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與烏蘭布和沙漠的四公裡綠色「拉鋸」戰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烏海5月31日電 題:黃河與烏蘭布和沙漠的四公裡綠色「拉鋸」戰

  作者烏瑤

  在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烏蘭淖爾鎮北部,一條公路把烏蘭布和沙漠一分為二,一邊是黃澄澄的沙丘一眼望不到邊,一邊是一條佔地2680畝、長4.28公裡的防護林帶。這條防護林帶沿當地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庫區淹沒線邊緣建造,東面6公裡處就是黃河。

  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近年來,對黃河的開發、治理等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東近黃河,約萬餘平方公裡。

  「項目為的就是改善當地生態環境,防止烏蘭布和沙漠東侵南移進入黃河。現在樹早就植完了,但我們走不了。因為我們除了種樹,更要管護這片綠色。」內蒙古烏海道路綠化管理站站長史學剛告訴記者。

  說起這片綠色的來之不易,史學剛很是感慨:「我們剛開始來實地考察嚇了一跳,沒有路、沒有水、沒有電,到處都是高低起伏的茫茫黃色沙丘。我們最早的行進方式就是爬上沙丘,然後再滑下來。當時心裡就犯嘀咕,這地方咋能種樹呢麼!」

  項目於2012年動工,時間緊,任務重。大家邊修路邊整理土地、扎草方格,之後打機井,拉電線,種樹。不到五公裡的路,前期準備花了1個多月。

  不管條件多艱苦,樹還是種起來了,防護林帶種了九排樹,此外還種有大片的梭梭林、胡楊林等。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已投入經費420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完成實際造林面積2650畝。其中防護林共5萬餘株,佔地448畝;灌木佔地最大,達1201畝;胡楊林7萬餘株,近1000畝。「因立地條件差,在這裡種樹成本高、成活率低。但為了保護庫區安全和生態環境,無論如何也得種。」史站長感慨道。

  當地養護人員告訴記者,本工程是三年期工程,第一年就完成85%。後兩年主要是補種。這裡的樹存活率要比城市低很多,春天補種,平時養護就是工作。「三年期到了,我們也走不了,走了樹咋辦?」

  「樹還有假活現象,我們每年春天種樹,秋天驗收。第二天春天再補種。這一顆顆樹都是我們工作人員數出來的。」這裡唯一的女性養護工作人員丁夢春告訴記者。

  對林木的養護說起來簡單,幹起來既繁瑣又辛苦,在沙漠裡工作更是受罪。現在養護由6個工作人員負責,中午不回家,吃住在臨時指揮部,大家平時全都穿運動服、黑黑瘦瘦。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這裡風大的時候沙子颳得眼睛都睜不開;每天都要蹲在路旁侍弄樹木;負責2000餘畝樹木的病蟲害防治;馬路對面的沙子幾乎天天要過界;房子裡中午熱的人都受不了;下班回家車經常會陷在沙窩裡;夜晚還要巡邏保證水泵、管路的正常運轉、避免丟失,冬天也不例外……

  這裡建了6個泵站負責供水,每個泵輻射周邊500畝地,每棵樹下都埋著滴灌管,以便定期澆水。「不同樹種周期不同,像防護林是一周一澆,灌木是兩周一回。你看外面種的楊樹,暑伏天三天不澆水葉子就黃了。」

  防護林內側沿庫區淹沒線還種有成片胡楊林、梭梭林。「胡楊林種在水位高的地方,梭梭等紮下根後就不用澆水了。胡楊精神是我們一直倡導的;梭梭是沙漠耐寒植物,好養,而且以後還能嫁接蓯蓉呢。」史站長說起來也很是期待。

  在項目區中間位置用彩鋼搭起的簡易指揮部裡,桌椅板凳上浮著一層厚厚的沙,外面的風很大,吹得房子都有點晃悠,牆也譁啦譁啦地響。屋外的樹被吹得感覺都要飛出去了。「今天天氣預報說是4-7級風,這樣的風在我們這裡是常事。有時候風大到不僅能吹飛樹木,我們的房頂還被掀跑過。」工作人員趙文韜告訴記者。

  史站長說,對於這片樹,最怕的就是大風。風很怪,有時候專吹樹根,有時候專吹樹冠。「風大、靠近沙漠、土壤基薄……這些都是樹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在烏海湖蓄水量足夠保障周邊用水後,這近5公裡的綠色分界線就更「穩定」了。「到時候有水有樹,可能就要建旅遊區了。」趙文韜很是感慨。

  採訪過程中,記者獲悉,目前阿拉善盟正在道路的另一邊修景觀公路,路邊也計劃植樹。未來等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庫區蓄水到淹沒線,當地生態也會逐漸變好,也計劃將這裡打造成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到了那時,這片護林帶就不再是分界線了。(完)

