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20萬付費用戶,引騰訊投資,寶寶玩英語怎樣憑藉微信紅利裂變式增長?

2021-02-09 鯨Media

明確了課程形式之後,重要的環節隨之而來——招生。2016年清明節前一天下午,寶寶玩英語的公眾號上發了英語啟蒙課程的招生文案,並附上劉乙纖的微信二維碼報名。張蘭心坦言,原本她們計劃分三個年齡段、每個年齡段招40個人,還擔心招不滿。而結果出乎意料,清明節前後劉乙纖在來回哈爾濱的火車上一直在添加好友,5000人的好友上限很快達到。

「當時給我們的觸動是,線上英語啟蒙課程是有可能達成的,我們設計的形式、內容的定位是讓媽媽們感興趣的,而且也啟發了我們繼續做下去的信念。」張蘭心告訴鯨媒體,經過1個月的免費課程體驗之後,李紅梅開始考慮商業化。「當時知識付費還不流行,紅梅姐也沒想做知識付費那麼大的框架,只是覺得我們費了這麼多精力和時間去做產品,如果我們收費低而大家都不願意買的話,其實就是個偽命題。所以我們在第二個月免費課的時候就計劃在第三個月收費。」

「事實證明,我們的產品是能標價的;而且用戶其實是接受知識付費的,他們也能理解公司要做下去一定要有資金去支持運轉。」

之後的2016年6月到9月,寶寶玩英語進入了建模型、測模型階段:一個人能準備多少個不同類型的課程、社群運營要用什麼結構、需要多少個全職員工……張蘭心回憶道,當時還沒有非常具體的課程大綱,同一年齡段的兒歌課程有的簡單、有的複雜,好在一開始用戶的容忍度較高,她和團隊一遍遍地調整、打磨課程的大綱和細節。

隨著家長用戶增多,從高知家庭逐步擴展到了更多的普通家庭,張蘭心慢慢發現微信群並不利於知識的沉澱。「對於基礎好的家長來講,單詞很容易就懂了,只是不太能主動說出單詞;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家長英語水平不是很好的時候,你需要給他一個沉澱的地方,而不是在微信聊天記錄裡往前翻內容。」於是,張蘭心和團隊準備研發自己的課件系統。

「2016年底上線了一個H5版本的課件系統,比較清楚地把課程框架列出來了,每個課件又分不同的板塊。用戶從微信連結點擊進去就是當天的課程連結。」張蘭心透露,這一課程形態維持了半年多時間,直到2017年暑假寶寶玩英語APP上線後才被取代。


課件系統滿足了讓用戶正常上課、沉澱知識的需求,但教0-6歲的寶寶學英語怎麼才能更有趣?線下配套的教具便開始研發。張蘭心還記得,當時公司有接近20個人,第一套線下教具是2017年初推出的詞彙卡,200多個詞彙卡片結合線上課程總計收費598元。詞彙卡也拓展了很多玩法,「比如可以打牌,你出一個老鼠我出一個貓,我就把你吃掉。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卡片,但給用戶提供了一套實用的方法讓他們能真正用起來,讓小朋友加深記憶,家長才願意為內容產生的價值買單。」

之後寶寶玩英語保持每三個月更新一套新產品的速度。4月份更新的第二套產品是動物的詞彙卡,正面是動物的圖片,反面是一小句科普知識。7月份推出第三套詞彙卡,根據不同食物形狀做成的詞彙卡片。

除了詞彙卡,現在寶寶玩英語的線下產品還包括教材(主要是繪本)、練習冊、點讀筆等等。去年底,寶寶玩英語推出了為期一年的精品班課程:8本繪本(教材)+4本配套的練習冊+3個教輔教具+1隻點讀筆,配合線上的課程,共收費1300多元。張蘭心並不希望把寶寶玩英語做成只有一部分人可以使用的高端產品,「英語啟蒙一定是普適性的,一個月100多塊錢是正常家庭普遍可以接受的價格,我們希望它可以變成一線城市至三四線城市大部分小朋友的標配。」

目前寶寶玩英語擁有200多首原創兒歌,1000多個原創動畫課程,大量原創繪本及配套課件。現在寶寶玩英語用戶的孩子多在4歲之前。公司團隊近400人,其中教研+技術團隊200多人。全職外教4人,像項目經理一樣負責不同條線工作、視頻錄製等。另有兼職外教約10人,負責協助寫童書、錄音、寫課程腳本等工作。

