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不下?心態常崩怎麼破?2步減緩焦慮,收穫心理復原力

2020-09-03 時代華語


01.你是反覆擔心個不停的人嗎?


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是否出現過以下情況?


因為已經犯下的錯誤過度自責,會反覆回想犯錯的經過,難以平復情緒。

經常為明天該怎樣圓滿度過而焦慮。

害怕犯錯誤,想要證明自己,又隱隱覺得自己可能真的不行,在自我否定中進一步犯錯。

處理人際關係時,常常感到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害怕負面信號的出現。


……


如果你有以上表現,那麼你需要注意,這可能是由焦慮導致的。我們的大腦是為憂慮和沉思而生的。消極的思考比積極的思考更容易,也更自然。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過焦慮,可是不同的人面對焦慮的體驗卻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有些人,好像特別容易被負面情緒籠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一個人特別容易受到打擊,經常不自覺地陷入負面循環,可能是反芻心態導致的。反芻(rumination)這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人們不斷回顧某個場景,並專注於它的消極方面。


被譽為「全美商業心理學家」的克裡·詹森在他的暢銷書《心態制勝》中提到了這樣一段經歷:


「在最近的一場聖誕聚會上,我收到消息,我所在的網球俱樂部有一位活動策劃準備退休。我和一位女士分享了這個消息,她立即表示是個絕好的消息。她立即回憶起這位策劃者在一次網球巡迴賽裡的糟糕表現。


剛抱怨完這件事,她又說起此人犯的另一個錯誤和他之間的兩次不愉快的互動。活動策劃退休的消息引發了這位女士一連串的消極回憶,沒有一個是正面的。



我是在很想跟她說固定型心態和結果導向心態的差異。但我確定她只會對我翻個白眼。這就是消極心態的產生方式。反芻一個不愉快事件上只會強化你對它的記憶。」


正如這個例子所展示的,你越是關注某個負面事件上,就越會強化負面的心態。過度思考者常常被痛苦、負面的想法纏繞,他們在無意識中不斷強化這種心態,總是停留在苦惱的狀態中。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反芻會破壞大腦的神經結構,影響你的情緒、記憶和感受。即便你的憂慮和壓力並不基於現實,杏仁核和丘腦也無法把憂慮和真正的威脅區分開來。


皮質醇是一種可對壓力產生反應的激素。這種激素會讓你時刻處於「備戰狀態」,它可以分解幫助人們形成新記憶的海馬體。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負面經歷、焦慮和反省中釋放的皮質醇越多,就越難形成新的積極記憶,這也是人們容易陷入壓力循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你的記憶真的可以改變你的基因和大腦結構!神經科學中有個概念,叫作經驗依賴性可塑性(Experience-Dependent Neuroplasticity),意思是當神經元一起燃燒時,它們是連接在一起的。


也就是說,人腦會依據記憶創造生理結構,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你的經驗和思維會在你的神經元之間創造新的突觸,讓你更容易記得那些體驗。換句話說,心態會塑造大腦。


02.如何扭轉「負面思維」?


看到這裡,你現在大概會覺得記憶是個可怕的東西。認知心理學裡有個技巧叫作正念(Mindfulness)。它是對即時體驗的「非批判性」覺察。用正念去體驗事件,你會進入冥想狀態,而不會把事件區分為好或壞。


在你小時候,你的媽媽會不會教你在發脾氣前先從一數到十?她很有可能是對的。數數這個過程會讓你的情緒從剛剛發生的事件中抽離,放鬆到較好的情緒,然後做決定。



還有一個實用的小技巧。你可以在手錶上滴一滴指甲油,這樣一來你每次看表,就會想起要覺察自己的心態——當你看向你的表,注意到那滴紅色指甲油,就要自問此刻自己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現在你知道你在每個記憶耗費的時間會改變你的大腦結構,導致那些記憶變得更容易被想起,因此只要每次看到那滴指甲油,便應該立刻用一個最近的正面體驗記憶取代負面思緒,如此一來你會變得更無憂無慮。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有效地重塑心態:


1.模式中斷與替代

在從負面心態轉到正面心態的技巧中,模式中斷(Pattern Interrupt)是一個值得一提的方法。模式阻斷可幫助養成結果導向的成長心態。


正如我們剛剛降到的,非理性的思緒會自我餵養和越演越烈,就像是雪球般越滾越大,認知這些模式出現的時機,便可打斷自己的思維。


下次你觀察到有憂思浮現心頭,請立刻做一件具體的事情,比如站起身來在辦公室走來走去,或是大聲說出自己在想什麼。



打斷負面思惟模式最好的方式,是讓身體很快的不舒服那麼一下子。你可以在手腕上戴條橡皮筋,當你忍不住又進入負面心態,彈一下那條橡皮筋——刺痛會打破模式。


你也可以使用手錶上那滴指甲油來提醒自己要檢視自身的思維,只要發現自己的想法變負面了,就彈橡皮筋一下。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用正面的體驗即時替代負面體驗——例如,當你遇到阻礙,心裡開始擔憂,立刻彈一下橡皮筋,並回想自己過去是如何克服類似阻礙的,用成功做成某件事的記憶替代失敗的記憶。


