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攻略|假期症候群來了!這些症狀你有幾條?

2021-02-23 濮陽人才網訂閱號

春節長假說沒就沒了

上班的心情

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在春節長假裡,終於可以獲得較長時間休息的人們難免會打破長期工作學習時養成的生活習慣與作息規律,整個人在各方面都會進入一種紊亂狀態,假期結束後一回到工作狀態難免產生不適。

今天的你是不是情緒不佳?

睡眠紊亂?食欲不振?兩眼發花?

你患上了「假期症候群」啦!

什麼是假期症候群?

假期症候群或假期後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節後症候群,是一種於出現於長假期或節日後的一些徵狀,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有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

按照心理學家的解釋,該症狀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正常心態。假期綜合症容易造成便秘、長痘、油脂分泌過多、腹瀉等。

針對不同症狀

我們該怎麼應對呢?

接著往下看!

症狀1 神經性厭食

吃是春節的「主旋律」,美味佳餚琳琅滿目,各種特色小吃應接不暇,親戚朋友聚會不斷,很多人在歡樂氣氛的襯託下,就忘記了「飲食適度」。長假期間,很多人出現急性腸胃炎、酒精中毒、胃出血等症狀,這主要與飲食不當、生活沒有規律有關。過節往往出現一天嘴不停的現象,吃多了,就容易撐著,可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儘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

應對方法

節後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加快胃腸道的新陳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飲料和酒對肝臟的負擔。進食應遵循軟、溫、暖、素、鮮的原則,避免過冷、過硬、過糙、過辛辣的食物。紅茶或綠茶對清除胃腸道的油膩有效。金銀花、菊花泡水喝,不但清香可口,還能去火生津,使胃腸道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還可以選擇一些養胃促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魔芋、草莓、蜂蜜、糙米等。當然具體還要結合每個人的體質來進行選擇。

症狀2 全身乏力疲憊症

長假玩樂過度,打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鐘,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如是過度疲勞引起的「睡眠紊亂」,就需趕快採取補救措施。 

應對方法

通過休息、調整生物鐘、洗澡泡腳等消除疲勞,睡眠是驅除疲勞的重要手段。要讓大腦放鬆休息,可輕輕按摩頭部、聽聽音樂等;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此外,睡前先以溫水淋浴,或做腹部深呼吸,幫助入睡;恢復自己的生物鐘,都有助克服「睡眠紊亂」。

症狀3 工作恐慌症

假期後,重新投入正常緊張的工作,部分人會有種陌生感,甚至有人會產生恐懼感。其實是很正常的,只要在心理上進行調整,可以很快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應對方法

一上班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計劃中,這會增加焦慮感,加劇節後綜合症的症狀。上班前三天,儘量安排一些計劃性、交流性質的工作,可以給到自己一個緩衝調整的時期。如果上面這些還是讓你提不起工作的激情,那就看看自己銀行卡的餘額,看看下個月要償還的信用卡帳單,肯定能讓你渾身一震,充滿奮鬥的激情。

