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市客的模式這麼成功,為什麼國內沒有商超效仿?

2021-01-20 貝殼投研

開市客(Costco)是全球五百強企業之一,是美國最大的倉儲式連鎖超市。這家成立於1976年的企業目前年收入已經達到1415億美元,員工人數達到194000人。

2019年8月開市客在上海開了國內第一家門店,開業當天就被慕名而來的消費者擠爆,引發了一輪搶購狂潮。人們為了進去購物排起長隊,方圓1公裡內交通幾乎癱瘓,迫使開市客在當天下午1點就關門下班了……

這讓我想起了濟南第一家大型超市萬家隆,這家店在1999年開業,老濟南人都知道。當時效仿的就是沃爾瑪山姆會員店、開市客這樣的倉儲式。但是沒有模仿到精髓,並在2009年愚人節這一天戲劇性地倒閉了。

中國商人的創新能力可能有限,但是模仿能力絕對一流。然而直到現在,國內也沒有出現一個成功的會員制倉儲連鎖商超自有品牌。這不禁讓人思考,開市客的模式這麼成功,為什麼國內沒有商超效仿呢?

一、開市客成功在哪?

開市客之所以在美國能取得成功,主要得益於商超的運作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會員制+低價格」。想要進開市客買東西,你需要先交一筆幾百塊錢的會員費,然後就可以盡情挑選超市裡低於市場價的各種商品。

從賣家的角度看,超市通過各種手段將產品的價格壓到最低,用預收的會員費回本。也就是說,傳統商超是靠買商品賺錢,而開市客則是用商品吸引顧客,用會員費賺錢。公司97%的收入來自商品銷售,但70%的利潤都來自會員費。

所以說,開市客這種模式之所以能跑通根本來自於「低價格」,公司做了這些來壓低成本、降低價格。

1.薄利多銷壓低售價

首先,為了給消費者一個好價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自己少賺點錢。開市客並不指望靠賣商品賺錢,所以將售價都往成本價上壓,使用薄利多銷的方法。

從毛利率上看,開市客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13%左右,遠低於沃爾瑪、永輝、家家悅等。

2.減少商品種類

傳統超市都努力將自家商品的種類(sku)做多,但開市客反其道而行之,努力精減產品品類,sku只有3800個左右,也就是家樂福、沃爾瑪的十分之一。這種模式的好處是,直接為消費者選出優質的產品,解決了他們的「選擇困難症」,大大縮短了人均購物時間,將企業的周轉率提了上去。

同時公司由於售賣大單品,就會成為供應商的強勢下遊客戶,有了價格談判的話語權,從降低了進貨成本。

3.倉儲式店面降低費用

如果你進入開市客的門店,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倉儲式的店面布局。與傳統商超布局不同,開市客的門店和倉庫是一體的,存貨就堆放在貨架上面,和賣家具的宜家差不多。

這種方式直接讓開市客減少了一些流轉環節,一是增加了商品的周轉效率,二是減少了多流轉環節帶來的費用,進而降低了成本。

同時開市客也不怎麼在店內打廣告,降低了宣傳帶來的費用,公司費用率常年保持在10%左右,遠低於永輝、沃爾瑪等傳統商超。

4.郊區開店降低租金

開市客的門店可以說是「廠房式」的,佔地面積都很大,如果開在核心商圈勢必帶來極高的租金費用。所以公司將門店基本都開在了城市郊區等地價較低的地方,讓消費者去找店而不是店去找消費者,這樣又節省了一大筆錢。

通過以上幾種方式,開市客降低商品成本、壓低商品售價、提高運營效率,最終讓會員制能夠順利跑通。

二、為什麼開市客模式難以模仿?