2.獎勵、洗滌和重複

想改變心態,請立即獎勵自己!獎勵是釋放壓力的有效手段。有的人靠買買買釋放壓力,有的人一吃東西就會感到快樂,還有人靠運動讓自己得到放鬆。方法雖看似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大腦的獎勵中樞在起作用。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獎賞中樞。當你因為一件事感到享受,你下次還想要體驗這種美妙的感覺,就會做同樣的事情「取悅」自己。這種愉悅感的產生,是由參與獎賞的大腦結構控制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巴胺系統」。



從一口咖啡到打電話給配偶,或甚至是丟顆改善口氣的薄荷糖到嘴裡,通通都可當成是獎勵。


克裡·詹森曾使用以上方法,指導一位財務規劃師克服焦慮感,做出改變。這位財務規劃師最近常常因為工作的原因感到焦慮。


他自認為沒有推銷天分,可他必須積極開拓潛在客戶以發展業務。他討厭打電話,每次拿起電話都會都會悸動、額上冒出汗珠。所以他後來試著這麼做——


①觀察自己對打電話的恐慌反應。

②用橡皮筋彈自己,模式中斷。

③用回想過往成功的電話行銷經驗取而代之。

④喝一杯咖啡獎勵自己。


這麼做不僅讓他降低焦慮,最終也提升了業績。


要想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最重要的還是要訓練自己從消極的心態轉變為積極的心態。心態積極的人,並非感受不到負面情緒,只是他們在經歷痛苦時,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用行動戰勝焦慮,讓自己的人生隨時回到正軌。


—END—


[ 今日薦書 ]


