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牛河,好吃的不只是「鑊氣」!

2020-12-18 五美合意

說到炒牛河,可能大家都不會太陌生,畢竟幹炒牛河在廣東算是小有名氣,據說李小龍就很喜歡吃炒牛河加鮑魚。那炒牛河的「河」,其實是什麼呢?

什麼是河粉?

切出來的河粉

所謂河粉,是用稻米磨漿後蒸出來的薄粉皮再切成條狀,看上去白亮透明,質感爽滑彈口,並帶有清淡的米香,常見煮法是(湯)泡和炒。

河粉

廣府地區的「沙河粉」屬於河粉,在潮汕地區的「粿條」也屬於河粉,河粉在不同的地區,其習慣的配方、厚度、粗幼度也會有些許分別,導致口感有所不同,但都算是河粉家族裡的兄弟。

沙河粉

沙河粉,因發源於廣州市沙河鎮而得名,起源距今有百年歷史。傳統上沙河粉是取白雲山上九龍泉水浸泡大米,再把大米磨成粉漿蒸製後切條即成。

把米漿倒在竹籃上

製作沙河粉的工序:用水、選米、磨漿和蒸粉都需要講究。例如浸泡大米和磨粉漿的水用山泉水、稻米選擇帶米香夠硬性的米、磨漿採用連州青石做石磨、蒸粉則用竹窩籃來上漿等等。

薄而透明的河粉皮

所以沙河粉晶瑩透亮,扁薄闊身,爽口滑嫩還帶些許韌性,特別適合用來「幹炒」。一般粵菜館和茶餐廳裡的炒河粉都是用沙河粉來炒的。

粿條

而粿條這種河粉又是怎麼樣的呢?粿的意思是「米食」,以前潮州人以節儉著稱,煮一鍋粥吃不完的話,便把粥水撈起重新加熱蒸熟至結成一層薄皮,隨便切一切,切成條狀,那就是粿條的由來。當然,現在粿條也是用米漿來做啦~

粿條顏色偏乳白色且亮澤感較低,一般比沙河粉幼身且稍厚一些,口感也較紮實飽滿,彈牙有韌性但少了些許滑嫩。這類粿條通常在潮汕牛肉火鍋店都能吃到,牛肉炒粿條是富有特色的潮汕美味。

湯粿條

而潮式粉面檔的湯河粉,就比較薄而精緻,口感更像沙河粉,也算粿條,它比一般的粿條更滑嫩更軟,韌性較低更容易碎。這種質感的河粉可以更好地黏附湯汁,把湯底的清甜都帶進口中。

炒河最重要有「鑊氣」!

在張國榮主演的香港電影《金玉滿堂》(又名《滿漢全席》)裡有一幕曾說過「廚房有兩個剋星」,也就是粵菜館有兩道很考功夫的菜,幹炒牛河便是其中之一。

幹炒牛河製作不難,把醃製過的牛肉炒至半熟,洋蔥、蔥、豆芽,炒香後撈起備用,再把所有材料回鍋,加入河粉大火快炒,並添醬汁上色炒勻即可。

幹炒牛河

但幹炒牛河講求「鑊氣」,也就是「鍋氣」,而且油太多,河粉會膩,油太少,河粉容易焦。每條河粉都要「色」「味」均勻,炒得不好,河粉就容易糊,又或者是「支離破碎」。一碟出色的幹炒牛河,應該是夾起來沒有多餘的油和豉油留在碟上,幹身又爽口才好。

幹炒牛河要顏色均勻,條條分明

除了幹炒牛河外,溼炒牛河的「鑊氣」也是不容小覷,而且據說幹炒牛河也是溼炒牛河所演變出來。所謂「溼炒」就是先把河粉炒熟上碟,再炒醃製過的牛肉和蔬菜,勾芡後均勻倒在河粉上。牛肉滑嫩,河粉吃下去不僅帶有「鑊氣」香味,黏稠的醬汁更是惹味。

