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詣 清風灝氣——鹿山居士米芾

2020-12-25 華文眾合

宋仁宗嘉祐二年,蘇老泉帶著兩個兒子跋山涉水從四川終抵京城,這一路上的景色與美食之琳琅讓二十一歲的蘇軾興致高昂,商賈所聚的熱鬧街道,茶館裡偶有談笑風生的文人才子。又是一年放榜日,蘇軾和蘇轍不緊不慢地查找著自己的成績單,兩人相視一笑,雙雙上岸,蘇軾開啟了文人的浮沉一生。同年,米芾八歲,初遇良師,苦學書法。米芾學書十分刻苦,臨池不輟,逐漸在書法上有了自己的感悟。宋神宗元豐五年三月,米芾來黃州訪蘇軾,為人率真的蘇軾與米芾相談甚歡,米芾在蘇軾的啟迪下潛心魏晉,在書法上頗有造詣,後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能詩文,精鑑別,擅書畫。書法得王獻之筆意 ,尤工行、草。

米芾精通前人的筆法,因此當時有人嘲笑 他是"集古字"。但他在精熟古人筆法後,能擴充運用,成為自己的面目。在學古方面,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晉、更上溯戰國,形成他獨特的精彩生動,跳躍逸宕的筆法,將其為人的性情與寫字時的感受發揮無遺,而每一字的結體是古人的,每一筆的筆法都是有來歷的,這也是由復古而變古的一個例證。

「餘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米芾自述練習刻苦,一首詩寫上三四次才有一兩個字令自己滿意。讓人想起小學課本裡曾學過的米芾小時候學書的故事,為了練好書法忍痛買下秀才手中五兩紋銀一張的紙,思來想去也不敢下筆,直到第二天秀才來檢查他的學習成果,他小心翼翼的在價值五兩的紙上寫下一個永字,秀才一看這個字寫得勁健有力,不由得開懷大笑,連小米芾也吃了一驚。興許是從小養成的好習慣,米芾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成竹在胸,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

《蜀素帖》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米芾用筆「八面出鋒」,於變化中顯沉著筆力,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其「刷」字之風。《蜀素帖》通篇用筆縱橫揮灑,動蕩搖曳,駿急痛快。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剛柔相濟的姿態、飄逸超邁的氣勢與沉著痛快的風格。

《蜀素帖》

《虹縣詩卷》系米芾撰、書的兩首七言詩的大字行書法帖。紙本墨跡卷,共三十七行,每行二、三字不等。米芾傳世作品中,大字書法很少,大字也非米芾所長,米芾嘗自稱其書為「刷字」,這一點在他的大字中表現得比較明顯。該帖輕重緩急,節奏感極強,用墨則乾濕濃淡,渾然一體,得天成之趣。如起首「 虹縣舊題雲快霽一天清淑 」十一字,一氣呵成,筆雖幹而不散。

《虹縣詩卷》

米芾一生熱愛自己所熱愛,在安徽無為做官時,聽說濡須河邊有一塊奇形怪石,當時人們出於迷信,以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動,怕招來不測,而米芾立刻派人將其搬進自己的寓所,擺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詞:我想見到石兄已經二十年了,相見恨晚。此事日後被傳了出去,由於有失官方體面,被人彈劾而罷了官。米芾在皇帝面前也毫不掩飾自己,有一次,徽宗和蔡京討論書法,召米芾進宮書寫一張大屏,並指御案上的硯可以使用。米芾看中了這方寶硯,寫完之後,捧著硯跪在皇帝面前,說這方硯經他汙染後,不能再給皇帝使用了,要求把硯賜給他。徽宗答應了他的請求。米芾高興地抱著硯,手足舞蹈地跳了起來,然後跑出宮,弄得滿身是墨。徽宗對蔡京說:癲名不虛傳也。」米芾不善官場逢迎,又為人清高,對書畫藝術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在別人眼裡與眾不同,不入凡俗的個性和怪癖,也許正是他成功的基石。

米芾一生沒有擔任重要的官職,他的『顛狂」是聞名遐邇的,然而米芾的痴癲與輕狂並沒有影響他的才華,是同時代的四大家之一,其餘三位是蘇軾、黃庭堅與蔡襄。愜意的筆墨,散開陶情的香馨,潛心凝神,本色才是做人最好的信條,率真與傲骨,脫俗與顛狂,永恆不變的是那份痴迷。

