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平時比較迷糊的朋友看到今天的標題可能會想吐槽:「小編,這幅畫你之前已經介紹過啦!」小編在這裡重點說一下,這幅畫小編之前絕對沒有單獨寫過賞析文章。會有這種想法的大概是把它和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給搞混了,畢竟這兩幅畫的名字僅一字之差。那麼接下來,小編就來帶大家欣賞這幅關仝代表作、北宋山水名畫《關山行旅圖》。
其實,關仝的《關山行旅圖》和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雖然在名字上很像很容易被搞混,這兩位也都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但是兩幅作品實際上是真的有很大差別的。關於《溪山行旅圖》我們已經做過比較詳細的賞析。所以今天,讓我們把目光放在《關山行旅圖》上面。
《關山行旅圖》縱144.4釐米、橫56.8釐米 ,為絹本水墨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幅畫從布景構圖上來看就十分有意思,畫家將「平遠」與「高遠」兩種構圖法巧妙地結合起來,能做到這一點的畫家似乎並不多。
畫家用一條從左向右流的河,將畫面巧妙的切割成了"z"字形。河流的右岸是起伏的山巒,關仝用高遠法來描繪遠處高聳的山峰。這是典型的關隴地區山川的特點,氣勢雄偉壯闊,也是身為陝西人的關仝最為熟悉的景觀。河流左岸相比右岸,地勢就要平緩許多了。仔細看,在河上還有一座連接兩岸的木橋,橋上和左岸都有行人在趕路,他們似乎是向旅店的方向前進。
畫面的下方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這是一家用平遠法繪出的一家旅店。旅店裡有休憩喝茶的旅客和嬉戲的孩童,旅店周圍還有雞犬、豬圈,是一幅平靜和諧生活的景象。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注意到,山間的樹木要麼是空枝無葉要麼是有枝無幹,不要太過驚訝,因為這是「關家山水」的一個獨特之處。好了,關於這幅作品我們就暫時介紹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