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風電研究開發技術交流研討會邀請函

2020-12-22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全國風電研究開發技術交流研討會邀請函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2015-08-17 10:35:39

關於召開「全國風電研究開發技術交流研討會」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了落實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交流我國風電及設備研究最新成果,推動風電相關技術交流和成果轉化,促進政產學研用合作。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技成果轉化協作工作委員會定於2015年9月20-22日在蘭州市召開「全國風電研究開發技術交流研討會」。

屆時將邀請有關部門領導和院士專家針對風電及設備研究的最新技術成果及項目政策扶持、申報等現場做大會報告。本次研討會面向全行業徵集與主題相關的學術報告、論文、科研成果,擇優選用安排會議發言,首稿推薦核心期刊發表,遴選具有導向性和實用性技術和項目,組建專家組全程跟蹤技術成果轉化與政策扶持引導。望各單位積極參與。                       

 

 

 

主題: 推進風電產業發展 促進政產學研用合作

目的:

(一)搭建各方交流平臺,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

(二)展示和交流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

(三)指導和協助企業開展科研工作並推薦和協助企業申報國家科技課題;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技成果轉化協作工作委員會

支持單位: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中國風能協會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協辦單位:招募中

二、擬邀出席嘉賓:

石定寰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 原國務院參事

周孝信 中國科學院院士

盧 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董永生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技成果轉化委員會 秘書長

鮑亦和 美國工程院美國浮海風電公司董事長

賀德馨 世界風能協會輪值主席中國風能協會理事長

王偉勝 中國電科院新能源所所長

許洪華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副所長

姚建國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王仲穎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領 導 國家科學技術部

領 導 國家工信部

三、會議交流的主要內容

(一)我國風力發電發展情況及相關政策

1、國家新能源、風電產業「十三五」前景

2、我國風力發電總體情況、發展趨勢、存在問題

3、國家風力發電管理、規劃、與地方政策協調

4、國家科技課題申報與扶持政策分析與前瞻

(二)風電研究及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

1、我國風電技術研發方向及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

2、風電場選址、風資源評估及項目立項與籌劃

3、風電項目整體規劃、工程設計與設備選型

4、風力發電機組管理、運行優化與控制技術

5、大型風電併網運行技術及智能電網研究

6、風電設備研究、創新及產品介紹、推廣、應用

7、風力發電機、葉片等關鍵設備研究及應用

8、電能質量監測、風機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及技術

9、其他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研究在風力發電中應用

四、時間、地點

時間:2015年9月20日-22日(20日全天報到)

地點:蘭州市(具體開會地點會前十天統一通知)

五、參加人員

各級能源及風電主管部門負責人;學校、科研院所從事風能(電)、電網研究人員;風資源監測評估單位相關負責人,氣象單位研究人員;能源投資公司、風電業主單位主管人員;各電網研究及經營企業的負責人;風電諮詢、評估人員;風電場管理和維護維修人員;風電設備製造企業研發及產品推廣負責人;其它相關風電相關人員。

六、會議費用

2600元/人(含會議費、資料費等),食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七、論文徵集

1、本次研討會面向全行業徵集與主題相關的學術報告、論文、科研成果,擇優選用安排會議發言,首稿推薦核心期刊發表。

2.會前將編印會刊(論文集)作為會議資料,請撰稿人儘快將論文題目和摘要提交給會務組,並於9月8日前將電子版論文全文發liusubo973@163.com信箱。

八、聯繫方式

聯 系 人:劉素波 電 話/傳 真:010-52706087

手機:13910609227 電子郵箱:liusubo973@163.com

 

「全國風電研究開發技術交流研討會」回執表

單位名稱

 

郵 編

 

通訊地址

 

聯 系 人

 

部 門

 

職 稱

 

手   機

 

電 話

 

傳 真

 

會 代 表 登記

 姓 名

性 別

職務/稱

   手   機

      電 子 郵 箱

 

 

 

 

 

 

 

 

 

 

 

 

 

 

 

 

 

 

 

 

住宿要求:單間○ 標間合住○ 不用安排○    

是否需要產品展示(展位): 是○ 否○ 

會刊廣告選擇:

○封面 ; ○封底 ; ○封二 ; ○封三 ; ○內頁 

是否尋求技術合作:是○   否 ○   企業○   專家○

技術(項目)推廣與需求名稱:

項目負責人:        手機:          E-mail:

銀行匯款至:

開戶名稱:中科創巨(北京)科技發展中心

開戶銀行:中國銀行北京石景山支行

銀行帳戶:346 760 344 164

籤名/蓋章:

