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於傳播環境和消費環境割裂,導致品牌傳播無法閉環;而今,隨時隨地可購買的消費融合使得品效合一。網際網路帶來一個巨大的挑戰:好的傳播會導致不好的產品更快走向死亡。現在,產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分化,完全是買方市場,供大於求,那麼企業就面臨挑戰:怎麼做出好產品?怎麼通過品牌傳播擊中目標?在傳播的時候怎麼佔領精神高地,讓顧客對產品產生偏心?
營銷傳播的大趨勢是:優質媒體掌握了傳播權重。
因為他們掌握的就是展示資源,展示資源的精準和稀缺,讓他們成為品牌主的重點傳播渠道。同時,品牌的力量不但沒有被削弱,並且會持續加強,進一步引導我們的消費。為什麼呢?因為消費者需要品牌來承載身份認同感、群體歸屬感以及獨特體驗感等更高階的價值需求。大品牌過往的優勢會下降,小而美的品牌有機會做起來。
我們說「要購買就立刻被想到」,其實就是指在消費者有需求時,能夠第一時間想到你的品牌。首先,要認知消費的者購買路徑,即「認知為起點、需求是動力、品類化思考、品牌性選擇、價格做決策」5個節點,這也是我們品牌傳播策略的核心。品牌認知如果想要被消費者在購買時第一時間想起,就需要不斷深化消費者關於品牌的記憶。
消費者所接收到的品牌信息和真正產生消費的場景是有時間差的。
品牌傳播與實際消費行為是割裂的。這種情況下,品牌去談情懷、感動、快樂都是不現實的,因為情緒是轉瞬即逝的,根本等不到消費者實際購買的那一刻。這就註定了品牌傳播的重點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強消費者記憶,幫助消費者掃除在購買時面對萬千貨物的茫然,減少消費者思考和決策的成本。
重複出現的事物,會讓人有親切感;出現次數多了,人們自然而然就會對它產生某種好感。有人把品牌傳播的過程比喻成「洗腦」的過程,話糙理不糙,在品牌宣傳的輪番攻勢下,我們都是「巴普洛夫之狗」。這正是「品牌增長的引擎」——不斷重複出現在用戶面前;無論是廣告投放,還是裂變分享,還是產品就佔據了用戶場景的視覺空間。
品牌記憶強化的關鍵點,在於品牌信息大面積的重複曝光。
心理學家扎榮茨曾提出一個曝光效應,也叫多看效應:一個人只要不斷出現在自己眼前,自己就會有越大概率喜歡上這個人。這個理論後來成為廣告營銷的重要理論基礎。但品牌重複出現不是一味低俗和過度曝光。因此,無論是在品牌營銷上,還是在用戶運營上,不斷創造用戶觸點是增加品牌好感度、增強銷售轉化的重要手段。
而且大面積的重複曝光也會側面增強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心,消費者心裡會想「畢竟有這麼多錢打廣告,總不至於馬上就跑路吧」。雖然鋪天蓋地打廣告的也可能會跑路,但是消費者在決策時卻往往沒有這麼理性。綜上所述,營銷傳播的重點在於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頻率,利用大範圍的媒體曝光,拓展品牌的受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