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一戰最大規模海戰日德蘭海戰爆發(三)

2021-01-09 網易新聞

2007-05-31 09:06:39 來源: 網易歷史綜合

舉報

為了保證這個封鎖計劃的成功,傑利科必須知道如何部署自己的兵力——6個分隊中由誰來帶領這單縱隊開路,應該走哪條航道。為了做出正確的決定他需要知道公海艦隊的準確位置和航道。對此貝蒂卻不能提供任何細節。他以自己的旗艦「獅子」號為基準報告了謝爾與它的關係位置,但卻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低低的濃煙和迷霧擋住了地平線,無法進行天文定位,在海上航行了17個小時之後推算定位法也不可靠了。

5:42,傑利科的一艘偵察巡洋艦報告說英國戰列巡洋艦編隊在正前方。這時貝蒂正與希珀激烈交鋒,想把德國人逼向東面,給正在前來的傑利科的戰列艦讓路,下午6點,傑利科從他的旗艦「鐵公爵」號上透過迷霧已經能看到貝蒂的軍艦了,但還看不到謝爾和希珀的軍艦。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等了,就命令艦隊向左展開,於是各艦向東行駛。貝蒂的戰列巡洋艦衝在前面給英國戰列艦帶路,埃文-託馬斯落在後面,偵察巡洋艦同時也迅速撤出戰鬥。這個總會合的地點後來被稱為「風角」,「在這裡出現了以前的海軍從未夢想過的布兵之道」。 [ 原作者註:引自《日德蘭戰役》。1922年美國海軍學院軍官學員們在研究傑利科的複雜的兵力部署,想尋找出更簡單的方法時,想到了在白晝行動中採用圓形隊形的簡單力法。第二年夏天,軍官學員切斯特·W·尼米茲中校把這種圓形隊形介紹到美國海軍艦隊。 ]

第三階段,「主力艦隊行動」就要開始了。後來的結果表明,就是雙方艦隊的行動控制權都在傑利科手裡,他兵力部署的效果也未必會比當時更好,這是碰巧。他向東行駛的戰列艦長縱隊正好插在從西南方向駛來的謝爾縱隊的前面,形成搶佔T字橫頭的戰術機動。但由於北海上的大霧,傑利科並不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錯過了進行決定性炮擊的機會。謝爾在迷霧中除了能看見前面的炮口焰的閃光外,其他什麼也看不見。6:35開始小心地執行「戰鬥轉向」退出戰鬥。

在其他的情況下,英國戰艦會馬上轉向追擊敵人,以其優勢炮火迅速結束戰鬥,但我們已經看到了,傑利科不想陷入一場尾追運動,他很怕出現萬一。他又繼續向東行駛了一會兒,然後命令各分隊向南封鎖謝爾回亞德灣基地的退路。

在謝爾這一方面,他6:55轉向東,也許是希望通過英國艦隊的後部逃回基地去。但傑利科並沒有象謝爾想像的那樣向南下去很遠了。這樣一來,向東轉向的德國隊伍又在濃煙和迷霧中迎頭恰好對準了英國戰鬥艦隊的中央。於是戰鬥艦隊又對謝爾的縱隊形成搶佔T字橫頭的局面。謝爾認為自己至少在白天是既無法躲避又無法穿過英國艦隊,就又再次轉向,用驅逐艦攻擊和戰列巡洋艦出擊去吸引英國人的炮火,掩護自己的反方向行駛。

這時,傑利科在這戰鬥的關鍵時刻又沒有跟蹤敵人。相反,他命令按小分隊轉向,以避免謝爾的驅逐艦的魚雷攻擊。這種運動再一次中斷了攻擊。一小時後,雙方艦隊幾乎出於偶然再次碰到一起。雙方前衛部隊交火,但傑利科由於夜幕降臨不想再擴大戰鬥。天黑後,雙方艦隊平行地向南行駛。傑利科擋在謝爾和他的基地之間,準備天亮後重新開戰。

