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貨比三家」翻譯成compare goods in three shops,錯得很離譜

2020-12-13 教育家園

在外企工作多年,接觸過不少畢業生,感覺很多人的英語水平都不差,就是說得不夠地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思,但說出來的英語和外企常用的,有一大段距離。就好比外國人學中文,他們說的我們都懂,就是那個味道不對勁。

我們來對比外企常用表達和大學生容易說錯的表達,大家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努力提高英語運用水平。

要表達「你可以放心」,不少同學會說please don't worry,而外企常說you can rest assured that,然後在that 後面就接上具體要注意的事情。

說到「投放新產品」,部分同學會說throw new product,這個翻譯不好,會讓人理解成「扔東西」,地道的說法是launch a new product

要表達「廠商訂單很多」,譯成the suppliers have many orders,雖然也說得通,而地道商務英語經常說the manufacturers are heavily committed,用heavily體現出「任務很重」。

要表達「結束會議」,聽到最多的是finish the meeting,而外企常說draw the meeting to a close,還可以說wind up the meeting

好了,分享了這幾個實用表達,我們著重來討論,如何用英語表示「貨比三家」。曾經問了不少面試的學生,得出的結果出奇地一致,都翻譯成compare goods in three shops, 個別同學會寫出compare items in three stores !毫無疑問,這是受到中式思維影響,直接生硬地譯出來,這些翻譯真的錯得挺離譜的。

我們要明白,所謂的翻譯,就是要翻譯出意思。我們說的「貨比三家」,並不一定是就在三家店鋪之間比較,有可能是四家,也可以是十家。潛在含義是多對比,發現性價比高的再購買。

「貨比三家」的地道英語翻譯是shop around。短語shop around 本意是「在不同的商店之間逛逛,到處對比」,於是就可以理解成「貨比三家」。大家還記得有個短語叫做show around,意思就是帶著某人到處參觀。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這個短語,可以看句子來學習:

Prices may vary so it's well worth shopping around before you buy something.