相關焦點

  • 當力學和邊緣計算遇見沙漠:6000畝農田現身烏蘭布和
    烏蘭布和沙漠裡生長出的農作物 我們習慣了沙漠是望不到邊的土黃色,一腳踩下去,沙子直接灌入。在烏蘭布和,這個習慣被打破了。 玉米、高粱杆子直立著,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霜凍,蔫巴、發軟了的西紅柿和西瓜躺在沙地中。這裡也有來不及秋收的遺憾。但如果你夠仔細,還可以從中發現一些依然甘甜的小番茄。 千畝農田成為烏蘭布和沙漠的驚喜
  • 聖牧牧場:烏蘭布和沙漠裡的「生態修復工程」
    聖牧不但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而且還創新性地將企業做成一個「生態修復工程」,在烏蘭布和沙漠腹地建成了一片「綠洲」牧場,為當地生態修復及社會發展摸索出了獨特的沙草循環模式。將生態有機結合 變荒漠為「綠洲」一望無垠、漫天風沙、寸草不生,這幾個詞彙是早年間烏蘭布和沙漠的真實寫照
  • 漠上花開 — 烏蘭布和「沙變土」試驗調查(上)
    記者 萬難 攝    ■烏蘭布和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這裡的沙粒會隨風而起,從阿拉善出發,越過內蒙古高原,飄到千餘公裡外的北京上空,變成黑黃色的惡魔——沙塵暴。    ■一群重慶的科學家用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在半年時間裡,讓荒涼的烏蘭布和沙漠生發出了數千畝茂密綠洲。
  • 漠上花開,重慶人造夢烏蘭布和沙漠,將千畝沙漠變良田!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沙漠地區位於國家的西部,而且沙漠的氣候非常惡劣,資源也很稀少。因此,住在這裡的人相對比較貧窮。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位於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區。這片沙漠的形成主要是人為破壞和惡劣的當地氣候造成的。
  • 漠上花開 — 烏蘭布和「沙變土」試驗調查(下)
    9月6日,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沙漠中的試驗地綠意盎然。記者 萬難 攝    這一次,他們的努力沒白費:一茬茬嫩芽,終於從烏蘭布和沙漠中長出來,漸漸茁壯。    「『沙變土』項目的推廣和實施,對於阿拉善盟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阻止阿拉善三大沙漠『握手』,推動沙區群眾脫貧致富,實現沙產業高新技術新突破,具有重要意義。」阿拉善盟發改委主任羅志鐵說。    國家林業局治沙辦主任潘迎珍在實地考察後感慨道:「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難以置信。」在她的治沙經驗中,能在1年內將沙漠治理成如此景象,實屬罕見!
  • 谷歌地圖發現烏蘭布和人造「綠洲」 原來是聖牧有機牧場
    烏蘭布和——蒙古語意寓為「紅色公牛」,以此為地名命名的烏蘭布和沙漠是我國八大沙漠之一。正如其名,這片沙漠如「公牛」般難以馴服,綿延1萬餘平方公裡。而最近,谷歌地圖卻在這片荒蕪之地發現了一片人造「綠洲」,清晰可見成圓圈狀態分布的數十片綠地,成為沙漠裡一道獨特的風景。
  • 聖牧:來自沙漠的一滴有機奶—新聞—科學網
    內蒙古聖牧盤古第二牧場辦公室主任王玲所在牧場的牛存欄量約11000頭,是內蒙古聖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下稱聖牧)在烏蘭布和沙漠的23個有機牧場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7月盛夏,沙漠中的牧場迎來了一年中訪客最多的時候。
  • 探尋沙漠綠洲背後的「秘密」
    2020年11月10日,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重慶交通大學沙漠「土壤化」研究的中試基地裡,田間植物表型採集系統機器人正在巡測。雍黎/圖17000畝沙漠已經變綠還有眾多「未解之謎」待解開「內蒙古冬天來得早,地裡的部分辣椒、西瓜都是來不及收就已經被霜凍了。」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開始地面拉鋸戰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衝突還在繼續,雙方進入到了激烈的地面拉鋸戰階段。亞美尼亞軍方傳出的視頻顯示,一輛亞塞拜然的坦克拋錨後,一個步兵班逃跑,結果遭到了亞美尼亞機槍手的射擊,3名士兵應聲倒下。視頻中可以看出,其他逃走的亞塞拜然的士兵並沒有救援倒下的士兵,而是繼續逃走。
  • 風雨無阻.重理工MBA參加「第六屆國際商學院沙漠友誼賽」
    【中國MBA教育網訊】烏蘭布和——黃沙、烈日、狂風、暴雨,充滿了未知和挑戰的「紅色公牛」。令多少人聽聞其名心生畏懼,又令多少英雄為之心生嚮往。簡稱「國誼賽」)受疫情影響,延期到8月27-30日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成功舉辦,重慶理工大學MBA2018級、2019級學員及學員單位顧迪智慧財產權成員10多人組成「顧迪戰隊」參加了比賽。
