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通俗點說就是吃多了撐的胃難受,嚴重的還有噁心、嘔吐、食慾差,輕的也可以只有胃部脹滿、脹痛,也可以伴有吐酸水。而吐出的東西往往是上一頓所吃的未消化食物,且常常伴有明顯的酸腐氣。這種情況,往往吐出來未消化完的食物後,肚子不適會有明顯的緩解,但因為食物吃得太多,會造成胃的消化負擔,而引起胃的消化不良、蠕動緩慢。避免孩子積食?寶媽要知道這4種食物,腸胃舒暢,身體棒!
1、蘿蔔:我們中醫認為,蘿蔔性涼,入肺、胃經,能消積滯、寬中、解毒,治食積脹滿、嘔吐反酸等。事實上,白蘿蔔中含有芥子油,芥子油可以加快腸胃的蠕動、促進消化。蘿蔔在我們中國民間素有「小人參」的美稱。一到冬天,家家戶戶就愛吃,會做成各種各樣的菜端上桌,但吃蘿蔔也是有講究的,脾胃虛寒寶寶最好不要吃。
2、山藥:對於積食的寶寶來說,山藥可是幫助消化的福音。山藥和藥材也是食材。山藥中含有大量能夠分解澱粉的酶,在家中發現了可愛的胃膨脹的情況下,準備了幾個山藥,消化胃中的過食,它是一種能使胃膨脹而緩和,為脾胃提供營養的有藥用價值的食材。山藥的製作方法也多,可以進行蒸製、煮、炒和粥。
3、山楂: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山楂可以去胃脹、消食。煮老雞湯的時候,放兩顆山楂,老雞肉就很容易煮爛,因為山楂對消積肉食有作用。由於山楂含山楂酸等多種有機酸並含解脂酶,吃了之後,促進肉食消化,所以,對於吃肉或油膩物後感到飽脹的人,吃些山楂、山楂片、山楂水或山楂丸等,都是有消食作用。
4、陳皮:既可以理氣消食治食積引起的胃脹、噁心嘔吐,又可以燥溼而去溼氣,對溼氣重的人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治小兒積食可以用陳皮、雞內金各6克煮水喝,能理氣化積,治積食導致的胃脹胃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感冒後咳嗽痰多,不想喝水,舌苔白膩的,屬於溼痰,可以用陳皮10克、白蘿蔔30克煮水喝,能化痰止咳。
孩子積食後,經常會出現感冒、發燒、咳嗽、各種炎症等情況,久而久之,寶寶的體質就會變很虛弱,而且對食物也不太感興趣,這是積食的後遺症。所以消食後我一般都會選擇給寶寶補鋅,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和食慾,每次在飯前的時候我都會榨一杯果汁並放入新稀寶補鋅劑,這是一種蛋白鋅,可以有效的改善寶寶的體質和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