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第八阿賴耶識!

2021-01-07 一稱南無佛

1、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第八阿賴耶識上午我也介紹過了,就是宇宙生命、我們的根本。第八阿賴耶識第一首偈子,第一首偈子,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燻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做主公。就是大家要找的自己這個生命根本,在沒有明白、沒有大徹大悟、沒有證得成佛境界,成佛了,這個阿賴耶識轉變了,所以阿賴耶也有個名字:叫異熟識,因果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都包含,這個功能天堂地獄都包含在內,那麼這個除了成佛才轉了,變成大圓鏡智,在凡夫境界,都屬於阿賴耶識。

2、浩浩三藏不可窮,浩浩是形容詞,等於我們講佛經,浩浩像大海一樣,形容三藏,這個三藏不是講經、律、論,講第八阿賴耶識它的功能。比如現在科學講功能,功能,是唐代佛教裡頭翻經創立的名詞,現在自然科學也用了,阿賴耶識的功能,三藏,能藏、所藏、執藏,什麼叫「藏」,生命功能像一個寶庫一樣,它有無比、那個核子發電廠的那個電源,它的能力、它的寶藏,它的能力無窮無盡,所以叫「藏」,「藏」在哪裡?寶庫,能藏,它的功能,所藏,所包含的東西太多太多,執藏,而且自己抓得很緊,所以叫「三藏」,叫阿賴耶識。浩浩三藏不可窮啊,不可思議,以普通的智慧、不到了大智慧成佛境界,想了解生命功能、宇宙萬有同我們的生命功能,根本就不可能。

3、淵深七浪境為風這一句話,玄奘法師根據《楞伽經》來講的,它像大海裡波浪一樣,你這句話就注意了,他說我們這個本來的生命啊,就像大海,你看大海,颱風一來,外境界一動起了大颱風,波浪,你說波浪起的這樣動,我們為什麼有地震呢,地球上也是起了波浪,地大起的波浪,所以發生地震。因為這個地球,有一天翻過來,現在科學家都在擔心,擔心這個地球快要翻轉了,翻轉,北極的冰山一化了,現在北極的冰山。所以地球上的熱度增得很快哦,大家、科學家擔心地球要毀滅了,毀滅我們很簡單,不到一秒鐘,我們生命,不要吃安眠藥、就已經沒有了。

4、極地的冰山慢慢在融化,海水、四大海水在成長,漲了以後將來「噗隆」一個翻身,我們都在下面變蝦子阿、魚阿鱉阿,下面的魚蝦是翻上來了,你看海洋,海洋裡頭深海裡翻上來,就是今天的喜馬拉雅山,這還是小的災難、劫難、不是大劫哦,佛早幾千年以前都說過了。現在自然科學擔心、這個是會來的哦。不過不是明天、不要緊阿。大家回家還有時間,放心。你看這個大海、風浪那麼大的時候,你說最深的深海、有動過沒有?還是沒有動哦。大海的波浪可以把大輪船、油輪都可以翻了,但是最深的深海、還是沒有動哦。上升到這裡,這是海洋學了,要科學、就要戴上氧氣,深入到海底去觀察。所以這個上面,下面風浪多一點,再到上面大風浪,大風浪外面的表皮上那個水花、小浪,那個分開就是前五識,大風浪的中心就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是海洋中心起來那個柱子,大颱風怎麼來的阿?你看中國的莊子一句話,颶風起於萍末,大風、怎麼講颶風?當我們夏天站在水邊一看,水上有浮萍,忽然這個浮萍動了,搖了幾下,就看到一股力量,一股氣就在浮萍的下面「噓」上來,上來就轉動輪迴,越滾越大,轉到天空就形成了颶風,所以,颶風起於萍末。

5、我們做人也一樣,坐在這裡,小小一個念頭、你覺得不注意,不注意就形成了做大壞事了,所以,不要以小善而不為,不要以惡小而為之。所以海洋的中心就起來了,那麼起來就形成了。所以,淵深七浪,就形成我執、每個人的我相,由第七識末那識到第六意識前五識,都是這個根根上來,所以阿賴耶,淵深七浪境為風。外境界、物質外界影響心理,心理又影響了外界,這個禪堂怎麼蓋起來的阿,老和尚動了念頭了、心理,李居士肯做功德了,兩個念頭一動,拿錢、老和尚來蓋,天天蓋就蓋起來,外境一動,淵深七浪境為風,這一股風一扇,波浪更大,浪更大、風更兇,越兇越大、越大越兇,這個世界、身心就這樣來的。

6、淵深七浪境為風,這一來了以後,生命第八阿賴耶識受燻持種根身器,就變成身體,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腦筋,器、就是物質世界,這個地球、這個虛空。所以人的生命跟這個宇宙是一體,都是阿賴耶識演變出來的,去後來先作主公,投胎,第一個先來是阿賴耶識,所以自己不知道,第六意識迷糊的,昏迷、一片無明,死的時候,第六意識人先不知道了,死了昏迷過去了,阿賴耶識的功能最後才離開這個肉體,去後來先作主公,這些都講了。