第四階段,「夜間行動」,出現在31日夜裡和6月1日黎明。謝爾完全明白自己的絕望處境。如果他這一夜都被封鎖在基地外面,那麼英國人將會有一天的時間想辦法用他們強大的優勢兵力打擊自己。他不願冒那種風險,就選擇了幾乎同樣冒險的辦法。儘管他完全知道有大艦隊擋路,但仍然決定抄最近的航道駛回本土。他把受了傷的戰列巡洋艦調到隊尾,命令艦隊接連地轉向東南方,不惜一切代價地一直前進。夜間10:15到凌晨2:00之間,德國戰列艦和巡洋艦在英國戰鬥艦隊後面近6海裡兵力薄弱處突圍時,爆發了一系列在直射距離內的短暫而殊死的交火。謝爾成功地衝出了英國艦隊的尾部,只損失了1艘「前無畏」級戰艦和2艘輕型巡洋艦,同時也擊沉了1艘裝甲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還沒等傑利科認清自己艦隊尾部的局勢,他已完成了突圍。

2:30,傑利科終於認識到自己的獵物已經逃跑了,又不敢接近德國人的水雷區,就帶著艦隊向北駛去。日德蘭戰役就此結束了。謝爾那天下午回到了亞德港。

雖然公海艦隊的撤退不能被稱為勝利,但德國人卻為面對優勢之敵自己不但保住了兵力而且還小有收穫而得意洋洋。戰鬥中的艦隊力量之比是8比5,英國人領先;戰鬥中的損失比率大抵也是8比5,卻是德國人佔上風。英國人損失了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總排水量為11.198萬噸。德國人損失了1艘老式「前無畏」級戰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總排水量為6.2233萬噸。

戰後英國海軍部發布了一份直率的公報沒有企圖抹煞損失。由於英國公眾和皇家海軍受納爾遜全殲敵人傳統教育的影響,這一消息使他們大失所望。傑利科受到普遍的譴責。在那些坐在安樂椅裡的戰術家們看來,他曾幾次在可以咬住敵人的機會面前退縮了。當他被提為海軍部第一次官時,人們都普遍但錯誤地認為這是明升暗降。

一時間德國海軍很有一種大有成就的感覺,但它在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面前的出色表現所產生的精神效果,又因為它總是停泊在港裡不活動而漸漸煙消雲散了。日德蘭戰役之後,公海艦隊仍然象以前一樣不敢與英國主力開戰。除了偶爾幾次提心弔膽的訓練巡弋和兩次想採用打了就跑的戰術襲擊駛往挪威的船隊均以失敗告終外,它在戰爭結束之前一直被困在港內。長期閒置,加之德國海軍部從不活動的艦隊抽出人員派往十分活躍的潛艇部隊,這引起了兵變。兵變波及到德國公眾和德國陸軍士兵,所以在德國防衛崩潰中,內部的騷亂幾乎和外部壓力的作用相等。

正如勒班陀海戰是單層甲板大帆船時期的最後一仗。特拉法爾加角海戰是帆船時期的最後一仗,日德蘭海戰也標誌著蒸汽艦時期的結束。在此後的25年裡,全世界的海軍建設者們都對這一海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說到底日德蘭海戰都沒有什麼持久性的教育價值。在它之後的大海戰將在航空母艦之間進行。航空母艦能襲擊200海裡以外甚至更遠的敵人,這是「無畏」級戰艦所不及的。

摘自:《海上力量——世界海軍史》作者:E·B·波特 [美國](掃描校對:投筆從戎)

