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緊張?不是孩子不懂事,是溝通出了問題,可試試3個技巧

2020-08-27 彩彩育兒

很多家長和孩子在溝通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情況,孩子可能今天想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聊聊今天的心情,但是父母可能看到孩子當時的狀態,就著急發脾氣上火,並且可能一直責怪孩子學習不努力,造成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點沒在一個層次上,所以一旦雙方開始溝通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激烈的爭執,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覺得孩子不懂自己的用心良苦,於是雙方相互爭執不休,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希望家長不僅僅只是看到學習,還需要可以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畢竟學習只是孩子一部分,他們還有他們的生活,興趣,一切如果都繞不開學習,孩子背負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後面,肯定有一對有問題的家長」。

家長如果和青春期的孩子,在相互溝通中遇到了難題,家長應做到及時的反思和糾錯。因為雙方出現了問題,那麼這個問題不可能只存在孩子身上,家長的身上肯定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那麼家長要怎麼和孩子溝通呢?

1、家長應該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如果孩子今天放學回家,看著愁眉苦臉或者不高興,首先家長先不要詢問今天在學校學習各方面的情況,而是讓孩子可以先適當的休息,然後再慢慢的進入主題和孩子聊聊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了,是因為什麼不開心,可以和我們講一講,也許爸爸或者媽媽可以幫助他們解開自己的疑惑,或者孩子在學校犯錯了,進門也不要一頓的臭罵,而是應該先了解清楚孩子當時的狀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舉動,來幫助孩子疏導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可以和朋友一樣的溝通和理解自己。

2、家長應該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在孩子面前建議不要隨意的宣洩自己的情緒,因為在孩子面前崩潰或者發洩自己的情緒,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總是喜歡宣洩自己的脾氣,並且只顧及到自己,沒顧及到他們的感受,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只在意自己的情緒和事情,不會去管他們,所以當父母覺得自己的情緒控制不住的時候,先冷靜的離開,不要在孩子面前發洩。

3、和孩子聊天的話題可以多樣化,不要一直不斷的提到學習;孩子可能每天都在學習,所以一旦和孩子聊多了學習的話題,會讓他們覺得在父母眼裡只有學習,而沒有關注他個人本身的其他事情。

所以建議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可以多樣化,不要一直提到學習,這樣避免孩子因為學習的話題而煩躁,多多關注孩子本身的想法,除了成績和學習之外,多多的了解孩子,談談各方面的興趣和生活,讓孩子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其他的關注點。

