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近7成受訪者確認身邊有高考加分者 84.3%的人不支持

2020-12-17 新華教育

  製圖:孫震

  高考報名結束後,不少人的最終成績比考試分數多出了加分項,有「體育特長」,也有「藝術」的名頭,但不少考生和家長質疑這種加分名不副實。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4665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9.2%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高考加分的同學,84.3%的受訪者不支持高考加分。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初中及以下的比例為20.7%,高中學歷為27.4%,專科學歷為16.5%,本科學歷為21.0%,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比例為14.5%。

  對於高考加分,64.3%的受訪者認為影響了一般考生的利益,40.0%的受訪者認為高考加分破壞了國家選拔人才的權威性,26.4%的受訪者擔心政策在執行中有畸變風險。僅有13.6%肯定高考加分起到了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作用。

  「當年,學校會專門給少數民族學生『開小灶』,因為他們可以加分,考取清華北大的機會較大。」 東北大學的大三學生馬利認為一些加分項目很不公平,如果是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加分資格,無可非議,但是僅憑出身就決定誰加分誰不加分,容易產生爭議,「而且很多考生的少數民族身份也是值得懷疑的。」

  中國人民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大二學生楊徵(化名)是保送生,因為他獲得了計算機競賽全國二等獎。在他看來,一些同學在自己興趣領域傾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必然會耽誤文化課學習,適當給予加分,能夠鼓勵學生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如果沒有國家的傾斜政策,那這些學生的真正特長就很難成長。」

  北京某中學學生家長王華(化名)看來,高考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分一操場」,一分能刷下來成百上千人,因而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一個學生在某些方面有特長,是素質高的表現,這些特長也會讓孩子在以後的道路上有所回報,受益終身。況且,這些學生已經通過各種獎項獲得了榮譽,不應過多關照。」

  那麼,你贊同哪類高考加分?

  調查中,受訪者列出的項目依次為:農村貧困子女加分(71.0%)、德育加分(51.3%)、烈士子女加分(25.8%)、少數民族加分(25.8%)、科技發明加分(23.7%)、藝術類加分(11.0%)、體育類加分(7.4%)和競賽加分(3.5%)。

  楊徵看來,加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衡量標準。「對於體育加分、競賽加分等量化標準強的項目應該適當加分,而對於三好學生、優秀幹部等榮譽稱號,標準是什麼,根本經不起質疑。」

  北京某中學的初三學生劉暢(化名)今年剛參加完中考,劉暢向記者介紹,中招考試,藝術類加5分,體育類加5分,少數民族加5分,烈士子女加10分,特級飛行員子女加20分,「有一位同學本身成績就很好,加上各種加分之後,分數甚至超過了總分。」有些同學在校合唱隊待了快三年,但是最後因為負擔不起出國參加比賽的機票,卻不能享受藝術加分。

  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84.3%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高考加分其實並不能真正照顧到特殊人才。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教授認為,傳統的高考考試科目測試容易導致對體育和德育方面的忽視,加分政策是想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高考加分過猶不及。

  劉海峰說,各省近年來對高考加分「瘦身」,拿體育項目來說,一定要「出汗」,以達到公平公正的目的。「傳統來看,很多沒有剛性標準的加分容易作假,但是在高考激烈的競爭情況下,一些家庭的孩子想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競爭,獲得分數上的優勢,導致體育加分這樣具有剛性標準的項目也『虛胖』了。」

  北京市此前公布的高考加分調整方案也提出,在2014年高考中,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有所減少,由原本的15項縮減到10項。「這樣的更改比較合理。」北京學生家長楊欣彤說。「對於少數民族考生和特長生的照顧可以理解,但加分幅度應該縮小些。同時可以仿照師範類專業招生政策的做法,如強調少數民族考生畢業後須回老家或基層服務,體育特長生只能報考體育類專科院校,即通過引導就業的方式降低高考加分給『裸分』學生帶來的不公平。」

  劉海峰認為,完全取消高考加分就又回到分數至上的情況下了。有些加分項目雖然存在作假情況,但高考加分政策有保留的必要。「拿少數民族加分項目來說,雖然有作假,但客觀上來看,很多少數民族在受教育水平上確實處於弱勢,這就需要在執行過程中,做到統一標準,減少人為操作的可能性。」

  對於高考加分政策,應該朝哪些方面改進?