既然開市客模式這麼成功,成功的原因也這麼簡單易懂,那麼國內為啥沒人模仿這種模式呢?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

1.消費群體差異大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開市客在美國主要定位經濟水平較高的中產階級家庭群體,他們更願意為服務付費、更加接受會員制這種超前付費,所以會員制推廣起來十分順利。

而中國的中產階級佔比肯定比不過發達國家,大多數國內商超需要面對的是每天卡點來搶便宜雞蛋的中老年人。隨著國內電商的快速發展,線下商超高頻消費群體的平均年齡正在一點一點增大,他們對服務付費、超前付費的意願並不高:我就想買點便宜菜,想先讓我交300塊錢會員費?沒門!

年輕消費群體對這種會員制度接受度更高,然而他們有更好的選擇,如京東plus會員、天貓vip會員等線上電商預付費會員……

所以說,消費群體在經濟水平、年齡結構、付費意願上的差異讓國內商超做會員制有點困難。

2.「就近」消費是趨勢

我們看一組數據,近年來國內超市百強門店的數量整體呈降速增長趨勢,2015-2017年僅增加了5%,而小型便利店的數量一直在穩定增長,近三年來複合增速在10%左右。

電商快速發展、社區團購出現、外賣飛速發展、便利店業態受青睞……這些都說明大眾的消費行為越來越講究便利性。

這就導致大型商超越來越不受寵,開在城市郊區、讓消費者去找店的模式怕是行不通了。而開在市中心又會不可避免地帶來高額租金的問題,無法降低商品成本。

3.國內商超競爭太激烈

美國商超的發展格局已經十分穩定,前10名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80%,長期來看是一個不斷提升的趨勢。我國超市行業整體格局還是非常分散的,前10名市場份額只有15%,而且這個數字在逐年降低。國內商超的龍頭企業也表現出很強的地域性,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會拼命壓價,這還沒有考慮網絡電商的飛速發展、社區團購的興起等外在因素,所以線下商超很難拿出能一直吸引消費者的低價格。開市客進入中國之後也有些水土不服,很多消費者反映商場的價格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低……