  • 一位力學教授的腦洞:到沙漠去,把沙變成土
    其間連他自己學校的老師們都納悶,易教授怎麼眼見著幾年都沒有科研成果出來,他們猜測他的科研能力是不是已經喪失殆盡03 黃河裡的一億噸泥沙烏蘭布和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近流經此處的黃河,西至一處名為察汗布魯克的鹽池。這片總面積約 1 萬平方公裡的沙漠是挨著水的。
  • 內蒙古沙漠深處的歐盟認證有機牛奶牧場
    「我敢說,我們這個牧場、我們這套沙漠中的全程有機產業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內蒙古聖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姚同山信心滿滿地說道。  烏蘭布和沙漠,地處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盟和阿拉善盟境內,南北最長170公裡,東西最寬110公裡,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這裡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季風強勁。
  • 聖牧:對有機奶的堅持,從沙漠的一棵草開始
    為了給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有機奶,聖牧始終堅守初心,從沙漠的一棵草開始,歷經艱辛,建立起了沙漠「綠洲」牧場,成為有機奶業的標杆品牌。聖牧創立於2009年,那年一群年輕人為了打造出高品質有機奶,挺進了烏蘭布和沙漠。
  • 沙漠變綠洲背後:力學的價值和邊緣計算的助攻
    沙漠土壤化科研項目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的試驗基地沙子為什麼能夠土壤化?一邊是草原大面積退化的沙地,一邊是長勢良好的農田。——這是位於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試驗基地裡的秋日景象。試驗基地裡種上了玉米、瓜果蔬菜、中草藥、草、喬木灌木等百餘種植物,還吸引來了大量蝴蝶、螞蟻、鳥、老鼠、青蛙和蟾蜍等動物安家其中,偶爾還有狐狸和獾光顧。
  • 在最適合的季節去最適合的地方,烏蘭布統用獨有的美麗徵服你
    烏蘭布統剛好處於丘陵與平原的接壤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烏蘭布統東部與中部矗立著連綿不斷的而南部地區有著濃密的原始森林和平坦的草原,另外還分布著、沙地、湖泊、峽谷等等自然景觀,植物花卉遍布,滿目都是風景。
  • 因全球氣候變暖,中國寸草不生,荒蕪了數百年的沙漠正急速消失?
    我國的沙漠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即草原地區的沙漠和荒漠地區的沙漠,草原地區的沙漠主要有四個,呼倫貝爾沙地、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和烏蘭布和沙漠,荒漠地區的沙漠主要有七個,塔克拉瑪幹沙漠、河西走廊沙漠、騰格里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庫木塔格沙漠。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綠色駝鈴團隊沙漠相關科普宣傳活動進行中
    8月10日電(通訊員 王文蝶)2020年7月27日以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綠色駝鈴社會實踐團隊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在線上新媒體平臺開展沙漠相關的科普宣傳活動。阿拉善地處亞洲大陸腹地,著名的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沙生植物資源面積大且資源獨特,號稱「沙漠人參」的肉蓯蓉素、有「天山雪蓮」美譽的鎖陽、被譽為「國老」的甘草質地優良。
  • 把黃河水引進沙漠,沙漠終於迎來春天
    我們國家常說的是內蒙古的大草原吧, 但是,廣闊的草原旁邊也有無限的沙漠,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把黃河引進沙漠,使沙漠變成綠洲的我國的又一大工程。在這個自治區內有一個叫庫布其的沙漠,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了鄰近地區的發展, 最大的原因是沙漠擴大, 可不會一成不變地維持在一個地方, 要知道這片沙漠,可是排在全國的第七的大沙漠, 總面積為1.39萬平方公裡。
  • 沙坡頭,羊皮筏子見證沙漠與黃河的纏綿、荒蕪與富庶擁抱
    本來想早起拍沙漠和黃河日出,這是很好的攝影主題,但因為昨晚看電視太久,後半夜又狂風大作,所以起得稍晚,再加上農家做飯的主婦起得更晚,導致計劃泡湯。喝了幾碗稀飯,吃了饅頭和雞蛋之後,開車來到沙坡頭景區。沙漠與黃河隔著一處叢林進門之後右側是沙漠景區,這沙漠和黃河之間隔著幾十米寬的古樹林,騰格里沙漠在這裡逼近黃河,而黃河水則僅僅滋潤了岸邊巴掌大的一片林木,便輕而易舉地把沙漠擋住了不知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