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老少齊上陣打鬼子:狼牙山五壯士式的英雄在掛雲山阻擊戰二

2020-12-11 陳天刑

日軍進攻掛雲山,是和偽軍配合作戰的。

敵人進攻

10點多鐘,敵人發起四面進攻。

在北面的嶺口,架起了兩門山炮向掛雲山猛轟。

在西側的山頭,約一個營的敵人爬上掛雲山兩側距離主峰很近的鍋帽山等主峰上,用十幾挺輕重機槍向主峰西部掃射。

東面、南面黃巖嶺、騎鞍寨上的敵人,約四、五個連的兵力,以幾十挺機槍和小炮向掛雲山主峰和臥狼堖、三堵牆猛烈射擊。

一時間炮聲、機槍聲連成一片。一陣山炮過後,在機槍的掩護下,偽軍在前,日軍督後,從西側的「之」字形的登山小道上發起進攻。

從這些記載來看,日偽軍進攻掛雲山的主要兵力,大概是在兩三個營,也就是一千多人的水平。其中,還是偽軍為主。這些偽軍行動遲緩,作戰意志不強,遠遠的隔著山頭打槍打炮,看起來聲勢浩大,實際命中率堪憂。

我軍依託地形防禦

我軍大多數是民兵,武器又比較老舊,射擊技術也不好,所以,採取的是依託地形,把敵人放近了打的戰術。日偽軍進攻時都躲在戰壕裡,當敵人爬到距陣地幾十來米遠的地方時,在一聲「打」的高喊聲中,密集的子彈射和手榴彈突然投向敵群。這樣的排槍齊射,特別是兩支花機關衝鋒鎗交叉掃射,加上頭頂的手榴彈雨,對於作戰意志不強的敵人,是非常有效的。日偽軍的連續兩次進攻,都被英勇的戰士們用步槍和手榴彈擊退。

敵人看到這樣不能攻上去,於是改變了戰術。除加強火力掃射外,開始了「車輪進攻」。一群群敵軍象蝗蟲一樣向上湧來,第一部分剛被打下去,第二部分又上來了,第三部分也跟著上來。這種不間斷的連續進攻,並無什麼戰術配合,而且地形狹窄,主峰的攻山道路只有一條,所以自然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多少效果。

與此同時,進攻東面臥狼惱陣地的敵人,在機槍、山炮掩護下,沿東面的盤道向臥狼堖東面的三堵牆進攻,戰士們用排子槍一次次把敵人打死在三堵牆下,直到中午時分,敵人連三堵牆也沒有佔領。

日軍飛機偵察調整部署

整整一個上午,敵人組織了幾十次的進攻,一直不能衝上掛雲山。

掛雲山上到底有多少八路軍?估計當時的日軍也很迷惑。這時候應該有經典橋段:

偽軍團長狼狽的跑到日軍督戰的中隊長面前:「太君,八路兵力太多,火力太強,弟兄們衝了十幾次,實在是打不上去啊」。

日軍中隊長不由分說,就是一頓耳光:「廢物!」

然後漢奸翻譯官從中勸解:「太君,我看這股八路軍不凡,遠距離有機槍,衝上去又有衝鋒鎗和手榴彈,怕是八路的主力啊。」

日軍軍官一聽也是猶豫:別是抓到了大魚?於是趕緊命令電臺,聯繫駐石家莊的總部。總部就派了一架飛機,前來偵察。

這一來一去的,加上飛機加油起飛,沒有一兩個小時下不來,這就把正午時間都耽誤過去了。

在這個空隙中,山上山下都比較寧靜。中隊長李鴻山和呂秀蘭分頭檢查了戰況。當時李鴻山正患瘧疾,發著高燒。當他們檢查完畢,在掛雲山東端的老君廟後邊碰頭時,敵人的飛機偵察完畢,飛走了。這時候敵人的山炮又響了。這時李隊長正在爬往懸崖邊的一塊大石頭後觀察敵情,不料一發炮彈落在他身邊,當場犧牲。

呂秀蘭撿起李隊長的駁殼槍,讓區小隊的李芳芳代替自己在臥狼堖上指揮,她留在主峰,並要求同志們節省彈藥,多備石塊,狠狠打擊敵人。

指揮全山戰鬥的重任一下落在了呂秀蘭的肩上。這究竟是怎樣一位傳奇女子?

