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交易在「阿拉伯之春」後的埃及蔓延

2020-12-18 觀察者網

必須關注那些埃及父母,他們為了度日會不顧一切地出售任何東西,包括他們的女兒。

我在埃及開羅,上周,我在酒店同一些埃及人聊天,得到了這個話題。

一個叫艾哈邁德的熟人在酒店登記處的桌子上用一臺筆記本電腦看他的臉譜網頁,這時他說:「她還在非洲呢。」

一陣阿拉伯的疾風在艾哈邁德和另兩個男子之間來回刮過,此時他們終於吐露了這個故事給我。艾哈邁德已正在約一個革命後從埃及農村來開羅賺錢養家的女孩。

埃及街頭的女孩們

在埃及,收支平衡對女人和單身母親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個女孩滑入了賣淫的深淵,艾哈邁德說。接著他簡潔地說了她是如何掙扎求生的:她不能要求付錢,同意男人們為所欲為。唉,這是一個醜陋的故事。

還有更糟的,這個女孩消失了幾個月,艾哈邁德沒有她的任何音訊,直到他上臉譜網頁的那個早晨。

然後我們就開始了關於開羅的賣淫現象的對話,他們所有人都說革命推動了這個行當的發展。賣淫在埃及是貧富分化現象的一個很好的指示器,我發現不僅僅是賣淫現象在隨著革命蔓延,它也顯示埃及在社會和經濟層面出現了蕭條衰敗的苗頭。

當青年男子沒有足夠的收入結婚,與他們的女性朋友發生親密的身體接觸就是想都別想的事,如果他需要性生活,那可以去招妓。目前,要價最低的是那些經常光顧咖啡館和公寓樓的有意賣身的女孩。

大約每次100埃鎊(13美元),對於有工作的開羅男人來說,偶一為之尚能承受,不過這也挺貴的——大約是他們周薪的一半。

我在酒店的朋友解釋說,妓女更多選擇混跡於萬豪酒店,那兒有外國人,他們喜歡在酒店的賭場尋花問柳。

當我進入萬豪,這正如我所見。大約玩了半個鐘的Nickel Solts(硬幣遊戲)後,我去兌了20元放進機器看看我的手氣如何;一個衣著輕浮、帶著炫目的髮型和窈窕的身材的女人坐到我身邊搭訕,看似有戲,很好上手。

還有一個女孩在一個男人邊上溜達、停下來、轉身走過去,眼睛看著自己的肩、然後繼續走過去,還有少數坐在吧檯。她們大部份兩個在一起,然後一個慢慢離開換另一個。

萬豪酒店的大門

一群更年輕的泳裝女孩坐在賭場門邊俄椅子裡,她們不大一樣:她們要麼跟著不同男人來到賭場樓面,要麼有著完全不同的價碼。我起身離開,走過餐廳到大堂去等我的車。在撞球吧裡我看到一位獨自在那的女孩,起先我以為她是某位賭客的老婆或酒店的客人,因為那空蕩蕩地地方實在不像有人工作的樣子。但是我錯了,幾分鐘之後她就坐在我的桌子旁邊打招呼,她在酒店工作。「美國人總是明白得這麼快」,她對我說。

喝下她最後一杯Stella啤酒,「梅姬」問我得付多少錢才能和一個在夜總會做事的美國女孩出去過一夜,我看著表,思忖著我的司機這會兒在哪,我說,「100美元」,她的兩支胳膊在空中揮了一下,把頭髮從臉上撥開,綠色的眼睛平視著我。