日     期:

溫馨提示:

1、請您務必準確完整填寫上表各項信息,以便我會製作代表證、通訊錄等相關會務資料。

2、請您在回傳此報名表後5個工作日內辦理付款,匯款註明:風電會議費

3、請您付款後把匯款底單回傳至010-010-52706087  ,款到後我們會給您郵寄正式發票。

4、我們在會議前兩周左右給您發第二輪報到通知。

是否提交會議論文:          

論文題目:                                                

是否參加會議發言:          

發言題目:                                                         

聯 系 人:劉素波             手機:13910609227

    電話/傳真:010-52706087        郵箱:liusubo973@163.com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投稿聯繫:齊小姐 010-56245276 投稿資訊qq:1344090256
    郵箱:qibingjie#bjxmai.com(請將#換成@)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企業MOOC雲服務交流研討會 邀請函
    創新周有:「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現狀與趨勢、智能教育的發展與實踐、超越現實·開創VR教育新紀元、「網際網路+」企業MOOC雲服務交流研討會等主題。「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之「網際網路+」企業MOOC雲服務交流研討會由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北京通銘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線教育資訊網共同主辦。
  • 全國教育信息技術幼兒園體驗式活動教學展示交流研討會在開平區舉行
    &nbsp&nbsp&nbsp&nbsp全國教育信息技術幼兒園體驗式活動教學展示交流研討會在開平區舉行&nbsp&nbsp&nbsp&nbsp全國教育信息技術幼兒園體驗式活動教學展示交流研討會在開平區舉行&nbsp&
  • 海上風電配儲經濟性待考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仍需
    日前,在以「海上風電場儲能技術創新」為主題的英中海上風電系列研討會上,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儲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龍表示:「對於零碳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必不可少,而構建合理的海上風電轉換、存儲、輸送和利用系統,將有效解決進一步開發海上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技術瓶頸,推動高效的零碳能源系統發展。」
  • 彰顯國產化風電技術實力 華銳風電亮相2020北京國際風能展
    本屆大會延續這一思想,以「開發30億風電,引領綠色發展,落實「30·60」目標」為宗旨,全球400餘家風能企業的代表一致通過並聯合發布了《風能北京宣言》,推動產業政策制定,從而促使風電行業向著高質量發展。
  • 第二屆全國電子信息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研討會邀請函
    中國電子學會作為中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權威的學術團體,為推進高校實踐教學改革,將搭建符合市場人才需求的人才評價專業資格認證體系和高校實踐教學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的橋梁,並通過電子設計工程師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工作將其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 2014紡織器材技術交流研討會將在安慶召開
    2014紡織器材技術交流研討會將在安慶召開 2014-09-01 11:34:44 來源:中國紡織報     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機器材專業委員會、全國紡織器材科技信息中心和
  • [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老重齒"進軍風電 技術全國領先
    重齒不僅在傳統的船用齒輪箱中保持優勢,在新興的風電齒輪箱方面,也已佔領先機。於是,重齒立即調整產品結構,將主戰場轉移到風電與水泥磨機產品的研製上。不出所料,該公司船舶產品產量由原來的每月50臺下降到20臺,風力發電產品則由每月5臺增至40臺,水泥磨機產品也由每月12臺增至25臺。
  • 陽光時代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風電事業部交流國企混改
    10月29日,陽光時代國企混改與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律師和陽光時代合伙人郭琳芳律師一行受邀前往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風電事業部交流國企混改,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風電事業部相關管理人員參加本次交流。
  • PPT|上海電氣康鵬舉:海上風電應對平價時代的技術挑戰與機遇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4月23日,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成功舉辦了「中國海上風電平價技術創新之路」線上研討會,就中國海上風電即將進入平價時代,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組織研討。
