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和孩子在溝通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情況,孩子可能今天想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聊聊今天的心情,但是父母可能看到孩子當時的狀態,就著急發脾氣上火,並且可能一直責怪孩子學習不努力,造成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點沒在一個層次上,所以一旦雙方開始溝通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激烈的爭執,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覺得孩子不懂自己的用心良苦,於是雙方相互爭執不休,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希望家長不僅僅只是看到學習,還需要可以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畢竟學習只是孩子一部分,他們還有他們的生活,興趣,一切如果都繞不開學習,孩子背負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後面,肯定有一對有問題的家長」。
家長如果和青春期的孩子,在相互溝通中遇到了難題,家長應做到及時的反思和糾錯。因為雙方出現了問題,那麼這個問題不可能只存在孩子身上,家長的身上肯定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那麼家長要怎麼和孩子溝通呢?
1、家長應該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如果孩子今天放學回家,看著愁眉苦臉或者不高興,首先家長先不要詢問今天在學校學習各方面的情況,而是讓孩子可以先適當的休息,然後再慢慢的進入主題和孩子聊聊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了,是因為什麼不開心,可以和我們講一講,也許爸爸或者媽媽可以幫助他們解開自己的疑惑,或者孩子在學校犯錯了,進門也不要一頓的臭罵,而是應該先了解清楚孩子當時的狀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舉動,來幫助孩子疏導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可以和朋友一樣的溝通和理解自己。
2、家長應該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在孩子面前建議不要隨意的宣洩自己的情緒,因為在孩子面前崩潰或者發洩自己的情緒,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總是喜歡宣洩自己的脾氣,並且只顧及到自己,沒顧及到他們的感受,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只在意自己的情緒和事情,不會去管他們,所以當父母覺得自己的情緒控制不住的時候,先冷靜的離開,不要在孩子面前發洩。
3、和孩子聊天的話題可以多樣化,不要一直不斷的提到學習;孩子可能每天都在學習,所以一旦和孩子聊多了學習的話題,會讓他們覺得在父母眼裡只有學習,而沒有關注他個人本身的其他事情。
所以建議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可以多樣化,不要一直提到學習,這樣避免孩子因為學習的話題而煩躁,多多關注孩子本身的想法,除了成績和學習之外,多多的了解孩子,談談各方面的興趣和生活,讓孩子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其他的關注點。
所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需要用心的走進孩子的世界去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並且可以和他們聊除了學習之外的一切事情,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和陪伴,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和父母說,並且把父母可以當做他們的朋友去交流,這可能就是最理想的親子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