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

2021-12-25 杜老師初中物理

        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

例題   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刻度尺,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高為7cm。

(1)為了保證實驗效果應選擇          (選填「平面鏡」或「平板玻璃」),主要是為了便於確定                 。

(2)試驗中提供的平板玻璃有兩種,你應該選擇       (選填「厚」或「薄」)玻璃板進行試驗,理由是                        。

(3)實驗中,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好,實驗室光線應該       (選填「較亮」「較暗」)一些,實驗中的刻度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像與物到鏡面的       是否相等。

(4)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後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選填「前」或「後」)方觀察,直至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係的方法是            。在實驗中,小賈同學用右手將放在玻璃板前的A蠟燭點燃,發現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選填「左」或「右」)手點燃蠟燭的。

(5)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在玻璃板後面觀察光屏,將      (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選填「虛」或「實」)像。

(6)保持蠟燭A靜止,將玻璃板向蠟燭A以3cm/s靠近時,則蠟燭A的像以     cm/s向A靠近,其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7)同組的小於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                      。

(8)為了證實上述平面鏡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該採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重複試驗。

答案(1)平板玻璃;像的位置;

(2)薄;玻璃板兩面都可以成像,較厚的玻璃板會出現了兩個不重合的像,從而影響實驗效果;

(3)較暗;距離

(4)前;等效替代法;左;

(5)不能;虛;

(6)6;不變;

(7)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8)B。

解析(1)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的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透過玻璃板也能觀察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每個反射面相當於一個平面鏡,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兩個像距離近,測量誤差小,實驗效果好;反之,較厚的玻璃板兩面,都可以成像,會出現了兩個不重合的像,從而影響實驗效果;

(3)實驗時,蠟燭點燃,環境較黑暗時,成像的蠟燭和環境對比度比較大,並且蠟燭比較亮,蠟燭在玻璃板中成像會更清晰;實驗中的刻度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

(4)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後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A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係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是左右顛倒的,小賈同學用右手將放在玻璃板前的A蠟燭點燃,所以小賈同學發現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左手點燃蠟燭;

(5)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會出現在光屏上;

(6)若蠟燭A以3cm/s速度向平面鏡靠近,同時像也以3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鏡靠近,則像對於蠟燭A的速度是兩速度之和,即6cm/s,在此過程中像的大小不變;

(7)如果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A蠟燭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這樣B蠟燭與A蠟燭的像就無法重合了;

(8)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採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採取B操作。

