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回顧美國歷史:美國社會裂痕源自南北戰爭

2020-12-1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日本經濟新聞》11月16日發表題為《美國為何會撕裂?》的文章,從歷史角度分析了美國社會出現裂痕的原因,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社會出現了一道裂痕。主張「美國優先」的保守派與進步派之間的對立,自南北戰爭以來一直根深蒂固。此次的總統選舉經過一番激戰也造成空前的混亂。這場動搖民主主義的分裂到底能否停止?我們將從歷史角度進行思考。

18世紀末從英國獨立而出,兼具移民國家和多民族國家性質的美利堅合眾國,一直努力促進社會融合。讓人種不同、文化背景多元的人們凝聚成統一國家的國民,這本身就困難重重。

轉機發生於19世紀中葉。工商業發達的北方和以奴隸制為支撐發展棉花種植業的南方之間發生尖銳對立。經過4年南北戰爭,北方軍獲得勝利,阻止了國家分裂。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以這場戰爭為背景創作了長篇小說《飄》,描繪了當時的社會變遷。

戰後,合眾國統一了國內市場,促進了工業化發展,建立了大國基礎。國家統一得到強化,人們的國民意識和愛國心也得以根植。

然而,現實卻同「自由與平等」的理想相去甚遠。奴隸即便獲得自由依然受到種族歧視。那場死亡人數接近62萬的戰爭給南北雙方留下了深深的遺恨。歷史學家貴堂嘉之在著書《南北戰爭的時代》中稱此種遺恨仍然牽動著當今的美國社會。

挺過大蕭條,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成為超級大國。進入20世紀60年代,因身陷越南戰爭和種族歧視等問題,美國的自信發生動搖。反戰和民權運動活躍。進步派思想滲透美國社會,引人重新思考何為美國人?何為美利堅合眾國?

在此背景下,人們紛紛對美國展開了探尋——1968年,西蒙和加芬克爾在歌曲《美利堅》中唱出了當時人們的心理。歌曲描繪了一對乘車橫越大陸旅行的情侶。創作者的解釋是:「一些人為了弄清自己是誰、將去往何處而踏上旅程,這首歌講的便是他們的故事。」

批評家江藤淳曾於1962年赴美進行為期兩年的留學,其間見證了古巴飛彈危機、甘迺迪遇刺、黑人頻繁暴動等事件,目睹了社會分裂的加劇。

在當時的美國社會,追求更多自由平等權利的運動和古老的價值觀產生了激烈衝突。那些身為早期移民的自耕農為建立起合眾國而自負,他們不喜歡由19世紀後半期來此的新移民建立的大都市,也不願接受新移民的思想。當一切順利時,這些「古老面孔」可以暫且藏起自己的敵意。但是,「一旦遭遇不順,這種敵意便會爆發而出,人們會將怒氣撒向有錢人、天主教會、工頭、知識分子、共產主義者或某個別國」。

上世紀70至80年代,新舊之間的衝突趨於平息,但是90年代以後,因冷戰終結這些衝突又在國內加劇,漸漸顯露於表面,保守派和進步派的分裂愈發難以調和。

社會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移民不斷增加,人口呈現出多樣化趨勢。白人佔比急劇下降,拉美裔和亞裔增多,其影響力也有所擴大。美國出現了一種「多文化主義」的思想,即各人種和民族在保留自身語言和文化的同時共同建立新的社會。國家的形態自此開始動搖。

歷史學家亞瑟·施萊辛格擔心這樣會導致「一個美國」意識的崩潰。1991年,他在《美國的分裂》一書中主張來自於不同國家的人們互相融合,共同樹立全新的國民意識,找回往日的理想。

進入21世紀,進步派與保守派的隔閡進一步加深。特別是對現實越來越不滿的「古老面孔」和白人勞動者等群體加入了保守派。結合了白人至上主義和本國優先主義的「白人民族主義」思想也蔓延開來。4年前美國還誕生了一位煽動分裂的總統。

