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當孩子的監護人?民法典首次明確順位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父母雙亡

誰能當孩子的監護人?

李女士家住漢口,她的哥哥有個8歲的孩子小明,不幸的是哥哥和嫂子因車禍雙雙離世,小明成了孤兒,小明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已不在世。

李女士作為孩子的姑姑想申請作為侄子小明的監護人,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卻不知道是否可行。

對於這種情況

民法典有了規定

民法典第27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與《民法總則》相比,《民法典》首次規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其他監護人的順位問題。

同時,其他個人或者組織擔任監護人,只需要本人願意,不再要求關係密切。此外,新增了民政部門作為審核部門。

湖北多能律師事務所易倩律師表示:

李女士作為小明的姑姑,有監護能力,也願意主動照顧小明,依據此規定,李女士在徵求小明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同意後,可作為小明的監護人,監督、保護小明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民事權益。

她表示,監護順序的固定有利於儘快穩定監護關係,為了更好地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尊重被監護人意願,法定順序還可在法定情形下通過法律行為或有關機關的指定予以變更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監護人「失聯」?誰負責
    民法典|監護人「失聯」? 關注我↑↑↑帶您走進城關法院民法典監護人失聯誰負責疫情期間,一則「家人隔離17歲腦癱兒獨自在家6天死亡」的新聞引發熱議。
  • 民法典小劇場 | 父母被隔離,孩子誰來管?
    民法典小劇場 | 父母被隔離,孩子誰來管?「臨時留守兒童」,誰能幫助監護缺失的兒童及家庭渡過難關呢?而這個問題在即將實施的民法典中可以找到明確答案。《民法典》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在總則編對我國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第三十四條新增第四款:因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 長期帶孫子的奶奶能贏得撫養權嗎?法院:父母是第一順位監護人
    照顧孩子的婆婆能不能爭過孩子的生母?日前,郴州桂陽縣法院通報了該案。 何某的兒子彭某在2013年與黃某結婚,生下兩個小孩。2018年彭某因病去世,關於小孩的撫養權和監護權問題,婆媳之間產生爭執。兒媳黃某則辯稱,撫養子女是為人父母的基本義務,同時也是基本權利,父母是子女的第一順位法定監護人。黃某並非不履行撫養兩個小孩的義務,而是婆婆在其丈夫去世後,將其趕出家門,不讓黃某與兩個小孩見面。 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據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才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 生活中的民法典丨哪些人可以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審判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優秀法律文化,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成果,民法典的頒布標誌著我國民事權利保護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被稱為日常生活的「法律百科全書」。
  • 孩子可以跟誰姓?爸爸?媽媽?奶奶?姥姥?民法典有了明確說法
    在所謂的「冠姓權」的討論中,大家討論的是「父母中的哪一方可以決定孩子的姓是隨自己」。可是你知道嗎?孩子該跟誰姓,在法律層面,從來不是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 【民法典·她權益】誰是你的近親屬?
    【民法典·她權益】誰是你的近親屬?在民法典頒布前,關於「近親屬」的範圍,不同法律之間的提法並不完全一致,家庭成員也不是一個明確的法律概念。民法典首次對親屬、近親屬及家庭成員的範圍進行了釐清。這讓人們對法律上的親屬關係具有了可預期性,比如人們可以預判,假如有一天自己喪失了民事行為能力,哪些人可以擔任監護人幫自己處理財產;假如有一天,自己生命垂危,哪些人可以代替自己決定醫療方案。
  • 石家莊女嬰墜樓背後:如何監督監護人?
    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未有效履行監護職責,誰來監督?如何及時發現並救助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特別是嬰幼兒? 女嬰父母應擔何責? 女嬰為何會從五樓墜落?據媒體報導,女嬰墜樓時,只有其母魏某在場,魏某精神狀況異常,女嬰父親鄭某稱「可能是她發脾氣的時候不小心(把女嬰)扔下去的」。據石家莊橋西區友誼街道辦事處通報,公安機關已立案。
  • 民法典--【「典」亮生活③】因疫情導致監護人被隔離,孩子誰來照顧?
