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兆昌:設計南大多個標誌性建築 抗戰時留守保護校產

2020-12-15 江蘇頻道

原標題:齊兆昌設計了南大多個標誌性建築抗戰爆發後他留守南京保護校產

導讀:才氣逼人的齊兆昌時值壯年,正勢不可擋地走在建築事業的康莊大道上。然而就在他潛心研究中華護士會會所的設計時,日軍的鐵蹄卻打破了一切美好,這也成為戰爭爆發前齊兆昌設計的最後一幢建築。

齊兆昌

小禮堂。江南時報記者秦懷珠攝

聖保羅教堂。江南時報記者秦懷珠攝

入冬後的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沉靜而美好,好像一位優雅的婦人託著腮,若有所思,曬著暖陽,靜靜微笑,視線所及之處皆能收到她溫柔的目光。為她今日的卓越和美麗慕名而來的人們,也許很難想像這座幽靜的校園,曾在77年前的日本侵華戰爭中經受過怎樣慘烈的磨難。小禮堂嬌小文靜、東大樓端莊素雅、女子大學宿舍樓傲然別致,這些當今南大標誌性建築物,都出於建築設計師齊兆昌之手。

1937年,時當壯年才氣逼人的齊兆昌正在潛心設計中華護士會會所,然而日軍的鐵蹄將一切美好碾碎,南京大學前身金陵大學被迫西遷,為保護學校資產,齊兆昌先生毅然留守,並設立了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收容了近3萬婦孺貧民,護其免受日寇蹂躪。直到今天,齊兆昌的正義之心與慈悲之光,依舊灼灼其華,燭照神州。

【建築大師】 南京多個經典建築皆出自他之手

坐落在如今南大校門不遠處的小禮堂,藏身初冬琥珀色的小樹林間,古樸精緻;平面方正、中部高聳的東大樓青磚素瓦,在冬日的照耀下,愈顯端莊斂靜;金陵女子大學宿舍樓掩隱在一片茂盛之間,高高翹起的飛簷,清麗而驕傲。時隔大半個世紀,這些美輪美奐的建築,依舊散發著魅力。這些獨具江南氣質的經典建築,皆出自建築設計師齊兆昌之手。

齊兆昌是民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在工程設計與建造方面擁有系統的西方專業教育學歷的工程師。他自小在教會學校讀書,最初的工作經歷也多半未脫離教會關係,這使他得以有機會設計了許多教會建築。南京現存最早的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位於太平南路396號的聖保羅教堂,同樣出於齊兆昌的手筆。就在南京聖保羅教堂正式對外開堂兩個月以後,原在上海北部長老會建築事務所擔任工程師的齊兆昌,在金陵大學工程室就職,任工程師兼農業工程系教授,至此,他再也沒有離開過金陵大學。

據齊兆昌之子,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齊康回憶,1926年,齊兆昌設計了金陵大學東大樓(理學院),當時稱「科學館」。這幢設計採用中國北方官式建築形式的大樓,歇山頂,覆以灰色筒瓦,屋頂脊中加脊,中部高聳,大門門套突出,外牆為青磚砌築,素灰勾縫,進深較大,窗戶較小,顯得封閉穩重。建築面積達3905平方米,呈長方形,內廊式布局,共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為磚木結構,為金陵大學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除此之外,金陵大學小禮堂、天幹地支樓、金陵女子大學宿舍樓、中華護士會會所等建築,也同樣出於齊兆昌之手。

才氣逼人的齊兆昌時值壯年,正勢不可擋地走在建築事業的康莊大道上。然而就在他潛心研究中華護士會會所的設計時,日軍的鐵蹄卻打破了一切美好,這也成為戰爭爆發前齊兆昌設計的最後一幢建築。

當時誰也沒想到,日軍的無情炮火,會讓無數中國人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深處災難與危險中。齊兆昌也不例外,更因此走上一條險象環生、布滿荊棘的抗日救亡道路。

【危急時刻】 教務長負責西遷齊兆昌負責留守

1937年7月7日,隨著盧溝橋的一聲炮響,久病積弱的古老中國的沉重大門被鄰家小賊蠻橫推開。華北首先淪陷,華東隨即危在旦夕。8月13日中日雙方在上海大戰,11月20日,中國軍隊在傷亡25萬人之後,被迫撤退,上海淪陷,史稱「淞滬會戰」。同日,政府宣布在四川重慶設立首都,將首都及其政府機構由南京遷往重慶。