相關焦點

  • 平面鏡成像特點
    微信:13948532171如圖甲所示,這是小劉所在實驗小組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情景。 (1)實驗時該小組同學應該取兩根______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蠟燭做實驗,這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______關係。(2)請分析實驗時採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______。實驗中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______。
  •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設計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能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討論,養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設計實驗方案。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解決這個問題。環節二:建立規律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根據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紹與平面鏡成像中光的幾個術語:物:平面鏡之外的物體。像:平面鏡裡可以觀察到的物體【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時,物和像有什麼特點?【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 「實驗探究」(光學實驗)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目的】1.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2.感受並體會什麼是「虛」像。【同步實驗】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用的鏡子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有什麼特點呢?像的位置有什麼特點呢?像的大小有什麼特點?
  • 【初中物理試講】平面鏡成像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知道平面鏡成虛像;3.了解平面鏡的主要應用。【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領會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科學方法。通過生活實例(照鏡子)介紹像的概念並通過問題串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從而引入本節課題。
  • 2019中考物理平面鏡成像
    · 初中物理 平面鏡成像 知識點 在本節我們要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凹、凸面鏡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的管路圖的畫法。 常見考法 常以選擇題、畫圖題的形式考查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的畫法。 誤區提醒 凸鏡成正立、縮小虛像;凸鏡可以擴大視野。
  • 八年級:平面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舉手提問】1.什麼是平面鏡?2.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點?3.平面鏡成像用哪些應用?【新課學習】一、平面鏡表面平整且光滑的鏡子都是平面鏡。二、平面鏡成像特點【溫馨提示】平面鏡成像探究實驗,生活中可用實驗器材很容易找到,步驟操作簡單,實驗效果明顯,建議仿照下面視頻自選器材做一做。
  •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本節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的,它是前兩節課知識的應用;另外本節課學生將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個探究是學生遇到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生1:平面鏡成像有什麼特點?生2:老師為什麼照鏡子?生3: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什麼關係?……師:同學們思維真活躍,提出的問題真不少!如果讓你們選一個大家都想知道,和這節課題目有關,很具有概括性的、最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你會選哪個?
  • 2020中考物理實驗專題各個擊破——「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等效替代法的應用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為了便於找到像的位置;讓相同的蠟燭(未點燃)與點燃的蠟燭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較物和像大小關係;4.為了讓實驗現象更明顯,本實驗最好在 較暗 的環境中進行;5.實驗中儘量選擇 較薄 的玻璃板,實驗時,通過玻璃板能看見同一支蠟燭的兩個像,產生這個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過玻璃板的前後兩個面各形成一個像
  • 2020年中考物理總複習知識點: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成像     1. 探究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設計實驗】如圖2-4,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     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後面的像。
  • NB物理創新課堂|第17期:平面鏡成像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①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② 球面鏡的光學性質。(二)新課教學探究點一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
  • 光學實驗(平面鏡成像)
    >6.滑輪7.滑輪的應用8.斜面及其應用(高中內容,僅作參考)9.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電磁力學(一)前言(二)電流和電路1.電荷的概念及其性質2.摩擦起電的實驗材料與電荷量>6.電動機工作原理(高中內容)7.電磁感應:磁生電(高中內容)8.電磁感應:發電機(高中內容) 第三章 光學(一)序言(二)光線及其組成1.光的直線傳播2.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小孔成像等
  • 平面鏡成像專題解析,寒假複習!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虛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來作圖.圖1中確定平面鏡的位置,圖2中做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鏡中成的像.(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先作出法線,再作出平面鏡.(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虛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
  • 平面鏡成像口訣——初中物理知識點,考點
    平面鏡最早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在中國,明清的時候,玻璃製作的平面鏡更是進入中國。那麼關於平面鏡的成像我們總結一下。 我們初中物理也學過平面鏡的成像原理以及特點。高級講師物理奶爸以口訣的形式給您總結一下,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是同樣。  連線鏡面互垂直,距離相等物和像。
  • 初二物理光學,第二講反射,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成像:等大,正立,虛像。其實這是一個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即:光線進入平面鏡後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從而會在鏡中形成於實物相同的一個虛擬影像———即水中的倒影。CD等於AB的一半當人遠離或靠近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不變平面鏡成像的實驗:1.用到的實驗器材:兩根相同的蠟燭A,B;茶色玻璃板(厚度2mm—3mm);刻度尺,紙板。
  • 初中物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習題練習
    16.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如果將蠟燭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將__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在實驗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傾斜,如圖K4-11所示,觀察到蠟燭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圖中的________(選填「A」或「B」)處。
  • 初中物理光學知識點解析:觀察「平面成像」實驗中的物理方法
    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是使學生認識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關鍵。如圖2那樣,在桌面上豎直放置一塊薄玻璃板,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後面出現了蠟燭的像。另外拿一隻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後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後一支蠟燭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蠟燭的像的位置。
  • 中考打卡 光現象及平面鏡特點
    今天由我來和大家分享陝西中考中關於光現象綜合及平面鏡成像特點的考查。2015年:平面鏡成像(第26題,4分)如圖是某攝影師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間的照片,水珠後方的人通過水珠成    、縮小的實像,此時水珠相當於     鏡;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此時水面相當於       鏡.
  • 平面鏡成像實驗中,未點燃的蠟燭代替的到底是什麼?
    試卷中的一道題引起了評卷老師的討論,試題如下:在《平面鏡成像》一課中,用一根沒有點燃的蠟燭代替的是點燃的蠟燭還是代替點燃的蠟燭的像?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我們接著把實驗做完。確定了像的位置,接下來就是測量物距和像距,然後進行比較,最後得出結論。縱觀上述實驗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測量出的物距和像距是實驗結果——有數據,而「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是靠人的眼睛進行判斷的。
  •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識——平面鏡成像(提高篇)
    此文內容是在上篇「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識——平面鏡成像」基礎上的拓展,如果沒看過上篇內容,請慎重追帖。提高篇適合對物理基礎知識比較了解,能正常完成校內作業的親們。がんばって,衝鴨!基礎知識點重溫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在平面鏡中成等大等距正立虛像。平面鏡成像的基本原理圖:拓展公式吶兩個平面鏡夾角為α,一條光線經過它們的折射後,傳播方向會改變β。
  •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光現象第3節平面鏡成像 第2課時平面鏡應用
    【課堂小練習】第四章 光現象第3節 平面鏡成像第2課時 平面鏡的應用知識梳理知識點1 平面鏡成像原理及應用(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______,其所成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______,是______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