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經理說,不要把「口頭訂貨」翻譯成buy goods by mouth

2020-12-16 教育家園

手握CET4,CET6證書,可以表明你在學校的時候認真看了點英語書。到了工作你就發現,哪怕四六級考了600分,現實工作中也還是比較難用英語表達外企各種情況,為什麼呢?因為商務詞彙太少。

所以一個學商英,僅僅過了四級,可能會比一個過六級沒有接觸過商英的同學,在外企上手更快。我們來分享一些外企常用商英表達。要表達「順利執行合同」 應該說carry out the contract smoothly;要表達「擁有良好銷路」可以有多種表達,比如 command a good market或者,find a ready market,還可以說enjoy fast sales;說到「分期付款」,不要說pay by many times,一般都說 payment by installments;要表達「供不應求」,可以說demand exceeds supply,反過來「供大於求」就是supply exceeds demand;「發貨」翻譯成send goods 就是中式英語了,一般說make the delivery。

如果讓你翻譯「口頭訂貨」這個意思,你會怎麼說?聽到有同學竟然翻譯成buy goods by mouth,當然是錯的,外企經理說,千萬不要這樣翻譯!因為太容易讓人誤解成「通過花言巧語買下了貨物」。「口頭訂貨」的地道表達是verbal order。單詞verbal表示「口頭的,非書面的」。口頭訂貨就是打電話或者面談時候訂貨,沒有發郵件或者籤訂合同那么正式。

我們通過例句啦學習verbal order的用法:

I have sent you a email to confirm our verbal order of last week.

我給你發郵件確認我們上周的口頭訂貨。

We would like to add more details to our last verbal order.