相關焦點

  • 清風居士:白龍江春
    白龍江春文/清風居士江岸覓春步遠徑,細雨微微正當時。四野清新山含黛,風送馨香沁心痴。白龍江畔疊黃茵,春雨柔柔潤眷歆。山水氤氳淡墨痕,煙波洇染一江春。雨後新晴分外明,江畔田園最暢懷。乾坤如洗滿目鮮。連結作者:王驥,筆名清風居士,漢族,甘肅文縣人,隴南市衛健委幹部,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愛好文學、書畫、攝影,多有詩詞、散文、新聞及藝術類作品發表於報刊、媒體。
  • 米芾就是米芾,不簡單啊,發明了「米點山水」
    它的開創者就是米芾。苕溪詩卷苕溪詩卷部分米芾,太原人,是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他是北宋書畫家,鑑賞家。初名黻,後改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鹿門居士等。後來遷居襄陽(今湖北襄樊),世稱米襄陽。徽宗趙任命他為書畫學博士。
  • 都說書法家米芾個性怪異,舉止癲狂,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米芾 (1051——1107) ,原名黻,後改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亦稱鹿門居士。人稱「米襄陽」、「米南宮」,亦稱米海嶽,因其性格疏狂,不能與世俯仰,故人稱之為米顛 (通「癲」) 。世居太原,後遷襄陽 (今湖北襄樊) ,中年定居潤州 (今江蘇鎮江) 。
  • 米友仁與王升是如何評價米芾書法作品的
    在南宋社會動蕩的歷史背景下,米友仁的學術環境與其父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他自己也感嘆道:僕宣和之末與道山二國士同修於寶堂,兼掌書學二年餘,是時日的親筆硯,如《蘭亭修禊序》,為諸生迫使臨寫百餘本,至今有出以示者,稍以可觀。
  • 詩仙詩鬼、易安居士、紅杏尚書:詩人別稱大全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蘆川居士——張元幹(南宋詞人)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石湖居士——範成大(南宋詩人)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於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幽棲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詞人)後村居士——劉克莊(南宋文學家)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無諍居士——劉 迎(金文學家)六如居士——唐 寅(明畫家、文學家)遵巖居士
  • 居士無田食破硯——從故宮蘇軾大展中的兩方蘇硯說起
    晚明陳繼儒《妮古錄》記:「蘇東坡有硯銘手跡:或謂居士:『吾當往端溪,可為公購硯。』居士曰:『吾手或先硯壞。』曰:『真手不壞。』居士曰:『真硯不損。』紹聖二年臘月七日。」 「真硯不壞」,只是物質不滅;「真手不壞」,卻能精神不朽!這是一種超然物外之境界。此問答式「語錄」,充滿禪機玄理,可作禪語機鋒看。
  • 揭秘宋四家系列 | 米芾究竟有多顛?
    他一生宦途輾轉,每到一處新地方居住,幾乎都要給自己起更新下名號,什麼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嶽外史、淮陽外史、中嶽外史、淨名庵主、溪堂、無礙居士等等。米芾還是兩三歲的時候,他跟隨父母赴宴,不小心把湯汁沾到了衣服上。米芾竟然大哭著要換衣服。賓客們讚嘆不已:小小年紀,就這麼熱愛清潔了!可見會很懂清汙之辨的嘛。估計那時的賓客沒有想到米芾的「愛潔」會發展到成癖的地步。反正米芾的愛乾淨從此一發不可收。由於宋朝時候還沒有發明消毒的方法,他是不準人隨便亂動自己物品的,當然更不會與別人共用器具。
  • 與蘇軾,黃庭堅齊名的米芾:下筆放縱恣意,歪歪扭扭,卻奇而不散
    米芾,宋代傑出書畫家。初名黻,字符章,號海嶽外史、襄陽溫士,自號鹿門居士。原籍襄陽人,後定居江蘇鎮江。官至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由於他性情狂放,故人稱「米顛」或「米痴」。;那麼書法,可能是米芾的唯一籌碼。
  • 白銀市名山篇——壽鹿山,享有「戈壁綠島」之美譽
    壽鹿山壽鹿山坐落於甘肅景泰縣西部的寺灘鄉境內,屬祁連山脈東延端,距景泰縣城39公裡,白銀113公裡,蘭州140公裡。壽鹿山自然保護區,屬甘肅中部乾旱地區北部半荒漠地帶,由壽鹿山部分和昌嶺山景泰部分組成,前者位於景泰縣西南部,屬於祁連山東端支脈,海拔2200m-3200m,坡陡,坡度通常達30度-50度;後者則為昌嶺山西部,北靠騰格里沙漠,海拔2100m-2800m,坡度較前者平緩,一般在25度-30度左右。保護區面積11060㎡。
  • 閒談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家山水
