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好,不代表就一定會產生真感情,沒有真感情的兩個人走進婚姻生活,有人能接受,有人一輩子都找不到幸福的感覺。
章教授原本就不在意生活,只專注於自己的科研,婚姻於他而言無足輕重,他只當那是一個任務。
若不是因為爺爺的病,為了成全老人家的臨終心願,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主動走近婚姻。
在他的考慮範圍內,最在乎的是時間,最可貴的只怕是那些數據,證明,公式定理。
而雲舒,明顯是一個熱愛生活,有朋友,有自己興趣,注重感受且能夠體諒他人的人。
對於一生最重要的婚姻大事,豈能因為物質的困境就隨便將就了呢。
也許世俗的男女,那些經歷過很多次戀愛,又或是談婚論嫁的人會在擇偶時,無一例外看重章教授所代表的精英階層的名利、前途、聲望,還有今後可能帶給自己的有利資源、人脈,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作保障。
但這些在雲舒眼中,反而是最不上心的東西。
人各有所好,亦有所求,如果不是自己渴望的,無論擁有再多,也是無法感受到幸福快樂的。
這世界,適合自己的永遠是最好的。而更好的只能是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科學研究是為了生活更美好。
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將科學研究做到更好。
章教授的爺爺說得在理。之所以看好他們倆,也不是無憑無據的。
生活和研究這兩者並不矛盾,但明顯地,章教授的腦袋裡仿佛只有精準的數據,一張口滿滿論證,不得出一個結論誓不罷休的執著。
這對於科學來說是幸事,但作為另一半,生活可能就少了一些樂趣。
你缺乏溫度,如果一直冷漠下去,結了婚也不會長久。
爺爺老人家也是搞數學的,但比孫子看問題客觀、全面且通透,是一位可愛十足的老人。
和雲舒初次見面,便聊的很投機,而且老人閱人無數,看人著實厲害。
孫子的生活需求,他很清楚,要的就是省時省心,一心一意可以用心學術。
而雲舒的感性,恰恰彌補了孫子為人處世不夠圓通,缺乏交際,少了人情味的不足。
如果兩個人結合,這互補一定是對彼此有促進作用,且能夠一起成長得更好。
說到感情,除了有好感,還要有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章教授在解決問題這方面,不僅靠譜,而且高效。
對於雲舒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性格可能引起的各種問題,他的確是最適合的伴侶人選。
這一點,就連雲舒精明強幹不輸男子的姐姐也是極為認可的。
反觀雲舒,除了專業領域之外的生活方面,又比章教授多了一份包容和善。
面對生活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想順利度過這一生,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能力,也需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
他們這一對,正好互補。
可你們之間的差距太大了,有可能很幸福,也有可能會傷得很慘。
姐姐為妹妹高興的同時,不免擔憂。
姐,我心裡有數。
雲舒的有數,永遠是感性的。
眼下的自己還是一個沒有畢業證,沒有工作,沒錢租房的姐姐口中的「笨蛋」。
唯一的賭注是愛上的他――值得!
人好,至少保證了傷害是有底線的。
但對於感情來說,一旦動心了,愛了,付出全部就別指望能夠全身而退。
更何況,雲舒幾乎沒有任何退路可言,除了她自己。
現下,她有什麼資格可以理所應當地做章斯年的女朋友呢?
所有人看來不可能的事,甚至她自己都沒一點想法的事,就這麼不經意間發生了。
做決定前必須先告訴我。
姐姐的叮嚀,絕不是毫無意義的。
她清楚妹妹和章斯年的差距,這份愛有著太多無法把握的因素。
你是世界上最斤斤計較的老師!
這是論文答辯被斃時,雲舒對章斯年的評價。
但當她看到垃圾中轉站幫忙自己找尋兔子玩偶,一身髒兮兮的章斯年時,雲舒是感動的。
那可是一個有著強迫症一般潔癖的人啊。
我一直都想不通你的邏輯。
章斯年對雲舒說。
你可以拒絕一套房子,卻不願意放棄一個毛絨玩具「五千」。
在我心裡,「五千」比房子更有價值。
那你衡量價值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可能「五千」從小陪我一起長大,所以我對它有感情吧。
如果我們每個人心裡在乎的東西若按輕重緩急排序,相信會有各種各樣的排列組合。
顯然,雲舒看重的是情感。
章老師,你為什麼要幫我這麼多?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因為你值得呀。
不經意的摸頭的舉動,此刻滿眼柔情的章斯年哪裡像冷漠的人?
我答應你的契約!
他們的關係即將進入到下一階段。
章斯年面對雲舒這個隨時可能出現問題的女朋友,變化總是猝不及防,好在他有足夠的能力應對。
尤其做契約書這事,章斯年更是擅長。
任何事情如果沒有代價,付出的成本反而會更高。
我不能要。
你必須接受。
一套房子,不只是簡單的房子。
章老師看來,接受了房子代表放心,代表明確。
雲舒卻感覺不舒服,自己像是拿感情在做交易,她不願這樣對待自己的感情。
但她尊重契約精神,更願意成全章老師對自己的這份真誠。
章老師的理性並不是完全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他思考成熟,處事果斷,理解力,行動力都很強。
他們的關係之所以可以繼續下去,很大程度兩個人都有理解,有成全,有商量,會給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沒有人是完全的自私自利,更沒有逼迫。
這一點看來,不得不說,婚姻首要的還是人品。
婚姻到底是什麼?
這一對任何時候都自尊自愛的姐妹,雲舒之所以贏得章老師爺爺和他本人的尊重和呵護,與她自身難得的可貴品質分不開。
姐姐告訴他,作為婚姻伴侶的那個男人,至少自己應該從他身上學到點什麼。
經濟收入可以養活你。
而且不能給女人添麻煩。
這些,章老師是完全符合條件的。
但生活畢竟是活生生的人在一起相處,不是單靠所謂的條件,就能夠一一評判或可以解讀全部。
章斯年的精確計算和有力論證夠強,雲舒的感性說服也很難得,但在遇見孩子時,這一切仿佛瞬間全部失靈了。
結果,為了討回一個自己的毛絨玩具,他們只能用大人的心機,通過哄騙來達到目的,最後只得一個落荒而逃。
這個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場景,實際上卻是整部劇的點睛之筆。
這世界,與生俱來的東西才最無敵。
它像孩童一樣單純美好,本性自足。
人們所謂的各種理由和藉口,只一句:那又怎樣?
一切即啞然。
它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後天努力形成的任何一種個性,看似完美,其實都是有缺陷的――無論是完美先生章斯年,還是差不多小姐雲舒。
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不過是在儘可能認清事實,彼此互補中共同促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