書名:《心態制勝》

作者:克裡·詹森 著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相關焦點

  • 拿得起,放不下?2步降低焦慮感,收穫心理復原力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過焦慮,可是不同的人面對焦慮的體驗卻是不一樣的一個人特別容易受到打擊,經常不自覺地陷入負面循環,可能是反芻心態導致的。反芻(rumination)這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人們不斷回顧某個場景,並專注於它的消極方面。
  • 「書評」心態常崩怎麼破?2步降低焦慮感,收穫心理復原力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過焦慮,可是不同的人面對焦慮的體驗卻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有些人,好像特別容易被負面情緒籠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一個人特別容易受到打擊,經常不自覺地陷入負面循環,可能是反芻心態導致的。反芻(rumination)這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人們不斷回顧某個場景,並專注於它的消極方面。
  • 心理科普 | 2步降低焦慮感,收穫心理復原力
    未知 楚雄市靜逸心理諮詢服務工作室 今天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京師博仁01.你是反覆擔心個不停的人嗎?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是否出現過以下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過焦慮,可是不同的人面對焦慮的體驗卻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被負面情緒籠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 擺脫不安和焦慮,你需要的是復原力
    每當經歷這樣的階段,不安和焦慮就像迷霧一樣圍繞四周,讓人喘不上氣卻又無法逃離。但反覆經歷過之後才發現,不論順境或是逆境,都會產生不安,有時候,不安是源於習慣性逃避;也有些時候,不安是源於居安思危。久世浩司認為,「復原力」可以幫助人們把控不安,減少不良影響。復原力指的是:「面對逆境、困難或沉重壓力時,自我適應的精神力和心理過程。」久世浩司曾就職於寶潔等國際知名公司,在工作的過程中常遇到因不安而彷徨的人們。在意識到復原力的積極作用後,他轉向了復原力的研究,並創辦了積極心理學學校,將學術與經驗相結合,著有《抗壓力》等暢銷作品。
  • 孩子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培養孩子心理復原力,克服成長障礙
    特意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親子遊戲,讓樂樂的同學知道樂樂是有爸爸的,從此之後,樂樂逐漸走出陰影,也不抗拒上學。孩子由於心理髮育不成熟,所以對一些事情很容易陷入悲傷無法自拔,孩子的心理素質不好,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改善這點,就需要了解心理復原力」。
  • 在感情中拿得起,卻放不下的星座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決定了他們對待感情的態度也不同,有些人天生性格灑脫,處理感情問題從不會拖泥帶水,而有些人則往往容易優柔寡斷,常常是拿得起放不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在感情中拿得起,卻放不下的星座,都有誰?
  •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 如何增強心理復原力
    本文字數2600+|閱讀預計需要5min 文|梁娟(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復原力(Resilience)是我們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為什麼當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一些人可以很快走出悲傷,重振旗鼓,而另一些人會一蹶不振,無法重拾信心呢?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復原力?又應該如何增強我們的復原力呢?
  • 有些愛情,明知道沒有結果,拿得起,卻怎麼也放不下……
    ,突然要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你不甘心,也不捨得,漸漸的你發現自己還是放不下他。明明知道沒有結果,但是還是陷進去了,是的,你愛上了一個根本不屬於你的人,人不都是這樣麼?明明知道結果就是這樣了,但自己寧願在痛苦跟折磨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卻怎麼也放不下自己心裡的那份執念,原本你以為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但是,你錯了。
  • 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
    導讀: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面對挫折止步不前?「心理復原力」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深度好文)
    人們常說:「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種勇氣和毅力,而放得下是一種胸懷和肚量。「拿得起」,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有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能力。就好像舉重一樣,你不僅要將槓鈴拿起來,還要能安全地放下去,這才是成功。人生中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心態。 放得下,是一種大氣的表現。平心而論,人是有思想、有欲望的動物,幾乎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得到越多越好」的意念,要放得下,確實不容易。
  • 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巧用復原力打造幸福人生
    於是,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在童年時的心理創傷已經存在,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追求幸福的人生呢?方法總比問題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一、傷害本身就只是傷害嗎?其實有童年心理創傷的孩子還不在少數,只是事情不同,傷害程度也不一樣。
  • 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巧用復原力打造幸福人生
    於是,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在童年時的心理創傷已經存在,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追求幸福的人生呢?方法總比問題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一、傷害本身就只是傷害嗎?其實有童年心理創傷的孩子還不在少數,只是事情不同,傷害程度也不一樣。
  • 拿得起 放得下 想得開:儒釋道如何互補和合?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入「和」的心態,絕非易事,僅靠一種學說,顯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綜合運用多種學說。在傳統文化資源中,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別滿足中國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心態。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個字,那就是「拿得起」;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有為」;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張」。
  • 21考研,心態崩了怎麼辦?
    因為說實話,考研這個事情,真的心態很重要。不知道現在有的童鞋有沒有京理工這樣的情況,越學越焦慮、沒動力學習、每天懷疑自己?其實這都是很正常的,而且可能越到後期,很多童鞋的心態可能會更崩,所以真的需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問題。下面的幾個好方法推薦給童鞋們!先馬住,以備不時之需!
  • 你焦慮嗎?消防考前焦慮怎麼破?
    每天看著距離一級消防工程師考試還剩XX天的提醒(哦~對了今天距離考試還有53天),同學們,你焦慮了嗎?知識點太多、太雜、太亂,腦子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塞進去了一團沒有頭的毛線,你焦慮了嗎?隨著學習的深入越來越發現,不同的老師講課感覺完全不一樣,我到底跟著誰繼續走下去?更可怕的是,不同的知識點,在不同的規範上竟然要求還是不一樣的,你到底該怎麼辦,你焦慮了嗎?
  • 拿不起放不下,這樣的人最容易心理失衡
    拿不起放不下,這樣的人最容易心理失衡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人發出這樣的抱怨和嘆息:「唉,活得真累。」說這話的人當中除了少數確實是因生活勞累而感到身體疲乏以外,絕大多數是心理上「活得累」的緣故。他們或是因兒女和家庭的瑣事而操心過多;或是因受到上級錯誤的批評或同事的誤解而感到工作不順心;或是因心胸狹窄、妒忌他人而自尋煩惱。如今,社會生活的快節奏,也會使得許多人感到不適應,心理負擔過重,產生「活得累」的感覺。從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有「活得累」想法的人,大多數得的是「心病」,他們總是對一些事情太過在意,不能拿得起放得下,以致心理失去平衡或發生了障礙。
  • 【心理健康】 2步降低焦慮感,收穫心理復原力!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過焦慮,可是不同的人面對焦慮的體驗卻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被負面情緒籠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我是在很想跟她說固定型心態和結果導向心態的差異。但我確定她只會對我翻個白眼。這就是消極心態的產生方式。反芻一個不愉快事件上只會強化你對它的記憶。」正如這個例子所展示的,越是關注某個負面事件上,就越會強化負面的心態。過度思考者常常被痛苦、負面的想法纏繞,他們在無意識中不斷強化這種心態,總是停留在苦惱的狀態中。
  • 玩遊戲心態崩了怎麼辦? 如果你家人是心理醫生就完美了
    「老鐵,我心態崩了,不玩了!」這兩年競技類遊戲大受歡迎,無論是《穿越火線》、《英雄聯盟》還是《絕地求生》、《王者榮耀》都有大批忠實玩家!但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以億為單位的玩家中總有些「不淡定」的,我本人也算一個例子…在玩遊戲輸掉比賽,特別是鐵定能贏得比賽,那血壓也是蹭蹭漲,電腦要不是自己的沒準兒 也砸了!當然更多時候還是選擇和身邊的人吐槽,這種方式相對「委婉」,但如果你吐槽沒找對人…那可能矛盾就升級了,甚至大打出手!
  • 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不少孩子在受到挫折或者是家庭發生變故之後,都會消極悲觀,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社會,只想一味的逃避,破罐子破摔。但是也會有一些孩子卻不同,即便生活對他們並不優待,甚至給了他們重重一擊,也沒有把這些孩子打垮。
  • 何為「挫折復原力」?能讓你在職場上遊刃有餘的一股力量
    昨晚開始閱讀一本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挫折復原力:成功者都具備的隱藏素質》。其中「挫折復原力」這個詞讓我深有感觸,所以用接下來的文字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職場上如何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挫折復原力」。我們先來看看書中對「挫折復原力」的定義。「挫折復原力」這種心理特質,不只是關乎成敗,也可以讓個體在困難的情形下、在重重壓力的考驗下,保持沉穩、鎮定,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