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牛肉炒河粉,我想到的第一個就是廣州的炒牛河!在廣州讀書5年,胖了20斤,都是吃出來的。無論是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飯、宵夜,廣州都應有儘快,可以說是24小時不打烊。
在廣州,炒牛河有溼炒和幹炒,看著很簡單的一份牛河,想要炒得正宗,就看你的鑊氣夠不夠。「鑊氣」是鍋氣的意思,在炒牛河中,如果缺少了鑊氣就不是一份好的炒牛河!
好吃的牛河不一定都在高大上的餐廳裡面,通常在街邊的大排檔才能吃到傳統牛河的味道,快火直炒,鑊氣剛好,牛肉與河粉的味道融為一體。
那怎樣做出一碟既地道有營養健康的幹炒牛河呢?
用油:以盤底乾爽為標準,不宜過多
幹炒牛河中的「幹」,就在於盤底不留油、乾爽。傳統的幹炒牛河,得炒到河粉金黃色,有微微焦香,整盤河粉看起來乾爽清香,盤底不留油,因為是幹炒,即使是芽菜等配菜出水分量也得極少。
而用油的多少,有個小竅門:燒旺鍋,倒入油,兜熱鍋後,再將油倒出,在鍋底留一層油即可。據說這樣不僅油的分量剛剛好,且同樣不易粘鍋。
河粉:放慢炒需熱透
很多人認為,炒牛河得越快越好。但在某些具體環節上,也要懂得放慢腳步,有時候翻炒太快,也會造成河粉粘鍋。
照著前面的步驟,將油倒出後就可以放河粉了,但放入時不要馬上翻炒,而必須攤開在鍋底,讓河粉熟透熱透,這樣炒出來的河粉才爽口有彈性。炒時火候要偏大,因為散熱較快,才容易將河粉與各種材料炒透炒香。
牛肉:把握牛肉水分
幹炒牛河的另一個關鍵在於牛肉。比較推薦的方法是直炒,同樣是鍋底留一層淺油,先將牛肉炒至半熟,再倒入河粉。
炒之前,牛肉處理的關鍵在於牛肉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炒出來的牛肉不夠嫩滑;如果水分太多,又容易粘鍋。因此,在炒之前最好將牛肉切好後放點鹽和小蘇打醃製片刻。牛肉放入鑊中炒時,以碗底沒有水分流出為標準。
配菜:芽菜不出水韭菜別太熟
傳統幹炒牛河有兩樣配菜,就是芽菜與韭黃。我們知道,炒芽菜很容易出水,一旦芽菜出水,就會影響「乾爽」的效果。因此,芽菜只需炒到緊實,就可以立刻放入韭黃。韭黃是幹炒牛河中最後放的材料,無需太熟,放入翻炒片刻即可,否則會失了香味。
調味:糖多少許生抽後放
幹炒牛河的調味中,糖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因為它不僅是為了突出味道,更是為了達到河粉剔透乾爽的目的。一般來說,糖不宜多,一般是半匙,但稍微多一點可讓河粉口感更佳,更有彈性。
而最後放生抽要把握時間,如果放早了會產生酸味,一定要記得後放。
想念廣州的炒牛河、想念廣州的美食、想念廣州這座美食城!雖然吃胖了我,但還是很喜歡~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