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黃愛龍教授團隊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新冠疫情研究

2020-12-10 騰訊網

世界範圍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還在持續,截止11月29日,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6165萬例,死亡超過144萬例,且還會有進一步增加趨勢。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我國政府實施的各種公共衛生幹預措施使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目前主要是嚴防境外輸入性病例及局部聚集性病例的暴發,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

從2020年2月16日起,我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在重慶市萬州區啟動了防控新冠病毒緊急科研課題的研究,該團隊與萬州區疾控中心合作,通過基於萬州區1月21日至4月10日發現的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進行了深入地分析與總結。

該項成果於11月30日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石丘玲教授、胡耀月副教授、彭斌教授、唐曉君教授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黃愛龍教授、楊成勇研究員和邱景富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文章的發現有助於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公共衛生政策方面提供參考依據。該團隊獲得新冠疫情傳播和防控效果的證據如下。

萬州新冠肺炎的傳播過程

萬州區新冠疫情共有45例輸入病例引起(圖1.A中G1病例),其中11例為非萬病例,34例為萬州病例。通過梳理發現輸入病例共在萬州傳播了4代病例(圖1中G2-G5),大部分傳染發生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前。在所有178例萬州病例中,33.7%為無症狀感染者,66.3%為確診患者。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平均每個輸入病例傳染1.64個二代病例,而隨著萬州防控措施的加強,二代病例平均只傳染了0.39個病例,三代病例則平均只傳染了0.31個病例,凸顯了萬州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圖1:萬州新冠肺炎的傳播過程

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異質性

萬州輸入的30例確診病例(圖2,G1 symptomatic cases)只有43%沒有傳染其他人,23%傳染了4-7個人;而輸入的9例無症狀感染者(圖2,G1 asymptomatic cases),78%未傳染其他人。隨著代際的增加,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大部分均沒有再傳染其他人(圖2,G2-5 symptomatic cases和G2-5 asymptomatic cases)。

圖2: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傳染下一代病例數

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

通過多水平Logistic回歸發現頻繁和長時間(8小時以上)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5天內)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但被感染的可能性與性別和年齡無相關性。

圖3:新冠肺炎傳染危險因素

萬州防控措施有力,控制疫情迅速

隨著重慶市政府於1月24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萬州區密切接觸和通過聚餐發生的密切接觸均急速下將(圖4),有效遏制了新冠在萬州區的傳播。通過複雜網絡模擬發現,如果萬州在沒有任何防控措施的幹預下,包括隔離、戴口罩、對密接者進行追蹤和大規模檢測,萬州新冠病例數量將隨著時間推移激增,在1月30日達到每日新增近4萬病例,總病例數將接近56萬人(圖5)。

圖4:萬州密接方式變化

圖5:無防控措施下預測萬州病例增長與實際萬州病例增長

該項研究系統梳理總結了萬州新冠肺炎傳播過程,從流行病學研究視角證實了萬州區新冠防控措施包括隔離、戴口罩、對密接者進行追蹤和大規模檢測等的有效性。萬州總人口為174萬人,全國有47個城市與萬州總人口數相當,因此萬州新冠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全國代表性。萬州所採取的防控措施可以為全國秋冬新冠疫情可能的再次出現提供應對措施的科學依據。

本期編輯:horizon

本期轉自:重慶醫科大學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