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完形高級班學員
文 | 小軒窗(迪揚主創團成員)
審稿 | 小軒窗&琳珂(迪揚主創團成員)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如同遺傳密碼一樣,被深深刻進一個人的性格、行為模式中。
我的原生家庭曾帶給我許多缺憾,讓我在生活中一路跌撞。所幸,我通過成長自己,漸漸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桎梏,生命也因此開始變得不同。
1
爸爸5歲那年,爺爺為了躲債出去當兵。不久後,奶奶就因為得了腸胃炎沒錢救治而去世。無父無母,爸爸他們兄妹靠吃百家飯長大。
爸爸17歲那年,爺爺回家了,又娶了一個帶著孩子的後奶奶。再後來,爸爸又把媽媽娶進門。
爺爺是一個很暴躁的人,自媽媽嫁過來後,經常因為一點小事打她。而爸爸是一個內心非常沒有力量的人,童年的經歷讓他只懂得討好和忍耐,他根本不能保護媽媽。
媽媽要照顧大哥、大姐,還要照顧一大家子的生活。沒有哪個女人能忍受這種日子。終於,在一個冬日的夜晚,媽媽抱著大姐衝出了家門。她想逃,卻不知該逃往哪裡。從此以後,媽媽的精神開始出現問題,幾乎每個月都要發病。發病過後,又像正常人一樣吃飯、幹活。
後來,二姐和我也出生了。爸媽帶著四個孩子,就這麼一直生活在那個大家庭裡。
2
我漸漸長大,越來越討厭這個家。
大家庭的生活混亂而沒有界限。每個人都可以隨便進出別人的房間,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打罵另一個人。
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面目模糊,沒有形狀,隨時都可以與另一個人融合,隨時都可以消融在這個大家庭中。
我曾抱怨過命運的不眷顧,為什麼要讓我生在這樣的家庭?為什麼自己的媽媽是這樣?
熬到讀初中,我住校了,終於可以暫時離開這個家。
然而,青春期的我敏感而懦弱。面對男同學的示好、女同學的排擠,我不懂拒絕,也不會反抗。
痛苦到絕望的邊緣,我曾爬到教學樓頂,想著如果跳下去會不會就此一了百了?
我發現,很多相似的經歷,像點擊了循環播放一樣,不斷在我的生活中一遍遍重演。
上大學時,宿舍裡一個女生經常莫名其妙和我作對,我要洗澡她就說要上廁所,我在看書她就說要關燈睡覺。整整一年,我都在壓抑中忍受著。
直到一天,我在忍無可忍中爆發了。我把桌上所有的東西,書、水杯、瓶子、飯盒統統砸到她的床上。我像個瘋子一樣,如果旁邊有刀,我都想把刀扔到她床上。
發洩過後,我又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我不知該怎麼面對那個女生,於是我乾脆逃走了,搬到別的宿舍不敢回來。
我像在兩極擺蕩的鐘擺,始終找不到自我的平衡,找不到界限的位置。
3
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一份收入不高,但還算穩定的工作。
可能是骨子裡對金錢的匱乏,我大二時就開始打工,拼命存錢,一分都不捨得花。很快,這份收入不高的工作開始讓我焦慮。我決定辭職創業。我要賺很多很多的錢,我要讓我的家人都過上好日子,我要把媽媽的病治好。
那時,媽媽雖然其他疾病纏身,但精神狀態一直穩定,已經五六年沒有發過病了,我和家人都很開心。
師範畢業的我,開起了午託、晚託班,還開了書法、繪畫、鋼琴班。我像只旋轉的陀螺,忙著給我的親人們創造一份美好的生活。
一個人做不了那麼多事,我便把父母、哥哥、嫂子、姐姐都從老家接過來和我一起幹。
我從一個大家庭逃出來,又親手組建了另一個大家庭。
我能幹,又肯吃苦,很快帶著家人把幾個培訓班做得有模有樣,家裡經濟也漸漸寬綽起來。
4
2009年,我與相戀幾年的男友結婚了。
我從未意識到,一個人的心應該隨著進入一段婚姻,而歸屬另一個小家庭。我的生活與嫁人前沒什麼兩樣,我跟老公甚至沒有屬於我們的獨立空間。
工作忙時,常常是我跟家人在培訓班裡吃,老公一個人去公公婆婆家吃,吃完再回來,或者乾脆不回來。
媽媽因為身體原因,沒能參加我的婚禮,這是我的遺憾。而更大的遺憾是,媽媽沒能等到我賺很多很多的錢給她治病。我結婚還不到一年,媽媽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我悲痛欲絕,仿佛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我賺錢的意義是什麼?