當然了

心態調整也很重要的

比如告訴自己

——假期還會有的

但對我來說

相關焦點

  • 新年第一天上班,日本人忙著辭職:3招教你巧妙應對假期症候群
    有一名辭職的員工表示,他不想去上班,是因為自己去年一直為人際關係苦惱,加上休了長假,更不想去上班了!其實,這些人並非不想去上班,而是患了「假期症候群」!什麼是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或假期後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節後症候群,是一種於出現於長假期或節日後的一些徵狀,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心理學家的解釋,該症狀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正常心態。
  • 假期症候群請走開
    藝趣優選提醒:寶貝們多半患上了假期症候群,接下來的日子可能還會有上學恐懼症、睡眠紊亂症、美味症候群、旅遊後遺症……它具體表現為:難以集中學習、情緒低落、昏昏欲睡、失眠抑鬱、胃口欠佳甚至心悸、肌肉酸痛等等。 假期症候群往往是寶貝們假期出遊過度勞累造成的。
  • 多半是「假期症候群」惹的禍!快看看你中招了嗎?
    這幾點是「假期症候群」症狀如果說節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節後則是「心留在老家沒回來」直接導致了上班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下話不多說來看看下列幾種症狀你中了幾招?,這增加了焦慮,加劇了假期後症候群的症狀。多吃些蘋果可以慢慢緩解這些症狀。六種遠離「假期症候群」的方法不想上班?想接著放假?
  • 「假期一條龍,上班一條蟲」——解析假期症候群背後的心理邏輯
    假期餘額已經耗盡,8天的小長假讓小夥伴們徹底放鬆了一把。當再次回到工作崗位上,不少人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睏倦、乏力、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焦慮、厭食、神經衰弱等症狀。只要具備這些情況,基本就是假期症候群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是假期症候群?
  • 胸悶、難受不想上班多半是假期症候群惹的禍!快看看你中招了嗎?
    由於多日不見,聚會往往其樂融融、觥籌交錯……通常情況是:你請我吃飯來,我請你唱歌;你幫我買菜來,我陪你打掃……當爹娘把一桌子大閘蟹、清蒸魚、甜點、水果…..擺在你面前,你能有意志力拒絕?別逗了!你已成為沉溺網絡綜合症患者。除了上述症狀,附加生理表現還包括:頭重腳輕、看東西重影、肩頸痛、手指麻木等等。
  • 多囊症候群 患上多囊症候群有什麼症狀
    女人的一旦過了一定的年齡,身體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卵巢,當出現內分泌以及新陳代謝出現問題的話,就會引起多囊症候群,那您知道女人應該如何對多囊卵巢症候群診斷呢?患上多囊卵巢症候群診斷有什麼症狀呢?那就來看看女性多囊卵巢症候群治療的知識吧。
  • 三招教你解決加強版「假期症候群」
    當學生們滿心歡喜地等著回校時,又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出現了——剛過完「史上最長」的假期,會不會又迎來「史上最強」的假期症候群?一時之間,開學的欣喜變成了不安,睡不著、心裡躁等症狀仿佛已經提前降臨,讓人忍不住想大喊一句:「史上最強版」假期症候群,請你離我遠點!
  • 秋冬乾燥症候群高發 出現這些症狀你要注意
    乾燥症候群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偏愛40歲以上的女性。由於早期症狀不典型且缺少特異性,乾燥症候群極易被患者忽視,就診時往往已發病較長時間,出現了一系列病理損害。一、出現哪些症狀要懷疑乾燥症候群?
  • 教你幾招幫寶寶擺脫"假期症候群"
    身體乏力、睏倦、焦躁不安或失眠……長假過後,這些「假期症候群」找到你了沒?其實,對於即將回歸幼兒園的寶寶來說,假期同樣顯示「餘額不足」……家長們也不要忽視了我們的寶寶們,他們也面臨假期的結束和幼兒園生活的開始,尤其是一些剛剛上了幾個月幼兒園、第一次放寒假的寶寶們,他們也會和成人一樣出現「假期症候群」。
  • 多囊卵巢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多囊卵巢症候群是育齡期女性常見且複雜的一種疾病,具體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認為與代謝、內分泌異常有關,以高雄激素血症和慢性無排卵為主要特點。那你知道常見的多囊卵巢症候群的症狀嗎?
  • 開學了,開學恐懼症的4大症狀,你中了幾條?
    一轉眼又到了九月份開學的季節,由於疫情關係,同學們度過了幾個月寒暑假連起來的超長假期,有些同學認為,開學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終於熱鬧了,終於可以與同學好友見面了,終於不用整日宅在家裡上網課常日無聊了,終於不用聽父母的嘮叨了。
  • 孩子假期結束是另一場噩夢開始?分離焦慮、開學症候群解決妙招
