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心態常崩怎麼破?2步降低焦慮感,收穫心理復原力

2021-01-07 鈦媒體APP

作者:(美)克裡·詹森出版社:北京時代華語出版時間:2020年7月

你是反覆擔心個不停的人嗎?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是否出現過以下情況?

因為已經犯下的錯誤過度自責,會反覆回想犯錯的經過,難以平復情緒。經常為明天該怎樣圓滿度過而焦慮。害怕犯錯誤,想要證明自己,又隱隱覺得自己可能真的不行,在自我否定中進一步犯錯。處理人際關係時,常常感到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害怕負面信號的出現。 ……

如果你有以上表現,那麼你需要注意,這可能是由焦慮導致的。我們的大腦是為憂慮和沉思而生的。消極的思考比積極的思考更容易,也更自然。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過焦慮,可是不同的人面對焦慮的體驗卻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有些人,好像特別容易被負面情緒籠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一個人特別容易受到打擊,經常不自覺地陷入負面循環,可能是反芻心態導致的。反芻(rumination)這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人們不斷回顧某個場景,並專注於它的消極方面。

被譽為「全美商業心理學家」的克裡·詹森在他的暢銷書《心態制勝》中提到了這樣一段經歷:

「在最近的一場聖誕聚會上,我收到消息,我所在的網球俱樂部有一位活動策劃準備退休。我和一位女士分享了這個消息,她立即表示是個絕好的消息。她立即回憶起這位策劃者在一次網球巡迴賽裡的糟糕表現。

剛抱怨完這件事,她又說起此人犯的另一個錯誤和他之間的兩次不愉快的互動。活動策劃退休的消息引發了這位女士一連串的消極回憶,沒有一個是正面的。

我是在很想跟她說固定型心態和結果導向心態的差異。但我確定她只會對我翻個白眼。這就是消極心態的產生方式。反芻一個不愉快事件上只會強化你對它的記憶。」

正如這個例子所展示的,你越是關注某個負面事件上,就越會強化負面的心態。過度思考者常常被痛苦、負面的想法纏繞,他們在無意識中不斷強化這種心態,總是停留在苦惱的狀態中。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反芻會破壞大腦的神經結構,影響你的情緒、記憶和感受。即便你的憂慮和壓力並不基於現實,杏仁核和丘腦也無法把憂慮和真正的威脅區分開來。

皮質醇是一種可對壓力產生反應的激素。這種激素會讓你時刻處於「備戰狀態」,它可以分解幫助人們形成新記憶的海馬體。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負面經歷、焦慮和反省中釋放的皮質醇越多,就越難形成新的積極記憶,這也是人們容易陷入壓力循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你的記憶真的可以改變你的基因和大腦結構!神經科學中有個概念,叫作經驗依賴性可塑性(Experience-Dependent Neuroplasticity),意思是當神經元一起燃燒時,它們是連接在一起的。

也就是說,人腦會依據記憶創造生理結構,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你的經驗和思維會在你的神經元之間創造新的突觸,讓你更容易記得那些體驗。換句話說,心態會塑造大腦。

如何扭轉「負面思維」?

看到這裡,你現在大概會覺得記憶是個可怕的東西。認知心理學裡有個技巧叫作正念(Mindfulness)。它是對即時體驗的「非批判性」覺察。用正念去體驗事件,你會進入冥想狀態,而不會把事件區分為好或壞。

在你小時候,你的媽媽會不會教你在發脾氣前先從一數到十?她很有可能是對的。數數這個過程會讓你的情緒從剛剛發生的事件中抽離,放鬆到較好的情緒,然後做決定。

還有一個實用的小技巧。你可以在手錶上滴一滴指甲油,這樣一來你每次看表,就會想起要覺察自己的心態——當你看向你的表,注意到那滴紅色指甲油,就要自問此刻自己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現在你知道你在每個記憶耗費的時間會改變你的大腦結構,導致那些記憶變得更容易被想起,因此只要每次看到那滴指甲油,便應該立刻用一個最近的正面體驗記憶取代負面思緒,如此一來你會變得更無憂無慮。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有效地重塑心態:

