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多數老師是不敢懲戒犯錯罰學生的。
老師懲戒了學生,稍顯嚴厲,有些不明事理的家長就會找到學校、教育部門,要求老師道歉、賠償,老師輕則顏面無存,身敗名裂,重則開除教職,丟掉飯碗。
老師在「一朝被蛇咬」後,對無法無天的學生只好不聞不問。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曾經,有一則學生和老師互扇耳光的視頻驚爆網絡:
視頻中,女教師對男生進行批評教育,男生頂撞老師,女老師被激怒,猛扇男生一耳光。男生也不甘示弱,回擊了老師一個耳光。
在學校,老師不敢管。在家裡,家長則捨不得管!
父母管教孩子,老師管教學生,自古以來天經地義。初會學話的小兒都會念「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是現在,父母不願教,老師不敢嚴,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徹底扭曲。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做過一次演講,題目叫《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其中有一段話我很認同:
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2016年《歡樂頌》熱播,劇中懂事暖心的小安迪圈粉無數。小安迪就是劉濤的女兒王紫嫣出演的,7歲的小姑娘已經很會照顧弟弟。劉濤曾驕傲地說,一雙兒女都挺懂事。
有一次上《金星脫口秀》,金星問劉濤的教育秘訣。
劉濤說:女孩子從小要懂規矩,不能過於隨意隨性,「對孩子不能一味遷就,孩子必須要有一個能夠管得住他的人」。
說得真好!孩子必須要有一個能夠管得住他的人!然而,現在很多孩子連天王老子都管不住,更別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過去,遇到孩子不聽話,家長會寄希望於學校。他們說:「等到了學校就好了,自然會有老師管著他!」把孩子交到老師手裡時,還不忘再三叮囑:「不聽話,你就打!」
我們小時候,孩子幾乎都是怕老師的,再不怕父母的孩子,對老師還是有些敬畏的。
人應該有敬畏之心。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覺約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軌之事。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孩子連老師也不怕了。不但不怕老師,還敢辱罵老師、惡搞老師,甚至敢打老師。
曾有一個視頻,兩名高中男生圍毆老師,還對著鏡頭嘶吼:「我是學生,你們能把我怎樣?」
這就是被全社會寵得無法無天的孩子!
只是,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那些無法無天的孩子!
記得這則新聞嗎?一個熊孩子拿水往親戚的鋼琴鍵上倒,孩子爹媽以「哎呀,小孩子不懂事」推脫,還反說「好心幫忙洗琴」。親戚不好發火,於是笑眯眯誇熊孩子幹得好——後來熊孩子再接再厲,在商場用可樂「洗」了一架60多萬的進口鋼琴,被索賠19.8萬折舊費。
你捨不得教育孩子,社會會狠狠地教育他!
在中國式教育的嬌寵之下,讓學生罰站也如走鋼絲。但多年以後,因一種積習所引發的重創,該是多麼痛的領悟啊!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最近幾十年,國人通過各種渠道學習了西方先進開明的民主教育理念,注意到了對孩子們身心的保護,將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的「戒尺」輕易扔掉,卻沒有學到西方對問題學生的懲治手段和法律法規,導致教育用「一條腿」走路,自然容易變得畸形。
只用表揚和哄去教育孩子,期望單純用感化去教育問題學生,只是「雞湯大師們」的一廂情願。
教育必須有相應的懲戒制度,這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
幾乎所有的美國學校都有禁閉室,學校有權將違紀學生停課、關禁閉、周六返校禁閉、開除直至送少年懲戒學校。
韓國有《大韓民國教育處罰法》,包括允許使用長度不超過100釐米、厚度不超過1釐米的戒尺打男女學生的小腿。
英國《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規定,教師有懲罰不規矩學生的法定權利,包括:罰寫作文、周末禁閉、校長懲戒、停學。體罰包括允許打手心,每雙手不超過三次,允許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過六下……
我們當然不提倡恢復體罰制度。
但是,如果只維護孩子的權利,而不強調他們的責任,如果孩子可以隨意挑戰秩序而沒有任何懲戒,家長和老師只能說服,只能作所謂的「思想工作」,那這種教育制度是不是有效的?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是一種隔靴搔癢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溺子如弒子。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讚美中長大,適宜的批評有百利而無一害。孩子如同樹苗,如不及時修枝剪杈,極易長成「歪脖子樹」。
家長不僅要自己嚴格教子,還應和老師形成統一戰線,同心同德,形成合力。絕大部分老師是為了孩子好,批評是「愛之深、責之切」。只要批評得對,家長就應該支持老師。
很多人長大後對老師充滿感激,就是因為老師及時給出批評,「懸崖勒馬」,避免了更嚴重的後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師感慨,畢業後真正感恩老師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評多的學生。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
別把孩子當成摸不得、碰不得的稀有動物。越是稀有物種,生命力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