媽媽沒能等到我為她治好病。爸爸沒有因為有了錢而開始享受生活。哥哥嫂子也沒因為我為他們安排好的生活而變得幸福。我那個小學四年級就輟學的姐姐,活的那麼苦的姐姐,我還沒能拯救她……
因為焦慮、壓力,我的情緒非常糟糕,經常跟老公冷戰。
雪上加霜的是,我檢查出子宮裡有個6.3公分的囊腫,醫生說我只有15%機率懷孕。
因為囊腫帶來的痛經,我得大量吃去痛片。因為常年給孩子上課,我的喉嚨經常發炎,還長期吃著阿莫西林。這些最終導致我血液粘稠,肝臟也出了問題。
我像被生活24小時抽打的陀螺,不能停,不敢停,因為生活總是給我更多考驗。
爸爸和哥哥不道什麼時候,開始玩上「老虎機」,培訓班的很多收入,都被他們拿去賭了。我一邊罵一邊哭,一邊不斷拿出積蓄來堵窟窿。
我到底要付出到什麼程度?我覺得自己就快被榨乾了。
5
如果不是遇到完形,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停下來看一看,我的生命在以怎樣的慣性前行,而這些慣性模式又是否有跡可循?
我有一個大學好友,畢業後就在完形教育工作,她一下子就看出我光鮮生活背後的痛苦。她說我需要成長、需要從原生家庭中脫離出來。
雖然她說的很多東西我還不能完全理解,但因為信任,更因為就快走到懸崖邊上那種走投無路的恐懼,我決定讓自己學習成長。
就這樣,2012年年初,我上了完形的初級班《生命的覺醒》;年底又上了中級班《生命的重塑》。
完形的成長,讓我的內心逐漸澄明,我意識到,我一方面不斷渴望擺脫原生家庭的負擔,想要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卻深深依賴著與父母、兄姐的聯結。表面上看,似乎是能幹的我賺錢供養著整個家庭,實際上是我在用金錢把一家人牢牢綁在我身邊。
這種病態的依附關係讓我覺得既安全,又厭倦;既想擺脫,又有依戀。我像個矛盾綜合體,內心在不斷撕扯與分裂。
朋友說得對,我需要從原生家庭中脫離出來。
於是,跟老公商量後,我們搬到了公公婆婆家裡。搬過去後,我終於有了一點不再漂泊的歸屬感。
也許是我的狀態慢慢好轉,情緒漸漸穩定,奇蹟般地,被醫生判定只有15%機率懷孕的我,居然懷孕了。
可幸福很短暫,一個多月後,我流產了。不久,我再次有孕,沒多久,又流產了。
接連兩次懷孕,兩次流產,我跟老公很傷心。我時常想,如果我沒有在完形成長,可能這輩子都不會走出這個陰影,我會怨天怨地,我會選擇麻痺、逃避,甚至徹底放棄……
面對痛苦,大部分人的選擇是,要麼被它打敗,要麼繼續戰鬥。而完形告訴我們,有些痛苦並不是為了去解決的。那些痛苦,只是為了讓你覺醒,讓你品嘗。是完形教會我把頻道從外在切換到內在。
我很快就重新把自己調整到平和、安寧的狀態。也許,我這次終於通過了老天的考驗,奇蹟再次降臨,我又懷孕了。
2014年夏天,我順利生下了兒子。
6
因為生產、哺乳,我的高級班遲遲沒有機會去上。
不再過多承擔爸爸和哥嫂的生活後,我開始攢下點錢了。我用這些錢投資轉型,開始了新的事業之路。
短短兩年時間,我的事業團隊日益壯大,收入也越來越高。我仿佛又回到了從前陀螺般的日子。
這期間,我說服了老公辭職跟我一起創業。可事實證明,這條路並不適合老公,他做的並不順利,也不開心。
直到要債的上了門,我才知道老公在外面偷偷投資,虧了很多錢。
老公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乞求我的原諒。
我又何嘗不該為這場錯誤買單呢?
