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說沒就沒了
上班的心情
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在春節長假裡,終於可以獲得較長時間休息的人們難免會打破長期工作學習時養成的生活習慣與作息規律,整個人在各方面都會進入一種紊亂狀態,假期結束後一回到工作狀態難免產生不適。今天的你是不是情緒不佳?
睡眠紊亂?食欲不振?兩眼發花?
你患上了「假期症候群」啦!
什麼是假期症候群?
假期症候群或假期後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節後症候群,是一種於出現於長假期或節日後的一些徵狀,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有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
按照心理學家的解釋,該症狀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正常心態。假期綜合症容易造成便秘、長痘、油脂分泌過多、腹瀉等。
針對不同症狀
我們該怎麼應對呢?
接著往下看!
症狀1 神經性厭食
吃是春節的「主旋律」,美味佳餚琳琅滿目,各種特色小吃應接不暇,親戚朋友聚會不斷,很多人在歡樂氣氛的襯託下,就忘記了「飲食適度」。長假期間,很多人出現急性腸胃炎、酒精中毒、胃出血等症狀,這主要與飲食不當、生活沒有規律有關。過節往往出現一天嘴不停的現象,吃多了,就容易撐著,可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儘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
應對方法
節後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加快胃腸道的新陳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飲料和酒對肝臟的負擔。進食應遵循軟、溫、暖、素、鮮的原則,避免過冷、過硬、過糙、過辛辣的食物。紅茶或綠茶對清除胃腸道的油膩有效。金銀花、菊花泡水喝,不但清香可口,還能去火生津,使胃腸道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還可以選擇一些養胃促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魔芋、草莓、蜂蜜、糙米等。當然具體還要結合每個人的體質來進行選擇。
症狀2 全身乏力疲憊症
長假玩樂過度,打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鐘,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如是過度疲勞引起的「睡眠紊亂」,就需趕快採取補救措施。
應對方法
通過休息、調整生物鐘、洗澡泡腳等消除疲勞,睡眠是驅除疲勞的重要手段。要讓大腦放鬆休息,可輕輕按摩頭部、聽聽音樂等;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此外,睡前先以溫水淋浴,或做腹部深呼吸,幫助入睡;恢復自己的生物鐘,都有助克服「睡眠紊亂」。
症狀3 工作恐慌症
假期後,重新投入正常緊張的工作,部分人會有種陌生感,甚至有人會產生恐懼感。其實是很正常的,只要在心理上進行調整,可以很快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應對方法
一上班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計劃中,這會增加焦慮感,加劇節後綜合症的症狀。上班前三天,儘量安排一些計劃性、交流性質的工作,可以給到自己一個緩衝調整的時期。如果上面這些還是讓你提不起工作的激情,那就看看自己銀行卡的餘額,看看下個月要償還的信用卡帳單,肯定能讓你渾身一震,充滿奮鬥的激情。當然了
心態調整也很重要的
比如告訴自己
——假期還會有的
但對我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