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腦科學自媒體推送了一篇簡短的、關於抑鬱症療法的科普文章。
一些患者、家屬看了之後詢問我的意見:這些治療方法到底該選哪個?而且,其中談及致幻劑、益生菌治療抑鬱症的方法,似乎從未聽說過,靠譜嗎?
不得不感慨,以往,臨床醫生一般會先於大眾獲悉醫學界的最新科研進展,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前沿信息再經過醫生或專業人士傳播給大眾。而且,這個過程中往往是經過甄別和篩選的。
但現在自媒體發達,只要有網絡、有電腦,每個人都能在網上發布信息,大眾能更加直接、快速地獲悉一些臨床科研信息。
在知識的普及速度和範圍上,這是好事,但也有一定弊端。大眾掌握的醫療知識並不全面,如果信息過於簡單、片面,大眾容易受到誤導。
在這裡我就結合多年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的臨床實踐經驗,簡要談一下以上科普文章中提及的6種「熱門的」抗抑鬱藥物/方法: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SSRI類藥物)、氯胺酮、致幻劑、益生菌、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和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
總體來說,抗抑鬱藥雖然有效,但近年來發現其有效率並沒有以往以為的那麼高。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藥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曾公布一組數據,抗抑鬱藥有效率和治癒率低,僅大約對50%的患者起效。40%至50%的患者為難治性抑鬱症。
而氯胺酮療法的優勢是快速緩解嚴重的抑鬱症狀,消除自殺意念,但必須跟上其它有效的治療手段,不宜長期使用,防止成癮。
重複經顱磁刺激對大部分患者來說也是有效的,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在醫生的建議下比較放心地嘗試。而對於腦深部電刺激術,我認為一定要慎重選擇,其涉及腦部侵入式手術,副作用大、安全風險高,不到不得已時不要使用,
關於這幾個療法我已經分別寫過分析文章,有興趣的點擊以下相應文章閱讀即可,不再贅敘。
至於致幻劑抗抑鬱,確實有少數研究發現小劑量的致幻劑可較快改善抑鬱情緒,但這些結果缺乏實際的臨床意義。
致幻劑經常被用來濫用而成為毒品,而大麻和氯胺酮就屬於致幻劑。所以,致幻劑緩解抑鬱症症狀的機理很可能與大麻和氯胺酮快速抗抑鬱類似,雖然暫時有效,但難以真正治癒抑鬱症,且具有成癮風險。
還有,吃益生菌也能治療抑鬱症?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臨床上確實有相關發現。
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腸-腦軸功能紊亂參與許多腦部疾病的發生,包括自閉症、帕金森、情緒和情感障礙以及慢性疼痛等等。近年來,腸道菌群與精神障礙的相關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而糞菌移植(FMT)也被視為精神障礙有潛力的治療手段。
最近有一篇來自澳大利亞的病歷報告,稱有一例29歲的女性雙相障礙患者,曾因10次抑鬱、躁狂及精神病學症狀入院治療,並經過相當多的藥物治療,療效都不理想。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後來,出於嘗試目的,醫生建議她接受糞菌移植的方法(糞菌來自其丈夫,他無精神疾病史且體型苗條)。在11個月內,這個患者接受了9次糞菌移植治療,目前再無出現抑鬱症狀和躁狂症狀,且體重下降了33公斤。
當然,這是個例,但非常有意思,揭示了消化道與情緒、心理之間微妙的聯繫。(有興趣閱讀該案例原理的可以點擊:糞菌移植(FMT)治療雙相障礙一例 | 罕見病例)
總之,益生菌治療精神心理障礙的有效率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就像文章開頭提及的那篇科普文章所說的,2018年10個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了益生菌對情緒的改善並不明顯,充其量也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患者、家屬不宜抱過高期待。
令人遺憾的是,這篇科普文章並未介紹任何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這很可能是因為主流精神科醫生認為抑鬱症的病因主要是生物學層面的因素,因此,他們推薦的治療方法也主要以藥物和物理手段為主。
而我們晴日心身醫療在臨床上發現,絕大多數抑鬱症的根源是遭受了疊加性心理創傷,通過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技術(TPTIH),精準化地修復創傷,抑鬱症狀可快速緩解甚至消失。
就算無法接受我們機構的深度心理幹預,很多青少年患者家長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不斷改變和提升教育方式,改善了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也能令孩子出現明顯的好轉。
這就是我常說的,對於抑鬱症、雙相障礙、強迫症、焦慮症等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的改善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不亞於、甚至可超越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
總之,希望抑鬱症患者及家屬不要盲目地追隨所謂的「熱門」治療方法,而應該保持理性、冷靜,尤其是家長,需要加強學習,對精神心理障礙的病因有更加理性、科學的認識,加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對孩子的病有更接近於本質的認識和了解後,選擇真正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逐步走向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