  46.6%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加強監督治理,提高徇私舞弊的違法成本;35.7%的受訪者表示應加強高考信息公開透明;13.3%贊同高考加分應該繼續「做減法」;11.5%的受訪者認為高校對高考加分應保有「不認可權」;9.0%的受訪者建議嚴格規範地方性加分;9.0%的受訪者強調重申高招以學力為本位的核心原則。記者 王品芝 王琛瑩

相關焦點

  • 高考是否取消英語:調查稱54.4%受訪者支持改為選修課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者支持將英語課改為選修課,但有50.3%的受訪者認為加強母語教育不應以摒棄英語學習為代價,49.0%的受訪者認為英語學得多但學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近八成受訪者稱人情關係複雜阻礙留學人才回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智聯招聘「智聯調研」平臺和「智引海外」全球人才招賢平臺,進行的海歸和留學生專項調查顯示(1223名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參與),66.7%的受訪者首選健全法制。優秀人才回國主要從事的職業首選「外企」80後留學生周然,從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微電子學專業博士畢業後,回到深圳從事模擬IC設計工程師工作。
  • 調查:超半數受訪者支持英語課選修(雙語)
    超過半數的人支持在高考中將英語作為選修課,據《中國青年報》報導。   An online survey of 2,001 participants found 54.4 percent supported the suggestion.
  • 調查顯示滬九成受訪者自備購物袋去超市
    有84.3%的受訪者是採取搭乘公共運輸(54.9%)和騎自行車或步行(29.4%)的方式出行。值得一提的是,擁有私家車但又不把私家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受訪者中,有5.4%自覺出於環境保護的原因而不開私家車出行,有44.4%的受訪者表示在購車時會考慮到國家對購買排量1.6升以下轎車的優惠政策。
  • 84.4%的人確認身邊存在「鐘擺族」
    84.4%的人確認身邊存在「鐘擺族」 67.4%的人認為青年成為「鐘擺族」是由於城市生活成本高 本報記者 王聰聰 實習生 方莉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突破城區界限,工作在城裡,生活在郊縣甚至其他城市
  • 「嫌麻煩」不打包?七成受訪者支持餐廳推行小份量飯菜
    >雖然不少受訪市民有良好的「打包」習慣,但也有不少人「嫌麻煩」不打包;七成受訪者支持推行小份量飯菜。過半受訪者會點餐過量僅一成人是「光碟族」調查問卷顯示,近八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會過度點菜,其中偶爾會過度點菜的受訪者佔50.7%。研究員從受訪者了解到,過度點菜或與計算份量不準確、點少了會給人「摳門」的印象等因素有關。
  • 調查顯示超八成受訪者出門旅遊會跟團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7%的受訪者出門旅遊會跟團,78.6%的受訪者自己或身邊人跟團出遊時遭遇過「強制購物」。對於如何避免跟團遊出現的種種問題,67.3%的受訪者建議遊客建立更成熟的消費心態,避免貪小便宜吃大虧。
  • 海南超6成受訪者稱不完全信任
    記者網絡調查及走訪發現,與支持紙媒愛心募捐相比,超六成人不完全信任網絡愛心籌款網絡愛心募捐突破了傳統募捐的時空限制,傳播快、影響大、互動強、效率高,及時有效地為受助者排憂解難。但網絡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得愛心募捐等信息真假難辨,屢遭詐捐、騙捐質疑。  市民對於網絡眾籌,了解及接觸最多的就是公益眾籌中的愛心募捐,為此,《南國都市報》記者隨機採訪了百餘名市民。多數市民願意參加網絡愛心募捐眾籌項目,但超6成受訪者不完全信任。
  •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民間老說法」對年輕人有影響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民間老說法」對年輕人有影響  72.8%的受訪者相信,民間老說法有心理暗示效應,盲信會對人生產生負面影響  明年是羊年,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十羊九不全」的說法就廣為流傳,甚至讓一些年輕人也將信將疑,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不敢在羊年生育。
  • 76.0受訪者稱身邊大學生功利性選課現象普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大學生功利性選課情況普遍存在,好拿學分(61.8%)、實用性強(51.7%)、易得高分(46.0%)是大學生選課的主要依據。67.6%受訪者建議大學平衡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受訪者中,中學生佔1.0%,大學生佔25.7%,研究生佔6.0%,已經畢業的佔60.8%。