萬豪酒店有保安的入口

「我不相信你,」 她用帶著濃厚的阿拉伯口音的英語說。

我告訴她這是真的,我是個窮老美,甚至住不起這個酒店 。

「所有的老美都有錢」,她說。為了確定我是不是認真的,或者想再跟我談談,她叫了一支龍舌蘭,我也可以打發一下時間。

「梅姬」說她14歲時,她媽媽就離開了她爸爸,她爸爸沒為她做過任何事,獨自飄零的日子裡,她遇見了她自己的男人,有了一個小寶寶,結了婚,後來那個男人離開了她。

這是一個遍及世界每個角落的故事,不可能去說它是真是假,但她說得淚流滿面。「我的媽媽也不關心我,」她輕聲說。

但是接著她甩甩頭說她不在乎,不想再談她的生活了,只想找點樂子。她一般收每位客人400美元,她說,雖然更多也是常有的事。

只有一次她沒收到錢,那天晚上,她把自己最後的100元給了酒店保安,那個男人被打了一頓,逃回了家,她沒錢叫車,但她說那是她最開心的一次徒步。

她坐在天鵝絨牆紙的酒吧裡,四周空蕩蕩的,只有法蘭克辛納屈的歌聲;因為是本地人,她不能進賭場,她語帶痛苦和嫉妒的介紹,門邊的女孩子們是那些賭鬼的,她們在這兒等著那些無所事事在玩滴大十的酋長。

我借來的電話亮了,我看了看,對她說我的車在外面等我。在一個尷尬的告別後,她跌坐進椅子中幹掉了杯中的酒。

萬豪酒店的泳池區

我回到我的那家規矩一些的酒店,對酒店那傢伙解釋說,萬豪沒啥特別的。

我有答應過要順便探訪一下四季吉薩酒店的,所以第二天便開始著手,與泳池邊的酒保聊了聊我在萬豪的經歷,酒保不想露怯,他告訴我在四季酒店如何得手。

四季吉薩酒店的大廳

他告訴我使用手機上的藍牙去掃描其他的用戶,看看會有什麼出來,顯示出來的名字毫無疑問就是其意圖。我發現了「Sensual(肉慾)」,就在我們走出電梯的時候,不過那兒還有兩個男人,於是我躲開了。有一個表示寂寞和有空的阿拉伯短語,還有其它少數顯眼的名字,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肉慾)在屏幕上不斷亮起再消失。

四季酒店的泳池區

隨著客房入住率因為革命降至15%,調酒師甚至告訴客人他們都沒有啥隱秘消息了。四季酒店的客房起步價在幾百美元一晚,我估摸這兒的女孩要價與梅姬差不多。調酒師指點我去另兩個地方,那兒會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選擇。

藍牙搜索到的女孩

第一個藍牙搜索就找到的「Sensual(肉慾)」,她滿身亮片,香氣濃烈,鞋跟特高。

在埃及賣淫是非法的,對女人的指控可不是說著玩;而如果男人涉案,基本上可以無事脫身。

回到酒店的話題,一個快速的網絡搜索統計顯示了在開羅從事性交易的網站的長長的名單,從大約350歐元(450美元)每小時到數百元包夜或兩個女孩陪夜,各種需求清清楚楚。

與這一切同樣不成體統的是,和使用假結婚證相比這還算是好的,埃及現在允許富有的海灣國家的男人直接從父母那裡娶走只有13歲的女孩,度過一個簡短的「蜜月」後,塞給她們一把錢,甩掉她們。