拜登強調國民團結。他會將這積年累月的分裂修復至何種程度?拜登的成果將會大大影響世界政治和經濟走向。

11月7日,部分川普支持者在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示威。 (新華社)

相關焦點

  • 美國社會分裂,源於南北戰爭
    導讀:美國社會的裂痕被逐漸體現出來,而此裂痕從美國建國開始就已經存在,《日本經濟新聞》刊載的《美國為何會撕裂?》中,從歷史發展的進程全面剖析了美國社會出現裂痕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文中寫道, 18世紀末,多民族國家性質的美國從英國脫離,致力於促進社會的融合。但是,不同的國家在性質上本就是不同的,這也使得民族融合困難重重。19世紀中葉,隨著南方和北方矛盾越來越尖銳,經過了四年的南北戰爭,北方在此戰爭的勝利使得情況發生轉變,國家分裂停止。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剛好以此作為創作背景,編著了《飄》。
  • 外媒解讀亞裔美國人的歷史沉浮:標籤不斷轉換
    然而到了冷戰期間,我們又被描述為「模範少數族裔」,以便穩定美國學術界精英的信心。這種標籤變換的隨意性,顯示出我們不可靠的社會地位是怎樣取決於我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功能:廉價勞工、反共鬥士、乃至令所有其他膚色的社區都相形見絀的超級優秀學生。
  • 《天堂在上,美國在這兒》:回顧美國發展的歷史
    而黑白對立的概念只不過是政府想用人種差異代替社會地位差異,從而扼制低收入人群造反可能的一種策略。  南北戰爭又何以爆發呢?共和黨候選人林肯當選總統當然是直接原因之一,但是他的得票率非常之低,北方只有一半人選他,南方幾乎沒人選他。可見還有其他原因。作者先介紹了美國建國之初對待奴隸制的矛盾態度,廢奴派默許其存在,但儘量限制它的發展,指望市場經濟將奴隸制自然淘汰。
  • 紀錄美國| 34部美國紀錄片:歷史、地理、社會、藝術……
    :歷史、地理、社會、藝術……,含中英字幕視頻/英文字幕視頻/無字幕視頻等,具體見文內說明。是一部由12集組成的美國歷史主題的紀錄片,2010年在美國歷史頻道播出。播出後歷史頻道和超過3萬所學校籤下了贈送協議,將光碟免費贈送給美國國內任何需要這套光碟的學校,希望藉此吸引那些對歷史的了解僅限於學校歷史課的人們。
  • 美國南北戰爭對美國的意義何在
    應該說自南北戰爭以後才標誌著美國的美國的正式崛起。意味著一個不可分割點聯邦政府的存在。一個強大富裕美利堅正式出現。我們都說美國的制度穩固而完善,都是聯邦制,蘇聯解體,而美國卻日益穩固。事實上,美國的制度基本上成熟正是在南北戰爭以後的事情。一句話,南北戰爭成就了今日的美國。
  • 《美國南北戰爭》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美國南北戰爭》。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美國南北戰爭》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18課的內容。
  • 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 美國政府治理亂象多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4日電綜述:美國政府治理呈現多重亂象  新華社記者鄧仙來 孫丁 徐劍梅  2020年美國大選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尖銳和最分裂的選舉之一,其膠著與反常所折射出的是過去4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美國政府的治理之亂。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經濟發展失衡正是治理之亂的幾個主要表現。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詳細聊聊韓戰中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以及離美國歷史關於韓戰的紀錄。 第一,韓戰的起因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梳理: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時間:1775—1783年。   3.領導人物: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歷史功績:領導北美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親自主持制訂了美國第一部憲法,並忠實地執行憲法。)
  • 美國南北戰爭:白人與黑人的跨世紀恩怨
    近日,由於美國警察暴力執法,用膝蓋頂住一名黑人脖子致其窒息而亡,引發了全國性的抗議,美國白人與黑人之間的梁子是什麼時候結下的?這要從南北戰爭說起。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一場最大規模的內戰 ,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