1.模式中斷與替代

在從負面心態轉到正面心態的技巧中,模式中斷(Pattern Interrupt)是一個值得一提的方法。模式阻斷可幫助養成結果導向的成長心態。

正如我們剛剛降到的,非理性的思緒會自我餵養和越演越烈,就像是雪球般越滾越大,認知這些模式出現的時機,便可打斷自己的思維。

下次你觀察到有憂思浮現心頭,請立刻做一件具體的事情,比如站起身來在辦公室走來走去,或是大聲說出自己在想什麼。

打斷負面思惟模式最好的方式,是讓身體很快的不舒服那麼一下子。你可以在手腕上戴條橡皮筋,當你忍不住又進入負面心態,彈一下那條橡皮筋——刺痛會打破模式。

你也可以使用手錶上那滴指甲油來提醒自己要檢視自身的思維,只要發現自己的想法變負面了,就彈橡皮筋一下。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用正面的體驗即時替代負面體驗——例如,當你遇到阻礙,心裡開始擔憂,立刻彈一下橡皮筋,並回想自己過去是如何克服類似阻礙的,用成功做成某件事的記憶替代失敗的記憶。

2.獎勵、洗滌和重複

想改變心態,請立即獎勵自己!獎勵是釋放壓力的有效手段。有的人靠買買買釋放壓力,有的人一吃東西就會感到快樂,還有人靠運動讓自己得到放鬆。方法雖看似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大腦的獎勵中樞在起作用。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獎賞中樞。當你因為一件事感到享受,你下次還想要體驗這種美妙的感覺,就會做同樣的事情「取悅」自己。這種愉悅感的產生,是由參與獎賞的大腦結構控制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巴胺系統」。

從一口咖啡到打電話給配偶,或甚至是丟顆改善口氣的薄荷糖到嘴裡,通通都可當成是獎勵。

克裡·詹森曾使用以上方法,指導一位財務規劃師克服焦慮感,做出改變。這位財務規劃師最近常常因為工作的原因感到焦慮。

他自認為沒有推銷天分,可他必須積極開拓潛在客戶以發展業務。他討厭打電話,每次拿起電話都會都會悸動、額上冒出汗珠。所以他後來試著這麼做——

①觀察自己對打電話的恐慌反應。

②用橡皮筋彈自己,模式中斷。

③用回想過往成功的電話行銷經驗取而代之。

④喝一杯咖啡獎勵自己。

這麼做不僅讓他降低焦慮,最終也提升了業績。

要想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最重要的還是要訓練自己從消極的心態轉變為積極的心態。心態積極的人,並非感受不到負面情緒,只是他們在經歷痛苦時,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用行動戰勝焦慮,讓自己的人生隨時回到正軌。

【鈦媒體作者介紹:本文來自《心態制勝》的作者[美]克裡·詹森。他是國際知名演說家、暢銷書作家、巔峰表現力教練。他是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普渡大學、聖地牙哥大學的特約講師,被《科克斯評論》譽為「全美商業心理學家」。】

《心態制勝》將會納入鈦媒體Pro版書庫,敬請大家關注前沿書庫的上新動態~每位Pro專業用戶一年可以在書庫中任意選擇三本書,由鈦媒體免費贈送哦~點擊連結、登錄,進入「前沿書庫」選書:https://www.tmtpost.com/pro/books