關於上一個口頭訂單,我們還要加上一些細節。

在商務語境,確實要懂得用上這樣的高頻表達。

相關焦點

  • 新概念英語第一冊:不要把「分批裝運」翻譯成send by
    如果在進入外企的時候,外企經理問你「擬定合同」怎麼翻譯?如果翻譯成sign the contract,肯定會留下不好的印象,一般都說draw up a contract,擬定和籤訂還是有差別的;如果別人問你「口頭訂貨」英語怎麼說?
  • 在外企工作,千萬不要把「驗貨」翻譯成check the goods
    在國外讀書或者有機會在外企工作的朋友,運用的英語一般都比較地道,貼切。比如,要表達「退票」,有不少同學會說成return ticket,這個絕對要鬧笑話,return ticket的意思是「返程票」,「退票」應該說refund the ticket 或者get a refund for the ticket;要表達「有事外出」譯成have things then need to go out
  • 在外企工作,千萬不要把「買一送一」說成 buy one,send one
    如果要表達「大量生產」,我們容易翻譯成produce a lot,外企常說mass production,單詞mass就表示「大量,許多」。要翻譯「分批裝運」,沒有工作經驗的同學都會說成send by many times,其實商務英語裡面常說partial shipment。
  • 在外企把「水貨」翻譯成water goods,外企老闆表示你就是個水貨
    比如要表達「備用金」,不要說ready money或者prepare money,地道的表達是 petty money,常用來指代辦公室備用的小額錢財,用來買一些辦公用品之類的東西。要表達「平攤費用」,你可不要說each person pays the half,過於中式思維,一般都說go fifty-fifty或者split the bill。如果是朋友去吃飯之類的消費平分,可以說go Dutch。
  • 把「單價」說成single price,在外企,同事笑個不停
    有讀者給我留言說,現在感覺美國對中國不友好啊,學英語還有用嗎?這個問題讓人啼笑皆非!因為英語不屬於美國啊,是全世界通用語,除了美國,還有歐洲國家,非洲國家,甚至世界各地都可以用英語來交流!我有一做外貿的學生就接到了來自歐洲國家的大單,出了幾個貨櫃!掌握外企外貿高頻表達還是有必要的, 不要就盯著那個無聊的USA。
  • 在外企,不要把「檢查損貨」說成check bad goods
    有讀者和我說,我的文章是她見過比較專業的分享,值得信任,於是訂閱的專欄。其實,我寫的都是十幾年在外企還有做外貿的相關英語運用經驗,貴在真實和實用。對於那些身處職場,不知道工作如何提高英語的朋友,會有很大的幫助。工作過的朋友都知道,不會有哪位經理還教你英語,頂多告訴一些流程,剩下的自己去琢磨吧。我覺得做外貿,英語不好基本失敗了一半,所以很重視外企高頻英語的總結,現在也分享一些。
  • 在外企,千萬不要把「年營業額」翻譯成year sales amount
    英語不錯,有機會到外企工作的同學,開始的時候,可不要對自己的英語太自信了。你會遇到很多陌生的英語表達。只有虛心學習,多看有經驗的同事或者外國客戶怎麼說,加以學習模仿運用,才有可能提高。比如,要表達「備貨時間」,你絞盡腦汁翻譯出了time of preparing for the goods,以為老闆會表揚你,他卻跟你說,lead time 就是「備貨時間」;要表達「銀行水單」,有很多同學創造性地譯出bank water bill,自然也暴露了實戰英語不足,外企常把「銀行水單」說成bank slip
  • 把「參考價」說成recommend price,外企經理搖頭不止
    原因很簡單,就是寫出來的英文郵件被老闆或經理說不合格,老外來公司也不能去談業務,只能端茶倒水提箱子。其實,把工作那一套高頻用語熟悉了,加上弄明白行業產品知識,你很快可以做到經理的位置。不少人一開始就安心做一個助手,沒有進取心難以獲得好的待遇。我分享一些工作高頻表達,用到的可以多看我過往文章。
  • 在外企,千萬不要說成ready money
    我們可以對比學習一些外企工作常用英語表達,你就知道差距在哪裡。如果要表達「達不到標準」,我們容易說成can't reach standard,外企常說fall short of standard。要表達「收貨」,不少過四級的同學會翻譯成collect the goods,當然也對,外企常說take delivery of goods,也會說pick up the goods。
  • 把「提貨」翻譯成take the goods,去外企還需要努力,再努力
    外企英語詞彙量不一定要求大,但要用得靈活,要熟知很多高頻表達,有空可以學地道的商務英語。比如,說到「授權做某事」,翻譯成allow sb to do sth就沒有突出「授權」,一般都說authorize sb to do sth;要表達「轉帳」,不要說send money,也不要說send account,一般都說transfer money,或者remit the money;要表達「上班打卡」,不要說block the card when going to
  • 把「盈虧平衡點」說成win and lose point,外企經理捧腹大笑
    有同學翻譯成we need you to check and agree,毫無疑問,這是大學生英語四級水平,外企經常說we need your confirmation and approval,也可以說please confirm and approve !外企常用confirm來表示「確認」,用approve 表示「同意,批准」;如何用英語表達「分幾個批次發貨」?
  • 把「背書」翻譯成recite the book,在外企,真的鬧笑話
    經過多年磨練,我和老外進行商務談判的能力毫不遜色當你的經理,我帶過的很多員工,也都能做一個合格的外企經理,主要就是英語加業務能力達到一定水平,現在總結部分外企外貿高頻表達給大家,人家都可以在外企混得好!在工作中如何表達「貨到付款」?
  • 把「廉價貨物」翻譯成cheap goods,有人說是錯的
    翻譯成send all the goods once就是直譯,其實外企用send goods in one lot 這個表達,in one lot是「一次性全部,以一批貨的形式」。怎麼理解呢?這裡lot 表示「批,套」。短語in one lot 經常用在這樣的語境:客戶要你們一次性發貨,而不是分批發貨。如何表達「極力地討價還價」?
  • 在外企把「lead time 」翻譯成領導時間,老闆會嚴重懷疑其能力
    學了下面記住外企常用表達,你就能體會到一點商務英語的味道。第一個:你怎麼翻譯「剩下的利潤低」?大部分在校大學生翻譯成「The remaining profits are low」,對不對呢?意思是正確的,但是不夠地道。
  • 把「退票」翻譯成return ticket,不要怪外企的朋友笑你
    聽到過有人說take you everythere to see,這個會讓老外蒙圈的。「帶領某人參觀」的地道表達是show sb around。第二個:如何翻譯「水貨」?有同學不假思索,回答water goods。這絕對是笑話。
  • 在外企,千萬不要把「盡全力」翻譯成try my best
    我們可以舉例說明,在外企或者外貿經常都用什麼表達,完全不是你想像的樣子。要表達「備貨時間」,剛工作的同學,一律譯成time for preparing the goods,語法無誤,意思也明白,但老外看後覺得你英語不太行,為什麼呢?原來,在外企,一般都把"備貨期,備貨時間」翻譯成lead time。
  • 把「銷售區域」說成sales area,在外企,有人說是錯的
    最近一位企業負責人和我說,要招到上崗即能發揮作用的員工太難了!有的大學生工作半年,心思還在校園,做事能力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其實,這是因為大學生獲得實習的機會少,或者實習的質量不高。在廣州上海這樣地區讀書的同學,獲得的實際經驗會多很多,比如能夠參加廣交會,去外企工作肯定不成問題。如果要去外企,可以看我分享的關於外企外貿高頻英語相關文章,現在也來學幾個表達吧!
  • 把「貨比三家」翻譯成compare goods in three shops,錯得很離譜
    在外企工作多年,接觸過不少畢業生,感覺很多人的英語水平都不差,就是說得不夠地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思,但說出來的英語和外企常用的,有一大段距離。就好比外國人學中文,他們說的我們都懂,就是那個味道不對勁。
  • 把「勝任工作」翻譯成be able to do,外企經理直接不要你
    要去外企工作的同學,特別需要注意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別看平時在英語角,隨便怎麼發揮,老外都不會說你,因為那是學習的環境,外教是鼓勵你說。但是到了工作環境,就是用英語的時刻了,老外更注意你表達的準確性。如果你還隨便說,影響了信息的表達,難以接到業務,也對個人職業發展不利。
  • 你會把「水貨」翻譯成water goods 嗎?如果是,毫無疑問得零分
    比如要表達「備用金」,不要說ready money或者prepare money,地道的表達是 petty money,常用來指代辦公室備用的小額錢財,用來買一些辦公用品之類的東西。要表達「平攤費用」,你可不要說each person pays the half,過於中式思維,一般都說go fifty-fifty或者split the b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