李秀蘭

呂秀蘭出生在邯鄲大名縣一個貧苦的農家,十五歲那年,家鄉發了大水,老百姓們沒法過日子,只能離鄉背井討生活,為了給女兒找條活路,父母把她賣到掛雲山下,井陘縣莊子頭村一戶人家當童養媳。

苦難的生活磨鍊了她剛強的性格。

抗日戰爭爆發後,她毅然剪掉辮子,參加抗日工作。她動員全村婦女做軍鞋,支援前線;她組織婦女慰問傷病員,鼓勵他們安心養傷,重上戰場;她還常和男民兵一起外出打遊擊。1939年,20歲的秀蘭參加了抗日區政府工作,後來當上了區武委會婦女部長。

1940年百團大戰一打響,她帶領男女民兵,配合主力部隊英勇作戰,哪裡危險上哪裡,在槍林彈雨中跑來跑去,割電線、炸橋梁,一夜行軍數十裡,吃苦耐勞勝過男子漢,在民兵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可以說,她的成長經歷,就是很普通的我國勞動人民,面對外辱,最自然的在反抗中成長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所在多有,毫不稀奇。但是一個兩個的不要緊,千個萬個,幾十萬幾百萬覺醒的群眾,這就是致命的!

這就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日軍猛攻東側

飛機偵察以後,日軍弄清楚了我軍的兵力規模和部署情況,很快搞清楚了戰場的重點,是在控制比主峰更高的臥狼堖上!

敵軍又開始衝鋒了。這次敵軍在佯攻西側的同時,集中火力強攻臥狼堖。而且,這次敵人的進攻非常兇狠,戰術動作高超而且行動迅猛,估計是動用了督戰的真正日軍。

臥狼堖上光禿禿的,守軍又只是民兵區小隊,敵人的火力很快就將我軍壓制,只有三中隊加強過來的機槍組還在還擊。他們讓民兵基幹隊撤離,自己獨守臥狼堖,打退了敵人的多次衝鋒。一個又一個的同志倒下了,最後只剩下了機槍手李芳芳。

敵人又一次衝上來時,李芳芳端起機槍橫掃一陣,子彈很快打光。他扔掉機槍,抓起手榴彈左右開弓甩了出去,只剩下了一顆手榴彈。李芳芳把戰友們的槍摔斷,一截一截地投向敵人。日軍見山上只有李芳芳一個人,便端著刺刀向他逼來,當敵人快撲到他身邊時,李芳芳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逼近的日軍同歸於盡。1940年10月4日《抗敵報》第四版,載有一篇由晉察冀社特派記者田×寫的《最後一顆手榴彈》。特摘錄部分:

這裡只有二十個戰士——他們守衛在最高的山嶺上。山嶺穿過雲的地帶以上,人們叫它「掛雲山」。從我們的主力轉移之後,敵人就把這個山嶺包圍了。我很尊敬,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死的面前,沒有一粒悲觀思想或崩潰思想,從二十個心裡流露出來;他們用一個聲音宣誓:打到最後。包圍是一夜了……敵人下了決心的,又帶著錯誤的幻覺,以為這裡是主力,幾乎五十倍的兵源,在這裡包圍著二十個,堅決不讓二十個反衝鋒獲得半分成功。第一次反衝鋒,敵人受了損失,二十個也受了損失。這真是打到最後了。二十個戰士把幾十發子彈都打光了,有的彈頭嵌進了敵人的心窩,有的則嗚嗚地響著悲壯的節奏落下無限深的荒涼的山谷裡;山嶺早霞浸著和勇士們的血,共同唱著最後爭鬥之歌——十九身上的血,把霧塊織成紅,霧一面漂泊著,又一面把山嶺染成紅的山嶺,這樣毫不痛苦的這了祖國可愛的山嶺,而且為了無數的八路軍,為了無數的人民捐助了生命,在那裡。這真是打到最後了。二十個戰士剩下最後的一個……可是敵人逼近了,要他活嗎?還不砍他的頭子,用腳把他的頭從掛雲山一直踢到天外嗎?最後的一顆手榴彈爆炸著。七八個敵人四分五裂的滾著……掛雲山黑著,悲哀著,憤怒著,大概也淌著眼淚吧……

記者的文筆有限,但是確實是寫出了心中的激情,戰士的英勇,確實是能讓天地動容!