結婚至今,我從未把婚姻當成最重要的事來經營。我忙著賺錢、忙著承擔父母兄姐的生活,我甚至從沒告訴過老公我賺了多少錢——我一直認為,相比條件不錯的公婆家,我的錢應該給條件更不好的父母兄姐用。
可大楊老師說,夫妻關係才是家裡的「定海神針」。我的本末倒置,換來的是老公以另外的方式引起我的關注。
完形傳遞給每位學員的理念是,學會「自我負責」。這些年,我看似「盡職盡責」地做了許多事,可沒有一件是對自己負責。從今以後,我要開始真正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痛苦負責,為自己曾經的不自知負責!
2016年,我終於在自我負責的召喚下,上完了高級班《生命的舞動》,完成了我的整個完形生命之旅。
這一年,老公也走進了初級班的課堂。
7
我真的很慶幸自己及時選擇成長,一切都還來得及。
完形整個系統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啟發生命,且觸及靈魂。它讓我體悟到:
這一生,唯有從原生家庭中健康的分離,我才有可能成為自己。只有把親密關係放在首位去經營,我才會收穫幸福。
現在,我依然會擔心哥哥姐姐,操心侄子侄女,但我很清晰「邊界」在哪裡,在界限範圍內,改變我能改變的,接納我無力改變的。我不再把自己的情緒跟原生家庭攪在一起,不再把一家人撮合成生命共同體。
「捨得讓我愛的人受苦,不剝奪他們在苦難中成長的權利。」這是我對家人最大的祝福,也是對我自己最大的負責。
後來,我跟老公一起努力,半年就把欠債都還上了。
現在,每個星期、每個月賺了多少錢,我都會詳細分享給老公。我開始把老公納進生命,大小事都跟他一起商量,一起做事業計劃,一起規劃家庭生活,一起學習教育孩子。
自從我們的親密關係開始透明,我發現老公更有安全感和價值感了,反而不再渴望證明。
如今,我跟老公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去年11月,我們的小家庭又迎來一個新生命,我們的小兒子出生了。
8
可能是師範出身,我一直覺得自己身上有一種文化推行的使命感,我希望將我所認可、受益並踐行的完形心性學文化傳播出去,透過協助更多人,去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現在,已經有十幾位朋友、家長,在我的推薦下,走進了完形的成長系統。期待未來某個時機成熟的時候,我能把完形帶到家鄉。
成長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二寶出生前,我經常回到完形做系統課的志願者。
現在因為要照顧二寶,不能經常泡在課堂,我選擇在21天智慧父母研修營中,與更多的父母一起成長。
即便已經走完更深的完形系統課,但線上的學習對我依然有所幫助。
在這21天營裡,每天打卡,每次寫下感受、想法的時候,我都在練習覺察自己。我發現,這裡有更多需要被指明方向的父母們,我將我在完形的所見、所感、所得分享給大家,也在大家的分享中,不斷回觀、內省自己。
感恩完形,讓我將真實的自己從無邊界的混沌中剝離出來,蛻變成一個嶄新的、獨立的我。
這世界有四種父母:
1.懂教育,很努力
2.懂教育,不努力
3.不懂教育,不努力
4.不懂教育,很努力
前三種父母都可以把孩子帶好
唯有第4種,越努力,孩子越遭罪,越出問題。
更可悲的是那些——
自以為是第1種,其實是第4種的人。
其實不吼不叫
也能養出優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