  • 太平天國影響了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進程?
    但在美國的中國史研究學界,太平天國突然成了一個熱點,過去半年,兩個視角新穎的學術著作相繼出版,巧合的是,兩位作者都是中國史研究專家史景遷的學生。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的《太平天國之秋》繼承了史景遷著作中故事性很強的特點,更重要的是,普拉特把太平天國研究放在全球化視野中觀察,把太平天國和美國內戰進行比較,並分析兩者之間的關聯。
  • 美國南北戰爭:統一戰爭還是革命戰爭?
    戰爭背景:「一國兩制」的發展  南北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戰前半個世紀,美國歷史經歷了一個「一國兩制」的發展過程。美國獨立後,版圖不斷由東海岸向西部擴展,面積由1783年的82.7萬平方英裡擴展到1853年的302.5萬平方英裡,但是北方與南方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
  • 引發了美國南北戰爭:棉花的歷史是帶血的歷史
    19世紀後期,美國南北部也因為棉花產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南方土地肥沃,奴隸的勞動力成本低,所以棉花產量高,品種成色也很好。北方也要發展自己的棉花產業,但是面對美國南方的奴隸產棉花和英國的機器產棉花的雙重競爭,肯定是沒辦法發展的。北方人就希望能夠提高關稅,限制英國棉花的進口,通過廢除奴隸制,提高南方的棉花生產成本。
  • 阿根廷骯髒戰爭中的美國身影
    本文以「禿鷹行動」為重點,旨在分析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阿根廷軍事政權的歷史背景和運作特點,從而探討美國政府參與製造和影響阿根廷「骯髒戰爭」的程度。阿根廷國內和國際緊張局勢要了解阿根廷骯髒戰爭的發生原因,有必要對導致軍事政府上臺的國內和國際因素進行初步探索與討論。
  • 美國社會頂層,或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復國與美國猶太人
    為什麼說:  美國  丟了主權?因為  美國社會頂層  ,  在  「  耶路撒冷  」!  文:一方一言  這個世界上要說最為聰明的種族,那當然非猶太人莫屬了,然而在歷史進程中猶太人遭受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尤其是二戰期間,猶太人差點滅種,存活下來的猶太人也紛紛逃亡美國。
  • 太平天國影響了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進程?(組圖)
    但在美國的中國史研究學界,太平天國突然成了一個熱點,過去半年,兩個視角新穎的學術著作相繼出版,巧合的是,兩位作者都是中國史研究專家史景遷的學生。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 美議員抹黑「中國5000年歷史都是作弊和偷竊」,反醒美國的歷史吧
    隨著中國的崛起、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美國的打壓和攻擊不斷。這不,現在又在攻擊中國的歷史了。近日,美國保守派參議員Marsha Blackburn在社交網絡Twitter(推特)上說:「中國5000年歷史都是作弊和偷竊,這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
  • 百年前,美國南方的奴隸制,若沒有戰爭,會退出歷史舞臺嗎?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更是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話說,在1835年之時,美國南部還處於奴隸制社會,奴隸主們擁有數不盡的土地、財產和奴隸。
  • 美國歷史三大「替罪羊」英雄還是犧牲品?
    而在美國歷史上,為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的國防部長也的確不在少數。馬歇爾:韓戰讓他晚節不保喬治·馬歇爾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在二戰期間他功勳卓著,二戰結束後,馬歇爾出任美國國務卿,積極倡導復興西歐的「馬歇爾計劃」,發起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在西方國家擁有極高的聲望。
  • 重新認識美國革命的歷史
    作為一種持久的歷史力量,革命往往還以各種方式規範和制約後來的許多事務的勢態和社會變化的走向。美國革命(The American Revolution,1763-1791)是美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不論是在18世紀的歷史語境中,還是在當下,這場革命的原創性和所取得的業績都令人驚嘆。首先,這場革命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一場獨立戰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