河粉炒熟後淋上牛肉和醬汁就是溼炒牛河

潮汕的牛肉炒粿條也是以溼炒聞名,在有些潮式餐廳也會簡稱「溼炒牛河」,一碟用牛肉、芥蘭(芥藍)和沙茶醬炒出來的牛肉粿條,即使是放在那桌潮汕牛肉火鍋一碟碟鮮嫩牛肉旁邊,也是毫不遜色。

牛肉炒粿條

在吃炒河粉的時候,不要忘了沾上一點點辣椒醬。無論是幹炒牛河也好,溼炒牛河也好,牛肉炒粿條也好,辣椒醬都是炒河粉的「最佳搭擋」。特別是沾上顏色偏橙,含蒜和白醋的潮式特製辣椒醬的話,味道就更為過癮啦!

潮式特製辣椒醬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幹炒牛河,它有鑊氣!
    餵你別看幹炒牛河好像好多店都有賣,找到一份好吃的幹炒牛河不容易呢!!所謂好吃的幹炒牛河,我感覺我們可以複習一下《滿漢全席》裡的臺詞,已經描述得非常精準了(最近都在看美食電影怎麼回事兒?)藍鵝,家裡製作幹炒牛河很容易碰到這些問題:鑊氣不夠、河粉炒的時間短了味道不夠,炒久了又粘鍋、牛肉不夠嫩、成品太油膩……無法愉悅地吃吃吃。不怕,我們一個個解決。參考了很多資料,以及很多香港/廣東地區的美食家的方子,這份幹炒牛河的菜譜我還是蠻滿意噠!
  • 一盤有鑊氣的幹炒牛河是這樣炒出來的!
    粵菜的廚房裡有兩樣剋星,一個是幹炒牛河,另一個就是菠蘿古老肉(做法猛戳連結)。幹炒牛河作為廣東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被認為是考驗廣東廚師炒菜技術的一大試金石,手藝的好壞一炒便知。而一盤完美出品的幹炒牛河需要符合什麼標準,在電影《滿漢全席》中已經說得十分通透完整。
  • 粵菜的幹炒牛河怎麼做才好吃?
    幹炒牛河比較講究,鑊氣是必不可少之一,炒出來幹而不油膩,又不失光澤,河粉上色要均勻,豆芽要爽脆,牛肉需入味鮮嫩,河粉又不能粘成團,且不斷,不散。那麼粵式炒法該怎麼做呢?以下分享個人從廚多年來所得經驗。如有建議還請下方留言。
  • 鑊氣滿滿的幹炒牛河!拆解「幹炒」,解讀技術要領!
    幹炒牛河我其實還是挺喜歡吃的,但是遲遲沒有下「鍵盤」;要談的內容牽涉很多,實在是有點無從談起;不過講美食,尤其是講炒菜,橫豎也繞不開這個幹炒牛河(還有一個肉夾饃也是繞不開,但不想講的),索性就不糾結了,直接進乾貨!
  • 幹炒牛河的正宗做法,鮮香爽滑不油膩,好吃美味
    廚么妹會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嘿好吃的健康美食,一起吃出健康,吃出好身體~ 說到幹炒牛河,對於很多在廣東地區長大的人來說,絕對是一道從小吃到大的美食;而對於其他地方的人來說,提到幹炒牛河,可能只知道它是一道有名的粵菜小吃,很多人可能都還沒有吃過,吃過也不一定正宗。
  • 廣州名小吃-幹炒牛河,簡單但不簡約的一道美味!
    《滿漢全席》對於一碟好牛河的標準已經說得很清晰了,必須具備這樣的特點:幹身、夠鑊氣、夠味、上色均勻、芽菜爽脆、牛肉夠嫩,有勁道、粉不黏不爛。吃完後碟底還會剩下一層厚厚的油,但是吃完並不會覺得膩口的。做出一份好吃地道的牛河,需要從這幾個方面下功夫: 首先,牛肉要入味,夠嫩。適當地加油、醬油、料酒醃製牛肉。
  • 廣式經典粵菜乾炒牛河,光滑爽口不油膩!
