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為何說自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2020-12-17 不惹塵埃

小說《西遊記》中有這麼一段:只見那美猴王睡裡見兩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兒索了去,踉踉蹌蹌,直帶到一座城邊。猴王漸覺酒醒,忽抬頭觀看,那城上有一鐵牌,牌上有三個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頓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閻王所居,何為到此?」那兩人道:「你今陽壽該終,我兩人領批,勾你來也。」猴王聽說,道:「我老孫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那兩個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進去。

孫悟空說自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三界」,三界是佛教術語,乃一切有情動物生死往來的世界,又雲果報處。指的是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一、欲界:從地獄起至他化自在天,善惡參差,男女雜居,多諸染欲,故云。二、色界:從初禪天至四禪天,無有女形,亦無欲染,且宮殿高大,皆由淨色化身,故云。三、無色界:從空無邊處天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但具四心而無色質,故云。由此可知,具情慾為欲界,色相殊勝為色界,離色質為無色界。

而五行又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係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並叫它們為「五行」。早見《尚書·洪範》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後人根據對五行的認識,又創造了五行相生相剋理論,這個理論主要體現在「五行生剋」定律上面。

所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句話就有一點問題了,因為三界是佛教術語,而佛教是不講五行的,五行是中國本土文化的東西,在佛教用的是風火土水四元素,認為萬物是由這四元素構成的。

「超出三界外」 大體可以理解為離開了三界,便不受這個世界的束縛了,就是超出生死輪迴。

而若身屬五行中任何一行,就會被五行相生相剋所制,人在五行,身不由己。既然不在五行中,則是達到了一種極度自由的境界,肉體包括精神世界處於一種超然的狀態。

後來孫悟空在和十殿閻王的對話中說:「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為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仙了道,與天齊壽,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