基幹隊撤退和白雲洞

在機槍組堅守陣地的同時,守衛在主峰東面山峽處的區基幹隊員,也邊打邊撤,一路退下山來。日軍跟著撤退的基幹隊民兵,一路衝到了臥狼堖北壁的白雲洞口,這裡躲避了50多名群眾。敵人看到地上的有血跡,懷疑洞中有人,就先向裡喊話,裡面的群眾死死躲著沒有反應。看到到黑洞洞的洞口,裡面不知有多深,敵人不敢貿然進去,又著急追擊逃離的民兵,就向裡面打了一陣機關槍,扔了幾顆手雷走了。由於洞子曲折多彎,裡面的五十多名群眾安然無恙,逃過了一劫。

主峰的戰鬥

正在西邊指揮戰鬥的呂秀蘭,忽然聽到臥狼堖上的槍聲停了,知道情況不好,忙組織火力增援。這時,敵軍已經佔領了制高點,架起了機槍,從臥狼堖掃射過來。前去增援的同志,壓根衝不過去,被敵人壓制在老君廟後,只能用步槍,阻擊沿小路向上爬的敵人。

西邊的敵人這時也發狂似地硬打硬攻。守衛主峰的勇士們腹背受敵,而且在這個時候,唯二的兩支花機關衝鋒鎗,子彈也打光了。步槍所剩的子彈不多,只好用手榴彈和石頭還擊敵軍。

情況已經危在旦夕。

突圍戰鬥

在此情況下,繼續堅守已經不可能了。而且當時天色已不早,牽制敵人的任務已經完成,隱蔽在白雲洞的群眾,因敵人未發現也安然無恙,突圍的時刻到了!

於是戰士們把打光了子彈的花機關槍,藏到了老君廟匾額後面,由呂秀蘭帶領康英英等三中隊戰士,負責阻擊敵人,其他同志突圍。

突圍開始了,守在廟裡的五十多名同志,每人手拿兩顆手榴彈,一起甩向敵人,趁著敵人混亂,和爆炸的煙霧,從山後的一條石夾縫裡向下撤。可是敵人火力太猛,部分同志當場犧牲,有的被抓俘。據倖存者回憶,那犧牲的,大都是從陝北來的紅軍,他們與我們地方部隊合編在一起。山上那個指揮作戰的李隊長是江西人。

六壯士跳崖殉國

1962年7月20日的《石家莊日報》曾載有《浴血苦戰掛雲山》一文。文中敘述了李鴻(恆)山和呂秀蘭指揮戰鬥的經過,寫到「她(呂秀蘭)跳下懸崖,五個戰士也相繼撲了下去」,但沒有介紹這5位跳崖者的姓名和身份。後來根據時任三峪村支部書記康三竹,和參加過戰鬥的青抗先隊員康來羊、溫會祥回憶:

主峰上只剩下呂秀蘭、康英英、劉貴子等六人。呂秀蘭見此情形,狠狠地甩出幾顆手榴彈,把圍上來的敵人壓下去,六人趁機忙把手中的槍摔碎,抓起僅有的幾顆手榴彈,從廟裡衝出來,分頭奪路突圍。敵軍一看,只有6個人了,於是停止射擊,想抓活的。