這稱為「夏日婚姻」,這種交易也不過是因為革命而陷入不可思議的絕望的埃及人的另一條生活之路而已。

相關焦點

  • 「阿拉伯之春」為何變「冬」?可用這個成語解釋
    在8月12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為什麼「阿拉伯之春」變成「阿拉伯之冬」展開了主題演講。埃及內部主要有三股政治力量,伊斯蘭派、世俗派和軍隊,其中伊斯蘭派和世俗派長期對立。伊斯蘭派主張建立阿里發宗教的政治制度,他們認為埃及已經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了百餘年,這種局面必須結束。對他們來說,「阿拉伯之春」提供了這麼一個機會。同樣,世俗派要建立一個世俗國家,不允許國家回到哈裡發宗教國家。
  • 埃裡克·德納塞:「美國之春」來了,「阿拉伯之春」裡它又做過什麼?
    還應注意,這兩國的情況與突尼西亞、埃及和葉門的相反,「革命」不是始於首都,而是多發於邊境地區。被內戰困擾的這兩國的另一相似之處是,反抗者打出了「新型復古」的旗幟,作為與現行制度決裂的象徵。在這場通常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的運動中,民眾遊行示威主要由網絡反對派中的年輕人引領和組織,他們熱衷於新科技。
  • 劉中民:「阿拉伯之春」十年,留下多少教訓
    至今年年底,「阿拉伯之春」已經延宕整整10年,回望過去,需要總結和反思的內容實在太多。對於「阿拉伯之春」的性質,時至今日仍然眾說紛紜。在筆者看來,「阿拉伯之春」是一場席捲阿拉伯世界的地區性政治與社會運動,增強民主、改善民生構成其主要政治訴求,民眾和政治反對派以推翻現政權為目標的政治抗議浪潮構成其典型表現形式。
  • 在埃及學習阿拉伯語
    2017年,楊靜茹赴埃及求學,在亞歷山大大學文學院語言中心學習阿拉伯語。在學習過程中,她既提升了語言能力,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初識埃及  不斷適應  楊靜茹雖然在國內已經學了兩年阿拉伯語,但是到埃及後,語言交流還是有障礙。
  • 阿爾及利亞:遲到8年的「阿拉伯之春」?
    這是阿爾及利亞自上月陷入持續動蕩以來,執政集團作出的明顯讓步,初步滿足了反對者要求布特弗利卡告老還鄉的核心要求,但是,這個重大讓步也許暫時可以讓阿爾及利亞避免政治與社會危機進一步加劇,但是,躲過2011年「阿拉伯之春」大風潮後,這個北非和阿拉伯大國依然面臨著新的十字路口。
  • 埃及,全稱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埃及位於北非東部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埃及,全稱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埃及位於北非東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地交通要衝,也是大西洋於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
  • 昔日老大哥埃及為什麼沒能統一阿拉伯世界?
    1939年二戰爆發後,隨著英法等老牌歐洲列強的國力因二戰而元氣大傷,其對殖民地的控制力大為減弱,各類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阿拉伯世界也不例外,其中埃及在1952年通過軍事政變推翻了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並於次年成立了共和國。
  • 北京日報:西方為什麼對埃及之亂語焉不詳
    其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支吾吾顯得尤為有趣,跟它們在「阿拉伯之春」風頭正勁時候的興奮勁恰成鮮明對比。而這種差別,也許就在於穆爾西雖說是一位民選總統,卻是一位不聽話,甚至還跟西方對著幹的民選總統。歐巴馬宣稱對埃及之事「嚴重關切」,卻隻字未提「軍事政變」,字裡行間透露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味道。 穆爾西下臺究竟算不算政變?這個明眼人都能看出的事實,卻暴露了更深層次的西方困惑。
  • 埃及和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為何3年就迅速解體了?
    在最鼎盛的時候,北非以及西亞除了沙特及其之南的阿拉伯半島地區都歸奧斯曼帝國控制。土耳其取消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後,它就再也無法被阿拉伯世界認同。埃及在一戰後趁世界各地民族運動高漲的時機也爆發了爭取獨立的「華夫脫運動」,但最終只是取得了有限度的獨立,其中外交、軍事等方面仍然被英國控制。
  • 施君玉:「伊朗之春」緣何來去匆匆?
    示威來時氣勢洶洶,從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爆發群眾示威起,三天內即蔓延至全國,預示著一場「大事件的開始」。騷亂去時渙然冰釋,革命衛隊果斷出手,向多省派出軍隊,迅速平叛,「伊朗之春」僅持續六天便宣告失敗。  從外部勢力插手、挑動街頭動亂、推翻現政權等方面看,這場騷亂符合「顏色革命」的所有特徵。伊朗長期處於西方圍困之中,對「顏色革命」並不陌生。
  • ...埃及胡夫金字塔被紅色燈光點亮,並分別用阿拉伯語和英語打出...