低價格是整個開市客模式成功的根源,這點滿足不了,會員制就很難有吸引力。

三、最後

之前我們曾經分析過,永輝超市為啥成不了中國的沃爾瑪,今天看來,國內的商超也確實很難做出另一個國內版開市客。

或許這就是經濟大環境差異的直接體現,中國可能也並不要下一個沃爾瑪或開市客吧。

相關焦點

  • 開市客為什麼這麼火爆
    開市客為什麼這麼火爆在上海閔行區朱建路235號,開市客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今天正式開業。網絡上廣泛流傳著開市客首日爆滿以致停業的消息,甚至有人表示:上海人在開市客展示了真正的實力,工作日比你閒,不上班還比你有錢,比你有錢還比你省錢。2014年10月,開市客正式宣布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在其旗下著名電商品牌天貓國際開設其官方旗艦店,將食品和保健品等自有品牌產品推進中國大陸市場。
  • 買爆開市客,是機遇也是挑戰
    但這當中也有區別,最大的區別就是,進入開市客購物的消費者,必須是開市客的會員。也就是說,當天擠爆超市的,大部分都是已經花了199元購買了會員卡的會員。這說明,開市客的開業火爆,並非是單純的促銷噱頭所致,而是有其龐大的消費群體存在的。 在傳統商超飽受煎熬,家樂福、麥德龍中國業務步履艱難之際,開市客這個新亮相的巨頭如此被追捧,背後隱藏的「消費密碼」就值得深思。
  • 錢江晚報:買爆開市客,是機遇也是挑戰
    但這當中也有區別,最大的區別就是,進入開市客購物的消費者,必須是開市客的會員。也就是說,當天擠爆超市的,大部分都是已經花了199元購買了會員卡的會員。這說明,開市客的開業火爆,並非是單純的促銷噱頭所致,而是有其龐大的消費群體存在的。在傳統商超飽受煎熬,家樂福、麥德龍中國業務步履艱難之際,開市客這個新亮相的巨頭如此被追捧,背後隱藏的「消費密碼」就值得深思。
  • Costco開市客為何如此火爆——不僅是超市,更是你無法拒絕的中介
    開市客獨特的商業模式Costco開市客是美國最大的收費會員制連鎖倉儲超市,股神巴菲特與投資家查理·芒格早在2000年就買入了開市客的股票,那個時候開市客還沒有做出名頭呢,足以可見投資者們對開市客的看好,而開市客也「不負眾望
  • 開市客落戶杭州蕭山!世界級商超能否助力杭州騰飛?
    PART 2 上天眼查搜索了「開市客」,在名為JAMES PATRICK MURPHY的法人代表名下有6家公司,其中包括上海4家、江蘇一家和開市客相關的公司,以及「開市客(杭州)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時間是7月29日。
  • 「李維華講特許」開市客(好市多Costco)連鎖經營盈利模式真相
    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折扣、低利、低價、會員、會員價值、嚴選、自建店、開源節流、品牌、大包裝、供應鏈、退貨機制、線上線下融合、外賣自提現取並用等之外,以超低價折扣形式迅速崛起的開市客(Costco)們能開業就火爆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而這些所謂的盈利模式的商業秘訣背後的真相竟然讓人大跌眼鏡
  • 雷軍追棒的Costco(開市客)模式,傳統農業如何借鑑與複製
    發展40多年的Costco(開市客)終於來中國開店了,但開店不到5個小時就暫停營業。為什麼呢?太火爆了,商品被瘋搶,斷貨...昨天,全球知名的會員制倉儲連鎖超市Costco(開市客)在上海開業。二、Costco(開市客)核心商業模式:會員制Costco(開市客)的成功是商業模式的成功,今天在這裡我們主要分析一下Costco(開市客)的會員制模式。其實,Costco的核心商業邏輯很明晰:經營只考慮獲客,不考慮賺錢。
  • 江瀚:開市客搶購限流 線下商超日子又好過了?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江瀚8月27日,美國第二大超市Costco(中文名稱:開市客)在上海閔行開了第一家店,結果引發了搶購狂潮,開門不到半天就被迫停業,更是創造了中國超市開業的神話,然而第二天神話既然繼續
  • Costco(開市客)開業首日火爆關門,會員制零售可行了?
    始於山姆會員店,在中國經歷了二十多年的付費會員制模式一直「苟延殘喘」,伴隨著消費升級的大潮,會員制零售如今能否行得通了?8月27日,在天貓開店5年後,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全球第七大零售商,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開市客)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店在上海市閔行區開業。
  • 為什麼開業火爆的開市客Costco多數人對其前景不看好?