孫悟空說了自己修了仙道,與天齊壽也就是這個意思,他已經超出生死輪迴,不老不死,不受任何束縛,遊行虛空,一切所為無有障礙。

相關焦點

  •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雖然說佛教屬於外來教,但是它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和佔據的分量一旦都不比我們的本土教——道教低。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俗語就是跟佛學有點關係的,它就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悟空大鬧地府時說他「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有無誇大成分?
    在西遊記剛開始,孫悟空就以大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以及篡改生死簿等一些大事而讓人聞風喪膽。我們知道,孫悟空曾被地府勾了魂魄,他對閻王說自己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句話聽來未免有些狂傲了,畢竟不是誰都可以輕易達到這種地步的。不過轉念一想,真是這樣嗎?
  •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在神話小說《西遊記》中,有一章節是地府使者奉命捉拿孫悟空,按照生死簿上的名單,孫悟空的三百四十二歲陽壽已盡。孫悟空說了一句話:「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得長生不老之道法,已然壽與天齊,至於為何還會被寫入生死簿,暫且不表,本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中的「三界」是什麼。道教認為在「三界」和「五行」範圍之外可以超脫生死,達到逍遙自在、長生不老的境界。「五行」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們指的是道家代表著自然界萬物形成的一種物質觀和相互關係,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構成。
  • 西遊真正的三界之外在哪裡?孫悟空原本有機會呆在那裡,為何放棄
    (蝸牛看西遊第2889期)文/蝸牛我們常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指的是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超出三界外大體可以理解為離開了三界,便不受這個世界的束縛了,跳出世俗輪迴之苦。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意思是說把世界的萬事萬物劃分成五種類型,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
  • 孫悟空不在五行之中,黑白無常為啥鎖他魂魄?你看是誰搞的鬼?
    在神話世界中,只要超出三界、跳出五行,就可以躲過生死簿;不過,並不是不會死。你看西遊記中,那些大神們,還是要吃蟠桃、仙丹、人參果來延長壽命,或者靠修煉延長壽命,不過這種效果明顯不如吃蟠桃那些東西來得快。你看那些神仙不乏有些白髮老頭,難道這不是歲月帶來的容顏嗎?難道他到老了才成仙的?
  • 孫悟空不在五行,為何跳不出如來佛手心?菩提祖師說過一句話!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為何詔安孫悟空的時間,是在他已經修行回來之後,而不是剛出生的時候呢?最根本的原因,其實還是在,孫悟空剛出生的時候,沒人能夠知道他的潛力有多大,也探查不出來,因為他本身就跳出三界不在五行!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啥意思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資料圖) 佛教中講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名三界。出三界有出三界的條件,那麼如何才能出三界呢?這是佛門弟子日夜以求的根本問題,修學佛法若不出三界,不解脫生死輪迴,學佛就沒有達到學佛的宗旨,既然如此,該如何修?如何行才能出三界呢? 諸位同參們!三界中的欲界(梵語kama-dhatu),共有六天,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此六欲天有飲食之欲、男女之欲、乃至五欲之樂,欲解脫欲界之境,必須從飲食、男女、乃至五欲之樂淨化之,才能出欲界天。
  • 小說中總說跳出三界外,三界是哪三界?三界外又是哪裡?
    在我們中國的神話傳說,或者我們經常看的神話類小說作品,其中經常出現一個概念,那就是三界,什麼三界眾生,什麼跳出三界外之類的,經常看到。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三界是哪三界?具體指的是哪呢?常說某某大神跳出三界外,那麼三界外又是什麼地方?
  • 為何三界的山神土地爺都認識孫悟空?看看這位菩薩都說了啥
