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完孩子以後,盆骨那裡一直疼痛,以為過一段時間就好了,誰知現在越來越疼,翻身疼,走路更疼,忍無可忍了,走路都不行了。" 近日,29 歲的李女士在生完孩子 2 個月後來到省婦幼保健院西院康復中心就診。
接診醫生汪蕾蕾介紹,因為疼痛,李女士行走姿勢就不正常了,時間久了走路像 " 鴨步 "," 這個產婦硬撐了 2 個月,實在撐不下去了才來看病的。" 據了解,正常情況下恥骨聯合間隙為 4-6 mm,孕期隨著激素水平的變化,如果間隙超過 10 mm 時,即出現恥骨聯合分離,顯著的症狀就是疼痛。李女士經過彩超診斷為恥骨聯合分離。
記者了解到,產後恥骨聯合分離是指因妊娠或生產因素導致恥骨聯合周圍的韌帶松馳、斷裂,恥骨聯合間隙增寬而出現的妊娠併發症。汪蕾蕾告訴記者,產後媽媽恥骨聯合分離發生率高達 40%,如果產後媽媽出現大腿根部及骨盆周圍的疼痛時,影響正常活動,極有可能患上了恥骨聯合分離,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經過一個療程的神經肌肉電刺激加手法矯正治療後,李女士不但疼痛明顯減輕,而且還可以正常行走了。
據康復中心主任周紅梅介紹,產後女性面臨的諸多問題,包括盆底肌鬆弛、損傷、尿失禁、腹直肌分離、腰痛等,都應及早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有助於產婦身體快速恢復。" 近年來,因不能行走,收治恥骨聯合分離的產婦有百餘例,這種疼痛給產後的媽媽帶來極大的身心困擾,甚至有的產婦出現焦慮情緒甚至產後憂鬱。"
對於產後慢性疼痛,有的產婦甚至認為自己患了 " 不治之症 "。周紅梅提醒,孕婦孕期要重視孕期檢查,定期產檢,一定要保持健康飲食,控制體重是關鍵,避免胎兒體重過大、避免產程過長等,同時要多注意休息,避免體力勞動,多食含高鈣的食物,儘量降低發病機率。尤其發生恥骨聯合分離後,要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不可私自暴力擠壓,造成二次傷害。
【來源:合肥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