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廂、三廂思域你都知道,可你知道它們在賽道裡的區別?
新車評網 作者: XCP範燁熠 +關注 2020-11-25 評論 (0)
個人猜想,這款車會不會就是當年的思域SI呢?沒推出嚷嚷,推出了不問,過了又成經典。
關鍵詞: 賽道試駕 兩廂思域 操控
大人,都什麼年代了,還有必要炒十代思域的話題嗎?要知道下代車型都已經開始亮相了。哎,你還別說,就算到了這個時間節點,十代思域的話題依然熱度不減,不信我說個關於它的話題,兩廂思域和三向思域在賽道裏區別有多大?你看,好奇心被勾起來了吧。
都這麼「老」的車了,去試駕它的原因是什麼?
趕在廣州車展前夕,東本在珠海ZIC組織了場賽道試駕會,主角就是出生自帶競技光環的兩廂思域,以及我們的老熟客三廂思域。遺憾的是,活動當中只有CVT自動版,並沒有讓車迷們高潮的手動版。為什麼手動版不參與活動呢?這邊有點「廠家話」稍後會更詳細地解答。
兩廂思域這款車比較神奇,按時間節點來說它出現時間確實比較晚,都差不多趕上本田五年換代的周期末尾了。不過因其外表酷似大哥TYPE R,以及提供現在同級別罕見的高配手動版,所以這款車在上市的時候,話題熱度絲毫不輸任何的新車。不得不說,這代思域產品力確實強勢。
兩廂、三廂思域,誰在賽道裡更香?
純從體驗喜好上來說,個人偏向於兩廂思域提供的駕控感受。客觀區別上來說,兩廂思域得益於「去掉」尾部的結構,加上剛性增強的設計,它的尾部靈活性天生就比三廂版要好。另外在車身結構上,整車的前底板、中底板,以及環形前後隔板採用高剛性的設計,也讓整車的車身響應性會有更好的表現。最後,前後彈簧分別提升0.8N/mm、0.4N/mm的彈性係數,更是讓這款車在激烈操駕時的支撐性更有保障。種種核心上的區別,導致了它們在賽道裡不同的表現。
初上手之後,會覺得兩廂思域的整體隔絕感更強,其中有環境隔音的區別,也有底盤濾震上的不同。兩廂思域底盤對路面顛簸撞擊的處理更為柔和,同時它的支撐性表現還比三廂思域更強,這種體感頗有點像歐系的車型,厚重而不單薄。
在剛性表現出來的動態區別上,兩廂思域的底盤和車架在操駕過程中,它的規整性和響應性表現更好點。也正因為這點區別,在賽道激烈操駕的過程中,兩廂思域給到的凌厲感更強,對彎道裡車身G值擺動回正更為迅速,給到駕駛者的控制信心也更足些。
懸掛彈簧硬度調高之後的兩廂思域,在過彎時的支撐性上相對於三廂版來說也表現更好。尤其是連續試駕而導致胎溫上來之後,抓地力變強的輪胎配合上彈性係數更高的彈簧懸掛,使得這款車過彎推頭的現象得到很好的抑制。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失控發生側滑了,兩相思域的尾部動態表現會更加靈活,它比三廂版更願意往外帶,這種動態表現在前驅車裡很有意思。
或許是三廂版為國五車型的原因,在動力感受上兩廂思域和同場的三廂思域有可感知的區別。在感受上會覺得兩廂版思域動力有點「發悶」,手動控制換擋的高轉爆發力不是很強,低轉速時的動力輸出響應性也不夠快,這點三廂思域的動力表現要更加爽朗些。其實個中的原因也不複雜,車重加上排放導致了兩車動力體驗的區別,如果想要更直接的動力體驗,手動版表現會更好。
兩廂思域來的遲,但,值得被感謝
時代變了,早年兩廂車吃香的時光早已過去。細心點的人會發現,但凡市面上那些有兩廂、三廂的車型,它們在最新的車型上都選擇了冷落,甚至放棄兩廂車的投放,馬自達昂克賽拉、福特福克斯、奔馳A級等等,都是如此。東本看不懂這種趨勢?怎麼可能,只是人家依然願意罷了。
從上代思域SI呼聲奇高而引進,卻又被車迷「水」了不買帳之後,東本肯定知道每天嚷嚷兩廂、手動這些詞語的人,肯定還是當年的那批人。之所以他們明知道銷量不會太漂亮,卻還是選擇推出兩廂版本,甚至是手動版本。一來是為了滿足那群真心實意想要兩廂版的人,二來也是為了再次拭亮「思域」這塊招牌。商人不研究利益那不可能,但還有點熱血情懷的,真不多。
最後再透露點前文的「廠家話」,目前兩廂思域手動版的真實客戶並不多,廠家是在扛著生產。每個月三十臺的規模量,只能配合三種顏色可選,否則他們的運作成本會更高。因此,那些想要買兩廂思域手動擋的人,留給你們猶豫的時間不是很多了。
個人猜想,這款車會不會就是當年的思域SI呢?沒推出嚷嚷,推出了不問,過了又成經典。
來源:新車評網
標 籤 賽道試駕 兩廂思域 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