    症狀二:孩子進到教室後,家長守在窗邊遲遲不肯離去,看到孩子開心交新朋友竟然有股淡淡的哀傷。症狀三:將孩子送到學校後,總會過於擔心孩子生病、有狀況,以至於無法專注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一段過渡期,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能發現孩子的適應力比你想像中更強!初入幼兒園新生.克服分離焦慮症狀一:爸媽已經送到幼兒園門口,孩子哭著不肯走進學校,甚至哭到嘔吐、肚子痛。症狀二:孩子好不容易進到教室,卻不想和同學互動,對課堂的參與度也很低。
  • 得了「假期症候群」,能靠請假續命嗎?
    這種「症候群」的常見「症狀」有失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疲倦、食欲不振、懷舊,沮喪等。根據英國《鏡報》在 2017 年的一篇文章稱,有 57% 的英國人在假期回家後,會產生沮喪感。而這種沮喪感短則幾天,長的可以持續幾個星期……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人們在假期後容易低落?
  •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可是,你知道嗎?再有不到10天的時間,一天8至10節課密集轟炸的校園生活就要開啟了!那麼,在開學前,學生和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考學君就和大家聊聊「開學症候群」。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多是患上了這種「病」開學在即,懶散一個假期的孩子們就要緊張起來了。不過,緊張歸緊張,不少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放鬆狀態緩過來。
  • 假期過去該如何緩解「節後症候群」?這4件事情要做好,可幫你緩解
    過長期是令人開心的一件事情,也往往在開心的過程中感覺時間飛快流逝,很多人在假期過去會因為不適應而導致出現節後症候群。在各種歡樂中度過會使人沒辦法快速調節適應,因此,在十一長假後要採取措施,緩解節後症候群。
  • 雙節後假日症候群高發 南通心理專家來「支招」
    中秋節與國慶節相遇,讓大家迎來了多年難遇的超級假期。長假過後,不少人都會出現情緒低落、緊張、疲倦等症狀,這些狀況就是人們常說的「假日症候群」。那麼如何擺脫「假日症候群」呢?心理專家為廣大市民「支招」。南通市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醫師戴偉華介紹,這兩天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在門診已形成小高峰。在假期間,很多人打亂了正常的作息時間,破壞了飲食規律,人體各器官都超負荷運轉,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同時面對重新開始的工作和學習,形成生理心理上的雙重壓力,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假期症候群,它具體表現為難以集中精神工作和學習、情緒低落、昏昏欲睡、失眠抑鬱、胃口欠佳甚至心悸、肌肉酸痛等等。
  • 開學季 「假期症候群」不容忽視
    有不少學生不能順利從「暑假模式」切換到「校園模式」,存在著「假期症候群」的情況。醫生建議,學生應及時調整好作息時間,放鬆心態,以最佳狀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經歷了長時間的假期,在開學之前,學生所表現出的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生理及心理上的表現,就是我們所說的「假期綜合症」。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暑假生活不規律,學生的學習與休閒活動沒有合理計劃。
  • 小心「假期症候群」!記住這三招,讓你快速「滿血復活」!
    休息了這麼長時間,你有沒有突然覺得自己有點食睡不安、疲憊倦怠、情緒不高,你有可能患上了「假期症候群」。什麼是"假期症候群"?指節假日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表現,感覺提不起精神,上班和學習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神經衰弱等症狀。
  • 學會這三招 跟「假期症候群」說再見
    休息了這麼長時間,你有沒有突然覺得自己有點食睡不安、疲憊倦怠、情緒不高,你有可能患上了「假期症候群」。什麼是"假期症候群"? 指節假日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表現,感覺提不起精神,上班和學習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神經衰弱等症狀
  • 假期結束,如何擺脫「假期症候群」?做到這4點,輕鬆上班
    國慶的假期餘額不足,馬上就要迎來上班的日子,休息了七天,是不是感覺過的很快,怎麼感覺才過一兩天就要上班了。休息了七天,是不是就是浪了七天,這七天,暴飲暴食、熬夜、追劇、追綜藝、走南闖北、在路上過節等等到讓自己耗費了所有的精力。這個時候,就開始食睡不安、疲憊倦怠、情緒不高、不想上班,這就是假期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