呂秀蘭跑到西邊,見敵軍端著刺刀衝了上來,就又沿廟殿的後牆往東跑。可是東邊的敵軍也逼了過來,不等敵軍逼近,呂秀蘭縱身跳下懸崖。

緊跟在呂秀蘭身後的康三堂和李書祥也趁敵人未到身邊,從廟臺上跳下懸崖。

劉貴子從廟臺下跑出來後,幾個日軍緊追了過來。他一出南天門,又見四五個日軍從門外閃出上前抓他,也毫不猶豫地從南天門外的懸魂臺上跳了下去。

身體掛花的康英英和康二旦跳過西邊道旁的矮牆後,正碰敵人端著刺刀捅來,他倆轉過身,相繼從西邊跳下懸崖。

與狼牙山五壯士,和對崮山十四勇士不同的是,由於掛雲山實在太高,而且崖高坡陡,6位勇士都當場犧牲。

太陽落山時,日偽軍終於佔領掛雲山。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在掛雲山上頑強地抵抗了他們快一天的對方,竟然是地方「土八路」,顏面大失的日偽軍無臉久呆,用馬匹馱著傷員和屍體,不久就灰溜溜的離開了掛雲山。

據當地老人們講,阻擊戰後的第二天,區政府組織當地群眾上山清理戰場,山上山下到處是遺體,三中隊的戰士遺體具多,但都不知其姓名,第二天上山清理戰場時,看到血水從南天門流到山下,在玉皇廟的匾額後,發現了烈士們有意隱藏的那兩挺打光了子彈的花眼機槍,還撿起好多刺刀和被摔壞的槍枝,遍地都是炮彈皮和手榴彈柄蓋。

這次戰鬥,三中隊參戰50多人,自中隊長李鴻山以下,有等40多名同志壯烈犧牲。

「咱們在掛雲山上犧牲的,知道的有李恆山(連長)、戰士劉貴子、康元林、劉二小,區幹部有呂秀蘭、康二旦、李芳芳,老百姓有李樹祥、康三堂、李桃羅、溫玉樹、康合合,這些都是當地人,其他地方人的姓名說不上。只認識中隊長李鴻山(有寫李恆山)其他還有區小隊、青抗先成員和參戰的群眾,約百餘人。當地的,各村都自行運回安葬了;部隊的只有李隊長用了一口簿棺材,其他戰士都和衣埋葬在掛雲山下的泉坡峪。

總結下來,當時在掛雲山上的200多人,

50多名群眾和兒童團員躲在白雲洞倖存。

50多名臥狼堖上的民兵基幹隊員撤退了一部分。

50多名堅守主峰的三中隊戰士陣亡了40多名。

50多名配合作戰的群眾突圍了一部分。

因此當年總共的犧牲數,是在100多名。日偽軍的損失數不詳。按照我軍的火力和兵員素質,有目擊者說用馬馱走了50多名傷兵和100多具屍體,恐怕並不精確。按照正常傷亡比例,即使150的總傷亡是真的,日偽軍死亡也應該是在三分之一,也就是四五十人左右。民兵的戰鬥力不能和正規軍相比,這也是正常的。但是掛雲山阻擊戰告訴我們的,是無論強弱,只要敢於反抗,人民群眾發動起來了,敵人就討不到什麼便宜!

多年後,被稱為「掛雲山六壯士」的,都是當地人,家在掛雲山下:

呂秀蘭,莊子頭村人,區婦救會武裝幹部;

康英英,又名康元林,三峪村人,三中隊隊員;

劉貴子,莊子頭村人,三中隊炊事員;

康二旦,三峪村人,區助理員;

李書祥,三峪村人,青抗先隊員;

康三堂,三峪村人,兒童團員,年僅15歲。

除此之外,請我們記住掛雲山阻擊戰中,犧牲的平井獲遊擊大隊三中隊,自中隊長李恆山以下,戰士李芳芳、劉貴子、康元林、劉二小等烈士

致敬英烈,治史銘記!

