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齊兆昌設計了南大多個標誌性建築抗戰爆發後他留守南京保護校產
導讀:才氣逼人的齊兆昌時值壯年,正勢不可擋地走在建築事業的康莊大道上。然而就在他潛心研究中華護士會會所的設計時,日軍的鐵蹄卻打破了一切美好,這也成為戰爭爆發前齊兆昌設計的最後一幢建築。
齊兆昌
小禮堂。江南時報記者秦懷珠攝
聖保羅教堂。江南時報記者秦懷珠攝
入冬後的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沉靜而美好,好像一位優雅的婦人託著腮,若有所思,曬著暖陽,靜靜微笑,視線所及之處皆能收到她溫柔的目光。為她今日的卓越和美麗慕名而來的人們,也許很難想像這座幽靜的校園,曾在77年前的日本侵華戰爭中經受過怎樣慘烈的磨難。小禮堂嬌小文靜、東大樓端莊素雅、女子大學宿舍樓傲然別致,這些當今南大標誌性建築物,都出於建築設計師齊兆昌之手。
1937年,時當壯年才氣逼人的齊兆昌正在潛心設計中華護士會會所,然而日軍的鐵蹄將一切美好碾碎,南京大學前身金陵大學被迫西遷,為保護學校資產,齊兆昌先生毅然留守,並設立了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收容了近3萬婦孺貧民,護其免受日寇蹂躪。直到今天,齊兆昌的正義之心與慈悲之光,依舊灼灼其華,燭照神州。
【建築大師】 南京多個經典建築皆出自他之手
坐落在如今南大校門不遠處的小禮堂,藏身初冬琥珀色的小樹林間,古樸精緻;平面方正、中部高聳的東大樓青磚素瓦,在冬日的照耀下,愈顯端莊斂靜;金陵女子大學宿舍樓掩隱在一片茂盛之間,高高翹起的飛簷,清麗而驕傲。時隔大半個世紀,這些美輪美奐的建築,依舊散發著魅力。這些獨具江南氣質的經典建築,皆出自建築設計師齊兆昌之手。
齊兆昌是民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在工程設計與建造方面擁有系統的西方專業教育學歷的工程師。他自小在教會學校讀書,最初的工作經歷也多半未脫離教會關係,這使他得以有機會設計了許多教會建築。南京現存最早的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位於太平南路396號的聖保羅教堂,同樣出於齊兆昌的手筆。就在南京聖保羅教堂正式對外開堂兩個月以後,原在上海北部長老會建築事務所擔任工程師的齊兆昌,在金陵大學工程室就職,任工程師兼農業工程系教授,至此,他再也沒有離開過金陵大學。
據齊兆昌之子,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齊康回憶,1926年,齊兆昌設計了金陵大學東大樓(理學院),當時稱「科學館」。這幢設計採用中國北方官式建築形式的大樓,歇山頂,覆以灰色筒瓦,屋頂脊中加脊,中部高聳,大門門套突出,外牆為青磚砌築,素灰勾縫,進深較大,窗戶較小,顯得封閉穩重。建築面積達3905平方米,呈長方形,內廊式布局,共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為磚木結構,為金陵大學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除此之外,金陵大學小禮堂、天幹地支樓、金陵女子大學宿舍樓、中華護士會會所等建築,也同樣出於齊兆昌之手。
才氣逼人的齊兆昌時值壯年,正勢不可擋地走在建築事業的康莊大道上。然而就在他潛心研究中華護士會會所的設計時,日軍的鐵蹄卻打破了一切美好,這也成為戰爭爆發前齊兆昌設計的最後一幢建築。
當時誰也沒想到,日軍的無情炮火,會讓無數中國人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深處災難與危險中。齊兆昌也不例外,更因此走上一條險象環生、布滿荊棘的抗日救亡道路。
【危急時刻】 教務長負責西遷齊兆昌負責留守
1937年7月7日,隨著盧溝橋的一聲炮響,久病積弱的古老中國的沉重大門被鄰家小賊蠻橫推開。華北首先淪陷,華東隨即危在旦夕。8月13日中日雙方在上海大戰,11月20日,中國軍隊在傷亡25萬人之後,被迫撤退,上海淪陷,史稱「淞滬會戰」。同日,政府宣布在四川重慶設立首都,將首都及其政府機構由南京遷往重慶。
唇亡齒寒,上海淪陷,南京勢必不保。好在淞滬會戰耗時持久,為南京的黨政機關、工商企業以及學校轉移大後方,爭取了時間。
在內遷的滾滾洪流中,就有金陵大學的師生們,他們的步履還是有些匆忙,因為舉校西遷,非同小可;而且對於是否內遷,各方意見不一。校內的一些美國傳教士認為,即便南京淪陷,金陵大學有美國大使館庇護,日本人不會也不敢把學校怎麼樣,金陵大學可以照常運轉。教育部也覺得如此,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公立學校的去留。
時任金陵大學教務長柯象峰之女柯寧美在回憶1937年的情形時敘述道:「1937年七七抗日戰爭爆發,當時我已經考進初中,對一些事情的發生和發展已經能夠理解和記憶。南京當時作為首都,對戰爭局勢的發展特別敏感,又正值學校放暑假,有些教職工便送家屬去老家。」柯寧美憶及,尤其是在「八一三」日本進攻上海前幾天就開始對南京進行轟炸,教職工送家屬回家的就更多了。由於柯象峰擔任教務長,暑假更不能回家,需留校主持招生工作。
「母親擔心父親安危,不願獨自帶我們幾個孩子回安徽貴池老家。」柯寧美說,之後她隨母親住在了距南京很近的采石磯鎮,這樣見父親也容易些。然而8月的一天,采石磯火車站傳來消息:南京火車站遭日機轟炸,火車不通了。「戰事吃緊,父親和母親商議之後,決定還是由母親將我們帶回貴池老家避戰亂。」柯寧美說,直到1937年11月下旬,她和母親才在老家收到父親的來信,告知金大準備西遷,父親作為教務長打前陣,校長及院長在南京做好學校結束工作,隨後赴成都,而齊兆昌工程師則留守南京負責照管金大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