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馬雲在自己的首部電影《功守道》中,以一句經典臺詞「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可謂吸粉無數,這句詩出自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被貶黃州,與同樣遭際的張懷民,也就是張偓佺一見如故,常常於江邊築亭聽風觀水。蘇軾不僅欣賞江邊的壯麗風景,而且更加欽佩懷民的胸襟與氣度,所以為此亭起名「快哉亭」,並填下這首詞《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上片主要是對於會在庭當中景色的描繪,當時的蘇軾被貶黃州,借張夢得修建的一座亭子命名為「快哉」亭。所以這都是詞人在「快哉」亭當中所看到的美麗景色。「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夕陽西下,捲起帘子,眺望遠方,看到停下的江水和天邊相連。空闊無際。
下片蘇軾寫「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懷揣浩然正氣就可以超拔出世,不受凡事束縛與困擾,坦坦蕩蕩,隨遇而安,樂觀積極,飄逸豪放,而事實上蘇軾也是一直這麼做的,這一句含著睿智的思考與寬廣的胸懷,拳拳淡泊心語,殷殷赤子之情,使得這一句最終成了千古名句。
堂堂七尺男兒,應當心有萬丈豪情,胸懷浩然正氣,隨遇而安,隨緣自適,應對人生的起伏和生活的波瀾,應該能夠坦然笑對,從容不迫,方為氣度不凡的人傑。
蘇軾一生曠達超脫,能在人生相對困厄的環境裡突破牢籠,衝脫藩籬,實現人生格局的突圍,絕沒有因為烏臺詩案後困頓的局面一籌莫展而半途而廢,淺嘗輒止,而是改換自己的心境,隱藏過於正直不屈的個性,潛心磨練,修心養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名句,更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蘇東坡的快樂可以說是對於儒釋道雜糅在一起後,所累積的浩然之氣。正如他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讀完這句「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我想我知道為何蘇軾能夠豁達無畏,的力量來自於」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很多人都曾是蘇軾,可最後未必還是「蘇軾」
很多人年少都曾經是憤世嫉俗的人,眼睛裡容不得一粒灰塵,可漸漸地經歷了無數次妥協之後,漸漸變得圓滑世故,與自己鄙視的人同流合汙。
史書記載:董卓年少時,非但不是頑劣奸詐之人,而且還以健俠知名,頗具俠者風範。
《三國志》記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可以看出,董卓年少時,所作所為,頗有俠義豪氣之範,定有成為忠誠良將之品質。可到後來禍亂朝綱,引十八路諸侯討伐,揭開亂世的序幕。
細談蘇東坡的人格,其最核心、最突出且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浩然正氣。人們欣賞蘇東坡,正是從他的浩然正氣中看到了他宏大曠達的宇宙觀,有了這種氣質,災難怎麼能打倒他。
他以"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之語告訴人們,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悠然自適,順境、逆境都能坦然處之。
浩然之氣在於人的心靈,人的內心想過怎樣的生活,就不會依附於外在的變化,胸懷坦蕩,秉持浩然正氣,就會無往而不適,無時而不快。
如今,有誰的坎坷能大過蘇東坡?
但卻隨處可見焦慮、暴躁、悲觀的氣息,或許我們該學習一點浩然正氣的精神,一如既往地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份自由,正確地看待得與失。
所以我們更需要學習一下蘇軾的那份樂觀豁達,所以推薦這本《蘇軾詞傳》,本書結合蘇軾人生經歷,對其詞進行情感化解讀,蘇軾一生仕途坎坷,經歷太多別離,他卻用自己獨有的豁達開朗面對這些磨難
蘇軾文章之道是人生之道,東坡先生的詞可以醫心,細細品味其生平,更是讓人奮發!仿佛一切都不算太晚,從當下起,就開始認真生活,樂觀向上!
整套書分為《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納蘭性德》《倉央嘉措》。
內容講得很精緻,涵蓋政治、歷史、人文等很多的領域。可以說,這是最不可錯過的一套經典詩詞讀物。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