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最早發現茶,利用茶的國家,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神農時代我們在傳說中開創了新的文明,明白了農耕,茶文化存在於我國也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茶在我國不僅有藥用的作用,也可以作為鮮食羹飲,東漢末年華佗在《華佗食論》中有道「苦茶久食,益意思。」這是最早對茶的記錄,現在人們對茶的藥用價值也有了更加深刻,科學的了解。
茶作為菜餚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目前為止依然有些民族,都有將茶葉作為鮮食羹飲的風俗習慣,唐朝是茶葉的興盛時期,因此有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說法,茶也成為了當時的熱門話題,人們經常去茶館飲茶,或自酌自飲,工作的時候喝茶,吃飯的時候喝茶,需要找尋靈感的時候喝茶,喝茶好像已經成為了習慣,就連我們非常熟悉的孫中山先生和毛主席都非常喜歡喝茶。
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就有提到將飲茶提升到「民生主義」,也因此飲茶成為「國飲」,隨著現在生活的不斷發展和變化,茶已經從最初的傳統方式,到現在成為了新興產業,例如我們現在常見的茶飲料,茶點,減肥茶,兒童差,以及差牙膏,茶皂等等,現在茶的產業鏈也在不斷的擴大,茶的出現也為我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飲茶的歷史演變。
在唐代之前飲茶主要是以生煮,羹飲為主,因此有茶粥茶餅的做法,在唐代時人們對茶才有了一定的認識,也研究出了茶的喝法,宋代開始出現了點茶的流行趨勢,點茶法也是現在日本茶道的經典,我們熟悉的抹茶就是通過點茶法製作而成的,到明代之後茶藝逐漸形成,人們對喝茶也有明確的認識,甚至對泡茶也越來越講究,從選擇器皿,到衝泡火候都有了新的規定,隨著發展成為了茶葉的興盛時期,也成為了很多民族風俗,讓茶成為了「大眾飲品」,到清代之後,茶葉生產技術出現了變革,我們對茶也有了新的認識,將茶分成了六大類,為了適用茶葉市場,傳統茶藝也開始多元化的發展,到現在為主,飲茶的方式千變萬化,形成了異彩紛呈的局面。
3.我國的飲茶習俗。
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茶會友,以茶待客的風俗,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國的飲茶習俗可以是千變萬化,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白族三道茶,客家擂茶,藏族酥油茶,侗族打油茶,蒙族股奶茶等等都有自己的飲茶習慣和風俗,飲茶文化絕對是我們中國的特色文化,飲茶風俗也是博大精深,但是飲茶還是有一些民族性區域性的,在我國飲茶是要遵守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這樣才能避免因飲茶引起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