張蘭心透露,目前寶寶玩英語0-6歲六年的課程已經全部研發完畢,今年還將推出更多新產品。


相關焦點

  • 坐擁20萬付費用戶年入2億,獲騰訊等億元投資,她靠什麼在早教英語的...
    好未來、新東方兩大教育巨頭在早教領域布局,粉筆網推出粉筆kids,寶寶樹投資嘰裡呱啦英語早教,2017年又有小神童等公司成立。寶寶玩英語必須儘快長得足夠強壯,才能在這條競爭激烈的跑道中勝出。2016年6月,寶寶玩英語的產品開始收費時,就提出「推廣人」的概念,讓一部分有興趣的付費用戶做兼職銷售。
  • 付費用戶成本只及行業20%,寶寶玩英語創始人詳敘獲客策略
    未來3年的獲客成本會更高,但市場足夠大,即使30億投進去也只100萬左右付費用戶,這個市場還遠沒有被飽和。」面對3到8歲的學科素質教育賽道,寶寶玩英語創始人李紅梅這樣說道。從2016年創立至今,專注於0-6歲孩子英語學習的寶寶玩英語的發起成長之路就在微信生態,靠過硬的產品課程,在App裡積累了650萬用戶,同時在抖音上積累了400萬用戶。
  • 20萬付費用戶年入2億,她靠什麼在早教英語的紅海野蠻生長?
    0-2歲、2-4歲、4-6歲三個階段,分成3個年級(依次為櫻桃班、草莓班、蘋果班)。張蘭心通過微信群在各個班級上課。為了方便交流,班級群一直控制在100人以內。最初的120人、3個年級,很快被大幾百人、1個年級3個班所取代。相當於每天要上9節課。隨著半月一次招生活動,班級數量以3倍的速度增長。這對於沒有微信助手時的群內直播,是要命的。
  • 2.0階段,寶寶玩英語如何延續增長?
    2018年上旬,寶寶玩英語兩年營收兩億元並完成了B輪1.5億元融資;幾個月後,推出同類產品的企業卻快速離場,並留下「模式太重、差異太少、變現太難」的判定。  2019年,已實現規模化的寶寶玩英語要保持高速增長,舊有的幾板斧顯然已經不夠了。
  • 從社群起步並完成短期爆發,寶寶玩英語如何打通「微信生態+教育...
    2018年伊始,以網易運營課、新世相職場課為代表的知識付費內容在微信朋友圈掀起內容分銷浪潮,再次驗證了微信生態的變現勢能。由於微信在獲取流量、社群運營、黏住用戶等方面的優勢,越來越多的教育產品開始藉助微信生態探索產品與服務的新模式。而寶寶玩英語可謂是其中異軍突起的代表性公司之一。
  • 寶寶玩英語產品拆解
    一、概述以及市場行業表現1.概述寶寶玩英語是中國0-8歲家庭親子英語啟蒙品牌,我們致力於提供優質的在線教育資源,打造科學、有趣、貼近家庭的浸潤式英語啟蒙課程
  • 微信生態用戶裂變增長手冊: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程序
    2017年全年,通過自己一系列的裂變漲粉方法,累計獲取用戶近100萬,並成功將40萬粉絲大號出售給某微信頭部大號。 2018年春節期間,借著區塊鏈的東風,策劃兩期活動,7天內0成本成功獲取10萬區塊鏈精準用戶。的確親自見證了裂變增長帶來的直接數據威力,做運營的,用數據說話!
  • 「臥底」寶寶玩英語微信群,原來他們這樣做社群營銷!
    本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寶寶玩英語微信群是如何進行營銷的,以及其社群營銷結構是怎樣的。寶寶玩英語創立於2016年1月,產品以幼兒英語啟蒙課程、教具為主,使用人群是0–6歲的娃娃。
  • 拼多多、輕課、寶寶玩英語:一樣的微信刷屏,不一樣的姿態
    但輕課、寶寶玩英語、薄荷閱讀們的出現,還是讓大家寬心的。因為輕課、寶寶玩英語、薄荷閱讀這些知識付費平臺,還是多少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願意為知識付費一定程度上就是消費升級的體現,而且消費升級的人並不少。回到刷屏現象上,拼多多、輕課們在微信刷屏,他們的共性是什麼?
  • 短期爆發的寶寶玩英語,已經成為社群運營的新標杆
    3月20日「寶寶玩英語」宣布完成1.5億元B輪融資,由騰訊公司領投,A輪領投方經緯中國跟投。這已經是「寶寶玩英語」自2016年創立以來的第三輪融資,寶寶玩英語是如何做到短期爆發的,值得我們一起探討。
  • 1元解鎖裂變增長玩法,7天獲取15萬付費用戶