唇亡齒寒,上海淪陷,南京勢必不保。好在淞滬會戰耗時持久,為南京的黨政機關、工商企業以及學校轉移大後方,爭取了時間。

在內遷的滾滾洪流中,就有金陵大學的師生們,他們的步履還是有些匆忙,因為舉校西遷,非同小可;而且對於是否內遷,各方意見不一。校內的一些美國傳教士認為,即便南京淪陷,金陵大學有美國大使館庇護,日本人不會也不敢把學校怎麼樣,金陵大學可以照常運轉。教育部也覺得如此,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公立學校的去留。

時任金陵大學教務長柯象峰之女柯寧美在回憶1937年的情形時敘述道:「1937年七七抗日戰爭爆發,當時我已經考進初中,對一些事情的發生和發展已經能夠理解和記憶。南京當時作為首都,對戰爭局勢的發展特別敏感,又正值學校放暑假,有些教職工便送家屬去老家。」柯寧美憶及,尤其是在「八一三」日本進攻上海前幾天就開始對南京進行轟炸,教職工送家屬回家的就更多了。由於柯象峰擔任教務長,暑假更不能回家,需留校主持招生工作。

「母親擔心父親安危,不願獨自帶我們幾個孩子回安徽貴池老家。」柯寧美說,之後她隨母親住在了距南京很近的采石磯鎮,這樣見父親也容易些。然而8月的一天,采石磯火車站傳來消息:南京火車站遭日機轟炸,火車不通了。「戰事吃緊,父親和母親商議之後,決定還是由母親將我們帶回貴池老家避戰亂。」柯寧美說,直到1937年11月下旬,她和母親才在老家收到父親的來信,告知金大準備西遷,父親作為教務長打前陣,校長及院長在南京做好學校結束工作,隨後赴成都,而齊兆昌工程師則留守南京負責照管金大校產。