    民法典>它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它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每日一題「典」亮生活還可能得到神秘禮物行動吧~正確答案:A 孩子的情況符合《民法典》第三十四條 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 【解讀民法典】最有利於被監護人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三十五條。
  • 順位一變,統籌變正讀,二三四順位翻身變為一順位!
    1、與戶籍地一致,且產權人是監護人,監護人100%產權,第一順位; 2、與戶籍地一致,且產權人是四老,監護人無房,第二順位;3、與戶籍地一致,且產權人是監護人(非全產權),第三順位;4、與戶籍地一致,且產權人是四老,監護人有房,第四順位
  • 【普法課堂】民法典,這樣講給孩子聽!
    ——民法典明確: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給遊戲充值大額金錢,在法律上相當於與遊戲服務提供商籤訂了服務合同,這需要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通俗說,未成年人充值是無效的。
  • 《民法典》解讀二十六:監護人
    假如父母雙亡,誰能當孩子的監護人?案例:李女士家住漢口,她的哥哥有個8歲的孩子小明,不幸的是哥哥和嫂子因車禍雙雙離世,小明成了孤兒,小明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已不在世。李女士作為孩子的姑姑想申請作為侄子小明的監護人,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卻不知道是否可行。
  • 【民法典】 新增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的法定範圍:誰才是你的「真...
    誰才是你的「真」親屬呢?《民法典》對前述問題進行了明確回應,詳細地劃定了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範圍,我們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並非是自己的近親屬,僅是親屬,即使與其共同生活也不稱其為自己的家庭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七條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 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撤銷監護人的監護資格?民法典給予了詳細規定
    民法典逐條解析第三十五條 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 【聚焦民法典】第五期:父母因疫情被隔離,孩子誰來監護?未成年遭...
    更為未成年人撐起保護傘無論是尚未出生的胎兒不諳世事的孩童還是蓬勃朝氣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父母因疫情被隔離,孩子誰來監護?讓「央視社會與法」帶您和孩子一起讀懂民法典↓↓↓胎兒享有繼承、接受贈與的權利阿寶婚後不久,丈夫不幸身亡,此時她已有孕在身。阿寶因丈夫遺產分割問題與公婆發生矛盾。那麼,阿寶腹中的胎兒能繼承遺產嗎?
  • 家長被隔離,孩子無人照料怎麼辦?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
    公眾為年輕生命逝去感到惋惜的同時,也陷入深思:疫情期間,誰能幫助監護缺失的兒童及家庭渡過難關呢?而這個問題在即將實施的民法典中可以找到明確答案。張勇利說:「民法典回應了百姓的關切,明確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家長被隔離,孩子無人照料怎麼辦?
    公眾為年輕生命逝去感到惋惜的同時,也陷入深思:疫情期間,誰能幫助監護缺失的兒童及家庭渡過難關呢?而這個問題在即將實施的民法典中可以找到明確答案。  張勇利說:「民法典回應了百姓的關切,明確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 【民法典】監護人資格被撤銷,負擔義務照常
    監護人的資格被撤銷後,對被監護人的負擔義務繼續履行!請看民法典相關法條:第三十七條 依法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 ​​​​
  • 未成年人合法收入歸誰?最高檢檢察長法治課上解讀民法典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 「某地16歲孩子疫情期間打賞主播160萬,家長向平臺索要未果,將平臺訴至法庭,後經和解,平臺最終返還金額。」「父母為孩子取名為『北雁雲依』,在派出所落戶登記時,被民警告知擬被登記人員姓名不隨父姓不隨母姓,不符合辦理出生登記條件。」
  • 走進「民法典」|「糊塗」之前先選定監護人!看民法典如何保護老年...
    民法典作為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對於廣大老年人來講,這部法律更是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劉大媽的老伴兒去世的早,在誰來擔任她的法定代理人參與繼承訴訟的問題上,一兒一女爭得面紅耳赤。案件審理陷入僵局,劉大媽的合法權益也無法得到維護。後經過劉大媽兒女的申請,法院宣告劉大媽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結合實際情況指定兒子為劉大媽的監護人。兒子藉此身份代表劉大媽參與訴訟,才讓劉大媽依法繼承了父母的遺產,頗費了一番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