事裡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賞識、精神自由,甚至還可以只是一項運動,如慢跑、高爾夫球等。
  • 社區團購、到底誰動了誰的奶酪……
    坐標成都,我想問一下、社區團人家賣0.99有沒有利潤(只是薄利多銷)、老百姓該不該享受0.99一斤的水果、可我們去菜市場水果店最便宜的都是10塊錢三斤、那麼幹嘛不要人家來賣0.99一斤的、本來就爛地裡沒人收了、你們自己看一下價格、到底誰動了誰的奶酪、可以0.99買的東西為什麼要老百姓花三塊錢一斤去買
  • 【初中英語】誰動了我的奶酪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部非常勵志的書(帶有強而有力信息)This book envisions a new way (for how we can live our lives).這本書設想了一個新的方式(關於我們如何生活的)。
  • 《誰動了我的奶酪》:比奶酪被動更可怕的,是你一成不變的思維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再見也不會說——張泉靈《誰動了我的奶酪》 是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於1998年創作的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主要講述了生活在迷宮的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在奶酪被動後作出了不同的反應和選擇,從而收穫不同結局的故事。
  • 誰動了我的奶酪
    把劇裡或者動畫片裡的美食還原,是一件又酷又神奇的事,很多美食博主曾經或者正在做,目前,小編認為做得最出名的大概是這款Tom&Jerry/同款奶酪仿真蛋糕,也有人給他取名為:誰動了我的奶酪。
  • 測試:你的心理年齡離Z世代有多遠?
    2020年完全已經是z世代的天下。還記得我們上一彈的Z世代詞彙嗎?不記得的話,點擊這裡溫習一下▼年長者慎入|測試你離00後有多遠?不過世界變化那麼快,之前流行的詞彙到了2020年早就out啦~今年Z世代們已經不流行說縮略詞了,學會這些最trending的英文,才可以融入z世代的世界哦!
  • 西城區少兒圖書館《誰動了我的奶酪2》讀後感青少年徵文比賽來啦
    19年前,一本名為《誰動了我的奶酪?》的寓言故事風靡全球,提醒我們關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變化。奶酪突然消失,嗅嗅和匆匆選擇立即開始尋找新奶酪。唧唧在猶豫糾結後終於接受現實,踏上了尋找新奶酪的未知旅途。
  • 《誰動了我的奶酪》
    (Extracted)「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故事(精華摘錄)Having cheese makes you happy.擁有奶酪,就擁有幸福。The more important your cheese is to you, the more you want to hold on to it.奶酪對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
  • 雙語小說閱讀:《誰動了我的奶酪》(1)
    雙語小說閱讀:《誰動了我的奶酪》(1)Once, long ago in a land far away, there lived four兩個老鼠和兩個小矮人每天都在迷宮中度過,在其中尋找他們各自喜歡的奶酪。嗅嗅、匆匆的大腦和其他嚙齒類動物的差不多一樣簡單,但他們有很好的直覺。和別的老鼠一樣,他們喜歡的是那種適合啃咬的、硬一點的奶酪。
  • 2001年,《誰動了我的奶酪?》讓中國人摸到了進入商業文明社會的...
    這兩隻老鼠來自當時的一本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作者斯賓塞·詹森(Spencer Johnson)講述了住在一個迷宮裡的兩個小人和兩隻老鼠的故事。他們在迷宮裡尋找並享用著奶酪,而且要不斷適應舊奶酪消失的變化。斯賓塞·詹森試圖說明,變化在工作和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1998 年 9 月,《誰動了我的奶酪?》在美國出版。
  • 《誰動了我的奶酪?》:克服「避免不一致性傾向」,打破成長樊籠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部暢銷全球的寓言故事書,出版於1998年,由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創作。講述了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以及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尋找奶酪的故事。小老鼠,頭腦簡單,依靠本能對周圍環境做出反應。發現奶酪一天天減少,直至完全消失。他們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展開新的尋找之旅,很快就找到了更大更新鮮的奶酪站。
  • 被嘲被黑被攻擊,張子楓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張子楓究竟動了誰的奶酪?01 刻意立學霸人設,高考分數打臉?圍繞著張子楓的第一個爭議是她的學霸人設。有八卦媒體聲稱,此前張子楓考上北電第三的時候,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在熱搜上掛了一天,他們認為是張子楓的團隊在買熱搜營銷。
  •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時間:2020-12-22 19: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Z世代是什麼,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吧!
  • 苟晶事件處理結果從受害者變「撒謊者」,苟晶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持續多天的「苟晶事件」,在昨天終於有了結果,而結果簡直是大跌眼鏡,和之前苟晶所描述出入很大,然後網上輿論就出現了荒謬又可笑的一幕,所有輿論矛頭都指向了苟晶,指責、攻擊、甚至謾罵,鋪天蓋地而來,苟晶從受害者秒變「說謊者」,從「學霸」秒變「學渣」,苟晶到底是動了誰的奶酪?
  • 今年收益最高的「資產」竟是盲盒,Z世代主導39倍飆升
    在盲盒消費、炒作熱的背後是,是數量龐大的z世代,95-05年的年輕人,他們每月可自由支配收入超過全國人均,娛樂消費、明星周邊、IP手辦和潮品服飾等成為他們的最愛。漲了39倍的「資產」所謂盲盒,就是一個不透明的盒子,裡面裝著玩偶。
  • 誰動了我的奶酪——送給你心中的那個他(致高三黨)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對我之所以對我重要,是因為這是陪伴我度過漫長又黑暗的高三生活的動力,並且送我這本書的人,對我來說,也很重要。這本書講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應對變化的絕妙方法。就像書的側頁寫的那樣:「人生猶如迷宮,每個人都在其中尋找自己的「奶酪」——穩定的工作、豐厚的收入、健康的身體、和諧的人際關係、甜蜜的愛情、美滿的家庭……那麼,你是否正在享受你的「奶酪」呢?」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芝加哥的同學聚會」,講述的是老同學們在聚會時對自己努力應對生活中的變化的討論。
  • 小米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小米沒動誰的奶酪,起碼沒有動老百姓的,動的是友商的嗎?大家猜一猜...
  •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個小故事,給出了人生三點大啟示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創作的一個寓言故事。書中講了四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裡,奶酪是他們每天要尋找的美味食物。有一天,他們找到了一個奶酪倉庫,盡情享用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奶酪又消失不見了。
  • 《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斯賓塞·詹森去世,你看過這書麼?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作家斯賓塞·詹森放棄了醫生職業轉而創作關於生活和商業的小書,那本著名的教人擁抱改變的寓言作品《誰動了我的奶酪?》全球銷量高達 2800 萬本。上周一,斯賓塞在聖地牙哥去世,享年 78 歲。
  • 誰在動中國市場的奶酪?
    蒙牛、光明、三元等公司在2000年前後就有了奶酪業務,但受重視程度遠不及今天。新一輪對於奶酪市場的投資開始於2018年。同年,伊利、蒙牛先後設立單獨的奶酪事業部,隨後在產品創新、組織架構、投資併購上開始了新一輪的動作。 伊利之外,蒙牛近期在奶酪市場的大動作也頗多。2019年3月,蒙牛入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同年,蒙牛派遣大將負責奶酪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