轉自:中國海軍史研究聯合論壇

更多精彩盡在歷史頻道 歷史圖庫精粹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綜合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日德蘭海戰百年紀念:一戰中最大的海戰
    ,以此銘記在這場一戰中最大的海戰中死難的8645名海員。在1916年5月31日的尼德蘭海戰中,獅子號被德軍炮彈擊中,瑪麗皇后號被炮彈擊中後爆炸。兩國均宣告勝利大約250艘船隻參與並創造了這場規模前所未見的海戰。
  • 日德蘭海戰:一場雙方都認為自己贏了的戰爭,改變了海戰的戰術史
    1916年5月31日,英德兩國海軍艦隊主力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海域上展開了一場僅維持兩天的巔峰對決,這就是日德蘭海戰。日德蘭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也是整個一戰中,交戰雙方一一次使用主力艦隊進行的決戰。
  • 日德蘭海戰中的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337發火力輸出
    ,日德蘭海戰是鋼甲巨炮的戰列艦們,最終重要的一直對決,其中從裝甲艦、無畏艦到超無畏艦,從戰列艦巡洋艦到戰列艦,更新的戰艦,更大的主炮口徑佔據著更加明顯的優勢。  日德蘭海戰中的火力輸出: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發射337發主炮彈  超無畏艦是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海軍大艦隊的主力艦,比如說4艘鐵公爵級、4艘獵戶座級(或翻譯為俄裡翁級
  • 二戰海戰史第一次雙方互不見面的戰爭,美日傷亡慘重
    ,以及一戰時期著名的日德蘭海戰。珊瑚海海戰雙方的艦隊規模都不大,之所以能載入人類世界戰爭史冊,是因為這是世界海戰史上第一次雙方艦隊互不見面的戰爭。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了航母時代,珊瑚海海戰預示著航空母艦將成為海上霸王。  在這次海戰之前,航空母艦在世界海戰史上也曾大顯神威。
  • 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規模自殺——雷伊泰灣海戰
    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規模自殺--雷伊泰灣海戰美軍在攻陷馬裡亞納群島後,日本的「國防圈」便被撕開了一個大大的缺口,此時日本海軍主要軍艦僅165艘,88萬噸;而太平洋上美軍卻有791艘,352萬噸。因此雷伊泰灣大海戰也是日本帝國主義一次大規模的自殺於是在1944年10月23-26日,日本帝國主義傾其全力,出動64艘、66萬噸軍艦(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31艘驅逐艦),與美軍第3、7艦隊以萊特島為中心進行了長達4天的激戰。
  • 《出鞘》:搶佔T字頭戰術在歷次海戰中的應用
    但其實這一時間點對於海軍戰術的進化的意義並不是很大,畢竟戰列線在其出現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成為海戰的首選陣型,更不用說交戰雙方能夠排著整齊的戰列線「線上互擼」了。目前有據可考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戰列線與戰列線之間的戰鬥,出現在第一次英荷戰爭之前的英荷摩擦期。1652年5月19日,英荷艦隊在不列顛群島南岸的多佛附近海域排著整齊的戰列線爆發了戰鬥。
  • 一戰德國潛艇肆虐,英國發明聲吶反潛,以為一勞永逸二戰海戰又吃大虧
    還是電影《從海底出擊》的驚心動魄,但其實德國的潛艇戰造在一戰時期就已經開始肆虐,在海戰場上大殺四方,只不過一戰時期是大艦巨炮的舞臺,戰列艦對決的巔峰日德蘭海戰的名頭蓋過了潛艇戰的名聲,所以潛艇戰在一戰才顯得默默無聞。但和二戰一樣,德國海軍的戰列艦在海戰中的表現並沒有太大的作用,更多的還是潛艇在水下給予英國海軍最致命的打擊。
  • 明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徹底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鄭芝龍3東西碰撞,對決料羅灣
  •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炮彈567公斤,海戰中瘋狂「挨揍」