相關焦點

  • 不該被遺忘的歷史:八路軍掛雲山六壯士!
    說起狼牙山五壯士,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段歷史,畢竟小學語文課本裡就有一篇關於狼牙山五壯士的課文,可以說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八路軍除了狼牙山五壯士外,還有個掛雲山六壯士,時間也比狼牙山五壯士早一年,然而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之前筆者也不知道掛雲山六壯士的事跡,是一次很奇怪、很玄幻的事情意外發生,筆者才知道有關掛雲山戰鬥的事情。
  • 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枝,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
  • 狼牙山五壯士:英風長存天地間
    1959年建造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閱讀提示 巍巍燕山高,蕭蕭易水寒。 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五個人牢記著團首長臨別時的囑咐:「同志們,狼牙山就交給你們了!希望你們像狼牙山一樣屹立不倒,在12時以前,不準敵人越過棋盤坨,保證主力能安全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全班沉著應戰,機動靈活,憑藉有利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崎嶇的山路上,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後來,五壯士毅然撤向懸崖絕路,決心要把敵人死死釘在狼牙山上,為大部隊和人民群眾轉移爭取更充裕的時間。」
  • 鐵證:「狼牙山五壯士」的真實細節無可置疑
    圖②:1986年重建的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圖③:1941年11月7日《晉察冀日報》刊登聶榮臻等籤署的訓令。圖④: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羅元發為宋學義(右二)授勳章。該文寫道,當時「五壯士」所在的6班不是5個人,而是6個人,其中小商販出身的副班長吳希順在敵偽勸降下投降,「被氣急敗壞的日軍用刺刀當場挑死」。   真有此事?NO!這種說法來源於一出叫做《五大勇士》的話劇。該劇借鑑蘇聯話劇用叛徒烘託英雄的表現手法,把「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搬上舞臺時,加工出一個叫吳希順的叛徒。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狼牙山五壯士》練習題(1)
    《狼牙山五壯士》練習題(1)一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g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hǒu)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 )。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lūn)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
  • 《狼牙山五壯士》被從教科書中刪除?你聽聽專家都說的什麼話
    2005年3月,一則重磅消息直接引爆了國內輿論——上海市新語文教材刪除了課文《狼牙山五壯士》!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課本中也已經將《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從課本中移除!稍微年長一些的讀者,肯定都還記得那曾經令人悲憤不已而又熱血沸騰的《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肯定都還記得那五位站在山巔用手雷用石頭頑強抗敵最後英勇跳崖的英雄!
  • 聆聽英雄的故事
    記得最深的是校領導請了「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來校作報告。1959年5月23日,陽光明媚,邵水歡唱,校園的白楊欣欣向榮,學校組織了30多人的歡迎葛振林的隊伍,我是其中之一。大家手持鮮花,操著洋鼓洋號,到汽車站把大英雄葛振林接進學校。市一中的師生加上兄弟學校來的共8000餘人,齊坐在東操坪上,歌聲嘹亮。只見校領導陪著葛振林走上主席臺,全場掌聲雷動。
  •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時,日本兵在做什麼?56年後揭開謎底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狼牙山五壯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讓無數後人為之感慨,為了人民,為了國家他們可以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們義無反顧的跳下萬丈高的懸崖,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英雄骨血,什麼是中華魂、英雄魂,那麼,在五壯士跳下懸崖的時候,當時的日本士兵們幹了什麼呢?這個疑問在56年之後從一個日本老兵口中我們得到了答案。
  • 同狼牙山五壯士一樣悲壯,老帽山六壯士寧死不屈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他們的事跡寫進了教科書,被人們廣泛傳唱與讚頌。鮮為人知的是,在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老帽山上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六位抗日勇士,像五壯士一樣,寧可犧牲也絕不屈服於日軍。他們就是——老帽山六壯士。在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房山區檔案館的《走進房山》展廳中,展示著老帽山六壯士的英勇事跡。
  • 《狼牙山五壯士》為何被小學課本刪除?專家提出見解,卻令人氣憤
    咱們今天的任務是聊聊關於《狼牙山五壯士》,其實《狼牙山五壯士》這則歷史事件在許多80、90後的學生課本上都出現過,我們都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精神,可是現在問題來了,如今一些小學課本中居然將《狼牙山五壯士》給刪除了,這無疑是讓人極為的詫異!