    老先生笑道說,你天天閱讀美術史,難道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家山水都忘了嗎?看來我們真的要講一講米家故事了,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米點山水"的代表作品《瀟湘奇觀圖》,聊一聊米家畫家那些趣事。米友仁(1074-1153),米芾長子,人稱"小米",與父親合稱為"二米"。宋朝南渡後任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等職。米友仁秉承家學,能書擅畫,工山水。米友仁書法酷似米芾,以行書名世。其山水畫運用"落茄皴"(即所謂米點)加渲染的表現方法,抒寫對山川的感受,世稱"米家山水"。米友仁秉承家學,他的父親就是米芾。
  • 米芾姓名出身趣談
    米芾像米芾五世祖是宋代開國將軍米信,而且從米芾以上,世代都是武將。米芾之父米佐也是將軍,在宋朝昌文偃武的風氣下,改換門庭,近儒修文,將門終出儒子。黼黻最初指禮服上的一種華美花紋, 天子的黃袍繡有龍、山、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日、月、星辰十二種圖案,稱為「龍紋十二章」。如下圖,黻即右下。
  • 一天一個成語80·苦心孤詣
    【成語出處】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 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成語造句】1.科技論的發表,是他苦心孤詣的結果。2.沒有苦心孤詣的研究精神,無法在學術領域獲得成就。
  • 米芾一幅罕見的大字珍品,氣勢超邁、沉著痛快,在近代流入日本!
    米芾大字行書《研山銘》而學習大字,唐人的墨跡極少,到了宋代才有一些大字作品出現,在這些人當中,尤其以米芾最佳,米芾在大字上的造詣極高,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水平,但米芾存世的手札較多米芾大字行書《研山銘》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米芾大字行書《研山銘》。
  • 富陽鹿山新區打造發展「新引擎」·杭州日報
    通訊員 倪建中 喻豔峰 喻立英  富陽記者站 駱炳浩     近日,中央新影集團控股子公司新影(上海)文化產業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富陽籤訂投資協議書,該公司擬在鹿山新區投資建設文化產業大廈項目,佔地37畝,打造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中心和影視投資製作中心,為鹿山新區樓宇經濟示範區建設再添生力軍。
  • 米芾唯一的大字真跡,流落日本100多年,被馬未都3000多萬買回!
    米芾大字《研山銘》長卷米芾歲壽不長,僅僅活了56歲,他一生以石為痴,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得到了一塊「靈璧石」,此石為曠世奇寶,米芾極為鍾愛,連續幾天晚上,捧著這塊石頭才能入睡,為了紀念此物>《研山銘》與其他的作品不同,沒有急躁與狂逸之氣,相反的是一種平和而篤定,乃是米芾晚年爐火純青之作。
  • 芾說——樸記和米芾的高端對話!
    米芾:習氣。 二、記者:那米先生您對習氣怎麼看?米芾:不看。記者:這不看---,能解釋一下嗎?米芾:既然是習氣,自己當然看不見。既然看不見,我就不看。看得見的就不叫習氣。記者:哦,是不是蘇東坡先生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米芾:你問他。
  • 宋代麗影|北宋名家米芾的精神故鄉,在這裡
    鎮江本來就是真山真水的江南小城,又是長江邊兵家必爭之險要之地,北宋時期,也許因為皇家都對這裡高看一眼,因此文人墨客更鍾情鎮江的山水,紛至沓來。米芾也是其中的一位。所不同的是,大多數文人墨客,流連了,留下了文作、墨寶,依依不捨而去。米芾卻對鎮江相見恨晚,沉醉其中,從此留居鎮江,直至終老。
  • 黃平花院:清風洗明月,石蛙鳴溪溝
    清風洗明月 石蛙鳴溪溝仙翁·居士倘若寫春日夜晚之「靜」,非"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莫屬;倘若寫晚秋之「靜」,非「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獨尊,可以說唐代詩人王維已把「靜」感覺至高境界,把「靜」寫到了至高無上。
  • 米芾,一生為何這麼「顛」?
    這大致反映了米芾在政治抱負與藝術志趣之間矛盾猶豫 、兩難齊取的心態 。由於出身「冗濁」,米芾的政治生涯並不順暢,而更深的傷害是觸及心靈的,決不僅僅是延誤升遷而已。楊萬裡《誠齋詩話》記載,潤州甘露寺曾經遭遇火災,老庵和李衛功塔倖免,米芾題詩「神護衛公塔,天留米老庵。」這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竟然引來了惡毒的人身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