    ,但是主炮口徑的提升,還是沒多少爭議,獅級裝備的是Mk-V型艦炮,四座雙聯裝主炮塔,口徑為13.5英寸(約343毫米),身管45倍徑。  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戰列巡洋艦瘋狂「挨揍」  雖然一戰中,在1915年1月的多格爾沙洲海戰中,獅號戰列巡洋艦一馬當先,追擊德國艦隊,帶領小夥伴擊沉了德國布呂歇爾號裝甲巡洋艦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建軍以來的第一場敗仗,也是喪失日本國運的一戰。當時參戰的日本海軍無論是兵力、艦船數量還是戰鬥士氣都遠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日本海軍大敗虧輸,被擊沉四艘重型航母,徹底丟掉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只能慢慢等死。
  • 史上規模最大海戰:21艘航母參戰,日本海軍被一鍋端
    在1944年,爆發了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在這場大海戰中,美軍和日軍一共投入了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艦船總噸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06萬噸(盟軍133萬噸,日軍73萬噸),因此被稱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1944年10月20日,美軍麥克阿瑟率部攻打菲律賓。
  • 二戰前期日本中途島海戰大敗的象徵,「赤城號」殘骸找到了
    研究團隊使用配備聲納的無人自主水下載具(AUV)尋找海底深處的沉船,但20日早上傳回的影像畫質太差,因此他們再次施放AUV,在8小時內獲得高清聲納影像,這才確定沉船身份。「加賀號」與「赤城號」分別是「海燕號」發現的第31、32艘船,也是它首次尋獲「中途島海戰」沉沒的軍艦。
  • 一戰德國遠東艦隊:斯佩與兩個兒子在福蘭克群島海戰與戰艦共沉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的德國不像英國海軍與殖民地勢力遍及全球,不過還是有很多孤懸海外的殖民地。比如,在遠東的青島,由於遠離本土。在英國勢力強大,又有英國盟友日本所在的遠東,青島這塊海外「飛地」德國是根本無力保全。
  • 一場沒有分出勝負的戰鬥:日德蘭大海戰,英德雙方誰也沒達到目的
    一戰時期的日德蘭大海戰是唯一一次德國艦隊和英國艦隊進行正面的對抗,不過遠談不上是兩支艦隊之間的決戰,確切的說兩支艦隊不過是「彼此曾在交會時,打過一次招呼而已」。而德國艦隊僅損失1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傷亡2545人。更加直觀的數據是英國艦隊沉沒的總噸位達到11萬噸,而德國艦隊只有6萬噸,鑑於英國艦隊明顯的實力優勢,德國艦隊能夠取得這樣的戰績,實屬不易。
  • 收復臺灣:中國史上最大海戰擊敗海賊王
    清朝遇到中國史上最強"海賊王"1683年7月16日,澎湖外海,早晨颳起了颱風,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400多艘戰船打開大炮炮門緊張的相互對峙著,在清朝入主北京,在太和殿面見群臣39年後,清軍與明軍的最後一場大戰終於即將爆發
  • ...我海軍打了一場激烈海戰,擊沉敵艦,收復三島!再讀一遍烈士的名字!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聲明西沙群島一向是中國的領土1956年5月南越當局提出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主權要求年1月20日14時40分結束以我國收復甘泉、珊瑚金銀三島勝利告終資料圖:參加西沙海戰的
  • 海戰中的撞擊:不等於同歸於盡
    其實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用撞擊把敵人的船撞沉,是世界主流的海戰方式。在冷兵器時代,海戰就很流行撞擊戰術 最早在海戰就是雙方的船相互接舷,然後兩撥人互相跳到對方船上肉搏,等於把陸戰搬到了海上打。希臘人覺得這麼幹太慢太蠢,所以在船頭上裝上了撞角,是一個鐵製的尖頭,可以木製的船體撞漏,船一進水,上面的水手就全完了。
  • 75年前的今天, 美日一場海上對決, 曾經的海戰霸王從此沒落
    1941年12月7日,當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得手之後,又橫掃東南亞,英軍和美軍節節敗退。  1942年年初,日本又準備控制澳大利亞,提前佔領這個日後可能成為英美反攻的戰略大基地。  日軍的總指揮官是井上成美海軍中將,美軍是法蘭克·傑克·弗萊徹海軍少將。
  • 激戰日德蘭,戰列艦的巔峰對決,當年生死攸關時究竟都發生了什麼
    【軍武次位面】:FriedrichLau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日德蘭海戰是一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海戰,也是戰列艦作為主力艦隻的巔峰對決。此次海戰共有十萬人,共250艘戰艦投入戰鬥。最後德軍有2500餘人陣亡,11艘船被擊沉。英軍方面陣亡6000餘人,14艘船被擊沉。在這生死攸關的兩天都發生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