    為何三界的山神土地爺都認識孫悟空?看看這位菩薩都說了啥文|娜菲解說孫悟空作為一個妖猴,它從石頭縫裡蹦出來之後,跟著它的師傅學道,掌握了一身的法力。天界的神仙們都看不起它,玉帝也只給孫悟空安排了一個弼馬溫的仙位。可是,當它大鬧天宮之後,天界卻沒有仙人敢小看它,就連凡間的土地婆子都認識它。孫悟空可真是在仙界出名了,只有孫悟空自己還不知道罷了。孫悟空應該是歷史上大鬧天宮的第一妖猴,它當年膽大包天,靠著一身的法力,並沒有被天界的神仙們管制住。它因為不滿天帝給它的職位,就去天庭中大鬧。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病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怎麼分呢,1886年,德國的生物學家海克爾提出了一個三界學說,把生物分成三界:植物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隨著人類的認知不斷擴充,這樣的分類法逐漸不夠用了。不管是三界還是五界,病毒都不在裡面。它就像是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一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為病毒,確實不好分。
  • 《西遊記》中,「三界」指哪三界?三界之外又是什麼地方?
    今天和讀者朋友們一起討論《西遊記》中的世界,在書中明確的提出了一個「三界」的概念,三界是指哪三界呢?三界之外又是什麼地方呢?   孫悟空修道,最初目的是什麼?就是怕死,想長生不老。要如何才能不死?只有三種存在可以做到:佛、仙、神聖。孫悟空在菩提老祖座下修成大道後,就超越了生死。
  • 西遊最牛的兩位散仙,超越六界外不在五行中,玉帝、如來都不敢管
    孫悟空最羨慕的兩位散仙,超越六界外不在五行中,玉帝、如來都不敢管眾所周知,《西遊記》可以說是伴隨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經典名著,我們從小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即使沒機會看過《西遊記》原著的人估計也看了無數遍電視劇了。
  • 王鳳儀:三界,四大界與五行
    三界:三界是人的來蹤外三界:天、地、人內三界:性、心、身外三界:天、地、人天:清輕上浮者為天純陽無陰,光樂不愁有晝無夜,謂之神世界地:重濁下凝者為地純陰無陽,光愁不樂有夜無晝,謂之鬼世界凡為自己享受的,皆為宿命(宿命主貪)陰命要了:脾氣、秉性、嗜好、私慾、過惡等。
  • 菩提講經雷動九天,玉帝如來為何都沒察覺?看樵夫說了什麼
    要不然孫悟空當年也不會用了兩個筋鬥雲,都飛出如來掌心二十幾萬裡路,還是被他壓在了五行山。這說明整個三界都在他倆的嚴密監視之下。既然這樣,為何他倆卻對菩提祖師一無所知?畢竟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凡是上位者,應該都會據理力爭的將他拉到自己陣營的吧。
  • 怪不得三界的山神土地爺都認識孫悟空,你看這位菩薩說的什麼?
    怪不得三界的山神土地爺都認識孫悟空,你看這位菩薩說的什麼?文/歷史講廊自古各種文化的發源都有著他們自己的故事,中國也不例外。而西遊記中人物形象最為突出的當然是孫悟空了,很多人都演繹過孫悟空這個角色,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六小齡童演繹的八六版孫悟空。孫悟空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時候如果遇到什麼苦難第一個就會找到當地的土地公問問清楚,但是為什麼三界中的土地公和山神等等小神仙都認識孫悟空?有一位菩薩的一句話就解答了這一疑問。
  • 三界中不止一根金箍棒?除了孫悟空外,還有三人擁有?
    (蝸牛看西遊第3952期)文/牽著蝸牛散步一說到孫悟空,就會提到金箍棒。這根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棒子,能長能短,能大能小,可以說,伴隨孫悟空走完了全部取經路。以至到後期,孫悟空失了金箍棒,都不知道怎麼打仗了,連小妖都打不贏。在玉華洲時,金箍棒被黃獅精偷走,孫悟空像丟了魂一樣,遇到兩個小妖都不知道怎麼辦。在與青牛精遭遇時,青牛精用金剛圈套走了棒子,他到了天庭,出乎意料的對玉帝相當客氣,還給玉帝寫了一首讚美詩。連許真人都覺得奇怪,問他為何前倨後恭,他說,金箍棒掉了,沒辦法。
  • 孫悟空的父親原來是他?如來、玉帝靠邊站,金箍棒給出了答案
    石頭本無生命,你若說孫悟空之父母親為阿貓阿狗,加以解釋,或許還有人信,石頭是他的父母親,硬邦邦的毫無靈性的石頭,怎能孕育出活蹦亂跳的會言語會打鬥又有嗔怒的孫猴子呢?怪事怪事!這在神魔小說中都不敢這麼寫啊! 那孫猴子的父母親又是誰人呢?有話說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是說他之父母親為三界、五行之外的人物嗎?非也!
  • 孫悟空被黑白無常抓去地府,一句話說漏嘴,真實身份暴露了
    孫悟空被黑白無常抓去地府,一句話說漏嘴,真實身份暴露了 小編覺得在座看文章的人,一定是無論《西遊記》這本書還是電視劇應該都是看過的,畢竟這種題材是不分年齡和性別的,男女老少都愛看這種妖魔鬼怪的電視,小編也是不例外。
  • 孫悟空被壓五行山,根本不是因為如來的手掌大,而是因為這5個字
    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傲慢的孫悟空還是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指山之下,很多觀眾都為孫悟空感到可惜,如果孫悟空沒有在如來佛祖的手指上留下印跡,就不會被如來抓住證據,其實這都是錯誤的,真正的秘密其實就5個字,無論孫悟空怎麼飛都飛不出去。
  • 為何玉帝能統領三界,全憑他師父的實力
    現實中拼爹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而在西遊記中同樣有著拼爹、拼師傅的傳統。就像是孫悟空,如果不是拜在菩提祖師門下,恐怕也不會被那麼多的大佬看重,甚至連玉帝都對孫悟空百般容忍。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三界能否橫著走,要看師傅牛不牛。那麼穩坐三界之主的玉帝,他的師傅又是誰呢?他又憑藉什麼,被師傅看中,選擇讓他坐上三界之主的寶座呢?