  • 近九成受訪者確認身邊很多青年找工作"求穩"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國雅虎和民意中國網對5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5%的受訪者認為身邊有很多找工作「求穩」的青年。60.6%的人建議落實配套政策,鼓勵「求新」和「創業」    為「穩」求職不是青年人的錯    青年求職為何喜歡「求穩」?
  • 79.1%受訪者表示身邊很多幼兒在學英語
    結果顯示,有近七成兒童在5歲前就開始學習英語,可見,家長們對孩子的英語能力重視程度普遍較高。但同時有人質疑,孩子上學早晚會學,沒必要過早學習。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9.1%的受訪者表示周圍學前兒童學習英語的情況多,其中26.5%的受訪者直言非常多。72.7%的受訪者認為,「贏在起跑線」是諸多家長為孩子報英語班的主要動因。
  • 「偽科技」產品騙局:八成受訪者身邊有人遭遇過
    一些不法商家藉助「高科技」標籤,吹噓產品有神奇效果忽悠消費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3%的受訪者感覺現在「偽科技」產品多,86.3%的受訪者稱身邊有人被「偽科技」產品忽悠過。避免人們陷入「偽科技」產品騙局,65.0%的受訪者建議推進科普工作,提高國民科學素養。
  • 多媒體教學利弊顯現 7成受訪者主張其和板書相結合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人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90.8%的受訪者確認身邊的學校在使用多媒體教學。73.2%的受訪者希望採取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方式,不過分依賴多媒體。64.1%的受訪者認為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好。  受訪者中,00後佔2.5%,90後佔21.2%,80後佔49.7%,70後佔19.7%,60後佔5.7%,50後佔1.0%。
  • 高考加分利益鏈背後存腐敗空間 武術加分何時休
    這一點與記者在調查中所了解到的情況不符。婁底一中有學生稱,在上高一的時候,就有班主任詢問是否想練武術,「高考時很有可能加分」。   婁底一位為自己讀高中的小孩交錢練武術的家長稱,錢交到了學校教務處。   記者了解到,2009年12月底,婁底一中與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術俱樂部還進行了合作,設立了婁底一中「青少年武術訓練基地」。
  • 2019壓歲錢收入調查:近1成孩子過萬,超7成由父母保管
    來源 :中國網地產日前,融360《維度》欄目發布調查報告顯示,近1成孩子春節收到的壓歲錢過萬,超7成孩子的父母都會將壓歲錢收走,其中超2成父母對孩子壓歲錢並沒有明確規劃,只是直接「充公」。
  • 中青報調查稱逾8成受訪者稱隔代教育現象普遍
    隔代教育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甚至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對此公眾有什麼看法?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94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2%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隔代教育情況普遍。究其原因,76.7%的受訪者表示是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42.5%的受訪者希望專門立法為年輕父母提供更多的育兒假期。
  • 佛羅裡達州確診病例近10萬例,專家稱恐成...
    美國佛羅裡達州確診病例近10萬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6月21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累計報告了9729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比前一天增加3494例。佛羅裡達州過去一天病例增長3.7%,而前7天的平均增幅為3.5%。該州居民死亡人數已達3161人,比前一天增長0.5%。
  • 調查:近半港人到郊野公園為爬山 燒烤者僅佔1成
    調查:近半港人到郊野公園為爬山 燒烤者僅佔1成 2019-06-25近日,香港大學(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與推廣遠足的民間組織合作民調發現,有33%的受訪者在過去3個月曾前往郊野公園,比率較特區政府統計處於1990年的同類型調查(12.7%)高出1.6倍。約半數(47%)受訪者到郊野公園是爬山,而到郊野公園燒烤的受訪者比率則只有11%。資料圖:香港大嶼山。
  • 近8成韓國人支持朝鮮參奧 稱有助改善關係和實現和平
    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4日發布的調查數據給出了答案,近8成韓國人對朝鮮參加平昌冬奧會表示支持。韓聯社4日報導稱,Realmeter日前受TBS廣播電臺的委託針對全韓國504名成年人進行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76.7%的受訪者贊成朝鮮參加平昌冬奧,認為朝鮮參奧將有助於改善朝韓關係和實現半島和平。20.3%的受訪者表示反對,認為現階段應先對朝制裁與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