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養老護理員的能力!閔行區在全市率先試點養老護理員規範化培養創新模式。
閔行區首批養老護理員規範化培訓基地牽頭單位項目總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常務副院長李勁教授今天介紹,
在閔行區衛健委指導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作為牽頭單位,構建區內標準化養老護理員規範化培訓基地,對養老護理員進行分層級培訓和考核,未來還會在全市率先探索明碼標價分層級使用,推動養老護理員職業化教育培訓和薪酬體系建設,助力養老事業發展。
閔行區本次率先啟動養老護理員規範化培訓試點工作,將結合不同類型機構內的養老護理員人力現狀及用工需求,開展養老護理員分能級規範化培訓,提升養老護理員培訓專業化程度。
培訓結束後,由閔行區衛生健康委聘請相關部門、行業專家,對養老護理員進行統一考核,考核合格頒發閔行區養老護理員職業規範化培訓等級證書,可作為在閔行區從事養老照護服務工作的職業水平資格證明,試點機構可作為對區域內養老護理員進行分能級使用和分層收費標準制定的依據,使試點單位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合格率達到90%,持證上崗率100%,養老護理員分層級使用,提高養老護理員收入水平,使真正體現專業價值,促進專業化發展。
近日,閔行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為首批六家培訓基地授牌。
授牌儀式上,閔行區「養老護理員規範化培訓基地」牽頭單位——仁濟醫院南院與全市最早開展長護險服務、且目前服務老年人數最多的福壽康(上海)醫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深化推進高齡、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醫院–社區–家庭」模式建設,助力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設。
我國2.41億老年人口中,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約有5000萬,只有30萬人取得護理員資格證,按國際慣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護理人員,國內目前養老護理員缺口數量在1000萬左右。供需之間的缺口巨大,成為近年來國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異常突出的矛盾。
據閔行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杭文權介紹,截止2019年底,全區總人口2406139人,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465415(其中戶籍人口360931人,來滬人口100743人,外籍人口3741人)。截至2019年底,區內共建成養老機構64家(含長者照護之家14家),共有養老床位14418張,其中執業機構58家,開放床位12940張,入住老人8612人(含失能、失智重度照護老人4694人)。全區養老機構從業人員3206人,其中養老護理員1640人,55.8%的養老護理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獲得高級證書的26人、獲得中級證書的205人。
隨著分級診療政策深入落實,醫院–社區–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迫切需要打破傳統思路,探索一條更加適合未來整個大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務生態服務體系建設的專業人才培養「新路」。
授牌儀式上也進行了《養老護理員規範化培訓教程》新書發布儀式。該教材主要針對醫療及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養老護理員,由仁濟醫院南院牽頭,邀請上海市護理學會、上海健康醫學院專家共同編撰完成,共60萬字,同時開發了最新數位化線上教程,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文章來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