7、好、問題,佛法,有一個東西,你既然講自性本來清淨圓明,對不對,為什麼會這一動動出來山河大地,為什麼變出世界與眾生來呢?為什麼要變?你查遍了佛學,管你講什麼,這些問題、物質世界、心物一元功能在哪兒?在《楞嚴經》上。只有《楞嚴經》才把心物一元跟科學結合起來,六根可以並用,尤其懂了唯識的道理,前五識第六意識都可以擺在明了的現量境,假使現量境靈靈明明,一念清淨是萬象皆知的。

相關焦點

  • 第七識跟第八識如何去區別?
    第七識跟第八識如何去區別?第七跟第八都經常在一起的。
  • 八識規矩頌講記:解釋經題
    這是玄奘大師於翻譯得數百卷唯識經論之後,對於唯識學中的『八識』,提綱攜領所作出的總結。全部頌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頌分為十二頌,每三頌為一組,計四組。即前五識頌,第六識頌,第七識頌,第八識頌。八識的行相、業用、性別、識量、所緣、相應等,全包括在頌文之中。唯頌文辭約理著,言簡義豐,每一頌中都有許多佛學專有名詞,若不詳加講解,一般人很難了解。因此,乃有八識規矩頌講座的開設。
  • 第八識阿賴耶識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眾生在世間之各種活動,系由身口意行,而造作善業、惡業、淨業、無記業,造作後即由第七末那識的執著性功能送交第八識--阿賴耶識保存。第八識阿賴耶識保存之業種,由第七識不斷地攀緣,配合外境六塵而不斷起意造作新業,同時不斷收集新業種,如是循環不已。
  • 阿賴耶識與自性是什麼關係?
    問:阿賴耶識與自性是什麼關係?有時腦海裡突然出現一個以前從沒有出現的回憶這是意識還是阿賴耶識在起作用?回覆:阿賴耶識是佛教唯識宗按立的一個名相,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連接今生與來世,可以解釋很多連科學都解釋不了的生命、思維、意識等方面的難題。
  • 什麼是阿賴耶識?
    佛法讀書班請加微信:suohasuohasuoha阿賴耶識,意譯為「藏識」。為佛教大乘唯識宗的內在心識的第八識﹐是世界和眾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著一切事物的種子﹐也是輪迴的主體和解脫的依據。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又名「阿梨耶識」,是根本識,以下各識都由它生出。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中藏有無數的種子,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 八識是怎麼運作念阿彌陀佛的
    真正弄清了這個問題,就能對六七八識之間的微妙差別有更準確的理解,因此專門寫個東西,讓更多人對此能有個清晰明確認識。 這裡先從玄奘法師的《八識規矩頌》中找出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幾頌。 第六識頌之一: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 為何玄奘大師創立的法相宗知者甚少?《西遊記》人物與唯識有關?
    吳承恩按《八識規矩頌》給人物定性格《西遊記》與《八識規矩頌》仔細研究《西遊記》便會發現,師徒四人性格和外形相差非常大,但都是按玄奘大師所作《八識規矩頌》來設置:豬八戒:貪色、貪食,與我們前五識(根識)相對應;孫悟空:有七十二神通變化且嗔恚心重,這是我們第六識(意識)所起變化;沙僧:對整個團隊都是一視同仁,但沒有分別好惡之能,而這剛好是第七識(
  • 八識與生命沉浮
    而在「八識」活動造作「業力」的過程中,前五識的活動相對來說要單純得多,發揮的作用大致是相當於收集信息的「情報員」,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作用是儲存前方輸送的各類不同的信息能量。而第六意識是對前五識收集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由於第六意識與第七識(末那識)的關係非常緊密,第六意識在處理信息時,以自我為中心和染汙思維的第七識介入,就使處理的信息難以客觀公正而蒙上主觀色彩,形成前面所說的惡業或有漏善業,傳輸到第八識時,第八識也就只能被動地「照單」接收。
  • 憨山大師《八識規矩通說》
    《八識規矩通說》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明憨山沙門 德清 述八識規矩者,初玄奘法師糅《成唯識論》就,窺基法師因見本論十卷,文廣義幽,乃請法師集此要義,將八識分為四章,每章作頌一十二句,將五十一心所,各派本識位下,有多寡之不同,條然不紊,故稱規矩。
  • 《八識規矩頌學記》第四講:六位五十一個心所法
    為了自他一切有情速速從六道輪迴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脫出來,所以我們繼續來共同學習《八識規矩頌》。  我們講到了前五識頌:【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痴。】  這是講前五識心王生起的時候,就會有三十四個心所法跟隨而生起——就好像國王要出巡的時候,有很多大臣跟隨一樣,同樣的,心王法生起來,心所法也會隨從而生起。