所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需要用心的走進孩子的世界去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並且可以和他們聊除了學習之外的一切事情,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和陪伴,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和父母說,並且把父母可以當做他們的朋友去交流,這可能就是最理想的親子關係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情緒爆發,父母感到棘手,8個溝通技巧,恢復親子溝通與和解
    這句話看似沒啥特別之處,但如果我們認真去揣摩,就會發現,這就是父母站在女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所謂站在孩子的角度,前提是俯下身來。現實中,很多親子關係之所以衝突不斷、關係緊張,其根本原因是:父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沒有俯下身子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無形之中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落差」,而這種「落差」就會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一道障礙。
  • 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父母學會三個技巧,可與他成為好朋友
    她的兒子安安比我兒子卡卡大半個月,兩個孩子一見如故,很快便熟了。他們進去書房後,小薇對我說:「我好羨慕你啊,和卡卡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安安太叛逆了,平時無論我說什麼他都不聽,母子經常像仇人一樣吵架。」小薇告訴我,其安安小時候,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很親密、很融洽的,但是,自從安安上了三年級後,親子關係突然就變得緊張起來。
  • 關係大於教育,孩子出問題,試試從重建親子關係開始
    「為什麼我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呢,天天跟我對著幹,真是上輩子欠了他…….」家長很崩潰,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孩子一點也不配合。本來是出於「為了你好」,結果卻搞得雞飛狗跳。這就是親子關係出問題了。太多人沒有意識到,好的親子關係在一個孩子的一生成長中的重要性。
  • 16個親子溝通技巧,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不少家長反饋,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多說話,更別提談心了,這就使親子關係受到了影響。細品下面的16個親子溝通技巧,對你一定有幫助。高效溝通:廁所燈沒關提示:指責會引起對抗,直接描述問題能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動力。02 給予替代方案不當溝通:再往牆上畫,我打斷你的手。高效溝通:牆不是用來畫畫的,紙才是用來畫畫的(給孩子一張大紙)。
  • 孩子怎麼說都不聽,家長要懂親子溝通的藝術,試試「五指大法」
    如今教育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頭等大事了,特別在現在的理念下似乎孩子都打罵不得,面對孩子叛逆、難管教、頂嘴、不聽話等等表現,家長也都頭疼不已,恨不得有一個機器可以將孩子瞬間變成乖寶寶。但其實確實存在能夠讓孩子變得聽話懂事好交流的&34;,那就是正確的溝通技巧。
  • 想讓孩子省心懂事,良好親子關係是基礎,簡單3招改善親子關係
    孩子嬰兒時期,是否本能的不願接受你的懷抱?幼兒時期,是否不願你來陪玩,對你教的內容不感興趣?少年時期,是否願意聽老師、同學的話,都不願意聽你的?青春期時,是否幾乎和你無話可說,他的心事你更不曾知曉?漸漸地,你是否覺得你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遠到除了吃、穿、用度的話題外,再無其他可談?
  • 總跟孩子溝通不到一塊?試試「U型溝通」,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
    不知道大多數的父母是否有這樣一種感受:不管我說什麼,孩子總是不聽我說,非要和我吵上一架,可我都是為了他好。其實很多的中國家長在跟孩子溝通方面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甚至他們喜歡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其實家長都是為了子們好,可這份愛就是不能用它原本的含義去表達給孩子聽。
  • 親子溝通技巧3  問題的歸屬
    今天我們開始親子溝通技巧第三講。上次我們講了行為衝突中行為的概念,行為與行為評判的區別,以及行為的分類。其中我們講了家長對孩子行為的不接受,因為這些行為影響了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導致自己不愉快。這個過程中,是誰有問題呢? 今天我們開始講問題的歸屬,我們這裡說的問題,不是誰做錯了什麼,而是誰的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有不舒服的感受。
  • 3個親子溝通小技巧,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智慧父母提前看
    父母與孩子之間日常的情緒和溝通方式,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養成。積極正向的溝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而建立良好溝通的基礎一定是從父母好好說話開始的。3個親子溝通小技巧,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智慧父母提前看!
  • 孩子把你的話當耳旁風?不妨試試這四個親子溝通技巧
    朋友家孩子今年十歲,但特別不聽大人的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認錯態度永遠比實際行動要好,可這有什麼用啊?孩子不聽話,家長也很無奈,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其實,試試這些小技巧讓親子溝通暢通無阻。當口頭溝通已經無效,可以試試肢體語言,因為很多時候,不好的話還不如不說。蹲下來與孩子平視,雙手扶著孩子肩膀,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時孩子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不妨等他片刻;不要在孩子背對你時,嘗試與孩子溝通,因為孩子與你沒有眼神交流,正專注於自己手上的事情,可能真的沒有聽到你說了什麼,更別提配合你採取什麼行動了。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由於溝通的不暢,很多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陷入了僵局。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父母感覺孩子不懂良苦用心。雙方都有道理,可又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那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呢?建立良好溝通三部曲如果問家長,良好溝通的基礎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會說是「尊重」!是的,就是相互間的尊重,親子間良好溝通的基礎也是尊重。
  • ...的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壹心哥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壹心大哥希望通過親子溝通心得體會分享,讓你能快速掌握親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今天分享主題的是第三個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 我們都說現在的孩子是隨著網際網路和手機一同成長起來,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能力和速度,遠遠快於很多做父母的,他們掌握信息和知識速度,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 父母們,孩子不上網課寫作業,親子關係緊張?試試「積極傾聽法」
    有人說家長太累,既要復工復產,又要家長裡短,現在還要兼職當孩子的老師。也有人說孩子家長都有錯,孩子不知好歹,家長脾氣暴躁搞暴力,親子關係不緊張才怪。戈登博士以其創建的『「戈登方法」而聞名,這一方法起初用於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發展後為一種適用於改善所有關係的溝通模式。託馬斯·戈登博士因此三次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人,受邀為美國白宮兒童顧問。同時被譽為「溝通之父」。P.E.T.是「父母效能訓練」(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這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
  • 親子溝通,父母一定要掌握3個小技巧,孩子聽話又乖巧
    很多父母大嘆和孩子難以溝通,或是已經盡力去和孩子「溝通」,但親子關係還是不太融洽。其實,孩子和大人的溝通方式有所不同。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親子溝通技巧發揮了關鍵作用。親子溝通,父母一定要掌握3個小技巧,孩子聽話又乖巧!
  • 孩子不愛聽你說話?親子溝通有技巧,五個訣竅要記牢
    孩子6歲以後開始有思辨能力,開始質疑父母的權。具體表現為不聽話、頂嘴、逆反等現象。這時候父母管孩子經常會出現爭吵、孩子決絕溝通的情況,雙方都氣的夠嗆。如何跟孩子加強溝通呢?掌握下面五個竅門,讓你跟孩子的溝通更順暢。
  • 家庭關係中總會有親子衝突,面對親子衝突,巧用3R法則應對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有衝突,家庭中也不例外,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家孩子越來越難管教,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大部分家長都只會覺得是孩子不聽話,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呢?
  • 《親子關係全面技巧》:每一段親密親子關係,都是用心經營得來的
    今天想向大家推薦的書籍是,李中瑩老師的《親子關係全面技巧》 李中瑩老師簡介《親子關係全面技巧》 對於學前教育專業出身的我來說,搞定寶寶不是件難事。 但和家長溝通是個薄弱項。 家長提的問題,常會超出了在校時學的知識範圍和溝通方式。 和家長溝通的知識,是急需補充的。 學術性思維的我,第一反應就是看書。
  •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12種絆腳石讓親子關係陷入困境
    在P.E.T 父母效能的書中戈登博士強調,要成為能夠給孩子支持的父母,父母的說話方式非常重要。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親子間的每一次交流,就好像正拿著一塊塊的磚建築這他們之間的「關係宮殿」,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了解自己在父母眼中的模樣。在親子溝通中有12種絆腳石溝通往往被大家所忽視。
  • 孩子難管教、不聽話?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由此,作者在《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中提出了「自然管教的七條原則」。 七條原則不是具體的技巧或者策略,而是關愛、原則和見解,旨在喚醒父母的教養直覺。接下來,孩子可能會表現的很聽話,但他的反應是出於焦慮心理。 和孩子打分離牌,父母要付出的代價很大:被分離威脅大的孩子,想要依戀父母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滿足,持續的焦慮和不安全感,讓孩子無法培養出真正的個性和獨立的自我。這樣的孩子,可能會非常「聽話」,但卻缺乏活力。
  • 親子溝通技巧5 12個絆腳石
    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父母就會不由自主的被帶進去,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給孩子提供幫助,比如:教導、詢問、建議、讚美等。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善意,但是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時,這些協助方式並不能幫助孩子,反而會給孩子帶去更多的困擾,導致溝通無法進行。下面我們所講的12個反應方式,都是父母常用的。記著我們說的問題哦,不是誰錯了,而是誰有困擾,誰有不舒服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