    在低啟動量下,單次活動數據7天獲取15萬付費用戶,公眾號增粉近13萬... 文章主要是復盤前段時間我們做的裂變增長活動,(在低啟動量下,單次活動數據7天獲取15萬付費用戶,公眾號增粉近13萬),除了對自己進行一個總結,也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 拼多多、輕課、寶寶玩英語們:一樣的微信刷屏,不一樣的姿態
    但輕課、寶寶玩英語、薄荷閱讀們的出現,還是讓大家寬心的。因為輕課、寶寶玩英語、薄荷閱讀這些知識付費平臺,還是多少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願意為知識付費一定程度上就是消費升級的體現,而且消費升級的人並不少。回到刷屏現象上,拼多多、輕課們在微信刷屏,他們的共性是什麼?
  • 在線幼兒啟蒙英語:用戶下沉與社群裂變
    一方面,將英語學習融入孩子的家庭互動、戶外活動等生活場景中,實現母語式語言養成。另一方面,基於孩子愛玩的天性與有限的注意力,啟蒙英語產品更需要憑藉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遊戲、繪本、兒歌等),通過對孩子視聽感官的刺激與互動調動孩子積極性。
  • 短期爆發的寶寶玩英語,能否成為社群運營新標杆?
    ​文|馮瑋  極短時間內,許多家長的手機上都出現了一款名為「寶寶玩英語」的產品。  有人說,寶寶玩英語家長在微信的打卡之勢,已遠超當年的Keep在朋友圈的熱鬧。  當一個靠微信社群學習幼、少英語的產品在短期間內實現了小範圍爆發,「寶寶玩英語模式」亦開始被關注、被討論甚至被定義。
  • 寶寶玩英語聯合艾瑞發布白皮書:用戶下沉、強品牌IP、AI賦能將成為...
    寶寶玩英語聯合艾瑞發布白皮書:用戶下沉、強品牌IP、AI賦能將成為趨勢 2019-01-08 20:15
  • 觀察100個案例後,我總結了知識付費裂變的底層方法論
    在我的印象中是2018年,那時候以知識付費產品為代表的案例開始湧現,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冒出來一系列操盤人,這批人到現在都被視作該領域的頂尖專家。甭管這些人如何,確實都踩中了紅利。另外,知識付費裂變作為裂變增長領域裡很原始也很經典的玩法,依舊在延續,很多關於裂變運營的基本理論,都是從這一玩法中延伸出來的,比如「裂變海報六要素」。所以,作為增長從業者,很有必要去嘗試溯源。這篇文章其實就想好好把知識付費裂變中一系列基本的東西跟大家講清楚,幫助我們更好理解「裂變為什麼會存在」。那什麼是知識付費裂變?
  • 擁有學而思新東方滬江超3000家付費用戶,「鯨打卡」如何成為線上...
    數據顯示,微信國內外月活帳戶已達10.58億;小程序數量達到100萬,日活用戶超過2億,每天使用10-15分鐘用戶佔比達32%。2018年6月,完成湧鏵投資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資方包括藍象資本、興旺投資、創新工場、湧鏵投資等。
  • 《寶寶玩英語雙語故事》:音樂與語言相結合 打造浸潤式教學
    為了充分利用音樂、節奏、韻律這些重要的元素,更有效率地提高孩子的英語能力,中國家庭陪伴式網際網路幼兒英語啟蒙品牌「寶寶玩英語」,推出《寶寶玩英語雙語故事》早教視聽節目。《寶寶玩英語雙語故事》在QQ音樂、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FM、蜻蜓FM、聽伴(原:考拉FM)、懶人聽書、酷我、酷狗等音頻平臺全網發行,每周更新2集,現累計播放量已超過16萬次。
  • 2018,最熱門的10大增長黑客策略
    用戶對錦鯉的耐受程度也漸漸加強了,還需要延伸擴展新的玩法。案例2:微信抽獎錦鯉抽獎發源於微博,而在微信生態,抽獎策略在2018年同樣繁榮。微信生態內最大的抽獎小程序——抽獎助手,發布一周年後已經有超過5000萬用戶參與抽獎。而且模仿抽獎助手的小程序也非常多,可見微信抽獎的需求之旺盛。
  • 朋友圈裂變落幕,教育行業微信營銷何去何從?
    品類眾多,獲客需求量大,微信生態日活10億的強大流量池就成了教育行業的營銷獲客聖地。而且教育類產品注重過程,貼近用戶日常場景,微信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環境。這就使得隨時隨地打卡複習,隨手分享求贊成了最自然場景之一,也讓朋友圈打卡類營銷在教育行業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