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幾乎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論語》,但是,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更正大家平時理解的誤區!提到《論語》,大家都會想到孔子孔聖人,孔子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至今都有「至聖先師」的稱號!孔子不僅創立了儒家學派,更是周遊列國,一生收穫了三千多弟子!不僅修訂了六經,其在教育方面和生活方面的經驗主張更是深入人心,於是孔子的弟子們就將他們在與孔子學習的時候的經典語錄一起匯聚,編寫了《論語》一書!《論語》一書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可是居於重要的地位!
從小我們就開始學習《論語》中一些孔子語錄,什麼「三思而後行」、「溫故而知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等等語句,信手拈來!但是也有一些語句的意思,在上千年的傳承下來之後,意思發生了曲解!或者也有一些言論在今天的理解中,根據社會的發展,賦予了更新的理解!今天呢,小編就帶大家來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熟悉的《論語》。看看有哪些是你真正理解錯了呢?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你們是不是認為它的意思是學習過新知識之後,要經常的複習的意思呢?其實啊,這裡的「習」並不是「複習」的意思,而是「練習」的意思!說來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有人認為複習和練習的意思一樣,當你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之後,不管是多複習還是多練習,最終的結果都是讓人熟練掌握這個知識點或者新技能!但是,小編覺得,比如這個《論語》,學習之後,反覆地複習,然後會背誦之後,你又學到了什麼呢?又能怎麼樣呢?就連王陽明都曾說,誰讓你記得這些了呢?如果你知道這個知識,你便不用背誦複習,但是複習了,就不必記得。王陽明先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原諒小編已經不記得原話了!
「三思而後行」這句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尤其在別人衝動做決定的時候,我們總會勸誡他要三思而後行,不可魯莽行事!從這裡看,這句話好像就是這個意思。並沒有錯!但是當孔子知道季文子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思考三次再著手開始做的時候,孔子勸告他:「再,斯可矣」!意思就是「想兩次就足夠了」。對於「三思而後行」這句話的理解,我們都會像季文子一樣,做事情之前要反覆思考,仔細斟酌,想好了,想夠了再行動!但是這並不是孔子的原意,凡事思量兩次就夠了,如果你想太多,反而可能會越想越糊塗,或者錯過了做事的最佳時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三個人一同行走,這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他們身上有優點,我就要向他們學習;但是他們身上的不好的地方,我就以此對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毛病,如果有的話,就加以改正!所以,這裡的「老師」,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有需要我們反思的反面教材!所以,單獨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時候,這裡的「師」,就需要大家從好壞優劣兩個方面去考慮!就算是反面教材,也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反思的教材!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古語或者詞語在今天的理解中都有了新的含義!這並不代表這些上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就落後了,就不能用了!而是時代賦予了它們與時俱進的含義!讓它們更符合時代的發展潮流!更符合社會的需要!更能讓大家接受!
以上都是小編個人的一些讀書見解,歡迎有不同的見解哦!如果你不同意小編的理解的話,可以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意見哦!如果你認同小編的理解的話,就請大家動動手指,或點讚或關注,都是對小編的一種肯定哦!小編定當繼續努力,為大家推送更多的好文章哦!小編自知腹中之墨不足,但為博小主一顰一笑,小編傾盡全力,小主的點評小編定當放於心上!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如今你動動手指點個讚,我就不會忘記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