  • 智能軟體與系統新技術研究所和計算智能研究所舉行科研工作交流研討會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智能軟體與系統新技術研究所與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智能研究所於2020年7月30日下午在北校區主樓II區319會議室舉行了科研工作交流研討會,旨在建立兩個研究所之間穩定的合作交流機制,為開展電子科學與技術和軟體工程學科的交叉融合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北美冬青協作組成員會議暨技術交流研討會在杭舉辦
    第三屆北美冬青技術交流研討會現場中國園林網12月1日消息:11月28日,由杭州市林學會、杭州北美冬青發展中心、杭州潤土園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北美冬青產業(全國)發展技術協作組成員會議暨第三屆北美冬青技術交流研討會
  • 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開啟校慶學術交流之旅
    9月24日、25日,2016年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湖北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多倍體生物育種與創新」,聚焦植物遠緣雜交和多倍體育種領域原創思想和最新成果,交流多倍體生物育種研發現狀,商討中國多倍體生物育種研發戰略、發展方向及應用前景,籌建多倍體生物育種戰略聯盟,以此推進多倍體生物育種,引領新的綠色革命,促進「中國種都」的建設。
  • 什麼樣的浮式風電技術可以做到LCOE僅35歐元/兆瓦時?
    在財務上有了保障,這種全新的技術也將應用於項目中。公司將主導開發一個浮式風電示範項目,採用他們的金字塔形浮式風電設計,安裝1臺5MW風機,並在法國西海岸的SEM-REV海洋能源研究中心進行測試。該設計旨減少用鋼量,減輕重量並大幅降低成本,同時平衡應力分布,以減少疲勞。
  • 豐海實現非併網風電與海水淡化技術「聯姻」
    重大突破 跨越發展  截至2014年底,我國風電超過1億千瓦裝機總容量,取得了全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較高水平。風電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新能源開發,風電大基地建設是國家推進、支持的重點。  作為世界上少有的1萬噸非併網式風電海水淡化產業化示範基地,新能源企業豐海正在向風電新能源產業鏈進軍,據了解,豐海開發的飲用純淨水已流入市場,在北京、上海等全國一線城市,建立了以「海露」為註冊商標的瓶裝純淨水配送站點,海露還走進了全國一些超市、和具有國際級別的會議場合。
  • 國電和風風電開發有限公司:一臺相機的旅程
    一臺相機的旅程  董心  國電和風風電開發有限公司  我是一臺照相機,當我被放進商場櫥窗裡的那天起,我就特別羨慕那些被「帶走」的「兄弟們」。直到那天,一個身穿工作服,笑容充滿陽光的大男孩把我帶走。
  • 淨水技術|「水歷史研究:視角與方法」國際研討會
    「水歷史研究: 視角與方法」國際研討會邀請函水歷史,簡言之是人類開發使用水、管理水資源,治理水環境的過程,是人類社會與水資源環境互動的記錄。研究水歷史,從中借鑑經驗,助力解決現實水問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亟待全球學者深入探討。鑑於此,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將以「水歷史研究:視角與方法」這一前沿課題作為主題,邀請世界水歷史學會會長等世界知名專家和廣大學者進行對話,進行線上研討。本次研討會的議題包括但不限於:1.
  • 2020年第六屆全國巖石物理學術研討會簡報
    ,為油氣藏識別評價、地震巖性識別、儲層預測、異常壓力預測和油藏監測、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在低油價大背景下,本次研討會聚焦巖石物理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與工程開發中的應用主題,圍繞寬頻巖石物理實驗研究、巖石物理理論模型、數字巖石物理、頻散與衰減、井筒地球物理、儲層地質力學、聲電聯合在儲層預測中的應用、巖石物理與工程力學、深度學習算法與巖石物理建模、大數據與巖石物理、巖石物理在緻密氣地震定量預測中的應用、巖石物理在頁巖油勘探開發中的應用以及水合物巖石物理特徵與地震預測等議題開展了熱烈的研討和技術交流
  • 華銳風電首席技術官華青松:「十三五」海上風電一千萬MW宏偉目標...
    應該說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率先開展海上風電項目的企業。我們國家的第一個海上風電的項目也就是上海東海大橋的項目是用我們的3兆瓦的風電機組,這是我們2008年研究設計到下線,到2015年11月份我們34臺機組經過5年的成功運行出質保了。這次會議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事情。在2008年我們3兆瓦的風電機組投入到上海東海大橋第一個海上項目,我們形成了海上風電發展的五個要素。
  • 利用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專業經驗發展海上風電
    例如,挪威石油公司Equinor正成為全球領先的海上風電開發商。該公司利用其數十年海上油氣方面的專業經驗,開創了海上風電Hywind漂浮式平臺技術。,但研究表明,拋開石油產業重新建立新的產業鏈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 三峽集團上海院技術引領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正式進入風力發電設計研究領域的上海院,以前瞻性的目光和敏銳的觸角感知到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潛流,於2006年成立了新能源設計研究院,為上海院進軍海上風電勘測設計領域做足了準備。」可以說,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的建成,不僅樹立了中國海上風電建設的第一個裡程碑,也奠定了上海院在我國海上風電勘測設計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確立了該院聚力發展「海上風電」的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