相關焦點

  • 齊兆昌之子齊康設計江東門紀念館:建築傳承歷史保留記憶
    齊康:建築傳承著歷史、保留著記憶1985年8月15日,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的時候,南京市政府決定籌建紀念館,旨在以資料、遺物等紀錄那個悲慘的年代,從而警示後人勿忘國恥。齊康又一次領受了設計紀念性建築的任務。
  • 中國的標誌性建築有那些呢?
    中國的標誌性建築有那些呢?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著眾多的城市,每個城市也都有一座地標性建築代表著這個城市的文化,那麼它們分別都是什麼呢?天安門北京的象徵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
  • 100年前長春的標誌性建築,多次登上明信片,舊址在南廣場
    大約100年前,在長春南廣場這個位置,一棟外形設計巧妙的二層小樓拔地而起,這棟紅白色的小樓建成後,一度成為當時長春的標誌性建築,多次登上明信片,它就是朝鮮銀行新京支店,如今是中國工商銀行長春市南廣場支行
  • 抗日戰爭研究︱韓戍:抗戰時期如何管理留守的上海高校
    抗戰爆發前在上海設置、此時仍留守且經教育部合法立案的本科高校包括國立交通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醫學院、中法工學院,私立大同大學、復旦大學(滬校)、大夏大學(滬校)、光華大學(滬校)、上海法政學院、上海法學院、持志學院、正風文學院、同德醫學院、東南醫學院,以及滬江大學、震旦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上海女子醫學院等教會學校。
  • 重慶不僅有美食、美女,還有這十大令人驚豔的標誌性建築
    一、解放碑解放碑原指抗戰勝利紀功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民權路、民族路和鄒容路交匯處,它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它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國家紀念碑。解放碑自落成之日起,即為重慶市地標建築。
  • 滬上高校這些標誌性建築集中亮相!哪一棟勾起了你的回憶?
    1935年8月,校區在原址重建完成,並特別請知名建築大師楊錫鏐先生設計了新校門。然而,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投入使用僅僅兩年多的重建新校舍在「淞滬會戰」中再遭日軍轟炸,精美院舍僅剩一片瓦礫,惟「老校門」尚存,屹立不倒。2015年11月,學校決定重建「老校門」。2016年,僅75平方米的建築,在技術嫻熟的工匠師傅們精雕細琢下,歷時4個月而告闕成。
  • 2019年標誌性建築設計獎在德國慕尼黑官宣獲獎作品
    標誌性設計獎·創新建築獎 (ICONIC AWARDS: Innovative Architecture) 是由德國設計委員會主辦的獨立的建築設計類國際獎,致力於發掘全球建築領域傑出的建築設計、創新的室內和產品設計,令人信服的視覺傳達和建築概念設計,推廣跨學科對話,表彰為建築行業提供具有遠見卓識靈感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工程師以及在建築新材料和科技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廠商
  • 大學裡的那些標誌性建築,你去過哪些?
    那些甚至發展處了自己的標誌性建築的校園,更是值得學生們一觀。本篇即介紹了大學標誌景觀中的雕塑系列和故居系列。月6日師大百年校慶時隆重揭幕的。這座高12米、用紫銅精心打造的紀念碑,由校友捐贈,著名雕塑設計大師陳簫汀藝術加工,正面的「師大」兩字傳為錢玄同先生所書,背面「木鐸金聲一百年」則出自師大教授、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之手。
  • 南佛羅裡達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學院(SACD)
    此次線上春季教育展亮點和優勢多多,主要可以關注以下四個方面:A、共計17國、7個主會場、119所院校參展(美國30所、英國及愛爾蘭24所、澳大利亞及紐西蘭21所、加拿大23所、日本及韓國9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5
  • 黃河體育中心標誌性建築設計方案曝光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稿源 山東電視體育頻道)12月11日,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部經濟區城市設計及標誌性建築形體設計項目、濟南黃河體育中心城市設計及標誌性建築形體設計項目方案徵集專家評審會召開,濟南黃河體育中心選址位於先行區崔寨片區內
  • 倫敦市政廳——泰晤士河畔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倫敦市政廳(英語:City Hall)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公共建築,是大倫敦政府的總部,也是倫敦市長的辦公室所在地。它座落在泰晤士河南岸,鄰近倫敦塔橋。市政廳由諾曼福斯特設計,並於2002年7月啟用。和歐洲常見的古老市政廳截然不同,倫敦市政廳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座太空時代的標新立異的建築。它立於泰晤士河南岸,仿佛一個在風中搖擺的肥皂泡,與古老的倫敦塔隔河相望,成為了泰晤士河畔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倫敦市政廳的設計師是國際著名的諾曼福斯特,1993年,福斯特的設計在七個競賽方案中脫穎而出。1995年工程開始動工,經過30個月建設,如期交付使用。
  • 上海市保護建築中的紅色印記
    為迎接建黨百年,弘揚革命傳統,傳承革命記憶,深入推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策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文物局指導,上海市測繪院編制了《上海市保護建築中的紅色印記》地圖。該地圖主要以黨史研究和文物保護相關資料為依據,結合實地核查,最終從上海市保護建築中遴選71處紅色印記並落點標註。
  • 南岸老街明年重現開埠和抗戰重慶風貌
    「我們希望通過歷史文化街區的打造,展現重慶自1891年開埠以來至抗戰時期的城市風貌。」南濱路管委會副主任徐勝表示。 3條老街157棟建築,每棟都有故事 沿南濱路的慈雲寺從下往上走,經過米市街到龍門浩,整個歷史文化街區大約1.8公裡。在這不到兩公裡的道路上,坐落著157棟近現代建築。
  • 綠博園這些標誌性建築你都了解嗎?
    來綠博園看到有許多標誌性的建築,比如:七星塔、慶雲館、祥雲館、勻香園、涵碧居、都勻臺,你了解這些建築嗎?隨著小編一起去了解吧!《山海經·海內南經》載「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有仙洲曰:雲荒。」《淮南子·時則訓》載「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孟夏與孟冬為合,仲夏與仲冬為合,季夏與季冬為合。」六合是中國的一種哲學概念,六合思想的核心為天下規律,也應和綠博園的六大功能定位:「集生態、林產、康養、博覽、休閒、文旅功能為一體的綠色低碳新區」。
  • 上海交大杜春宇團隊概念設計獲德國Iconic Award標誌性建築設計獎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由交大設計總院設計的「不一樣的大學」方案—江蘇開放大學。它榮獲2020年德國設計委員會主辦的Iconic Award大獎,它打破學生黨三點一線的枯燥校園生活軌跡,將校園生活、學習、社交活動融為一體。
  • 世界20個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你去過幾個?
    PETRONAS TOWERS——馬來西亞吉隆坡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雙子樓(Petronas Towers)高170米,是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兩座超高層建築。1998年至2004年間,這兩座建築一直享有世界最高建築的稱號,是吉隆坡的標誌性建築。3.
  • 高校的標誌性建築和特色學位證,你都懂嗎?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一所大學的主要建築就是她的主題曲了。高校的地標建築代表著一所學校的氣質與特色,也凝結著無數學子的校園情懷,這種情懷或源於一湖、一景,或源於一個口口相傳的故事,一旦談及,心生百想。提起大北大的標誌性建築,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未名湖和博雅塔。
  • 抗戰時期,重慶守護了大批故宮南遷珍寶
    還有,你知道嗎,重慶與故宮歷史淵源悠久——抗戰時期,安達森洋行舊址、川康平民商業銀行舊址等,是故宮文物南遷到重慶的重要存放點,其中安達森洋行舊址曾存放故宮文物3694箱,重慶與故宮博物院一道不畏艱險,為保護故宮稀世珍寶盡到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