    一碟正宗的幹炒牛河,在家裡弄是很難做得出來的因為幹炒牛河講求鑊氣油多就會膩,油少就會焦每條河粉要上色、味均勻豉油太多會味太重,豉油太少味會淡牛肉還需要過油,需要炒至將鍋裡的油倒乾淨,一點都不留,加熱鍋,將綠豆芽和河粉、洋蔥一起入鍋。把綠豆芽和河粉拌勻,炒到綠豆芽稍微變軟即可。將鍋離火,加入牛肉和蔥。最後加入適量的鹽、生抽和老抽拌勻,調好味道後,將鍋調上大火,繼續炒勻即可。如果是時間關係,沒什麼時間但是又想吃炒牛河。
  • 牛肉炒河粉,還是廣州的比較有鑊氣
    一說到牛肉炒河粉,我想到的第一個就是廣州的炒牛河!在廣州讀書5年,胖了20斤,都是吃出來的。無論是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飯、宵夜,廣州都應有儘快,可以說是24小時不打烊。在廣州,炒牛河有溼炒和幹炒,看著很簡單的一份牛河,想要炒得正宗,就看你的鑊氣夠不夠。「鑊氣」是鍋氣的意思,在炒牛河中,如果缺少了鑊氣就不是一份好的炒牛河!好吃的牛河不一定都在高大上的餐廳裡面,通常在街邊的大排檔才能吃到傳統牛河的味道,快火直炒,鑊氣剛好,牛肉與河粉的味道融為一體。
  • 鑊氣 - 鑊氣-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餐桌啟示錄伊莎貝「鑊氣」這兩個字,有些北方人可能都不懂是什麼意思,對於粵菜大排檔,卻是近乎最高的美學境界。粵語有時近於文言,鑊就是鍋,鑊氣就是鍋氣。但是說鍋氣便不正宗,不像鑊氣,能引起粵人巴甫洛夫式的口水反應。什麼是鑊氣呢?
  • 有鑊氣!廣東粵式小炒的最高境界,無它菜不香不鮮嫩
    廣東人對鑊氣用情極深,對於美食的評價,他們常常會用到「鑊氣」兩字,夠不夠鑊氣可以評一碟20元的幹炒牛河,也可以用來評價一家餐廳的水準,在粵式小炒中,夠鑊氣就是對它最大的褒獎。如果你問一個廣東人,鑊氣是什麼?
  • 大叔教你炒牛河,香滑爽口,簡單易做,超好吃
    而一盤完美出品的幹炒牛河需要符合什麼標準,在電影《滿漢全席》中已經說得十分通透完整。第一點,是要夠鑊氣;第二點,是在炒河粉時不能將河粉炒至斷碎;牛肉要保持香、滑、爽口的口感;第三點,是炒制時要控制油量,吃河粉的時候盤底不見露油,吃完河粉盤底也不能見到有油。「幹炒牛河講鑊氣,油多就膩、油少就焦,而且每條河粉都要色味均勻,豉油太多會味太重,豉油不夠味又太淡。」
  • 全鷺島最有鑊氣的幹炒牛河都在這裡了!
    如果讓小編挑選一道最喜歡的廣式茶點 ,那一定是幹炒牛河。幹炒牛河無論是出現在大排檔、港茶,還是飯店,都沒有什麼違和感。但越是簡單的菜式要做的好吃越困難,幹炒牛河必須猛火快炒。既要炒勻,又不能炒得太快, 不然粉會碎掉。 油的分量必須準確控制,不然太膩不好吃。
  • 廣州味道 | 從白雲山腳到荔灣小巷,我們找到了廣州「最鑊氣」的幹...
    雖然幹炒牛河在各大餐廳中很常見,甚至可以說是飲食界的「寵兒」,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幹炒牛河中所用到的優質沙河粉是源自廣州沙河鎮。「鑊氣」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很厲害?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劍氣」一樣!其實「鑊氣」就是我們常說的「火候」,一碟「鑊氣」正好的幹炒牛河才是完美的幹炒牛河!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看看廣州的這幾家幹炒牛河,哪家最有「鑊氣」。
  • 要說這個廣東幹炒牛河的做法最正宗怕是要被罵,但好吃是肯定的