  • 學霸百日訓練營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學期之67篇 6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一、在黑體字正確的讀音後畫&34;。 繃緊(bēng běng ) 掄起 ( lūn lún ) 屹立(yì qí) 縱身(jiòng zòng)二、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五、選詞填空。陸續 繼續 相繼1、到了狼牙山峰頂,五壯士居高臨下,(   )向緊跟在後面的敵人射擊。2、 村裡的孩子(   )失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站立 挺立 屹立3、五位戰士(   )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人民群眾和主力部隊遠去的方向。
  • 《狼牙山五壯士》讀後感
    我從《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中明白了戰爭的殘忍,明白了中國人民的英勇鬥志。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1941年秋在狼牙山上的一場激烈戰鬥。戰士們在轉移敵人的視線,不讓他們發現部隊主力和群眾,就一心一意地痛擊敵人,讓敵人喘不上氣來,後來,馬寶玉帶頭把敵人引上絕路——狼牙山頂峰棋盤陀,為了不浪費彈藥,他們居高臨下地以石頭扔,到最後,主力和群眾離開了,任務完成了,他們向主力和群眾看了最後一眼就英勇地跳下了懸崖。五壯士英勇犧牲了。        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從哪兒來的呀?當然是革命先烈創造出來的呀!
  • 教師資格面試說課|小學語文說課稿:《狼牙山五壯士》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 報名條件中公教師招聘考試全國巡講在線預約一、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 明星替代「狼牙山五壯士」進入小學教材,專家的解釋令網友噴飯!
    明星替代「狼牙山五壯士」進入小學教材,專家的解釋令網友噴飯!小學時期,除了必要的學習內容外,小學生的「素質」培養也是很重要的。雖然現在已經來到和平年代,但是仍然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小學課文中真實存在過的「英雄」,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就是其中之一。新中國能夠順利建立,離不開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這些英雄不畏艱險,只為國家的精神也是令人真心佩服。令人意外的是,「狼牙山五壯士」會被移除小學教材,替代英雄的居然會是「明星」,這令許多網友表示想不通。
  • 《狼牙山五壯士》被移出教材,明星編入教材,專家的解釋令人憤慨
    ——《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狼牙山五壯士的壯烈犧牲的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他們身上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但是現在這段故事竟悄然被移出了課本,專家的解釋令人唏噓。在漫長的抗爭史中,我國湧現出了許多革命英雄,正是因為這些甘願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一直在前線衝鋒陷陣,才換來了革命的勝利。
  • 《狼牙山五壯士》被移除課本,明星編入教材,專家的解釋讓人憤怒
    然而,十幾年前,相關專家卻提出建議,將中小學課本中《狼牙山五壯士 一、刪除《狼牙山五壯士》的課文引起廣大網友不滿 2005年3月的一天,狼牙山五壯士最後倖存者葛振林老人離世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狼牙山五壯士》品讀釋疑
    然後結合課文插圖,反覆品讀,重點抓住描寫五戰士痛殲敵人的動作、神態的語句,感受五戰士的英勇、機智以及對敵人的痛恨,體會點面結合描寫人物的表達效果;聚焦具體描寫五壯士壯舉的句段,在讀中感悟,體會他們的不屈精神和英雄氣概。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嗎?
  • 齊齊哈爾:抗戰片回顧 愛國情奔湧:《狼牙山五壯士》觀後感記憶猶新
    「《狼牙山五壯士》是我在小學時看過的一部抗戰電影,老師要求同學們寫觀後感,我的那篇觀後感老師還在全班同學面前讀了,所以記憶特別深刻。」王玉麗回憶說。《狼牙山五壯士》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老百姓和主力部隊撤離,不畏勢單力薄,憑藉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敵軍激戰,儘管日軍的火力極猛,但是壯士們仍不放棄,擊退敵人完成掩護任務,後因彈盡糧絕,不當俘虜,全體跳崖。
  • 經典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看資深教師這樣講解全文,學生:佩服
    狼牙山五壯士》的課文怎樣學習呢?可以說這篇課文是一篇經典課文,那麼怎樣學好這篇課文呢?下面就跟隨資深教師杜du的腳步走進這篇課文吧!本課目標是:1.會寫課後的15個生字,並會寫「日寇、奮戰、險要」等詞語;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描寫武裝是英勇跳崖的部分,理解課文的內容,了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殺敵
  • 教師資格試講:小學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_北京中公教育
    在教師資格的考試中,彰顯愛國精神的的作品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比如我今天選取的《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就是小學階段必學的一篇愛國主義文章。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讀文章關鍵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