價格可能會有高有低,所以在買之前很有必要貨比三家。

本文對比了很多外企常用表達和容易搞錯的翻譯,當然這些東西,確實需要有工作經驗或者刻意去學習才能避免,這種系統分享商務英語的方方面面,適合工作用到英語的朋友。

相關焦點

  • 把「半價」說成half price,外企同事說是錯的
    claim back expense,也可以說reimburse sb for expense;如何表達「貨比三家」?有同學可能會這樣說「compare goods in three shops」,中式思維相當嚴重,地道的表達是shop around。短語shop around 是「逐店進行對比,隨後購買」,和我們說的「貨比三家」有相同含義!
  • 貨比三家,three shops?英文怎麼說?這種購物習慣你還有嗎?
    以前也不過就是大寶和萬紫千紅也就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購物習慣「貨比三家」比3家,可不是真去3家店鋪這個3是虛指因此英文也不能翻譯成 3 shops正確的說法是shop around買相機時,你得貨比三家,以便買到最便宜的。
  • 「母公司」翻譯成mother company,老外笑翻了,我們錯了很多年!
    不少同學喜歡把中文直譯成英文,很多時候都是錯的。比如,要翻譯「貨幣三家」,說成compare goods in three shops,那就不好,老外一般都說shop around,出現了around 就表明到處看看;把「上夜班」翻譯成work at night 也不對,只是說了晚上工作,沒有突出「輪班」,地道表達是work on the night shift;說到「你可以放心」,不少人說是you can take it easy,也有說don't
  • 把「色差」翻譯成color difference,錯得離譜
    如何翻譯「包退包換」?新手可能會說成include sending the goods back and refund money,完全是生硬地直譯,沒有邏輯可言,錯得離譜!如果你有過相關工作經驗,就知道人家常說 guarantee change of article or refund if unsatisfactory!
  • 把lead time 翻譯成「領導時間」,外企同事笑歪了嘴
    很多同學覺得自己能夠高分考過四六級,找工作英語應該不成問題。老實說,能夠過等級考試是好事,說明基礎不錯,但是千萬不要驕傲,因為工作用到的商務英語和四六級還是有很大差別。不信我們來對比學習一些,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學了假的英語。
  • Compare deals 貨比三家
    Compare deals 貨比三家   今日短語 搭配 「compare deals」 指的是人們在花錢購買商品前,先從價格、優惠幅度、附帶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對比
  • 把「廉價貨物」翻譯成cheap goods,有人說是錯的
    翻譯成send all the goods once就是直譯,其實外企用send goods in one lot 這個表達,in one lot是「一次性全部,以一批貨的形式」。怎麼理解呢?這裡lot 表示「批,套」。短語in one lot 經常用在這樣的語境:客戶要你們一次性發貨,而不是分批發貨。如何表達「極力地討價還價」?
  • 把「質量差」翻譯成 bad quality,外企老闆非常不滿意
    說到「單獨包裝」,不要翻譯成single packing,正確表達是individual packing,單詞individual體現了「獨立性」。要表達「物有所值」,不要說goods worths the money,外企常說value for money,含有「性價比高」的意味。
  • 不知道「國際慣例」怎麼翻譯,外企同事問,你難道靠關係進來?
    外企一般都說goods don't correspond in quality with the sample,短語correspond with 表「與..一致」。表達價格高低,應該用high 和low,不要用expensive或者cheap,「價格偏貴,價格偏高」的地道表達是the price is on the high side,「價格偏低」就是the price is on the low side;如何表達「貨比三家」?
  • 把「拳頭產品」說成 fist product,錯得離譜
    去年幫深圳一企業老闆培養外貿業務員,結果這五個人都做得不錯,有兩位業務員分別接到了30萬美金的訂單,另外三個也有進步。該老闆說,讓自己公司經理來培養,為什麼效果不好?我說公司經理和業務員之間存在競爭,多少會有所保留,另外業績好的人,也不一定有過總結工作經驗,或者不肯分享經驗。
  • BBC今日短語:Compare deals 貨比三家
    今日短語 搭配「compare deals」指的是人們在花錢購買商品前,先從價格、優惠幅度、附帶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對比Let's go and compare some deals to see what prices we can find. 我們需要給這次聚會買些東西。咱們去比一比價,看看能找到什麼合適的價格。 3.
  • 如何翻譯「人才市場」?說成human market,錯得離譜
    在旺季的時候,如何表達「我們工廠訂單多到還有很多出不了貨」?如果翻譯成reach export standard,那就是中式思維直譯啦,地道說法是be up to standard for export。短語be up to 就表示「達到」,那麼「達不到」怎麼表達?可以用be not up to,還可以說fall short of這短語。客戶對包裝很重視,如何表達「零售包裝」呢?
  • 你會把「水貨」翻譯成water goods 嗎?如果是,毫無疑問得零分
    那是工作場合最常用的英語,你運用得好,人家覺得你是一個溝通沒有問題的人。老闆願意委託重任給你,隨之而來的是好職務和高工資;外國客戶也樂意給你大的訂單,因為訂單在你手裡,他們十分放心。不少同學確經常在工作中運用不規範的英語,造成誤解,教訓慘重。
  • 把「大貨比樣品差」翻譯錯誤,在外企工作,難有好的發展
    譯成you get more larger order,the boss will give you more money,中式希望翻譯,算是初中生水平。工作過的朋友都知道,地道說法是這樣:The larger the order,the higher the commission. 要會用這個句型:the+比較級,the+比較級,表示「越……越……」。
  • 把「提貨」翻譯成take the goods,去外企還需要努力,再努力
    很多大學生不重視英語學習,出社會工作就知道錯了。雖說四六級證書含金量不高,但至少可證明你在學校看過一點書。四級都沒有考過的同學,出來工作真的要努力一把,到時沒有四六級可以考,可考慮商務英語考試,比如BEC。
  • 在外企工作,千萬不要把「驗貨」翻譯成check the goods
    地道表達是draw up a contract;要表達「運費到付」,說成pay when receiving the goods,也是中式表達,直接說freight collect就好了。如果要表達「驗貨」,你會怎麼說?
  • 在外企,不要把「檢查損貨」說成check bad goods
    不少同學會說 print the report into three pieces of copies,老外聽得很糾結,地道的說法是type a report in triplicate,單詞triplicate就是「一式三份」。
  • 把「名牌產品」說成famous product,錯得離譜
    其實外企工作也有好多種,比如做後勤,普通文員,司機,普通工人等,不會所有崗位都用上英語,我所分享的是針對外企裡面業務崗位和管理崗位人員的英語高頻用語,只有坐在辦公室和外國客戶郵件交流,接打電話,或者接待客戶的外企人員才用得上。如果你坐在辦公室也用不上,說明你接觸到外國客戶很少,每次都用幾句模板應付就了事。因為習慣用最簡單表達,所以也不想著改變,對未來發展真的不是好事。
  • 把confidence man翻譯成「自信的男人」,竟然錯得離譜
    現在來學一個新的習語 confidence man,你會怎麼翻譯呢?Starry姐曾經在一個群裡問大家,結果99%的同學翻譯成了「自信的男人」!對不對呢?肯定是錯的!很多同學會面紅耳赤地和老師論理,怎麼錯了?confidence 是「自信」,你不是這樣教過我們嗎?而man就是「男人」,哪裡錯了?顯然,大家都覺得錯得無辜,感覺英語白學了!
  • 外企經理說,不要把「口頭訂貨」翻譯成buy goods by mouth
    ,比如 command a good market或者,find a ready market,還可以說enjoy fast sales;說到「分期付款」,不要說pay by many times,一般都說 payment by installments;要表達「供不應求」,可以說demand exceeds supply,反過來「供大於求」就是supply exceeds demand;「發貨」翻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