相關焦點

  • 心理科普 | 2步降低焦慮感,收穫心理復原力
    未知 楚雄市靜逸心理諮詢服務工作室 今天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京師博仁01.你是反覆擔心個不停的人嗎?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是否出現過以下情況?我是反芻在很想跟她說固定型心態和結果導向心態的差異。但我確定她只會對我翻個白眼。這就是消極心態的產生方式。反芻一個不愉快事件上只會強化你對它的記憶。」正如這個例子所展示的,越是關注某個負面事件上,就越會強化負面的心態。
  • 心態常崩怎麼破?2步減緩焦慮,收穫心理復原力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有效地重塑心態:1.模式中斷與替代在從負面心態轉到正面心態的技巧中,模式中斷(Pattern Interrupt)是一個值得一提的方法。模式阻斷可幫助養成結果導向的成長心態。2.獎勵、洗滌和重複想改變心態,請立即獎勵自己!獎勵是釋放壓力的有效手段。有的人靠買買買釋放壓力,有的人一吃東西就會感到快樂,還有人靠運動讓自己得到放鬆。方法雖看似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大腦的獎勵中樞在起作用。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獎賞中樞。
  • 2步降低焦慮感,收穫心理復原力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有效地重塑心態1.模式中斷與替代在從負面心態轉到正面心態的技巧中,模式中斷(Pattern Interrupt)是一個值得一提的方法。模式阻斷可幫助養成結果導向的成長心態。2.獎勵、洗滌和重複想改變心態,請立即獎勵自己!獎勵是釋放壓力的有效手段。有的人靠買買買釋放壓力,有的人一吃東西就會感到快樂,還有人靠運動讓自己得到放鬆。方法雖看似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大腦的獎勵中樞在起作用。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獎賞中樞。
  • 【心理健康】 2步降低焦慮感,收穫心理復原力!
    我是在很想跟她說固定型心態和結果導向心態的差異。但我確定她只會對我翻個白眼。這就是消極心態的產生方式。反芻一個不愉快事件上只會強化你對它的記憶。」正如這個例子所展示的,越是關注某個負面事件上,就越會強化負面的心態。過度思考者常常被痛苦、負面的想法纏繞,他們在無意識中不斷強化這種心態,總是停留在苦惱的狀態中。
  • 「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來看看網易蝸牛讀書的寫書評功能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2)「微信讀書」 2.4.9簡介:基於微信關係鏈的官方閱讀應用,用時支持iPhone和iPad兩大終端平臺。在提供極致閱讀體驗的同時,為用戶推薦合適的書籍,並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讀書動態、與好友討論正在閱讀的書籍等。
  • 孩子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培養孩子心理復原力,克服成長障礙
    孩子由於心理髮育不成熟,所以對一些事情很容易陷入悲傷無法自拔,孩子的心理素質不好,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改善這點,就需要了解心理復原力」。一,什麼是心理復原力心理復原力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或是較大的心理打擊後,人的內心會像彈簧一樣,雖然經過了壓縮,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夠恢復如初。
  • 「菩提樹」心理遊戲降低孩子焦慮感
    這是長寧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引入的一款名為「菩提樹」的心理遊戲。   該中心位於華山路,7月份剛啟用,設有心理接待室、諮詢室、行為治療室、心理測量室、團康中心等11個活動空間;中心有團體心理輔導、個別心理諮詢等活動,還開展心理諮詢師沙龍、心理劇表演、親子工作營、心理成長論壇等活動。「菩提樹」就是其引進的一款放鬆訓練心理遊戲。
  • 「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
    「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孩子們沒有在比賽中排名,孩子們哭得很厲害。
  •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 如何增強心理復原力
    本文字數2600+|閱讀預計需要5min 文|梁娟(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復原力(Resilience)是我們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為什麼當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一些人可以很快走出悲傷,重振旗鼓,而另一些人會一蹶不振,無法重拾信心呢?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復原力?又應該如何增強我們的復原力呢?
  • 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巧用復原力打造幸福人生