    文 / Becky2020-04-01 08:24:20來源:FX168 【埃及累計確診710例 埃及金字塔點亮待在家中標語】截至3月31日埃及累計確診710例,其中46人死亡。
  • 「伊朗之春」緣何來去匆匆?\施君玉
    示威來時氣勢洶洶,從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爆發群眾示威起,三天內即蔓延至全國,預示著一場「大事件的開始」。騷亂去時渙然冰釋,革命衛隊果斷出手,向多省派出軍隊,迅速平叛,「伊朗之春」僅持續六天便宣告失敗。  從外部勢力插手、挑動街頭動亂、推翻現政權等方面看,這場騷亂符合「顏色革命」的所有特徵。伊朗長期處於西方圍困之中,對「顏色革命」並不陌生。
  • 阿拉伯之春啟示:民主為什麼不能當飯吃?因為德先生離不開賽先生
    今天小編就拋棄西方哲學的話語體系,試用全新的中國哲學話語體系來解答西方國家民主為什麼不行——阿拉伯之春啟示錄:西方民主為什麼不能當飯吃。這場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的運動很快便如潮水般席捲阿拉伯世界,導致多個國家的政府如多米諾骨牌般接二連三地倒臺,地區局勢隨之發生深刻變革。例如,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2011年1月14日下臺並流亡國外,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於2011年2月11日辭去總統職務。而利比亞反對派在美英法等北約國家直接軍事幹預下推翻了卡扎菲政權,並於2011年10月20日將卡扎菲殺死。
  • 阿拉伯語版中國電視劇《歡樂頌》在埃及國家電視臺開播
    這是繼《媳婦的美好時代》等劇目之後,又一部中國電視劇在埃及上演,必將在埃及引發新一輪中國電視劇熱。這段阿拉伯語對白,就是開播儀式現場播放的阿拉伯語版《歡樂頌》宣傳片花。當地時間18日晚間,阿拉伯語版《歡樂頌》開播儀式啟動,出席當天儀式的有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高建民、埃及國家新聞委員會秘書長易卜拉欣·艾勒伊拉基、中國駐埃及大使宋愛國、埃及國家電視臺臺長娜伊拉·法魯克、中國駐埃及使館文化參贊兼開羅文化中心主任石嶽文,以及埃及影視文化界代表、媒體代表、熱心觀眾等近百人。高建民和易卜拉欣·艾勒伊拉基共同為《歡樂頌》在埃及開播揭幕。
  • 非洲十國創投市場調研報告之——埃及
    受2010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革命運動的影響,埃及一度陷入政治混亂,先是2011年1.25革命中執政三十年之久的鐵腕穆巴拉克被迫下臺,又於2013年示威活動中推翻了第一位民選文官總統穆爾西, 直至賽西(Abdel Fattah al-Sisi)上任,恢復了埃及軍人執政的傳統,並強權整改,在2016年埃及的政治和經濟情況後才開始穩定和回升。
  • 阿拉伯王室:「穩定之錨」如何煉成
    阿拉伯王室:「穩定之錨」如何煉成  文|丁 隆 對外經貿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  今年年初以來,以突尼西亞本·阿里政權被民眾抗議推翻為肇始,一場大規模民眾反政府運動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穩坐江山數十年之久的政治強人如多米諾骨牌般接二連三地倒下
  • 埃及被迫成為英國殖民地後,卻被阿拉伯學者稱為「賣國賊」
    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來自中東土地的不同民族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阿拉伯世界接受了血與火的洗禮。無休無止的戰火硝煙以及壓迫和苦難,是他們真實感受到了「動蕩年代」的全部含義。20世紀上半葉的中東,就像一部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歷史長卷,同時也是一場賭注龐大的生死遊戲。
  • 精選一組關於埃及的趣聞;埃及豔后不是埃及人
    (埃及女孩) 2018年埃及人均GDP2549美元。 埃及四大經濟收入:埃及蘊藏較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文明古國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蘇伊士運河航運收入,輸出勞動力去產油國打工。 三,埃及國花睡蓮:古埃及神話裡的神聖之花。
  • 央視解讀穆斯林反美浪潮:根本沒有阿拉伯之春
    專家觀點:這場危機源於伊斯蘭復闢浪潮  特約評論員 尹卓:  我們講一個邏輯,就是實際上原伊斯蘭所謂阿拉伯之春,根本沒有阿拉伯之春,就是伊斯蘭勢力的復闢,我是這樣形容這次阿拉伯世界的動亂,因為美國現在面臨恐怖主義,背後是伊斯蘭的原教旨主義和極端勢力,這些伊斯蘭原教主和極端勢力是阿拉伯民族和伊斯蘭世界蘊藏很久反美情緒
  • 外國記者探訪阿拉伯之春始發地:「民主」十年後,生活卻變得更糟
    【南方+12月15日訊】10年前,一名水果商布瓦吉吉在突尼西亞中部城鎮西迪布濟德自焚,引發了整個中東地區名為 「阿拉伯之春」的政治地震,如今突尼西亞已經進行了西方所謂的「民主化改革」十年了,如今突尼西亞真的變得更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