    近日,對於來自美國的全球最大會員制倉儲賣場開市客(Costco)來說,是個「大日子」。開市客在中國內地的首家門店當天在上海正式開業,新店開業首日便迎來大量客流。「大量」到什麼程度呢?停車需等三小時、結帳排隊兩小時、貨品剛上架就被搶購一空……可能開市客自己都沒預料到,這家店會如此受歡迎,以至於開業僅5小時後便因客流太大而不得不暫停營業,比原定時間早了8個小時。雖然,在很多人看來Costco開業客流量爆滿,部分產品銷售一空,是非常成功的。
  • 弄潮·快評丨開市客遭退卡潮,不代表高品質消費沒市場
    自媒體當神話一樣傳頌這個頗為魔幻的消費場景,誰知好景不長,如今開市客遭大規模退會員卡的新聞成新熱點,零售業的「美國模式」不服中國水土的未來、中國消費者不值得,成新的論調。從山姆會員店到開市客,進軍中國市場的美國零售業,教會了國內商家什麼叫不靠賣貨掙錢。2014年,Costco的商品銷售獲利不過是10億美元,會員費收入已達到24億美元。
  • 開市客搶購限流,高島屋繼續開門,線下商超日子又好過了?
    8月27日,美國第二大超市Costco(中文名稱:開市客)在上海閔行開了第一家店,結果引發了搶購狂潮,開門不到半天就被迫停業,創造了中國超市開業的神話,並且神話在第二天繼續延續;無獨有偶,兩個月前曾宣布要關門歇業的高島屋,於8月23日宣布將繼續營業。
  • 美國商超巨頭開市客來蘇州了 總投資12.66億元 兩年內開業
    蘇報訊(駐高新區首席記者周建越)昨天11時30分,開市客(蘇州)貿易有限公司以14254.3萬元的總價拍下了蘇地2020-WG-20號地塊。這意味著,Costco正式入駐蘇州高新區,蘇州也成為繼上海之後中國大陸第二個擁有Costco的城市。
  • 探究COSTCO開市客上海超市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costco開市客上海超市。開市客在美國是排名第二大的超市,他是一家會員制超市。他的主要利潤是依靠會員的會費。那麼他的這種收費模式在中國是否有水土不服的情況?他在中國運營的如何?讓我們一起去探究下開市客上海店。
  • 零售企業最需要向開市客(Costco)學習什麼?
    開市客在上海開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筆者實地探訪,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對開市客的商業模式進行了分析探討,並提出問題:零售企業最需要向開市客(Costco)學習什麼?
  • 外國零售商在華舉步維艱 但開市客有望殺出血路
    原標題:外國零售商在華舉步維艱,但開市客有望殺出血路開市客在上海郊區開設的第一家中國門店迎來了開門紅,前景可觀。圖片來源:VCG/VCG/Getty Images看著開市客在上海開業當天大批顧客湧入的視頻,你可能會想,為什麼人們這麼興奮?畢竟,之前的眾多外國零售商都在中國敗走滑鐵盧,每家在剛進入中國時都滿懷希望,然而掙扎多年之後只能黯然撤退。家樂福在中國經營了20多年,今年6月還是賣掉了80%業務。
  • 為什麼在網購對實體商店衝擊的今天,Costco開市客卻業績穩步增長
    CFO表示,開市客在9月1日的時候有5390萬戶的家庭會員,在季末的時候家庭會員數到達了5470萬戶,因為開市客主要是量販的模式,產品都是整箱整箱的,主要針對的就是家庭用戶,家庭會員往往會有主卡、副卡類似的設置。如果按照持卡會員數的話,那第四季度持卡會員數從9850萬增加到了9990萬。
  • 會員還能這麼玩?
    去年7月1號開市客開放會員申請以後,又經過了幾個月的營銷造勢,會員數量已經積累了幾萬名。在中國各大商超巨頭撤出中國之際開市客還能做這麼火,其實並不是無跡可尋的。有別於傳統商超的盈利模式2019年國內消費市場受到電商和新零售的衝擊非常大,家樂福、沃爾瑪等等國際大型商超呈現頹勢。沃爾瑪在全國範圍關停了10多家門店。
  • 時代周報記者親歷:Costco開市客上海首店開業 場面火爆險生踩踏
    其一亮相,便成為話題中心,圍繞其商業模式的爭議,也成為中國超市零售市場一個樣本。事實上,Costco開市客落地上海前,外資零售巨頭們在國內早已表現出明顯頹勢。「沒有料到這麼多人。」現場一位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時代周報記者繼續追問商業營業情況,該工作人員已無暇顧及。時代周報記者留意到,與客流量極不匹配的,是現場工作人員的人數,諾大商場,目光所及只能尋找到三三兩兩的維持秩序工作人員。
  • Costco上海開業首日門店被擠爆 開市客為什麼這麼火賣的便宜
    昨天,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開市客)登陸上海,開出中國大陸的首家門店。令人驚訝的是,開業僅半日,Costco官網就被迫發布通知稱,因賣場人潮擁塞,為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將暫停營業。在傳統商超飽受煎熬,家樂福、麥德龍中國業務步履艱難之際,Costco這個新亮相的巨頭如此被追捧,背後隱藏的「消費密碼」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