    電影《滿漢全席》說過,粵菜廚房裡有兩大剋星,一是幹炒牛河,另一個就是咕嚕肉。別看大街小巷都有幹炒牛河,但是作為廣東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一向是考驗廣東廚師炒菜技術的一大測試。油太多會膩口,油太少會粘鍋。醬油也要不多不少,才能每一根都色香味俱全。
  • 幹炒牛河不知道?但它的來歷你不能不知道!
    哈嘍,大家好不少美味都是誕生於一個個「意料之外」:蓮子糖水煮到水幹而得的蓮蓉、不小心把生蠔煮糊所熬成的蠔油……就連我們的粵菜入門必修技能之一的幹炒牛河,也有著這樣的「意外」色彩。這期我們講述的是廣東特色菜「幹炒牛河」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廣州的食肆大概分三種經營方式,一種是酒樓、一種是茶樓,一種是俗稱「二釐館」粉面檔,「河粉」就是夾雜著「麵條」而成為「二釐館」的大眾產品。幹炒牛河是廣東菜色的一種,以芽菜、河粉、牛肉等炒成。在廣州、香港以至海外的粵菜酒家、香港的茶餐廳,幹炒牛河幾乎成為必備的菜色。
  • 廣州最有鑊氣的餐廳
    不在後廚潛心修煉數年,領悟用火與掌勺的真諦,是斷斷做不出來的。廣州人對鑊氣技巧的運用對象一般就是小炒、啫啫煲、啫鐵板,講求熱、快、幹、香。新鮮食材下鍋後,廚師們就像掐著秒表一樣,往往會重油猛火,急速炒制,繼而出鍋、上菜,一氣呵成。食物在翻炒之中便會被鑊氣纏繞,在保留食物的味道及口味的同時,又帶出食物精華,提升菜餚的風味。就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劍氣,鑊氣令菜未上,就引人食指大動。
  • 東莞 幹炒牛河 研究報告
    口感特點:色澤油潤亮澤、牛肉滑嫩焦香、河粉爽滑筋道、盤中乾爽無汁、入口鮮香味美、配料多樣豐富測評地區:東莞各鎮區經過探索總結出:鑊氣夠、幹身、上色均勻、芽菜爽脆、牛肉夠入味夠嫩但不失嚼頭、河粉不黏不散。
  • 粵菜大廚試金石,做出鑊氣才正宗
    幹炒牛河 BEEF CHOW FUN NOODLES (GON CHOW NGAU HO) 鑊氣指的是食材在高油溫的作用下,相互滲透而溢出的一種特殊氣味。鑊氣需要猛火快炒。火要足夠大,溫度要足夠高,整道菜才可以做出鑊氣的味道。 除了鑊氣,完美的幹炒牛河的另一要素是保持河粉完整不斷碎。所以很多飯店大廚做這道菜時,不用鍋鏟,抓住鍋柄採用掂鍋手法烹飪。但不用擔心,我們用鍋鏟烹飪,效果也不差!
  • 99%的廣東人都不知道幹炒牛河已經77歲了!
    那時,要掙幾個錢買生粉也不容易,許彬見這種炒法被人接受,也是求之不得,於是再在工藝上下功夫,一味「幹炒牛河」應運而生,還加上桂林辣椒醬,致使許彬的「粥粉面」排檔一時門庭若市。那怎麼樣的幹炒牛河才是完美的?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是如何評價的▼鑊氣。其他多說無益。
  • 小北路上三十多年的老牌粵菜館,吃到了老廣家常鑊氣小炒的美味
    這種天氣真的非常想念廣州街頭那些街坊餐廳裡的鑊氣小炒,都是家常食材,但是那鑊氣和味道確實讓人非常享受。所以今天毛哥就和大家來講一家非常不錯的街坊菜館,這家菜館在小北路一帶開了三十多年了,各種粵菜小炒味道都非常地道,美味而且實惠。讓我們趕緊來小北路177號這家匯興源餐廳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