    於是,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在童年時的心理創傷已經存在,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追求幸福的人生呢?方法總比問題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一、傷害本身就只是傷害嗎?其實有童年心理創傷的孩子還不在少數,只是事情不同,傷害程度也不一樣。
  • 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巧用復原力打造幸福人生
    於是,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在童年時的心理創傷已經存在,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追求幸福的人生呢?方法總比問題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一、傷害本身就只是傷害嗎?其實有童年心理創傷的孩子還不在少數,只是事情不同,傷害程度也不一樣。
  • LOL最最最重要的小技巧:如何控制心態,心態千萬不能崩!
    LOL最最最重要的小技巧:如何控制心態,心態千萬不能崩!今天就來和大家談談LOL中比遊戲操作更重要的小技巧:心態!我們在白銀區最常看到的情況之一:某路死了2~3次隊友直接喊15投降,小編想說的是LOL是對戰遊戲,還有無限雪球的機制。55開的情況很少,基本上一定有人輸有人贏。不要隊友崩線就罵他就:「xxx等吃舉報」、「死青銅打人機練練在來打排位啦」金銀銅本是一家,「基本對線都不會活該你輸」等話。
  • 井邊灣心理:怎麼樣才能降低我們的焦慮感?
    我實在很想跟她說固定型心態和結果導向心態的差異。但我確定她只會對我翻個白眼。這就是消極心態的產生方式。反芻一個不愉快事件上只會強化你對它的記憶。正如這個例子所展示的,越是關注某個負面事件上,就越會強化負面的心態。過度思考者常常被痛苦、負面的想法纏繞,他們在無意識中不斷強化這種心態,總是停留在苦惱的狀態中。
  • 擺脫不安和焦慮,你需要的是復原力
    久世浩司認為,「復原力」可以幫助人們把控不安,減少不良影響。復原力指的是:「面對逆境、困難或沉重壓力時,自我適應的精神力和心理過程。」久世浩司曾就職於寶潔等國際知名公司,在工作的過程中常遇到因不安而彷徨的人們。在意識到復原力的積極作用後,他轉向了復原力的研究,並創辦了積極心理學學校,將學術與經驗相結合,著有《抗壓力》等暢銷作品。
  • 玩遊戲心態崩了怎麼辦? 如果你家人是心理醫生就完美了
    「老鐵,我心態崩了,不玩了!」這兩年競技類遊戲大受歡迎,無論是《穿越火線》、《英雄聯盟》還是《絕地求生》、《王者榮耀》都有大批忠實玩家!近日國外一名《守望先鋒》玩家向我們證明了身邊有一位心理醫生的重要性!這名玩家在論壇上講述了自己因為輸掉比賽而生氣、抱怨的過程!恰巧他的妻子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俗話說專業人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他的妻子建議採用辯證行為療法(DBT),也就是說「正視自己輸掉比賽的原因」!
  • 嘴破、口角炎不能輕忽!提醒:身體保護力失調5大警示
    「嘴巴一直破洞,講話和吃東西都好痛」、「莫名其妙拉肚子拉個不停」、「不小心跌倒傷口都不會好」,對於這些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陌生的狀況,新誠智慧提醒當身體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保護力失調的徵兆。早晚溫差變大!小心保護力失調特別是24節氣中已經過了白露,也代表典型的秋天季候降臨,早晚溫差大讓身體大大小小問題冒出來。醫師說:「保護力就像城門的衛兵,能幫我們抵擋侵入者,是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千萬別忽略生活中的一些警訊,把保護力顧好,才能避免疾病。」
  • 何為「挫折復原力」?能讓你在職場上遊刃有餘的一股力量
    昨晚開始閱讀一本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挫折復原力:成功者都具備的隱藏素質》。其中「挫折復原力」這個詞讓我深有感觸,所以用接下來的文字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職場上如何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挫折復原力」。我們先來看看書中對「挫折復原力」的定義。「挫折復原力」這種心理特質,不只是關乎成敗,也可以讓個體在困難的情形下、在重重壓力的考驗下,保持沉穩、鎮定,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
  • 《復原力》:所有人都會感到不安,如何用「復原力」來化解逆境
    從不安這個問題出發,然後從復原力這一解決辦法開始,了解復原力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它的結果如何,結果會產生何種影響,復原力這一辦法是否能有效解決不安這個問題。 人有不安,《復原力》這本書有「復原力」這一解決之法。 所以,日出時刻,除了不安,了解「復原力」 是什麼,尤為重要。那何為復原力。
  • 總是「無所事事混吃等死」怎麼破?明明想要改變就是做不到?
    每天日復一日重複著無所事事混吃等死的生活,不知道要怎麼打破這個狀態。你可能因為許多理由想要改變自己,但卻因為做不到而感到苦惱,因為「理想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之間的差距而感到痛苦,實際上所有人都存在這個問題。
  • 4000 萬學生與「卡頓」的心理幹預系統
    美國加州獨立執業心理治療師朵拉陳在一篇文章中引入了「青年危機」的概念。這是由「中年危機」演變而來的詞彙,心理學家 Dr.Alex Fowke 將此定義為「一段關於職業,人際關係和財務狀況的不安全感,懷疑和失望的時期」。一般來講,青年危機出現在人生的 20 歲到 30 歲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