  • 第七識、第八識到底存在嗎?
    淨界法師答:八識,諸位,它不是八個自體。不是說你有八個心,不是這個意思。你的心還是只有一個,只是就著它的分工的作用,哪一個識負責什麼,哪一個識負責什麼,從它的作用安立了八個,不是說你有八,不是你一塊心切成八塊,不是這樣。那麼現前一念心識,根據它的作用分成八塊。當然我們前面一再的強調,你必須把心識分成三大類,異熟、思量、了境,這個是最好的分類。
  • 阿賴耶識的功能(宇井伯壽)
    但是,在《決定藏論》中則為思、觸、受、想、作意,對調了「思」和「作意」。在《俱舍論》中有十大地法,分別為受、想、思、觸、欲、慧、念、作意、勝解、三摩提。從五遍行來看,順序並不一致。然而,在《唯識三十頌》中的順序為觸、作意、受、想、思。或許因為其是頌,所以拼寫受到綴字的制約,但是根據《安慧釋》和《護法釋》的解釋,似乎從內心就覺得應該按此順序。
  • 《八識規矩頌學記》第五講:隨煩惱心所
    所以《八識規矩頌》,對於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你不學佛也很重要,你不學佛,你不能不做人吧?你不能不讀書、你不能不結婚、你不能不找工作、你不能不成長。所以要心靈健康成長的話, 一定要懂得《八識規矩頌》。  所以說我們看到過很多心智不成熟的人,出現問題了,他總是從外面找原因,他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心裏面,我的阿賴耶識裡面有什麼不好的種子?我怎麼去消除它?我怎麼去讓它起現行、讓它報掉?
  • 童子、元神、魂魄、靈識、神識、阿賴耶識、前世今生的關係(五)
    「阿賴耶識」是一句印度的語言,也是佛教中的一個名詞。如果用中國話來理解的話,大概可以翻譯成「我」的意思。    人有八識,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未那識、阿賴耶識。前七識都有死亡、毀壞的時候,只有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隨著我們流轉於六道,是永恆而不會消滅的。
  • 阿賴耶識出生萬法,故是常住法.第八識所生所顯的萬法,不可以硬生生的從第八識割裂分離;它們是一個整體性的法義,所以教內不應分宗分派
    無餘涅盤裡,只許有一個法,那就是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異熟識後的第八識;無餘涅盤只是依第八識不再出生一切法而立名為涅盤,所以無餘涅盤即是第八識自己所住的境界,不是前七識所能進入的境界,所以涅盤實即依第八識自住境界而立名,所以說祂「同於涅盤」。涅盤就是阿賴耶識變成異熟識之後,滅了十八界,只剩下祂自己,那才叫作涅盤;涅盤不是心體之外,另外有個涅盤可證,所以涅盤不是實有法。
  • 揭示驚世大謎的繼承者——《叩夢》從阿賴耶識求證生命之謎
    這裡背風,寧靜,身邊溪水的玲玲的清音,仿佛梵樂,引領著她向阿賴耶識的深邃處走去。在這裡,她終於領悟了唯識論,體驗了阿賴耶識的深邃力量。不還說:「阿賴耶識,在佛學中的原意是藏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重含義,所以又被稱為種子識或異熟識。」關於阿賴耶識,古尊宿們的著作不少。它的別名也極多。從別名中,我們可以隱約理解一點它的意義。
  • 只有搞清「唯識」二字字義,才能理解玄奘大師「唯識學」的真義
    玄奘法師歷經千辛萬苦,從天竺取經回來,所創立的「唯識學」,對於普羅大眾學習「心智系統轉換」有著非常高的借鑑意義。「唯識學」所講的內容,與老子用「黃帝密文」所寫的《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以及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的內容,是非常相似的。所以,認識「唯識學」所講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心智系統轉換」。
  • 第29集 「根能生識」的錯謬(上)
    所以,至今認知科學家在希望透過核磁共振造影掃描腦部細胞的生理活化區域,來對應找出意識從哪裡產生,依然無法找出答案,更何況要發現第七識意根以及第八識阿賴耶識呢?因此,採用科學儀器來測量意識心如何產生以及發現心靈的究竟奧秘—第八識阿賴耶識心—是不可能的;想要發現第八識阿賴耶識這個永恆的心體,得要有正確的理論基礎以及操作方法——鍛鍊意識心具有思惟觀的能力以及運用禪宗看話頭參禪的功夫才能發現找到祂,才能漸次完整洞悉生命的生理結構以及八個心的心理結構的奧秘。
  • 第八意識的說法對嗎?何謂中觀真實義?
    其實中觀是不承認有第八阿賴耶識的,《金剛經》就說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所以心理現象無論是表面的、內在的、過去的、未來的,受想行識通通都是無自性,當下都是空,這才是中觀的究竟說。】 略說:學佛學到最後,竟然學到沒有第八識而成為斷滅空,把法界實相的根源都否定掉了,就成為斷滅空,那還學什麼佛?那真是茲事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